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94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2-28作者简介:刘欣博(1990),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张诗悦(1990),女,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2022J33)。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刘欣博1,张诗悦2(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软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33;2.吉林大学 图书馆,长春 130012)摘要:面对全球严峻复杂的环境,在出口贸易和投资均受到较大冲击的背景下,我国逐渐将消费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回顾现有新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吉林省新消费发展、产

2、业转型升级现状以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结合吉林省发展现状提出新消费如何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新消费;产业转型升级;吉林省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23)03-0030-11第37卷 第3期2023年6月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No.32023Vol.37Jun.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全球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俄乌两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造成国际能源、食品价格迅速上涨,部分国家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措施。国内多地新冠

3、疫情反复暴发,收紧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部分制造业和产业供应链中断,在出口贸易和投资都受到较大冲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消费型主导”。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实施全面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发展战略,增强消费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加快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2021年,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中指出,未来全省将以新能源、新汽车、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扩充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

4、新格局。1新消费是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对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针对新消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对吉林省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新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有研究回顾关于新消费的研究,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新消费”的概念。该意见中指出,新消费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新消费涉及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等六个方面。杜勇锋、华连连等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新消费的增长。2毛中根、谢迟等对新消费作出了较为全面的

5、定义,认为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推动对人们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等服务需要的刘欣博,等: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第3期行为过程。3刘允岩认为,促进新消费需要从制度创新、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以及消费金融等四个方面入手。4刘振中、李志阳认为制约新消费发展的因素来自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消费体制机制等。5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刘艳英指出,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山东省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重中之重。6刘建江等在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困境后,总结出转型升级的推进思路。7董雯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科技创新、社会协调、提高

6、绿色发展质量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8曹章要从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构建公平竞争环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总结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9消费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徐嘉祺等认为,在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消费至关重要,同时,消费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10徐艳以鞍山市为例指出,可以通过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来带动产业升级。11廖红伟、张莉认为新消费的多元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12杨天宇等指出,消费可以带动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中高端化。13陈文晖等以时尚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指出时尚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市场时尚消费需求密切连接,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

7、造主要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全新消费需求,所以消费的提升将带动时尚产业向高端化转型。14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消费与产业之间联系的相关研究是较多的,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依据。关于消费与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联系,同时研究对象多数以国家为主体,研究内容主要是介绍消费升级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多为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因分析和影响效果。鉴于此,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后,以新消费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对策,以期为吉林省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二、吉林省新消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现状(一)吉

8、林省新消费发展现状居民消费支出比例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吉林省居民消费支出主要为食品烟酒、衣着和交通通信三个方面,分别占比32.26%、13.45%和11.68%,均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消费需求。20102020年吉林省居民消费支出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居住、交通通信以及医疗保健支出比例呈现出上涨的趋势,2020年居住消费支出比例增至19.9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例增至11.73%。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大部分线下教育辅导机构、群聚型娱乐场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所以2020年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至10.06%,但是截

9、至2019年前,吉林省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呈现出上升趋势的。食品烟酒、衣着和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虽有小幅下降的趋势,但是变化比例较小且基本较为稳定。总体来看,近十年来吉林省居民消费结构是不断在调整优化的,逐步实现从满足日常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升级。由表2可以看到,20102020年,吉林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额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2010年人均消费支出11 679元增长至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17 317.7元,增长了48.28%。吉林省居民在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及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呈现上升趋势,十年间分别累计增加33.27%、156

10、.49%、74.94%、39.96%、73.41%,其中,居住、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的增速高于人均消费支出,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减少的。从吉林省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数额的变化可以看到,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31第37卷白城师范学院学报随着吉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仅关注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将目光聚焦在产品的特有品质、多元化、个性化、体验性和便利性等方面,同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新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导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升级推动新消费的产生,未来新消费将成为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

11、力,是吉林省发展新业态的关键词。近年来,吉林省在新消费供给端发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吉林省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培育直播电商、即时电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2021年和2022年已连续两届成功举办中国新电商大会,充分彰显了新电商的新消费模式在吉林省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吉林省加快完善新电商政策扶持体系,相继出台 吉林省新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吉林省直播电商发展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 等扶持政策,以新电商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对吉林省的特色产品如长白山人参、通天葡萄酒、有机杂粮等进行线上

12、推广,形成刺激消费增长新模式。吉林省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累计159家,全省规模化直播基地累计300个,同时,吉林省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全覆盖,已累计建成县、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68个、服务站5 316个。吉林省加快推进网红经济先行试验区创建工作,建设长春净月产业园、京东产业园、宏鑫产业园等一批新电商园区和直播基地。2019 数据来源:光明网.新电商如何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2 带你详解!,https:/ 679.017 317.7食品烟酒3 767.95 021.6衣着1 570.71 293.9居住1 344.43 448.2生活用品及服

13、务710.3906.7交通通信1 363.92 386.0教育文化、娱乐1 244.61 742.0医疗保健1 171.32 031.2其他用品及服务506.1488.132刘欣博,等: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第3期年,吉林省商务厅举办了一系列“中国网红吉林行”等活动,包括长春、梅河口和延吉等地成功举办网红直播月和直播专场等活动,旨在将直播电商网红经济与吉林省的数字吉林建设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打响了吉林省传统企业品牌知名度,带动了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销售量。新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吉林省居民新消费行为的带动作用也愈发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吉林省网络零售额为124.57亿元,同比增长18

14、.72%,增速高于全国13.23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五名,位列东北地区第一名,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56.78亿元,同比增长21.17%,增速高于全国3.67个百分点,总额和增速均位于东北地区第一位。“互联网+消费”的新消费模式为吉林省居民消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进一步释放全省新型消费潜力。2021年1月至3月,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需求,吉林省政府联合各地商贸企业共同举办“2021吉林网上购物节”等新消费促进活动,不仅丰富了网上的消费内容与场景,同时也便于居民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到食品、服装、家电和防疫物资等商品。该消费新模式不仅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同时减少了线下购物的疫情聚

15、集风险,对疫情的防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吉林省大力推进“夜经济”发展行动,举办吉林省“点亮夜经济 重燃烟火气”系列主题活动,聚焦“夜购、夜食、夜娱、夜游、夜读、夜健”六大板块,打造长春红旗街、吉林万科松花湖景区、梅河口“东北不夜城”等夜间文旅新消费集聚区,实施长春桂林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带动线下消费逐步回暖。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发力,促进居民消费成果显著。(二)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图1为吉林省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布图,数据显示,20102020年吉林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0年第一产业占比为14.48%,2017年占比下降到 10.03%,是全省

16、第一产业十年内最低占比,到2020年占比上升到12.61%,与2010年相比仍降低了1.87个百分点;2010年第二产业占比为38.78%,是在十年内全省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2020年第二产业占比为35.14%,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3.64个百分点,占比在十年间是最低的;吉林省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第三产业的占比在三次产业中一直处于第一位,2010年第三产业占比46.76%,2019年占比是十年间最高值为53.76%,2020年占比为52.25%,较2010年增长了5.49个百分点。通过分析20102020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分布可以看到,第三产业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

17、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在整体产业布局中占比较少,虽然第二产业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仍扮演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图1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分布图结合表3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吉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具体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从2010年的676.59万人下降到2020年的471.99万人,减少了204.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从43.26%下降到37.43%,下降了5.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从 2010 年的313.6 万人下降到 2020 年的 184 万人,减少了129.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从20.05%

18、下降到14.59%,下降了5.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就业 数据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助力新发展 锚定新未来第二届中国新电商大会综述,http:/ 563.981 524.991 489.991 457.001 427.011 399.001 367.991 339.001 314.011 286.001 261.00第一产业676.59651.88628.98607.09586.53566.90546.24526.54508.58489.61471.99第二产业313.60296.96281.63267.14253.68241.00228.22216.20205.24194.18184.0

19、0第三产业573.79576.15579.38582.77586.80591.10593.53596.26600.19602.21605.01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内外学者常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来测算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2020年吉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为1.49,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44,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低于黑龙江省的1.95,高于辽宁省的1.43,排在第二位。与北京的5.29、上海的2.75相比,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新消费与产业转型升级关联性研究新消费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

20、,虽然两者都在不同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但是最终会形成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加快促进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性的需求,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推进新消费发展;另一方面,从需求决定供给的角度来看,消费对产业结构具有深层次的影响,有助于企业加大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投入,合理配置服务、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居民的消费需求更加倾向于服务型消费,产品需求也逐渐向高品质高质量转变。正是由于消费者需求端结构的不断提升推动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倒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新消费主要集中于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等六个主要领域,由于涉及的消费领域范围收缩,所以更加有助于生产企业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企业商业经营和产品营销模式,加大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进而实现由消费升级到产业升级的联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更容易就六大消费领域制定一系列长期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改革的方向更为集中,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三、新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一)新消费需求增长缺乏动力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需求是否旺盛。由表4中的数据看到,目前,吉林省人均收入仍处于

22、较低水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 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931元,吉林省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 7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 64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 数据来源:根据吉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测算得出。34刘欣博,等: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第3期收入为17 642元,可以看到,吉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三个指标的数据排在第二位,但是从具体数据来看,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差距是较小的,要远低于第一位辽宁省。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内发达地区相比,

23、北京和上海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吉林省的2倍左右,广州约为吉林省的1.5倍,可以看到,吉林省与全国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较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新消费一般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这就导致其需要建立在较高的收入水平基础上。表42021年全国和部分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单位:元项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35 12847 41218 931吉林27 77035 64617 642辽宁35 11243 05119 217黑龙江27 15933 64617 889上海78 0

24、2782 42938 521广州44 99354 85422 306北京75 00281 51833 303由图2可以看到,近十年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差距由2012年的10 611 元增长至 2021 年 18 004 元,增加了近70%。不同的收入阶层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是不同的,高收入阶层消费人群对新消费的需求是不断提升的,但是中低收入阶层由于其较低的收入水平无法承担起新消费的支出,同时中低收入阶层主要以农村居民为主且所占人口比例较大,导致社会整体新消费能力水平不足,缺乏增长动力。一方面,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极大地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收入会严重影响到消费

25、,收入增加则会带动消费自然增长,消费水平上不去会反过来影响居民的收入,如此便陷入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差40 00035 00030 00025 00020 00015 00010 0005 00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图220122021年吉林省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距逐年递增,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新消费意愿不是十分强烈,消费支出又逐年增长,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全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而过大的城乡差距将会进

26、一步影响消费意愿。(二)新消费有效供给不足由于新消费产品供给价格相对较高,极大地抑制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增长。以绿色消费品为例,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商品原材料成本、营业利润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保护环境成本、资源使用成本、绿色技术创新和设备投入等因素,这就导致绿色产品的价格要高于传统产品的价格,出现市场溢价的现象。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显示,约有40.23%的消费者认为绿色产品的价格要高于普通产品,是阻碍他们购买绿色低碳产品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表5数据可以看到,从整体上来看,如果绿色产品确实物有所值,那么也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可接受绿色产品的溢价范围主要集中在5%20%之间。其中对于食品、

27、日用品和服装服饰等必须消费品,由于市场上可替代品不仅种类较多,而且价格较低,所以消费者能够接受溢价在5%10%之间的绿色产品,溢 数据来源:2021年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https:/ 2021年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新消费主体主要集中于具有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高,同时,新消费已经逐渐渗透进大部分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更新迭代速度更快,是全领域的产业革命,所以对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缺少创新资源和资金,在创新人才和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无法生产出符合新消费需求的前沿产品,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以电子商务、网络约车和线上教育

28、等代表的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消费模式得到迅速拓展。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数字产品和服务等信息消费领域得到了更具有方向性、细致化的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新信息消费热点。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全链条发展,不仅促进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和集成化服务的需求旺盛,企业紧抓信息消费热点领域,扩大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升级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符合消费者最新需求的产品生产速度,催生出一批具有活力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信息消费正逐渐发展成为消费者普遍的新消费模式,但是信息消费仍存在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消费者信

29、息安全存在隐患和信息消费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新消费的产品需求和供给造成不利的影响。部分企业利用APP违规成本较低的漏洞,尽可能大规模发掘潜在客户,对消费者的个人消费信息不保护,违规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信息消费过程中所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也会在未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收集其年龄、性别、脸部特征、心情状态等信息,并在人脸信息上作出标记,从而运用大数据分析商业服务目的,频频发生的信息滥采、泄露事件也屡见不鲜。(三)新消费环境亟待改善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居民新消费需求增长的基础,吉林省为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亟需为居民打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消费环境。目前,吉林省居民消费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快改善:

30、一是城乡居民在基础设施、商业网络系统、交通物流、公共服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相比城镇来说相差很多,缺乏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综合性大商场和超市分布很少,物流交通在一些地区发展落后,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二是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存在较大差别。消费文化的不同造成城镇居民更多注重享受型消费、即时消费的方式,对自身和子女在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更多,农村居民则是逐渐形成了“重储蓄,轻消费”的传统观念,很少有大额的新消费支出,束缚了居民的消费力。三是在消费市场中经常会出现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降低了居民新消费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说明全省信用制度建设方面仍存

31、在36刘欣博,等: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第3期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不法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获取巨大的利润,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尤其是在农村消费市场上,由于农村居民相比商品的质量而言更加重视商品的价格,所以大量的生产商借此大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并投入到市场中,严重破坏了农村消费环境。同时,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商业网点数量不足,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及时有效提供售后服务。四、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一)不断提高居民新消费水平虽然吉林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全国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地区相

32、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消费最基本的还是取决于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意愿才会增强,才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又有利于吉林省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收入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科技投入。目前,吉林省的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较为前沿的农业技术、生产设备普及率不高,目前仅应用在大规模农场,规模较小的农户仍在使用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落实中央和吉林省制定的惠农政策,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积极组织农民学习各项农业专业技能,加快实现全省农业现代化

33、建设。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方面,在保障基本工资收入的同时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多元化。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的就业,不断完善吉林省的就业政策,积极实施保护和留住人才的政策。吉林省政府可以为失业人群提供各种就业技能培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就业人员提供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积极鼓励青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吉林省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从就业、医疗和养老三个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来吉林省发展,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完善城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关制度,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二)培育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

34、费又称可持续消费,含义包括购买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等,本质则是绿色生活,环保选购。绿色消费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是新消费所包含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社会福利,同时可以降低废弃物,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吉林省绿色消费理念尚处于萌芽期,政府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目前仅仅在长春、吉林等少数城市将绿色消费纳入到消费长期发展战略中。全面推进全省绿色消费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方面共同发力。一是吉林省各级政府应积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这就需要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等部门协同联合,为绿色消费提供一个开放、规范的市场,加强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营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的

35、良好市场氛围。根据吉林省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制定绿色产品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步伐,同时加强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落实。二是鼓励企业树立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转变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将发展绿色产品列为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加大科研资金投入,不断进行绿色生产技术突破和创新,培育绿色产品市场销售人员,进一步拓展吉林省绿色消费品市场,构建绿色产品的专属流通渠道和营销网络。三是积极培养吉林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引导工作,逐渐从城镇到乡村普及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意愿,将绿色消费发展成为每个消费者的自愿行为,使绿色产品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中发挥

36、重要作用。37第37卷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三)加快新消费供给优化加快消费供给优化才能使居民的有效需求增加,只有高质量的消费供给才会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居民消费出现以信息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等为主的新趋势。吉林省需要重点培育新兴消费产业,同时,加快传统消费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供给的质量。加快推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所推出的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一是大力优化绿色供给结构,加大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完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加工标准,提高设备加工转化率。二是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文明的绿色食品消费观,鼓励合理、适度进行食品制作、点餐和用餐。加大监管餐饮企业、餐饮外卖平台落实反

37、食品浪费制度,推动餐饮向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健康化发展。三是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育种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打造“吉系”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拥有优质、高产、抗逆高蛋白等特点的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品种。重点培育拥有品质优、抗病强、繁殖力高等特点的延边黄牛、松辽黑猪、吉神黑猪、德大肉鸡等畜禽。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公主岭现代种业产业园和洮南10万亩国家级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加大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检测和管理力度,推进品质提升。培育农业绿色产品品牌生产主体,打造一批突出吉林省地域特色、产品特征鲜明的知名品牌,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

38、度,建设大中型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深入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营造品牌文化,借助长春农博会等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提高品牌宣传力度,加快提升吉林省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持续打造“吉林大米”“吉林梅花鹿”“长白山人参”等“吉字号”农业绿色品牌,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建立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支撑,产品品质为基础的品牌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管理,积极开展吉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评选,完善 吉林省农业品牌名录,推动品牌保质保量提升。推进标准化生产,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基础,加快建立吉林省农业标准体系,推

39、动水稻、大豆、玉米、花生、肉牛、人参等农产品生产全程标准化、智能化。(四)营造高品质的新消费环境消费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对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较差的消费环境中,居民消费遭受到商家欺诈的行为后,缺少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行为,将会继续导致经营者无视消费者利益,制约了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良好的消费环境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吉林省应加快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努力营造高品质新消费环境,强化消费政策引领,促进全省居民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一是完善消费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居民的消费权益法制宣传,持续提高相关部门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对经营者生产假

40、冒伪劣产品等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方面严惩不贷。加快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以预防为主、防范在先为体系准则,不断提升相关执法部门监管能力、监管效率和执法精准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制度,完善产品全生产周期质量追溯制度,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严重失信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加大针对民生重点产品、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调整相关部门执法打假模式。不断创新消费者维权机制,构建多元共治的消费维权体系,提升消费者消费维权效能。二是持续完善消费市场信用环境。加大有关部门及各地方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规企业信息归集力度,及时将企业因侵害消费者何种权益、受到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公布

41、在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上,供消费者查询。加快完善吉林省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对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消费领域失信、违法和犯罪行为在线披露力度,大力推进吉林省重信用38刘欣博,等:新消费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第3期企业公示活动。完善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相关制度,建立企业红黑名单制度。积极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诚信自律等信用建设工程。对商品销售、网络购物、旅游休闲、餐饮服务、停车、教育等领域存在的价格欺诈、质价不符、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定期在平台进行违法处罚公示,严格实行明码标价、明码实价制度。根据消费者举报投诉集中度,开展专项价格检查工作。三是加强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实

42、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合理规划,重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商圈,让消费者可以在商圈内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提供消费的意愿和积极性。继续加大交通、电信、水、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与新消费平台双构建行动。制定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质工程,加快吉林省现代交通体系建设,推进重点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充分发挥长春、吉林等城乡配送重点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城乡配送的效率。加强“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有序推进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的建设,引导物流企业和快递公司投放各类公共智能快递服务终端。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

43、体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普及移动式冷库的应用。培育壮大吉林省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省级重点冷链物流基地,提升冷链物流的智能化、规模化和网络化。构建提升吉林省新消费平台,加快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发展特色新建或升级改造步行街,打造特色商业街。合理布局社区经营网点,为居民消费提供便利化服务,构建规范有序、业态齐全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力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实施吉林省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行动规划,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开展吉林省联动统筹,突显各地特色促销活动,举办冰雪美食节、推介吉菜吉品吉店、吉林老字号嘉年华等一系列主题活

44、动,培育吉林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促消费重点节会活动。大力发展“夜”经济,加快建设夜间购物街区,不断创新“夜游、夜秀、夜演、夜宴”等消费产品。打造以长春红旗街“这有山”、吉林万科松花湖景区、梅河口东北不夜城为代表的集观光休憩、文化旅游、餐饮特色、时尚购物为主体的夜间消费。参考文献:1黄鹭.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新成效引领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新突破N.吉林日报,2021-12-01.2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杜勇锋,华连连.新型消费内涵及发展新型消费对内蒙古的重要意义 J.北方经济,2022(2):13-15.3毛中根,谢迟,叶胥.新时代中国新消费:理论内涵

45、、发展特点与政策取向 J.经济学家,2020(9):64-74.4刘允岩.四大举措促进我国新消费发展 J.人民论坛,2020(4):56-57.5刘振中,李志阳.新消费时代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路径 J.经济纵横,2019(10):84-92.6刘艳英.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J.中国设备工程,2022(4):225-226.7刘建江,易香园,王莹.新时代的产业转型升级:内涵、困难及推进思路 J.湖南社会科学,2021(5):67-76.8董雯.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分析J.今日财富,2021(15):19-20.9曹章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

46、路径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J.投资与创业,2021(12):46-48.10徐嘉祺,佘升翔.以新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20(1):100-103.11徐艳.挖掘消费潜能推动鞍山居民消费与产业转型双升级 J.对外经贸,2020(1):99-101.12廖红伟,张莉.新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J.人民论坛,2019(26):86-87.13 杨天宇,陈明玉.消费升级对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带动作用: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 J.经济学家,2018(11):48-54.14陈文晖,熊兴,王婧倩.我国时尚产业政策回顾及未来展望 J.中国物价,2018(10):81-84.39第37卷白

47、城师范学院学报The countermeasures of new consumption promoting industrial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Jilin provinceLIU Xin-bo1,ZHANG Shi-yue2(1.Institute of Soft Science,Jilin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China;2.Libra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Abstract:Facing the severe a

48、nd complex global environment,China is gradually cultivating consump-tion into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export trade and investment are impacted.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new consumptio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is

49、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nsumption,the status quo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existing constraints.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of Jilin provin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indus-t

50、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Jilin province by new consump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Jilin province.Key Words:new consumption;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Jilin province(责任编辑:管晓莉)The triple logic of the cultivation of labor view of universi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