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比
4.1 比的意义
主备人:邓永婷
备课时间:2016年9月24日 授课时间:2016年10月9日
教学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读比值。
教学重点
1、认识比以及各部分名称。
2、了解比和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会求一个比值和比的未知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蚂蚁路线图。
提问:(1)写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提问:(2)一只蚂蚁用3分钟走完A到B,这只蚂蚁的速度是多少? (板书:15÷10=3/2 10÷15=2/3 15÷3=5 cm/分) 上面长方形中长和宽的关系,蚂蚁行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另一种新的形式来表示:比。(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48页—49页内容(时间6分钟)
思考: 1、什么叫做比?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如: 10 :15=10÷15 = 2/3
3、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比值和比有什么不同?
4、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用文字叙述,用字母表示。 (a÷b=a/b=(a):(b)(b≠0))
(三)汇报交流:
1、比和比值有什么不同??
比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比值是两个量相除的商,通常用分数、小数、整数表示。
2、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 比是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但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3:5,写成53等。师:两个同类量的比省略单位时必须统一。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四)课堂检测:
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5:9 0.6:0.16 32:76 0.8:2
1 2、求比中的未知项:
X: 41=94 0.3:x=1/5
(五)小结
(六)作业:
(1)( )叫做两个数的比。 (2)4:5=( )÷( )= (3)课本练习十一的第1题。
板书: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比的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个别同学了解得不够渗透、彻底,应当多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
4.2 比的基本性质
主备人:邓永婷
备课时间:2016年9月 24日 授课时间:2016年10月12
教学目标:
1、 联系除法和分数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鼓励学生热爱数学,愿意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3分钟) 1、求比值:4:3= 约分:18:12=( )——使学生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
2、填空:9÷3=18÷( )=27÷( )=3 ——使学生回答除法的基本性质。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除法、分数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同样有它的基本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一学:
1、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出示“自学提示”由学生先学。
阅读课本第50、5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8分钟)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归纳比的基本性质。 (2)、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3、例1(1)中,5是15和10的什么数,化简时为什么要除以5?
例1(2),如果比中出现分数时要化简成最简整数比需要怎么做?比中出现小数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需要怎么做?
三.做一做(7分钟)
我会填
1、45:30=(45÷15):(30÷__)=__:__
2、用字母表示比的基本性质是: a:b=(a×c):(b×__)=(a÷__):(b÷d) (c、d均不为0)
3、6: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比值是__。
4、化简比
32:24 43:61 2.4:16
由部分学困生上台演板,暴露问题。同时反馈学生自学效果
四.议一议(5分钟)
主要针对演板中出现的问题,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处教师随即引导点拨,强调。使学生完善本节知识。
1、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2、化简比和求比值有哪些区别?
五、练一练(每小题10分,共100分)(7分钟)
1、我是小法官(30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 )
(2)比值等于5/12的比只有5:12 ( )
(3)18:6的最简整数比是4:3 ( )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40分)
61:92 0.24:18 0.6:4/3 90分:1.2小时
3、把下列各比化成前项是100的比。(20分)
(1)今天六二班的应出勤人数和出勤人数的比是50:48 ( ) (2)学校组织植树,总棵树和成活棵树的比是200:198 ( )
4、2/5=( )÷20=4:( )=( )(填小数) (10分)
六、小结(2分钟)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书后做一做。
板书: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将比以及分数和除法联系在一起去理解比的的基本性质,但是对于比的意义学生有所混淆,还应当进行更深入的讲解。
4.3 比的应用
主备人:邓永婷
备课时间:2016年10月12日 授课时间:2016年10月14日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 出示教学目标
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出示自学提示
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1、分析题意:条件:浓缩液和水的和()毫升
浓缩液和水的比():()
问题:水?毫升 浓缩液?毫升
2、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 预设方法可能有以下两种)
(一)、总份数:4+1=5
每份数:500÷5=100(毫升) 各份数:100×4=400(毫升) 100×1=100(毫升)
(二)、总份数4+1=5
各份数500×1/5=100(毫升) 500×4/5=400(毫升)
二.做一做
教科书练习十二”
三.议一议:
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例分配,即把几个数的和按照它们之间的比分开来,其特征是什么。
四.闯关练习
1.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2. 一批图书有1200本,把其中的分给低年级,余下的按4:5分给中、高年级,低、中、
高年级各几本?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
男工有40人,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工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4.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
板书: 比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按比例分配的思想为主,但教学中有些忽略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以及算题结果的掌握,所以学生在日后做题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张晓莉 查
2016年10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