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反思:《老鼠嫁女》与剪纸艺术
《老鼠嫁女》是一段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说的是:老鼠夫妇想借女儿婚事,攀一门有权威的亲戚。他们去找太阳,太阳说不行,我怕乌云。又去找乌云,乌云说不行,我怕风。再去找风,风说不行,我们怕墙。找到墙,墙说我们最怕你们。一遭下来老鼠夫妇寻思,这么说来我们的最怕,那一定就是最有权势的了。于是择了吉日,吹吹打打地把女儿给猫送去了,后面自不必说了。今天在我们看来这近乎一出荒唐可笑的闹剧,然而它却反映出先民们敬鼠、爱鼠、驱鼠的复合心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家庭经济在农耕及手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人丁兴旺便成为持续发展及致富的重要保障。多子成为人们的企盼。老鼠以它惊人的繁殖能力,被人称为“子神”,加以崇拜,然而其可恶的品行,又实在让人无法容忍。既有求于它,则不便得罪,于是演绎出这样一段精彩有趣的故事,“一石二鸟”、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地化解了这一矛盾。先民们禳灾祈福的聪明才智真令我们叫绝!这个故事既有人们的企盼,又有红红火火的场面,因而成为民间年画、民间剪纸所喜爱的创作题材。这套《老鼠嫁女》剪纸共有十张,和大多数年画与剪纸一样,它选取了“送亲”一段。一如影视的“分镜头”,十个画面把送亲火爆喜庆的场面与气氛尽情展现出来。其中“花轿”是重头戏,画面最大。其它则大小不等,内容分别为送亲仪仗中的“鸣锣”、“执旗 ”、“执伞”、“执灯”、“抬物”,还有一枚“老鼠骑马”想来大概是“娘家人”吧!
民间剪纸艺术流传久远,是最普及、最大众化的美术式样。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各地都有自己的剪纸艺术,一如迥然不同的乡音,各具鲜明特色。这套剪纸出自山东高密,高密是著名的剪纸艺术之乡。它以线刻为主,细巧有力的线条与少许“块面”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女性特有的娴雅与灵秀。赏析民间剪纸,你会体会出“心裁”是它获取恒久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民间艺人们大多不懂得什么“解剖”、“透视”,也不懂什么“结构”“比例”。然而他们于生活、于艺术自有一套认知与表达方式,那就是用心灵去拥抱世界、用心灵去表现世界。他们以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打动着我们,以一片片炽热的情感温暖着我们。你看那鼠女的俏丽、轿夫的老成、鸣锣鼠的调皮、娘家鼠的张扬,一一可以读出。画面的景物空间、构图变化一切处理得是那样从容、巧妙、得心应手,令我们叹为观止。一把剪刀、一片红纸,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造就出一片光鲜的世界。那些一向被视为没有文化的人们,创造着灿烂的文化,征服了国人,也征服了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我们的剪纸艺术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令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