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顺势引导演绎精彩.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97769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势引导演绎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顺势引导演绎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势引导 演绎精彩 ——《毛毛虫的故事》教学案例 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中心小学 王朝阳 今天学习的是语文版A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毛毛虫的故事》。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可读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在初步接触课文后,一个孩子忽然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有什么事吗?”我边想边示意他站起来说。那孩子一脸疑惑地说:“老师,我有个问题不明白,瓢虫妈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小动物,毛毛虫可以变成花蝴蝶呢?这样,毛毛虫就不会伤心,也不会被小动物们看成是丑八怪呀?” 他的话刚落音,教室里就热闹开了。“是呀,瓢虫妈妈怎么不说呢?”“瓢虫妈妈不会不知道吧?”“瓢虫妈妈是在鼓励毛毛虫,希望他坚强些。”……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教室里迟迟不能安静下来。这一问,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怎么办?暂时不理他,继续讲课,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可是,他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孩子问的的确没错呀!理会他,我该怎么引导呢?而且,这样的节外生枝,教学走向的确难以预测。孩子们对刚才这个问题有兴致,何不让孩子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说话训练呢?于是,我顺势引导说:“你认为瓢虫妈妈应该怎么说才好呢?我们先把瓢虫妈妈说的话用线画出来吧。” 孩子们马上低下头开始读书、划线了,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学得特别认真。一会儿,开始有孩子发言了:“孩子你不应该嘲笑别人,虽然毛毛虫不能像我们一样会飞会跑……”我笑着说:“瓢虫妈妈应该怎样对毛毛虫说呢?”这一问正中孩子们下怀,纷纷举高了小手,有孩子说:“不要嘲笑毛毛虫,其实它是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还有孩子说:“毛毛虫不仅会飞,还会翩翩起舞,因为他就是美丽的花蝴蝶。”更有孩子说:“你们没听说丑小鸭的故事吗?毛毛虫是会变成花蝴蝶的。”听着孩子们说得津津乐道,我看时机成熟,就抛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瓢虫妈妈,你会怎样对毛毛虫说呢?把你想说的话跟同桌说说吧。”此时,孩子们就像一束被点燃的火把,迫不及待的交流起来。 接下来的交流更是精彩纷呈。 “告诉你,小瓢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花蝴蝶。” “孩子,他可比我们漂亮多了,用不了几天,他就要变成美丽的蝴蝶了。” “孩子,嘲笑别人是不对的,美不光看外表,要看他有没有勇气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他有足够的勇气,他就会变成漂亮的花蝴蝶。” 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不禁赞叹道:“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子,说得多棒呀!毛毛虫有了瓢虫妈妈的鼓励就不愁变不成美丽的花蝴蝶了。”没想到孩子们还有更精彩的想法,一个孩子说:“这也不能怪瓢虫妈妈,如果瓢虫妈妈直接告诉了毛毛虫,说不定毛毛虫还会骄傲呢!”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瓢虫妈妈是故意不说出来的,瓢虫妈妈就是想让毛毛虫明白,只要有了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就能破茧成蝶。” 听着孩子们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交流,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孩子对课文语言的运用,为这堂课顺势引导达到的精彩而自慰。 就是这样一个事先没有预设的“生成信息”,在给了孩子们与文本直接面对面时间的同时,他们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目标更为可贵的教学资源。他让我那么真实的享受到了把“生成的信息”变成“鲜活的教学资源”的精彩,感受到了动态生成的无穷魅力。 一、尊重学生,激活文本 课堂有如约而来的风景,有不期而至的精彩。课堂生成一方面确实是存在着节外生枝、旁逸斜出的问题,但反过来想另一方面它可能就是枝外生花、疏影横斜。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我们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却充分体现了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他们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思维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只要老师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正是这种不曾预期的精彩,体现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唤醒和尊重;体现着师生之间的融合和内心的敞亮。 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只有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比较,学生对生活、对生命才有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对话,语文的三原色才会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我们的课堂才会活力四射。以上案例的成功就在于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确定的答案,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讨论、交流等形式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我捕捉到了文本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真正用活了文本,在学生深层的体验与感悟中提升了文本的价值。试想如果当时我急于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会完全抛开文本语境和意义天马行空,各说各的,将使文本自身的生命、情态、气韵消失殆尽。这样的生成犹如教学垃圾,只会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二、巧妙引领,演绎精彩 课堂是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的关系处于不断转换之中,如果教师在执教时“循循善诱”,步步引导,使之学生进入自己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构想中,拘泥于预先备课时所设定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则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谈何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谈何别样的精彩呢? 教育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师生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彼此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学习是一种分享,课堂是一种对话,教育是一种发展。只有在积极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以上案例中,我先让孩子画出“瓢虫妈妈是怎么说的?”,再引导孩子想想, “如果你是瓢虫妈妈,你会怎样对毛毛虫说呢?把你想说的话跟同桌说说吧。”顺势引导,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通过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构建,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在他人中发现自己,把课堂改造成为师生对话、沟通、探究的舞台。新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勃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