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黔之驴》练习
一、填空。
1.《黔之驴》选自 ,作者___ _____ ,字 _
____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 、 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含驴的两个成语。
⑴ ⑵
4、学了本文懂得的道理
⑴ ⑵
5、回忆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
二、翻译重点词
黔无驴,有好事者【 】船【 】载以【 】入。至则【 】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 】之。稍【 】出近之, ___憖憖【 】然,莫相【 】知。
他日【 】,驴一鸣,虎大骇【 】,远遁【 】,以为且【 】噬【 】己也,甚恐。然【 】往来视之,觉无异【 】能【 】者;益【 】习其声,又近【 】出前后,终不敢搏。稍【 】近益【 】狎【 】,荡倚冲冒。驴不胜【 】怒,蹄【 】之。虎因【 】喜,计【 】之【 】曰:“技止【 】此耳!”因【 】跳踉【 】大口阚【 】,断其喉,尽【 】其肉;乃【 】去【 】
三、一词多义
1、以为: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B、 以为且噬己也( )
2、然: A、慭慭然,莫相知( )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3、因 A、虎因喜 ( ) B、因跳踉大口阚 ( )
4、益 A益习其声( )B、稍近益狎 ( )
四、词性活用
1、稍出近之( ) 2、驴不胜怒,蹄之( )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4、尽 ( ) 其肉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译:
⑶驴不胜怒,蹄之。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译:
六、读《三戒》中的《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 解释加点的词
①畜之( )②自是日抱就犬( )③习( )示( )之( ④稍使与之戏( )⑤以为犬良( )我友⑥犬皆如人意( )
2、翻译画线句子
①、
②、
3、文中“______,’这几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
3、结合文章分析“麋至死不悟”的原因
4、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