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的研究与传承——以榕江县苗族服装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273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的研究与传承——以榕江县苗族服装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省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的研究与传承——以榕江县苗族服装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省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的研究与传承——以榕江县苗族服装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3文化产业苗族的服饰制作技术体现了苗族人的聪明才华,是苗族人民在不断的改进中,延续着苗族的独有风格。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苗族服装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历史和特点,并将其与现代服装相结合,从而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榕江县苗族服装的概况(一)榕江县苗族服装的由来苗族服装是苗族历史、文化、美学特征的集中表现,反映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记载苗族的历史记忆,是民族文化具体象征的符号,体现了苗族的信仰和审美的感情。由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被迫大迁徙,分支多支系变化大,因此,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的支系有着不同的服饰。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

2、,也致使苗族服装有着一定的差异。榕江县的苗族人民拥有各式各样的服装,男性的服装通常是用青绿的土布制成的,他们的头巾通常是用青绿的头巾。女性的服装通常是带有交叉领口的长袍,并且通常配备了一条宽松的百褶裙。在颜色方面,苗族人民通常会使用带有祝福的龙、凤、花卉等图案来作为装饰。(二)榕江县苗族服装装饰苗族纹饰主要有三类:一是几何纹样。一般为十字纹、水波纹、云纹等具有一定几何性质的造型;制作原料一般是挑花、织锦等。二是动物纹样。在榕江县地区的苗族人认为牛是人类最为忠实的伙伴,会将牛作为自己民族的吉祥物。因此,牛纹饰是苗族人最喜欢的纹样之一。另外,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龙纹、凤纹等也是苗族人常用的服装纹饰。

3、三是植物纹。苗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给予了苗族人民快乐和安康。因此,苗族人一般会将向日葵、菊花等植物作为纹饰来装饰服装。(三)榕江县苗族服装手工艺技术在榕江县,苗族服装制作技术包括四种方法:织布和缝纫。苗族服装的布料都是用手工织出来的,是先辈们用木棍做出来的织布机,通过手工将一根根的线织成一块块的布。二是染布。通过种植天然染料板蓝根,收割板蓝根后将其煮沸泡水,就会得到所需要的染料,将织好的布放进染料里面进行多步的染色并且不断地敲打与晾晒。苗族的传统服饰有两种主要的手艺:一种是刺绣,它的特点是图案丰富,能够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另一种则是贴花和堆花,它们的特点是图案由多种材料组合而

4、成,能够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让人眼前一亮。二、榕江县苗族服装手工艺的发展状况(一)本民族服装文化的教化功能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方式正在被机械所替代,使得他们的着装更加时尚。然而,随着世界的一体化,许多原本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元素正受到挑战,甚至出现了转移,使得传统的文化影响力正在不断衰退。人类的文明历史和社会环境的贵州省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的研究与传承 以榕江县苗族服装为例王春英丁世英韦万欣范秀艳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基金项目:2022 年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项目(S202210666159)。摘要: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的研究与传承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5、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贵州省榕江县苗族服装手工艺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及困难,为少数民族服装手工艺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榕江地区的苗族服装的发展和传承贡献力量。关键词:苗族服装;文化传承;贵州榕江作者简介:王春英(2000),女,苗族,贵州榕江人,本科在读。164文化产业变迁,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也促进着我们的进步和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以便让我们的民族文明不断地进步,让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发扬光大。(二)“后喻文化”削弱了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优势由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抱科技,当地的年轻人也有更多的机

6、会接触新的时尚元素,当地青少年的消费理念已经大大改变,其对于传统的服饰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风格,更加喜欢拥抱时尚,追求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趋势使得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受欢迎程度降低,甚至受到外部服饰的影响,难以脱颖而出。(三)民族服装文化价值边界意识逐渐消失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求同存异”提倡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并且在价值观上保持一致,以此来促进全球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的个体意识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个性,而是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少数民族服装的手工艺作坊和其他相关产业链正在逐渐消失,年轻人穿少数

7、民族服装的比例也越来越低。三、榕江县苗族服装手工艺的传承策略(一)苗族服饰是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本民族自身的独特性对民族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黔东南苗族地区(以榕江县苗族为例)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悠久的民族文化的地区,其民族独特性对于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人们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服饰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服装手工艺传承的重要举措。苗族服装在黔东南榕江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独特性使得它成了一种珍贵的传统,因此,作为一个中华子孙,我们都有责任去珍惜并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以此来增强苗族的自豪感,并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二)苗族服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服饰制作手工艺相结合文化的多样

8、性对当地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当不同文化交融在一起时,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全球文化的冲击给榕江县苗族服饰手工艺带来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会。挑战在于,苗族服饰需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具有现代艺术气息的苗族服饰。通过将苗族的传统刺绣技艺、图案纹样以及其他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可以满足当地苗族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更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追求。(三)打造苗族服饰手工艺独特品牌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服装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生产和宣传,导致消费者对苗族服装的兴趣较弱,从而影响到苗族服装的推广。因此,苗族服装的提升,必须从黔东南榕江县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

9、会环境出发,通过重新设计和改良,将苗族的传统手工技术融入苗族的服装中,从而提升苗族的品牌影响力。为了推广苗族文化,我们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方法,建造苗族服装生产基地。这样,既有助于增加当地的收入,又有助于推动黔东南榕江县的经济增长。同时,为了保护和弘扬苗族文化,政府应该给予苗族文化更多关注和保护,并建设苗族文化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四、数据分析通过对苗族服饰手工艺的现状问卷调查,根据所掌握的数据主要对苗族服饰的手工艺的发展状况、苗族服饰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以及弘扬民族服饰手工业文化这三个方面做出以下报告:图1苗族服饰的手工艺发展状况图 1 中:苗族服饰的手工业发展不好,而且存在流失的现象,也存在

10、其他的原因。黔东南苗族地区虽然处于偏远,但其传统文化和服饰文化深植于当地,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得不改变自身的服装习惯,而留在当地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因此,不穿苗族服饰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普遍的现象。图2苗族服饰行业不景气的原因165文化产业图 2 中:分析了苗族服饰行业不景气的原因,对苗族服饰手工业的宣传力度、苗族服饰的局限性以及人们对潮流服饰的追求等等阻碍了苗族服饰行业的发展。榕江县的苗族服装风格多样,既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又具备良好的时尚感。然而,这些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榕江县的苗族服装也正努力建立起属于本地的独特品牌,以提升其市场份额。尽管苗族服装的

11、颜色和质地都很出众,但它的知名度仍然很低,这也限制了苗族服装的发展。随着黔东南地区青少年不断拓宽视野,对于外界的影响他们不仅积极汲取“全盘接受”,还努力将本土的文化融入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但由于他们的不当认知,导致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图3是否有责任弘扬民族服饰手工业文化图 3 中:为了更好地发展苗族服饰手工业,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是否有责任弘扬民族服饰手工业文化?大多数人认为是有责任保护和弘扬民族服饰手工业文化。榕江县苗族服饰以手工制作为主,其材质以传统的锦缎为主,实用性也十分突出,因此,应该努力打造苗族服饰的独特品牌,积极推广苗族服饰的手工艺文化,以此来增强和传承苗族文化。五、黔

12、东南苗族服饰传承对策分析(一)增强榕江县苗族服饰的认知程度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不仅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发展,更体现了苗族的独特性。黔东南苗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苗族服饰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机会,而且还为那些对苗族文化缺乏信心的人提供了一种鼓舞。(二)打造苗族服饰自身品牌“黔东型”苗族服装的种类繁多,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生产和普遍销售,导致它们并未获得太大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黔东南苗族的传统服装、独特的设计和鲜艳的颜色,通过对苗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文化的重新演绎,来提升苗族服装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为了推广黔东南苗族的传统服装,榕江县政府应该建设一座苗族博物馆,不断向公

13、众介绍苗族的传统服装,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地演出,加深公众的理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苗族服装品牌形象。结语积极传承与发扬苗族服装手工艺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将苗族服装的特色以及手工艺与现代服装相结合,不仅能够让苗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而且还能为现代服装添加许多的特色。苗族服饰的手工艺发展不仅是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深刻地反映出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更能够激发出民族文化的创新,促进苗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这一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靳志华.黔东南施洞苗族生活中白银的社会性应用与文化表达D.昆明:云南大学,2015.2刘志靖,伊纪民.2018年苗族文化研究综述J.文山学院学报,2020(4):46-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