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4课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76072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课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4课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课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册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1学时一、学习目标1能读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字音。2能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故事梗概。二、学法指导1自主预习时的阅读方法第一遍:查找工具书读(一边读文本,一边读课下注释,碰到不会读的字音和不理解含义的词语,立即翻查工具书,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地方,请用铅笔标注出来。) 第二遍:批划重点读(熟读课文,用黄色记号笔划出能够表明大意的关键词语,概括每段的要点。)三、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2、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

3、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四、自测题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又称为春秋左氏传相传由春秋时期 (朝代) 左丘明 (人名)所作。它与 公羊传 、

4、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朗读全文,给加点的字注音。佚之狐(y ) 氾南( fn ) 夜缒而出(zhu ) 阙秦(qu ) 杞子(q ) 戍之(sh ) 逢孙 (png ) 共其乏困(gng ) 秦伯说(yu ) 不知( zh )无能为也已(y ) 朝济而夕设版焉(zho ) 3. 请用原文说出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课后习题一第1小题)3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4.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课后习题一第四小题)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这些说明晋候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地判断。5、问题记录 五、当堂训练1. 下列说

5、法有误的一项(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成之一。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国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2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

6、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3整体把握课文,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每段段意。 例: 秦晋围赵 、 、 、 1、B 2、A 3、. 秦晋围赵 、 临危受命 、 智退秦师 、 晋师撤离 七、知识清单1.背诵关于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学常识。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2熟记自测题中出现的生字。(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写)八、日清反思_第1册 第4课

7、烛之武退秦师第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单音节词的翻译。2.揣摩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刻画方法。二、学法指导1.划着重点读(在课文中用红色记号笔划出重点单音节词语,并在文中用蓝色记号笔划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字句)2思考记号笔划出的句子是从哪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三、知识链接 单音节词语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现代汉语里则双音节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在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原文中的好多单音节词需要变为双音节词,这就是文言翻译中的扩充法。像“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成了“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

8、花纹”。不难看出,“野”“产”“异”“蛇”“黑”“白”等都变成了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后面或前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前缀)。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的“担”“骨”,就可翻译成“担子”“骨头”。 二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节词。如“乃重修岳阳楼”的“重”“修”,就可翻译为“重新”“修建”。 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于是”“虽然”“妻子”“以为”“交通”“可以”等。四、自测题 1.单音节词语解释(完成课后习题二)1、朝(早晨 ) 亡(灭亡 ) 厌(

9、 满足 ) 国(国家 ) 戍( 戍守 )夕(晚上 ) 危(危险 ) 师(军 ) 及( 达到 ) 辞( 推迟 )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殊用法 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3.通过事例, 概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指出文章从哪个角度塑造其特点的。(从下列文物中

10、挑选出其中的两位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例子:佚之狐是一位能够有着清晰的头脑,能够慧眼识才的伯乐。通过他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的短短几句语言描写中表现出来的。烛之武: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在第二段与郑伯的对话中表现);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第一段的侧面烘托和第三段开头的动作描写);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第三段与秦伯的对话中表现)。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善于言辩(第二段对话中)晋文公:贪婪(第三段烛之武讲述晋君叛秦的史实侧面烘托),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最后一段语言描写)4.问题记录1. 2. 五、当堂训练1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翻译正确

11、的一项是 (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的深明大义、以国事为

12、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的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琴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3.翻译下面的句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C 2、C3、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

13、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六、知识清单背诵重点文言知识点。1.重点单音节词语(课后习题二)2.词类活用:军、盟 、赐、鄙、厚、薄七、日清反思_第1册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3学时一、学习目标1. 赏析文中烛之武、郑伯的说话艺术。2. 体会本文的叙事艺术。二、学法指导1思考问题读(看自测题中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一遍,并用笔批注)2.比较初中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本文说话艺术的相似性,总结说话艺术。三、知识链接1、语言描写体现着一个人的对外的能力和智慧,口语交际时要讲究说辩艺术,要学会知己知彼,以退为进,利诱对方,推知心理,不卑不亢,委婉曲折,层

14、层推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方引证,推测未来,阐明利害等。2、伏笔照应在叙事类作品中,一个事件要讲得好离不开一些列手法的运用,伏笔照应是其中之一。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巧用伏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叙事类作品中巧用伏笔照应,不但有助于交代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读者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使篇章结构曲折多变,文脉灵动,还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合理展开。四

15、、自测试题1.用原文分条作答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并概括其说话策略?(课后习题一第2小题)如第一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承认错误,在心理上赢得对方的认可。第二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抓住“利”字,告诫对方此时的处境,将“退秦”上升到“匹夫有责”的高度。2. 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点最关键?(课后习题一第3小题)首先,开门见山“郑既知亡矣”,表明了态度,降低身份在心理上迎合了秦伯;接着提出“越国以鄙远”的难处和“邻之厚,君之薄也”的事实,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心,动摇秦晋联盟的决心;再接着提出“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的建议,用利益诱惑秦伯与郑国结

16、盟;最后摆出“君尝为晋君赐矣”“朝济而夕设版”的事实表明晋国的背叛失信,从而离间了秦晋关系,“阙秦以利晋”则是切中要害再次动摇、秦晋联盟的基础。“阙秦以利晋”最为关键。3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烛之武、邹忌、郑伯等人都是说话艺术上的典范,揣摩他们的说话艺术,总结下我们和他人交流时应注意些什么?注意双方的身份特点,要得体。要注意揣摩对方的心理,符合对方需求。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循序渐进地展开话题。说话时要委婉,从切身事实出发举例子讲道理,便于对方接受。4左传长于叙事,本文出自左传,请说出本文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小组交流讨论)伏笔与照应的运用 详略得当 波澜起伏,张弛有度(详细讲解参照教参31页)五、生成问题1. 2. 六、当堂训练1. (2010重庆)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2.完成课后第三题3.根据课文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选作题)上联: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下联: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七、知识清单1、复述说话艺术。2、牢记伏笔与照应的作用。八、日清反思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