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唯宝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贡献黄恩浩现代化既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因而,近代以来,现代化始终是世界人民不懈的追求和必然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发展作为奋斗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经过百年的实践和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路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
2、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道路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具有原创性、系统性、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彰显了“人民性”“实践性”“全球性”的显著特征,需要从理论创新、历史发展和世界视角三个维度,揭示并把握其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从理论创新看,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人民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资本主义推进大工业、生产力发展所起作用的同时,对资本主义“掠夺”和“破坏”式现代化路径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们谈道:“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资产阶级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
3、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然而,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外殖民血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和秉承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现代化必须体现“人民性”这一基本特征,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必然要求。彰显“人民性”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本质属性的继承
4、与创新,更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理论成果。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契合。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逻辑,中国共产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生活资源与文化精神资源的缔造者,而且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
5、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也验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它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式现代化站稳人民立场是完全正确的,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为此,党的二十大明确:“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强调要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实践性”,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6、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党百年奋斗的实践创新,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15责任编辑:张蔚菊2023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但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随着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不断深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在社
7、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先见性地指出要“以苏为鉴”,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哲学思维方法层面上确立了“走自己已的路”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围绕“现代化”和“小康社会”来阐述国家发展的目标,否定了贫穷落后的、固定僵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为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扫清了思想障碍。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项基本特征、九项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征程战略目标和实
8、现路径,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项重大原则,将引领两步走的现代化强国建设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党百年的奋斗史,就是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史,把民族复兴与现代化相结合,拓展了现代化实践,为新时代新征程应该干什么、应该怎样干指明了正确方向与实践路径。提供了人类实现现代化新的选择从世界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全球性”,提供了人类实现现代化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在实践中形成的现代化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所谓“中国式”
9、现代化,不是为了区别于其他国家而创新,也不是说这条现代化道路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走,其他社会制度的国家学不来,而是突出了立足实践、立足本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中国化”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决本国实际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主张立足国情,摒弃拿来主义;主张共同富裕,摒弃两极分化;主张物质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摒弃一手硬一手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摒弃短期行为;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摒弃侵略霸权。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律性认识,同样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具备“全球性”特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借鉴与启示,提供了遵循。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吸收人类现代
10、化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实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是吸收各国现代化文明成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起步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开拓进取的现代精神、发挥资本生产要素积极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化法治化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等方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显而易见,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是简单复制和照搬别国的现代化模式,而是对“西方式”“对
11、内压榨、对外掠夺”剥削的现代化道路和“苏联式”“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激进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批判和扬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发展和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反映了一国现代化的特殊进程与现代化一般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回应了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跨越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内压榨、对外掠夺的原始积累阶段,开辟另一条现代化之路。它向世人表明,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一个后发国家即使不具备先发国家那样的发展条件,也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人民性”“实践性”“世界性”,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的新成果,克服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先天弊端,展现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符合中国实际,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伟力,又切合世界现代化趋势,彰显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规律,为人类应对重大挑战和解决突出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