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2、体会作者运用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2、请同学来读读这个题目,注意不同的读法可以呈现出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和认识。 指名读。3正是因为这株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所以作者说它是一株
2、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株柳,从它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具体的感受一下这株柳树的神奇。同时还要揣摩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这份神奇表现出来的。(二)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文章的第5小节,看看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关注?从中读出了什么?(板书:外形)学生自由读。2、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演示】2)这么粗壮的柳树,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
3、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B、“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1)这句是写它的(引答)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颜色很暗淡,(出示图片),坚硬吗?C、“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饱经沧桑、历经坎坷)D、“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生命力强)2)“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4、(相机板书:巍巍然)3、那么同学们如何读这段文字就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一株巍巍然的柳树呢?(指名读) 4、作者就像一个画家,他把文字当成了画笔,既给我们勾画了这株柳树整体的形状,又给我们描绘了它局部的色泽,寥寥几笔就给我们勾勒出这么一株巍巍然的柳树来,我们一起想象脑海中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出示投影,根据提示读)。(三)、引发想象,感受柳树生长过程的“神奇”,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过渡:那么在这广袤无垠、寸草不生的高原上能伫立着这么一株神奇的柳树,难怪作者说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面对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怎么能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1)默读文章的6、7小节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2)在作者的想
5、象中,这株柳树生存的容易吗?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这株柳树生存的很艰辛呢?请把它划下来,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3)交流。(4)重点品读第七小节。A、这段话共有4句,请同学们好好的读读,从这四句话的内容或句子与句子的联系上你有什么发现?B、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句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C、指名读1、2两句,老师范读,对比不同,指导读法。指导3、4两句的读法。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相机板书:顽强)同学们看老师的板书,作者陈忠实通过实写这株柳树的外形使得这株柳树巍巍然的样子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又通过丰富的想象虚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使得这株柳树的精神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一实一虚结合着写,才使
6、得这株柳树在我们脑海中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所以老师建议同学们以后在你的作品中也加入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它一定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四)、通过对比,再次感受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文章写到这儿这株柳树的形象已经很丰满了,作者再用大量的笔墨去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意图何在?(对比、反衬柳树顽强的生命力)(五)回归文题,走近作者。 (1)回过头来看看题目,我们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作者陈忠实难道只是要给我们介绍这一株柳树吗? (2)出示作者资料。 (3)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柳树,他也在写他自己,它之所以会对这一株柳树情有独钟,正是因为他从这株柳树的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 (4)读文章的最后一小节。 是啊,这株柳树不仅感召着作者,也感召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当我们的人生旅途上再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株柳树一定会再一次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5)一起再读课题。(六)谈收获。 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读书方法、其它方面谈收获。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外形 巍巍然 神奇 生长 顽强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康宁小学 邢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