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411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应融入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及美术创作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视角与观点,并且产生创新意识,获得开放性的构想,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以及多种结构上探索要素与资源,让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过于强调美术技法的训练,学生学习起来只会照本宣科,陷入某个思维框架当中,美术视野受到限制,无法自主探究,这对学生的

2、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能力,使其能够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流于表面,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将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形成属于自身的审美思维,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清晰地认识自我。事实上,高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这门学科艺术特性的体现。对于艺术而言,创新是核心,只有创新才能赋予艺术与众不同的价值。美术学习不是单纯的技艺、技法训练,也不是理论

3、知识的复刻或者对大师作品的模仿,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表现自身独特的见解,这自然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撑。近年来,我国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上述要求不谋而合。创造性思维是美术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美术学科的灵魂之所在。创造性思维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对学生未来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美术专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其思维模式逐渐形成,未来可能会选择美术学科进一步深入学习。创造性思维是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动力,学生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对日后学习大有裨益。二、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注意点将创

4、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支持。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引导。美术学科承载了艺术性与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理论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还要重视价值观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要尊重个性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导积极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并引导学生将价值观融入作品当中,赋予作者简介李占东(1979),男,湖南临湘人,临湘市第二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李占东(临湘市第二中学,湖南 岳阳414300)摘要 高中美术

5、对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重理论,重技巧,轻思维”的情况,这与高中美术教育的初衷是悖逆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入创造性思维,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创新|下旬刊|2022年12月音体美劳教学93作品生命力。二是要加强学生基本功培养。创新并不完全是天马行空的,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因此,教师要同时兼顾学生的美术技法训练以及创新思维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是要实现现代化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

6、过程中,要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导向,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多种方式如图文、视频以及AR、VR等,从不同角度阐述知识点,让理论知识更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要结合教育目标以及时代背景不断更新迭代,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让教学活动充满时代感,使美术教育更接地气。三、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一)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高中美术部分知识点专业性较强,且较为抽象,学生受限于年龄、阅历,对客观事物认知不足,思维容易受到限制。还有部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作画时会陷入模仿老师或教材范画的误区,无法表现出个人风格,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自我创造意识

7、的不足。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强度明显增加,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临摹作品,可能会让其丧失主动探究的精神。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法,但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教学、图形思考以及技法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将自身的意识融入美术作品创造中,为作品增添活力。高中美术课堂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适当脱离教材。教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适当加入生活元素,将美术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当中汲取灵感,以此来拓宽学

8、生视野,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为自由、宽容的空间,尊重个体差异化,让学生不要害怕犯错,而是要善于从错误中积累经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人最本源的理解与表达总是智者见智的,观察与分析必然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种方向去观察事物,思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眼、手、脑的协调与统一。以素描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在素描学习初期阶段,面对实物时会过分关注小细节,反而忽略了整体,导致最终呈现的画面整体结

9、构松散、失去形准以及细节过于浮夸。因此,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叮嘱学生不可盲目起笔,指导学生在教室不同位置远观静物,在聚光灯与距离的作用下,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光影感,从整体角度去观察静物。学生还可以尝试用木炭条作画,放弃微小细节,更快速、准确、简练地捕捉静物的光感及固有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察力是紧密衔接的,加强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意味着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领悟事物的内在规律,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获取创新的灵感,并将这种灵感融入作品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三)引导学生将个性与创造力结合起来学生的个性会对学习偏好及思维产生直接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10、作品基调与绘画风格。对于学生而言,创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突破思维定式,而是要结合环境、背景、阅历以及感悟等,再将一些元素融汇于作品当中,呈现出作品独特的一面。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品塑造与学生性格的契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点。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以兴趣爱好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擅长或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处理这些素材时更加游刃有余,其创造力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四、小结将创造性思维融入高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指导其从多个

11、维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让学生将创造力与个性结合起来,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加强对美术乃至艺术的认知,逐渐形成自主意识,将创新转变为一种思维习惯。参考文献1徐飞.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21(4):110.2孙运.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219.3袁宇.论高中美术设计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6):150-151.4李志.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8(23):145.5陈蕾.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5):153.9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