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25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教学 Physical education103October 2023“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对策研究徐 唱/公主岭市桑树台镇中学校 公主岭 136100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指明了出路和方向,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因此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时机。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政策联动效应,优化体育教学全过程和作业管理,构建“家校社”共育共治合作机制,确保推动师生“减负”同向同行,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通过不断寻求积极科学的转型对策,有效增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并推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健康发展。关键词:“双减”;中学;体育教学

2、;转型对策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最新重大决策,“双减”政策一经推出,便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目的在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通过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是育人工作的主阵地,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而言,应承担好时代赋予的新责任和新使命,切实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引领,不断寻求教学模式转型与变革,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成效,全面增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和个性化运动的机会,从而产生减负提质的效果。一、“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双减”政策作为新时代高瞻远瞩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打造公平、个性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总方针,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双减”政

3、策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项整治活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和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而言,需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以打造高质量教学模式为抓手,全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侧重突出学校体育育人主阵地的优势,从而确保学生在校能够高效地完成课内学习,在课外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全面成才、成长、成人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双减”政策在助力学校体育多维发展方面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双减”强调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这必然会推动学校体育积极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并实现学

4、生主体地位的实质回归;其次,“双减”政策旨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会全力保障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体育学习也会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由此双向助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最后,“双减”强调“家校社”协同育人,因此在各方力量通力合作之下,将会进一步增强课内外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推体育工作保持良性机制发展。二、“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双减”政策落地已满两年时间,在这次颠覆式、革命式的变革中,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而言,既是巨大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应与时俱进地与时代接轨,在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育人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应用最

5、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做出新的调整和突破,确保课程教学能够提质增效。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得到关注。而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学科,更需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育人价值,从而确保学生体育教学 Physical education104 October 2023通过参与体育学习活动过程,有效释放不良情绪,舒缓压力,使学生运动水平获得多元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学模式转型是为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通过采取以学定教、启而得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双减”政策要求体

6、育课外作业要限时限量,为此对于体育课内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教师应力求教学精炼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对整体学情的精准把控,有效应对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优势。三、“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对策研究(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健全课 堂互动环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切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首先,基于“双减”政策的指引和要求,各个学科教师都会精简作业量,学生课下时间较为充足,这就为课后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但是如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觉坚持

7、参与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在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对于运动项目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夯实运动技能储备,为课后锻炼提供条件支持;其次,中学体育教师要应善于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侧重培育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行为。为此教师应转变以往说教式的做法,做到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和谐教学环境中,循序渐进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例如课堂体育运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与学生做好交流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课堂活力;最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疑惑及时给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此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练

8、习特点和细节规律,从而使课下体育参与过程更为合理和规范。(二)创设情境式教学氛围,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对于中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都十分活泼好动,具有好玩的天性,对于游戏教学更是乐此不疲。首先,中学体育教师应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因地制宜地应用情境式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在愉悦、激烈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由此提升体育教学效果。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中,需要秉承娱乐性与教学性相协同的原则,既要保证体育游戏的时间和强度,还要凸显教学的趣味性,由此最大限度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取得最佳的体育教育效果;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在学期初课程开始之前,应对所教授班级的学生做全面摸底调查,

9、特别是要掌握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信息,进而选择最适合班级学生的游戏类型或内容。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实时做好组织和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参与游戏出现的问题,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和体能状态,便于为后续教学评价提供反馈依据。通过开展多种游戏化教学活动,一来能够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二来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三)优化考评体系,确保评价更具针对性“双减”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更要注重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同时还要适时引入多元评价体系,从而切实检验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构建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课堂评价机制的目标在于提高课堂

10、教学的有效性,掌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潜在的不足。以往一些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诊断和观察,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出现脱节,从而造成教学质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通过优化考评体系,能够进一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强化学生对自我提升的认定和鼓励,使运动自信得到全面夯实,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有利;其次,教师应积极引入多元评价体系,设置多个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自评等多种评价渠道。通过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既可以提升课堂评价的灵活性,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还有助于增加教学的合理化改进与升级;最后,教师应提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实时化评价,例如当学生完成一个投篮动作之后,无论动作正确

11、与否,教师都应及时给予鼓励、指导,包括语言表扬和表情暗示等等,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投篮练习中,能够更加自信、主动地投入,进而快速提升投篮能力,缩短与优秀同学之间的差距。(四)结合学生实际能力,保持课后作业的灵活性“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学生课后作业量大为减少,学生课余时间更为充足,能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而言,课后作业必不可少,但是应力求精炼、科学,在不占据学生过多课余时间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完成好体育作业。首先,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下功夫,在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指示精神的前提下,确保作业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提体育教学 Physical education

12、105October 2023质减量的目标;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在作业布置内容与方式方面寻求全方位的整合与突破,摆脱以往单一、单调的课后作业模式,在与课堂教学内容充分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完成。为此,体育教师绝不能布置重复性、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作业,而是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凸显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同时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和参与,做好陪伴与监管,从而让体育作业带动全家人的运动热情。例如课后作业可根据教学需求划分为个人作业和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其中个人作业以体能训练为主,在不增加学生课后负担的基础上,使学生每天坚持体能积淀;而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则要求学生和家长协力完成,作业

13、难度系数不大,预留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家长只需要挤出一点时间陪伴参与即可,从而增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并能通过运动相互鼓励和提升,必然会得到家长的支持;最后,教师应侧重提高作业内容的开放性,作业布置可以适当考虑以周为单位,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每天的作业量,这既做到了基于整体的学情考虑,而且能够给学生更为灵活的自主空间,从而确保“减负”与“增效”的双向达成。(五)打造协同联动共育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双减”政策背景下,对于家校共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应切实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全力争取家长的支持,确保课内外体育教学实现一体化。首先,通过构建家校共育机制,能够确保课

14、堂教学向课外有机拓展和延伸。当然这并不是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激情和魅力;其次,以往一些家长对体育缺乏重视,将更多的关注度投向于子女的文化课,对于子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并不明确,甚至有一些家长存在抵触心理。依托家校携手共育机制,跟家长做好沟 通交流,能够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体育课程、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进而将目光转移到孩子的体质健康培养;最后,学校应充分发挥引导功能,家校共育模式应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从育人责任、实践联动入手,致力于提升学生体育素养。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还可以增强体育活动参与的

15、广泛性,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和谐联动效能,保障学生校外锻炼 1 小时,全面落实体育的育体、育人功效。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最新重大决策,一经出台和实施,便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指明了出路和方向。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而言,应切实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引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寻求教学模式转型与变革,充分发挥政策联动效应,优化体育教学互动教学环境和课后作业管理,构建“家校社”共育共治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和个性化运动的机会,确保推动师生“减负”同向同行,最终实现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参考文献:1王刚.“双减”背景下提高

16、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体育风尚,2023(05):62-64.2刘珠贤.“双减”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出版者不详,2022:1108-1112.3乔亚君,张飞利.中考体育改革对“双减”下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3(05):36-37.4曾庆洁.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2:89-91.5童美丹,李理.“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义务教

17、育阶段学校体育治理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辽宁体育科技,2023,45(02):8-14.6刘友梅.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区域发展,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283-287.7杜金红.轻装“减负”,体育赋能“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07):121-123.8王义军.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2:220-224.作者简介:徐唱,女,1994,吉林省双辽市,本科,二级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