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教学目标: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2.三种统计
2、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学难点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与分析第一环节 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内容: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3说一说怎样做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4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5统计图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错觉”,请举例说明.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效果预测:1.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如果调查或试验项目很
3、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就是查资料的好地方。当然你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输入你需要的关键词查找资料. 2.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就是要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 3.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 求出全体(即总量)(2) 计算出百分比 (3) 求出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百分比360 (4) 画一个圆,用量角器
4、量出角度画半径,画出扇形统计图在每个扇形上标明所代表部分的名称、百分比(5) 写清统计图的标题、名称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步骤:(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4.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5.举例(略)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
5、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第二环节 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内容:本章知识框图第三环节 做一做内容:1.学校需要了解有多少学生已经患上近视,下面哪些抽样方式是合适的,说明你的理由。(1)在学校门口通过观察统计有多少学生是佩戴眼镜的;(2)在低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调查;(3)从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都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作调查。(1)不恰当。因为并不是所有近视的学生都戴眼镜,有人只在上课或看书等情况下才戴眼镜,另外也有学生可能会戴隐形眼镜,这样就会使得一部分近视的学生没有被统计进去。(2)不恰当。因为一般情况下,近视的情况,高年级会比低年级严重,只选低年级不具有代表性。(3)比较恰当。这样的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2A、B两种商品在一段时间内的销售总量如图所示:(1)A、B两种商品的销售总量各是多少?相差多少?(2)统计图给你的感觉和上述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1)A、B两种商品的销售总量分别是345件和360件,相差15件。(2)感觉上B、种商品的销售总量是A种的4倍。而实际只相差15件,感觉不一样,原因在于纵轴的起点不是0。)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内容: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第五环节 课外作业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