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使用和学习成语?(1)彻底理解学习和使用成语,跟学习和使用字、词一样,首先要彻底理解它的涵义,不能不求甚解。如果对某一个成语的意思还没有理解透彻,或者对成语中某个字的音义还说不准确,就随便拿来使用,那就难免用得不恰当,甚至闹出笑话。成语的来源不一,有的容易懂,有的比较难懂,可是其中以容易懂的占多数。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来,如千言万语心直口快苦口婆心等等,都很容易懂。如一发千钧(意思是一根头发负担着千钧的重量。钧是我国古时的重量单位,一钧大约等于三十斤。这个成语是形容情势非常危险。)啼饥号寒(意思是饿得哭泣,冻得叫喊。啼是哭,号是叫喊,这个成语是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景象。)不速之
2、客(意思是没有邀请就突然来到的客人。速当邀请讲。)等等,就比较难懂。但是只要把个别生字如钧啼号寒速弄清楚了,整个成语的意思就不难理解。至于象瓜田李下这个成语,就应该算是难懂的。先要知道古乐府诗古君子行里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两句话。这是告诉人们处在嫌疑的地位要注意。在古书里,也把这个意思写作瓜李之嫌(见唐书柳公权传)。无论是瓜田李下或瓜李之嫌,如果不知道它的出处,只从字面上作解释,那就很难懂得它的意思。又如管窥蠡测这个成语,如果仅仅知道管是竹管,窥是从孔隙里看,蠡是瓠瓢,测是测量,也不容易懂得整个成语的意思。如果知道这四个字是从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八个字里截取下来的,那就不难知道这个成语比喻的
3、是:所见甚小,看不到事物的全面。至于那些由历史事实来的成语,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类,从寓言传说来的成语如叶公好龙含沙射影之类,如果不知道它们的出处,当然也是无法理解。以上所说的这类比较难懂的和很难懂的成语,大部分见于古书中,想要理解这类成语,可以翻阅辞源辞海等有关的书籍。有些成语,懂得了字面的意思,还要特别注意它的习惯上的用法。例如一个巴掌拍不响和孤掌难鸣这两个成语,只从字面上看,好象一个是白话,一个是文言,意思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仔细想想,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说事情的发生不是由于单方面引起来的,使用这个成语,有各打五十板的意味。孤掌难鸣是说只有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成事。对如此处
4、境的人,有同情的意味。两个成语的意思并无共同之处。(有的人,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也把孤掌难鸣当做一个巴掌拍不响来用,但究竟是不够妥当的。)所谓彻底理解,也包括连这些地方都要加以辨析,彻底弄清楚。(2)用得场合恰当使用成语,应当力求用得场合恰当,不应当滥用。郭沫若同志曾经举过一个例子,现在不妨引在这里。他说:现在有些文章有个毛病,就是爱堆砌形容词如 六万万人正以排山倒海、乘风破浪之势这样的句子就有点不恰当。把山移开、海翻过来,那是多么大的形势,同乘风破浪不能相比。所以既然已有 排山倒海 ,就不应再用乘风破浪了。(文风问答)这个错误,就是由于不顾场合,硬把乘风破浪这个成语塞进句子里造成的。此外,还
5、有一种情况,使用成语时也应该特别注意,即它的历来的用法。如日理万机这个成语,旧日只用于皇帝、国王,意思是每天处理的国家大事很多。现在也有人用于毛主席、周总理,说他们日理万机,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再用之于省长、县长等人,就不很恰当 尽管他们每天做的事情很多。对于在某一场合看起来好象都可以使用的几个成语,更要仔细地辨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体味文章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选用哪个最恰当。例如千头万绪和千变万化这两个成语,有时候在一个句子里好象都可以用,可是如果说这本小说的情节真是千头万绪,我越看越觉得有味。那就不如不用千头万绪,而用千变万化。(3)分清褒义贬义成语里面,也的除了表示本身的意义之外,还表
6、示人们的喜爱或者憎恶的感情。表示喜爱的,通常说它含有褒义;表示憎恶的,通常说它含有贬义。这两类成语千万不可误用。比如,我们不能说敌军的先头部队,勇往直前地冲上来,因为勇往直前是形容勇敢地向前进,含有褒义。而这里说的是敌人的情形,我们对他们当然是不会有什么好感,所以应当用含有贬义的词语,把勇往直前改为不顾死活,那就比较合适些。又如无微不至跟无所不至两个成语的意思有些相近,但是无微不至多指关怀,含有褒义;无所不至多系斥责,含有贬义。因此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劳苦人民的剥削压榨真是无微不至这个句子,就有毛病。应该把无微不至改为无所不至,那才比较妥当。又如成语擢发难数,就是含有贬义的。一般是指某人所犯的罪
7、恶之多,原作者采取了夸张的手法。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不胜枚举之类的意思来讲。比如今年市场繁荣,百货品种多得真是擢发难数,把擢发难数用在这里,就觉得可笑,把它改为不胜枚举就行了。(4)注意成语的规范化前边说过,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句子,一般不能随便换字或改变它的结构。不过有少数成语,也有从早就有两三种不同的说法的。如的一发千钧也作千钧一发,含沙射影也作含沙射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持也作争,人也作翁,等等。这是多年来形成的差异,我们只能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承认几种说法都可以。又如捕风捉影这个成语,原是系风捕影,见汉书郊祀志。成语每况愈下,原作每下愈况,见庄子知北游。可是由于误用已久,现在我们也不必恢复它的原来面目。还有一种情况,有时为了增强语势、加强表达效果,也可以适当的在成语中插入几个字,例如:天下何曾太平鱼目岂能混珠理直而后气壮这样借用原有的成语略加改动,也完全可以。但是我们自己使用成语,除非为了取得修辞的效果,对某一成语确有改变的必要时,都应该注意成语的规范化,也就是尽量地照原来的文字使用,保持语文的纯洁和健康。有人把变本加厉写成变本加利,把奋不顾身写成愤不顾生,把焕然一新写成换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