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案例、
阅读《赤壁之战》课例片段,试作评述。
(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有一名学生提出刚才那位学生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
师:你听得真仔细。船帆能读成帆船吗?
生:老师,他读错了,可课文中为什么兵士报告时说船帆,而曹操看到的变成了帆船呢?
师:是呀,为什么前后不同了,想想看什么原因。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1:我想船帆突出的是帆,而帆船突出的是船。
师:说得有道理,所以不能读错。
生2:由于兵士离船较远,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船上的帆,而曹操看到的时候,已经能看到带有帆的船了,就成了帆船,说明离得近了。
师:说得真好!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学生齐读)
生3:我想,当时曹操站在船头上只是一般地迎风眺望,没怎么留意,所以没看到什么。而专门在那里担负警戒任务的兵士,细心地发现了隐隐约约的船帆,就赶快来报告。曹操听到了报告后再看,已过了一些时间,就看到了一队帆船,这里用词不同,说明了东吴的船速度很快。
生4:船的速度快是因为东南风刮得很急。
师:同学们对这一处读错的地方作了精彩的分析,真棒!原来这处不能读错。船帆与帆船虽然只是字序不同,但表现出的却是赤壁之战东吴军队能够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天时——东南风很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课文,我想,明白了意思就再也不会读错了。
(学生再读,读得更精彩了。)
分析:
(1)执教者凭借教学智慧,紧紧抓住学生错误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有效生成。
(2)教师对教材解读细致,反映敏锐,看到了学生读错课文的教学价值,敏锐地发现学生读错的原因是尚未理解意思、没有体会到文章用词达意的精确以及点明赤壁之战以弱胜强与东南风急之间的重要联系。
(3)教师作用发挥得当:发现问题后没有包办代替,而是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最后适时评价、总结,画龙点睛,深化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