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3)5-0114-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3.5.0420引言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同年,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课程育人高端论坛中与会专家认为要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2;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构建的教育教学与评价主体,搭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
2、理论实践等多种教学平台,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多元评价模式,不断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1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现状在中国知网中主题搜索输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共检索到522条结果。从 2011-2021 年 10 年期间,文献量呈正比状态递增(图 1)。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 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此后至2018年课程思政增长率达到了峰值。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学者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热度有增无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研究观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
3、。张瑞等3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涵的挖掘和在实施过程中收到的阻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立足德育目标导向,建构思政性德育评价体系、基于课程创生取向,消解课程思政评价的技术症结、立足跨学科实践转向,实现课程思政评价的逻辑转换、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倾向,构建课程思政评价共同体四个化解阻力的途径;周雯婧等4分析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出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特点和评价原则,将整体性评价与具体教学要素相结合,探讨了以教学评价基于专业学习以及若干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本身的评价策略。针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开展的讨论。柳建安等5根据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阐述了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原则,进而提出了
4、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马孟伟等6运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包含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五个一级指标的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龚红霞等7提出从课程、学校和教师、不同专业、不同教育背景三个方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通过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和自我评价等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完善;王慧等8探讨了形成性考核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与设计原则,以高校“城市生态学”课程为例通过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阐述,构建了以城市社
5、会生态学、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应用生态学四个部分评价考核模块。综上,可以看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现状是百花齐放,基本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大部分学者和教师都在不停摸索关于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方法,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与不同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有关,教育部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中指出,高校要结合各个专业学科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因此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评价也需要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等来进行评定。2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教学组织2.1课程目标定位2.1.1紧扣校情、学情,制定思政目标课程教学组织要紧扣校情、学情,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思政教学要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
6、政建设指导纲要 要求相一致。课程组要统筹把握,在做好基础调研的前提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把握课程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9,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引领作用。2.1.2体现职业道德要求,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专业课程是伴随大学生学业生涯时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组织及效果评价研究肖晴,张远兵,王雪娟,王慧(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蚌埠233100)摘要:文章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现状、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教学组织,论述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多元评价的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模式,使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7、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多元评价作者简介:肖晴(1983-),女,江苏铜山人,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硕士,副教授。专业方向:地域文化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20jyxm0407);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szsfkc0325、2020szsfkc0322);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课程(2021xsxxkc061);安徽省质量工程“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2020zyrc051);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202
8、1jxtd079)图1“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关注度曲线图建筑教学114安徽建筑间最长的课程教育,这些专业课知识有可能也会伴随以后的职业生涯,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专业课程思政要求从职业道德要求出发,把握各专业课程的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思政课程职业道德目标,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灌输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2.1.3制定多元目标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课教师在完成本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要开放思想,全面挖掘课程的育人效果,制定多元目标体系,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等内容。通过多元目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学
9、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道德功能10,落实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2.2课程建设理念2.2.1厘清课程建设理念专业课教师要紧扣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积极探讨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注重育人和育才的协调统一。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们排忧解惑,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程教学中要紧扣OBE理念,引入智慧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营造良好课堂氛围11,健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长效机制。2.2.2完善课
10、程资源建设完善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课程大纲、教案、课前导学资料、课堂授课内容、课后辅导习题等都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前进行系统设计,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建立课程资源库,资源库内容要系统、丰富,特别是思政素材资源课要做到贴合专业、贴近生活,资源库内容更新要及时,使用要便捷。另外还需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尽量选用新版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主要观点符合意识形态相关要求,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色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自编符合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2.3教学组织2.3.1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贯彻OBE教学理念,引入信息化教学工具,
11、围绕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科学精神和专业伦理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以强化专业素养内化力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时代思政主题,思政素材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科学合理设置比重。2.3.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体现时代特色,适时、适度运用教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理论知识与育人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参与式教学,不断运用数字工具丰富教学形式,建立较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以小组讨论、学生互评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穿插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将研究型、探究型、协作型学习方法等现代理念引入教学环节中,培养创新性能
12、力。3构建多元评价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3.1 师生共同评价,提升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是指教学取得的成效。之前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多是看这门课学生期末考核通过率是多少,优秀率占比多少,不及格率占比多少,但这种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属于总结性评价,一般较为片面,以教师出题、改卷为主,不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改变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融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评是学生在自我肯定的前提下,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观察力、判断力、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学习过程;学生
13、互评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被评价作品,评价时不懂的及时查找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师生互评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以及在以后的课程任务中需要从哪些地方去提升,鼓励个性表现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不仅完善了教学评价方式,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完成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3.2 过程性考核,量化学习效果过程性考核摒弃了原来教学考核以期末成绩“一刀切”的现状,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考核,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整个课程学
14、习周期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如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辅助教学工具,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与参与数据,更好地督促和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学生思想意识提升的见证,是思政教学最好的体现,使学生不再沉默、课堂教学不再死气沉沉。教学过程的量化,丰富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的活动内容,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不仅完成了原来课程教学中单一的点名、签到等考核,还可以实时课堂互动,投票、问卷、抢答、选人、讨论、随堂练习等,课程活动丰富多彩。通过精准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实现教与学全过程监
15、测与把控,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3 能力评价,见证综合素养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2。因此,专业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考查综合能力。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融入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学科竞赛等。专业课程中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职业技能证书、专利项目等途径培养,制定专门的评价体系,如班图2多元评价体系(下转第136页)建筑教学115安徽建
16、筑和未设计探测器。未设计探测器的认为该处为室外开敞空间且连廊处不能聚集烟气,故不用设置火灾探测器;设计为感温探测器的认为该处收到火焰的影响更大;笔者认为该处应设火灾探测器,最好设置感温感烟复合式探测器,其次设置感烟火灾探测器。天井内发生火灾后,烟和火将在天井内向连廊及上部扩散,连廊处能够及时探测到火灾信号并发出火灾警报信号,有利于居民的安全疏散。其次是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该处也有设置与不设两种设计。笔者认为,在满足其他规定的情况下,连廊处还是尽量设置室内消火栓,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利用该处的室内消火栓从天井部位进行户内火灾的扑救。第三是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该处也有设置与不设两种设计。笔
17、者认为,连廊处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2.5前室内消防设施的设置设计前室内的消防设计也是一个重点,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梯的设置,建规 中提出:“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笔者认为,该前室内可以设置客梯,但客梯应在防火功能方面达到消防电梯的标准和要求,则消防救援功能可以不作要求。另一方面是前室内户门的要求,户门除了要设为乙级防火门外,最好还应具有自动关闭功能。若火灾发生后,居民从户内疏散时居民们来不及或考虑不到关门,若作为户门的乙级防火门能够自动关闭,能有效防止火势向前室内蔓延,保证前室
18、的安全。2.6天井内房间及设备的设置设计天井内房间的合理设置也能有效的保证天井处的消防安全,天井内一般设有厨房、卫生间、书房等。若天井内设置的房间火灾危险性或火灾荷载较小,例如卫生间等,则户内发生火灾时对天井、连廊及前室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抑制火势的蔓延和扩大。若天井内的房间尤其是书房、厨房等采用防火窗,发生火灾时也会抑制火势在天井内的蔓延和扩大。但天井内若设有设备平台(一般都用于放置空调外机,甚至有的会放置其他可燃物品),发生火灾后则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建规 对外墙保温材料及装饰层的燃烧性能也做了要求,基本上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为了防止火灾
19、立体方向的蔓延,故天井内不宜设置设备平台。2.7避难房间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置设计建规 要求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设可开启外窗,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h。该房间并非避难间,故 建规 对该房间未称其为避难间,既未按照避难间要求,也未做其他的具体要求,有的设计把卫生间、书房、甚至厨房等作为避难间,这类房间往往设置在天井内。设置避难间的本意是为了保护户内被困人员的安全,若避难房间设置在天井内,发生火灾后不仅不能真正起到避难效果,反而会威胁到避难人员的人身安全,故避难房间不宜设置在天井内。此外,避难房间也应结合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进行设置。避难房间若设置的有利于消防救援,则发生火灾后消防救
20、援人员就能迅速的解救被困人员;避难房间若设置的不利于消防救援,被困人员就只能呆在此避难直至火灾扑救结束了。3结语总之,双梯连廊式住宅的消防设计复杂,若要真正的提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能,不仅需要建筑、暖通、水、电各个专业进行统筹设计,还要掌握“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精髓,绝不能一知半解甚至曲解规范条文,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参考文献1吕显智.建筑防火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周传焕,张立斌,许霁玮.浅谈城市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要点J.中国科技投资,2013(36):54-54.级学生在课程周期获批与课程相关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免期末考试;获得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可
21、以加分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4结语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专业课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组织教学,将思政元素悄无声息地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是对课程教学最好的反馈,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共同评价、过程性评价、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谷战涛,董艳丽.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财经类专业教学探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2、2020,24(04):16-20.2薛刚,江天雨.推动高校课程育人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1-03(02版).3张瑞,覃千钟.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涵、阻力及化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6):49-52.4周雯婧,黄白飞,辛俊亮,等.“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评价策略J.公关世界,2021(24):115-117.5柳建安,闵淑辉,廖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1):26-27.6马孟伟,王茜,金莉,等.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2,37(01):6-10.7龚红霞
23、,苏韫,刘永琦,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医学基础课中的构建与评价:以“医学微生物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04):164-167.8王慧,张芸香,郭晋平.形成性考核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高校 城市生态学 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29):178-180.9尚明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21.10杨光弟,傅永平,杨忠金.力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21,41(05):103-106.11周婷.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1,20(03):104-107+121.12李艳娜.“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上接第115页)建筑消防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