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再认识:筛选文化基因的理论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7738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再认识:筛选文化基因的理论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再认识:筛选文化基因的理论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再认识:筛选文化基因的理论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章以五千年的历史深度和文明核心价值为两个标准,筛选中国文化基因,得出玉帛互动信仰驱动中华认同和文明国家的理论命题;并由此解释一万年来玉文化与丝帛文化的神话观念结晶如何为五千年文明奠定精神基础。据此,文章建议,或可以将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玉魂国魄”重要命题改动一字称为“玉魂帛魄”,以为中国文化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开辟出本土文化再自觉的认识方向。关键词:文化基因;中国性;玉石神话;中华认同;玉魂帛魄中图分类号:I207.7;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23)02-0001-05一、文化大传统:发现文化基因笔者在 2013 年发表过论文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形成文

2、化大传统视角的探索发现,尝试从华夏史前史的系统考古资料的神话学解读,探寻孕育文明国家的关键精神要素,打通并融合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双重视界;借助先于汉字的文化大传统符号编码系统的再发现、再认识,有效对接文字书写经典时代遗留下来的神话信仰表述,找出驱动中华文化认同的核心观念。192-104现在回看,上文研究的问题意识还应当有所深入,这主要表现在对于文化基因的理论认知层面。我们之所以在诸多驱动文明进程的要素中锁定史前形成的玉石神话,是对华夏史书叙事偏爱的一系列统治者重大历史事件黄帝食玉种玉、颛顼又名端玉、尧舜班瑞玉为王权信物、禹获得天神赐下之玄圭、夏启佩玉璜而升天、殷纣王宝玉缠身点火自焚升天、赤乌衔圭

3、启示周文王兴邦、周公持璧秉圭对话祖神、卞和献玉三代楚王、和氏璧完璧归赵、鸿门宴上的一对白璧救赎刘邦性命、秦始皇创立统一帝国时独选美玉素材打造传国玉玺等作出系统的整体性归纳的结果。按照马克思的名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178,反观数千年国史展开的灵魂要素,由此意识到:玉石神话的反复表述看似是文学现象,实为华夏历史叙事独有特质的突出体现,其根源在于源自遥远史前时代的“拜物教”信仰传承,始终未曾中断地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和此后秦汉王朝时代。要言之,玉石神话信仰不仅收稿日期:2023-03-01基金项目: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基地。作者简

4、介:叶舒宪(1954),男,北京人,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1百色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2 期是驱动史前玉文化发展的动力,而且在催生文明国家的文化认同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精神凝聚作用,成为奠定中国文化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现代中国史学,是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发生发展的。历史教科书中讲到的史学理论方面,侧重于接轨西方学术范式和国际通则。而较为缺失的方面,是以文化自觉的充分意识,去努力聚焦中国特质,即能彰显“中国性”的文化特有基因方面。以衡量文明的标准为例,国际上通用的是三要素标准:城市、文字、青铜器。需要这三者齐备才算是达到脱离史前,进

5、入文明的条件。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华夏文明在这 3 个指标上均为晚出,如青铜礼器的大规模出现,文字体系的应用,均不足 4 000 年。唯有殷商时代出现甲骨文时,才算达到国际上通用的文明标准。由此,中国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也按照国际惯例,被认定为中国青铜时代。这样的理论框架,其实无法适应我国文明产生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和汉字的系统应用,都大大晚于玉器时代和国家王权建构的事实。玉器时代不仅在年轮积累方面更加深厚,而且在孕育文明之独有文化基因方面,也起到比青铜时代更加关键的作用。从整个东亚范围来看,前金属时代孕育出的最高价值物,非玉礼器莫属。当贵金属崇拜借助于北方传入的外来文化因素,

6、在距今约 3 500 年前后开始登场中原国家时(中原地区最早的黄金,是郑州商城二里岗上层文化出土的一小片,重 18.5 克)3844,玉石神话信仰早已在东亚各地传播了五六千年之久,使用玉礼器的史前遗址,在距今 4 000 年之际已经遍布黄河上中下游和大江南北,乃至一直向南传播到珠江、右江流域,并波及越南北部地区。向西则一直传播到河西走廊地区。以拜玉为特色的意识形态体系,早在汉字和青铜器起源之前就已定型。为此,本文在理论上将汉字起源之前的史前史认定为中国文化大传统,将甲骨文金文出现以后的书写传统视为文化小传统,尝试从大传统新知识出发,反观小传统的所以然。这样可以有效摆脱数千年来被文献史学绑架的旧

7、国学知识格局限制,借助于人类学和考古学新发现的海量材料,学会从万年中国的宏大视野反观 5 000 年文明史,找出以前的狭隘视野所看不到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彰显文明本土特色的文化基因。“玉石神话信仰”的理论命题,是现代汉语的表述,还原到古汉语习惯,可修订为“玉帛神话信仰”,这样才好更精准地把握华夏早期的意识形态特质,从单一的“拜物教”原型拓展到双轮驱动的“显圣物”及相互关联研究。中国近 10 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带来的知识更新要点是:我国玉文化的起源不是 8 000 年前,而是 1 万年前。蚕丝文化的历史不是 5 000 年,而是至少七八千年。玉和帛崇拜的兴起过程研究,都需要诉诸各自的神话信仰支配现象

8、。在距今 5 000 年之际,玉文化与蚕丝文化就发生融合,可以北方红山文化玉器中出现玉雕蚕为证。玉和帛两种要素一旦交织起来,就形成某种坚固的神话信仰体系。其神话观传承到先秦时代,体现在文献中:如 国语 的“玉帛为二精”说,论语 中孔子的“礼云礼云玉帛云呼哉”说,左传 讲述夏禹会盟天下诸侯时的奇观“执玉帛者万国”,等等。国家祭祀与会盟的重要场合,为什么玉和帛二者,总是成双成对组合出场?“玉帛”并称的语言习惯不是空穴来风。玉帛成为能够凸显文明核心价值的标志,原来大都以为是上古文明国家的流行礼俗,如今才逐渐清楚:那是 1 万年来的神话信仰,是经过持久的文化传播与积淀后的结晶。对照世界五大文明,除了中

9、国,没有一个文明出现过玉帛互动的信仰体系,也没有一个文明的兴起伴随着养蚕缫丝的生产实践。不然的话,怎么会出现丝绸之路作为中外交通的现象?就文化独特性而言,玉神话与帛神话堪称中国文化特有基因中最重要的二项,它们的互动互联,不仅关乎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由来,而且二者都是上 5 000 年文化大传统塑造出的神2叶舒宪/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再认识:筛选文化基因的理论视角圣精神符号载体。二者又恰好和我国人文初祖神话系统中的黄帝、嫘祖形成吻合对应:黄帝发明吃玉、种玉,嫘祖发明养蚕、缫丝。这简直就是至高无上的信念之绝配。左传 所记述的华夏第一王朝创造者夏禹,他在会盟各地诸侯时的那一幕:万国领袖纷至沓来、会聚涂

10、山。当时人们觐见圣王的礼数几乎不约而同地遵循统一的规则:“执玉帛者万国”的景象,足以说明这一切。玉帛,就这样成为国家中央和地方首领们在文化认同方面的仅有之标的物,既然 左传 能对此记录明确,其可信度究竟如何呢?传统读书人对“六经”所言深信不疑,近代以来则是将信将疑。在“古史辨派”革命后,已经没有多少现代人再确信史书有关夏禹的叙事真实性,更不要说禹会诸侯大典上的玉帛物质细节记录了。如今,根据文学人类学派的四重证据法去审视,距今 5 000 年的仰韶文化已经发现礼仪用玉和用帛共存的现象。在距今 3 000 多年的古蜀国三星堆祭祀坑,也在 2021 年新发现玉器金属器象牙和丝绸同在的现象。8 个祭祀

11、坑的出土文物,如今已经达到惊人的数以万计。这乃是商周之际巴蜀地方政权礼仪圣物群的全面展现。假定夏朝始于 4 000 年前的夏禹时代,作为中央政权,玉帛荟萃为国礼的现象不仅可能,而且是大概率事件。文化认同的神圣标的物,绝不是任何个人的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有其文化史的前因后果的必然性。就像秦帝国统一后选定传国玉玺作为国家最高权力象征物一样。从物质文化演进的程序看,三星堆 8 座祭祀坑所展现的是夏商时期以来所累积的地方王权奢侈物的大荟萃。就历史深浅而言,玉帛属于两种老资格的圣物,均源自新石器时代;新增添的是随商代出现的新圣物贵金属,包括青铜礼器和金器。至于象牙,应该是比玉帛都要早的崇拜物。旧石器时代

12、欧亚大陆先民曾经有过相当漫长的狩猎猛犸象维持生计的时代。象牙作为圣物,穿越整个石器时代的全程,而延续到早期文明的礼仪场合,是一直贯穿到商周的最老牌奢侈物。玉礼器(三星堆玉器以璧琮璋凿为主,四者祖型皆源于史前时代)和丝帛能够同时出现在三星堆,皆属于文化传播的结果,即文化支流,并不具备文化源头的意义。二、玉成中国三部曲为充分展开玉石神话信仰驱动中华文化认同的学术研究,文学人类学研究团队在近 10年中先后完成三大国家项目,其研究统称“玉成中国三部曲”。其一是“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 A 类,20092013 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2016 年),全面梳理中国玉

13、器时代及其精神遗产,聚焦先于青铜时代的文化大传统资源,论述玉石神话作为中国神话信仰之祖根,对催生文明国家意识形态起到关键性奠基作用。项目当年结项时的认识还局限在 8 000 年玉文化传统中。如今已经根据吉林和黑龙江的考古遗址和玉器新发现,拓展到 1 万年。其二是“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0102016 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2019 年),此项目比照现代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为西方资本主义精神寻根的学术思路,在万年传承不息的玉石信仰体系中,找出玉礼器作为“天人合一”中介物的华夏精神意蕴。再参照出土玉器实物,全面解读“玉帛为二

14、精”的神话学意蕴,诠释中国文明特有神话信仰如何驱动并塑造出十分特殊的资源依赖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版图超地域整合现象,类比今日的“西气东输”现象,而命名为“西玉东输”,从历史根源上解说我国当代奢侈品市场上和田玉独尊的价值现象。梳理玉石神3百色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2 期话认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牵引和拉动。其三是“中华创世神话考古研究玉成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特别委托项目,20172021年)。玉文化研究是近年来伴随考古新发现而崛起的新兴领域,其成果却带来始料未及的重要信息。有关史前玉文化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新认识,不断刷新已有的历史常识。项目成果丛书共 7 部专著,从女娲

15、补天所用五色石,盘古精髓化为珠玉,黄帝亲自播种玄玉这些看似玄幻的神话题材出发,链接考古发现的玉器实物,对其加以梳理说明:玄玉(深色蛇纹石玉)如何开启 5 000 年中原玉文化史的过程;红玛瑙珠在 3 000 年前从南亚输入我国,并与传统玉器组合为玉组佩新传统,风靡西周上层社会,并由此奠定“中国红”审美风尚;玉琮、玉圭、玉璋的起源学与时空分布的 5 000 年大视野,讲述出三类圣物以往未知的中国故事;玉斧钺的 9 000年传承与演变,构成甲骨文“王”字的取象原型,也奠定为 鹖冠子 全书核心意象王鈇(斧)的原型,甚至有理由视为引出秦始皇传国玉玺的玉礼祖型。玉人像与玉柄形器的 5 000 年传承脉络

16、,如何为中国文明同时奠定偶像崇拜和非偶像崇拜的基石,又如何从史前玉神偶像的原生态传统出发,在后世再度接引来印度佛教偶像崇拜的次生传统。凡此种种,皆落实到塑造玉礼器和玉神祖像的不同玉料与不同形制的实证研究,彰显出玉文化引领中华认同方面的多样性具体案例。“玉成中国”丛书自 2020 年至 2022 年,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6 种。基于“玉成中国三部曲”的独特专业视角和新知识观,笔者再提出中国统一进程的三段论模型:第一次统一是玉文化的统一,完成在距今 4 000 年前的龙山齐家文化时代。第二次统一是甲骨文汉字带来的书写符号统一,发生在距今 3 400 年的商代。第三次统一是秦帝国的军事与行政的统

17、一。玉文化从 1 万年在东北地区萌生之后,在东亚广大地域的持续性传播、推广,耗时大约五六千年的时间。从距今 1 万至 8 000 年的玉文化零星分布于北方地区,发展到距今 4 000 年之际,已能够覆盖国土的广大地域,呈现为散发分布的情况。这是以往的国学研究者根本无从知晓的全新文化史系统信息,其可释放的潜在能量尚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简言之,三次统一浪潮彼此之间不仅是接替出现的时间关系,而且还具有前因后果的孕育和催生关系。没有第一次统一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认同效果,就不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统一。在这个缓慢的统一过程中,玉文化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样,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开始于距今 1 万年至

18、 9 000 年间的东北地区,集中在吉黑地区的零星遗址发现,随后在距今 8 000 年之际,南下传播到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地区,形成第一次玉文化发展的高峰,并在距今五六千年之际与新兴的蚕丝生产技术和帛文化汇合交织。在距今 4 000 年之际玉帛组合的神圣体系业已宣告完成,其传播的最南端抵达珠江流域和越南北部,最东端覆盖到整个东部沿海地区,最西端抵达河西走廊的武威。玉帛文化的渐进式统一历程,不是一种武力征服的过程,完全不像秦始皇大军的金戈铁马式暴力统一,而是某种精神征服和信仰观念的同化过程。其间不能说没有发生过不同地域间和不同族群间的碰撞和冲突,但是其主流的观念却是和平的、互惠互利的。国人有一句挂在

19、嘴边的习语“化干戈为玉帛”,非常生动的诠释出根植于玉帛文化基因中的和平精神。如果依据目前所知的玉文化考古材料,划出一个距今 6 000 年的玉玦文化传播区,即史前玉文化覆盖东亚的范围,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文化区一定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内,因 参见叶舒宪: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叶舒宪:盘古之斧:玉斧钺的故事九千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叶舒宪:祖灵在天:玉人像与柄形器的故事五千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唐启翠:禹赐玄圭:玉圭的中国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王仁湘:方圆一体:玉琮的故事五千年,上海:上

20、海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杨骊:玄鸟生商:商代玉器的神话考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4叶舒宪/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再认识:筛选文化基因的理论视角为这些地方均有史前玉玦群的出土报告。到了距今 4 000 年之际,也就是相当于夏朝初年的时代,中国才形成以玉钺、玉璧、玉琮和玉璋为玉礼符号体系的更广大覆盖范围,东起胶东半岛,南至广东,西达甘肃、青海。史前玉文化分布地图,会让熟悉儒家经典者发出感叹:国家级政权还没有诞生,相对统一的玉礼制度就已经率先完成其在广大地域的延展和铺垫,并悄无声息地四面传播,分布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其表征文化认同和引领精神信仰及礼仪统一的重要先导作用不容忽视。

21、伴随“玉成中国三部曲”项目研究成果的陆续出版,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也处在不断递进的过程中。其学术衍生品也先后编撰为多套丛书:神话学文库 38 种,聚焦世界五大文明古国起源的神话学新成果,包括著作和译著系列;神话历史丛书 13 种,包括苏美尔、韩国、中国台湾岛的神话历史探索,并对古代华夏元典(春秋、礼记、仪礼、周礼、墨子、黄帝内经、淮南子和儒家神话等)加以逐个解析。三、结语聚焦文化基因,有利于增强对中国性问题的深入认识和自觉。文学人类学派筛选文化基因的两个严苛条件:5 000 年是时间标准;关乎文明核心价值是质量标准。初筛结果是数量十分有限的几个而已,其中的玉帛互动信仰占据着优先地位。此外,入选的文

22、化基因还包括 1万年来的稷稻农作物栽培发明,以及鸟兽图腾崇拜的代表,从熊到龙,从鸮到凤等。“化干戈为玉帛”这句汉语成语,充分代表玉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精神凝聚力。前后历时 4 000 年、绵延 4 000 千米的“西玉东输”路线上,所发生过的多民族交往互动史,才是这句成语典故的真实出处。在总面积约 200 万平方公里的西部玉矿资源区生活的各个族群,在“西玉东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唐诗名句“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体现着大国文化多元一体的内在结构奥秘,其中可以提炼出的多民族互利共生的宝贵生存经验,应该是中国道路孕育出的一笔宝贵思想资源。回应 20 世纪末历史学家汤因比展

23、望未来时,将引领全世界精神统一的思想资源寄希望于儒家的中庸精神,如今可略加修正地说:玉帛化解文化冲突的重要经验,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拓展成打造世界范围“玉帛文化共同体”的思想法宝。因此,费孝通先生在晚年诠释中国文化特质时提出“玉魂国魄”说,如今或只需改动一字,即“玉魂帛魄”,则更显周全。玉帛信仰的深度发掘,或能为中国文化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开辟出本土文化再自觉的认识方向。参考文献:1 叶舒宪.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形成:文化大传统视角的探索发现J.文学评论,2013(2).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 年考古发掘报告:中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张志巧】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