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逻辑理路_王臣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303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逻辑理路_王臣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逻辑理路_王臣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逻辑理路_王臣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06SANJIANGFORUM近年来,读王阳明的书、研习阳明心学思想,在全国特别是作为阳明故里的浙东地区的学界、商界乃至青年学子中蔚然成风。阳明心学悄然发挥着涵育时代新人、影响时代样貌的重要作用。为什么一位500多年前的哲学家、思想家,能让今天的中国人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其思想能成为涵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滋养?这其中存在着怎样的逻辑理路,本文试进行简单的学理分析。一、逻辑前提:阳明心学的当代性与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一)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出现在500多年前的阳明心学之所以能让当代青年产生心灵共鸣,关键在于阳明心学的部分内容依然具有强烈的当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阳明心学的部分

2、理念具有永恒价值。王阳明天资超群,家学源深,好学擅思,早年志向高远,以成圣贤为人生目标,青壮年又经历了进谏下狱、执掌一方、平定叛贼、大荣大耻,经寻常人未经之难事,学普通人未有之识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地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的伟大人物。其创立的心学思想,遥接尧舜,本承孔孟,熔糅道释,革新宋儒,顺应时代,融汇了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其“立志”“学为圣人”“知行合一”“在事上磨”“随才成就”“致良知”“无我为本”“天地万物一体为仁”等观点深刻揭示了道德教育和精神提升的内在规律性。他自己讲,“某于此 良知 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王阳明心学思想因其源于生活根本,深契人心内核,

3、并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部分内容因而获得了永恒价值;他的书也经历了岁月考验,成为代表传统文化精华的常读常新的经典。二是阳明心学的部分理念对当代社会弊病依然具有疗救价值。王阳明生活于明王朝由盛转衰的中期,当时正值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出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危机的历史大转折的前夜。王阳明以不惧权威、批判创新的精神,担负起拯救社会道德危机的历史使命,并顺应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个体自由平等和思想解放的呼唤,提出“学为圣人”“知行合一”“(士农工商)四民平等”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逻辑理路王臣申【摘要】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逻辑前提,是阳明心学具有重要当代价值,时代新人能够从阳明心学中得到

4、珍贵的精神滋养。其逻辑上的进一步展开,则是需要把阳明心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青年一代从阳明心学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体会并传承真正的文化自信。其逻辑上的生成和归宿是,造就出像王阳明一样“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词】王阳明心学时代新人作者王臣申,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宁波315175)文化纵横37三江论坛2023.06“学贵得之心”等富有鲜明时代性的理念,使儒家思想挣脱传统教条的束缚,摈痼疾、开新篇,实现了高质量的创造

5、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阳明心学也因此成为明清个性解放和文艺创新思潮的理论渊薮,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早的启蒙思想。尤其王阳明“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而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理念,不啻是儒家历史上的划时代解放,其对儒家的意义,犹如马丁路德之于基督教。也正因此,阳明心学在封建正统思想回光返照的满清一朝,备受压制,却在同样信奉儒家思想的日本,成为明治维新的思想先导,产生了重要社会影响。到了近代中国,阳明心学则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梁漱溟、熊十力、贺麟、陶行知等重要历史人物所推崇、践行。郭沫若说,“王阳明在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我国当代社会

6、脱离封建制度不过百余年,各种腐朽的封建文化余毒依然在改头换面、暗度陈仓,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深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影响,因此各种知行分离、心口不一、丧失良知、僵化教条、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庸俗势利的言行观念依然难以根除,而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和以本民族文化滋养而成“平等意识”“民本思想”“天地万物一体为仁”的博爱观念等,正可以对症下药,极富有疗救价值。(二)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的准确把握。对时代新人的要求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

7、强烈的担当意识、不懈的奋斗精神、过硬的本领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等,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担当,应是最根本的要求。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培育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人生榜样和精神滋养,唤醒被百余年的落后屈辱所埋没压制的中华民族固有的创新精神、领先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要找到从话语方式到观点内容、从问题角度到情感表达、从审美取向到生命关怀,都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能够真正打动和回应内心呼唤的思想文化源头活水,从而树立起发自内心的强烈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

8、民族文化自信心。而这些恰恰能在王阳明的人生传奇和他的心学思想中找到几乎完美的回应和答案。王阳明三不朽的旷世成就和起伏跌宕的传奇经历,阳明心学所建立的以“立志成圣”为起点,以“致良知”为核心,以“知行合一”“静坐”“在事上磨”“勤学”“改过”“责善”为路径,以“此心光明”“无我为本”“内圣外王”为目标的人生修炼体系,都足以让身处民族复兴时代语境中的青年一代为之神往,为之倾倒。二、逻辑路向:阳明心学的当代转换与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但阳明心学毕竟是诞生于500多年前封建时代的儒家思想,若要真正被当代青年学子所普遍接受、喜爱和践行,还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即与当代科学理论相结合,根据新的社

9、会要求和时代问题,由新的时代主体完成当代转换,并进而推动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这便是“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这一命题在逻辑上进一步展开。(一)阳明心学的当代转换阳明心学当代转换的第一步,是需要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结合,对阳明心学作出科学评价,同时从阳明心学中汲取创建新思想新理论的灵感和资源,推动创造性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看,阳明心学核心理念“良知”,从本质上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中进化而成的先天能力,这种能力犹如人所具有的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一样,需要在后天的实践中激发和培育出来,否则就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实际具备的能力。在激发和培养这种

10、能力的过程中,知行合一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由于这种能力是人们长期适应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道德实践需要的产物,因此其与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规则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王阳明通过深邃精微的道德反省,体察出了自己内心的“良知”即这种先天能力与外在道德规范的高度契合,所以才在龙场悟道时发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感叹,从而确立了“心即理”的论断。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道德准则这一所谓“天文化纵横382023.06SANJIANGFORUM理”并非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它也会发生划时代改变,从而人们的所谓“良知”,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我们读阳明心学,要清楚王阳明的所谓“天理”“

11、良知”,只是他那个时代的封建道德伦理和其在人心上的反映,并非亘古不变,其赖以建立的还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实践活动。同时也要认识到,道德准则的改变和确立一般要经过漫长的社会演化过程,且只会在社会制度的大革命大转折期出现急剧的爆发式的变革。但每每这样的时期,就需要人们重新反省和回到“良知”,为建构和适应新的道德准则找到心理依据和心理动力。而当今世界就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时期,若想让新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真正在心中扎根,就离不开人们自觉的对内心良知的反思追问,以及日常生活中知行合一的道德践行。应当说,王阳明对这种先天的道德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后天培育建构的过程和规律的体察和阐述,是

12、极其深刻、极其精微、极其高明的,对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具有极其珍贵的启迪和参照价值。而与当代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的结合,正是阳明心学实现当代转换的题中之义。阳明心学当代转换的第二步,是要回答当代社会在道德生活、精神追寻、社会治理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解决传统道德良知与新的道德规则的冲突?如何做到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和法则下内心静修与在事上磨的统一?如何构建共产党人的心学?如何成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圣贤?只有在回答时代之问、现实之问的过程中,阳明心学才能找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契机和实践平台。阳明心学当代转换的第三步,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当代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的理论与阳

13、明心学相结合,产生出能够回答当代社会问题的二十一世纪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对阳明心学的一系列的阐发,特别是对共产党人心学的论述,正是这种结合的典范。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正是这个意义。只有实现了这种转换,阳明心学才能在当代青年中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其涵育时代新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全面彰显。(二)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学习研读阳明心学,能够助力时代新人确立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学习研读阳明心学,对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成就和永恒价值树立强烈自信。如

14、上所言,阳明心学,遥续尧舜“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本承孔孟大道,创造性转化释道思想,又创新性发展宋代程陆儒学,使中华文化在步入近代文明门槛前后,再显辉煌,产生持久的世界性影响力,成为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不断革新中生生不息螺旋式上升的明证和代表。青年一代在认识和了解阳明心学之后,都会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产生由衷的喜爱和景仰,也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向往。另一方面,通过领会把握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对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中华民族从弱到强伟大史诗的文化根源产生深刻认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先锋组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

15、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其文化上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辩证地继承了阳明心学等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了自强不息、革故鼎新、仁爱亲民、海纳百川的思想精华,舍弃了其适应当时统治阶级需要的封建糟粕。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无不鲜明地闪耀着作为中国人的这种精神特质。了解这一切,对于时代新人在实践中自觉传承创新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三、逻辑生成: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根本目的和归宿,还在于年轻一代自觉担负起

1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创造新的文明形态,使中华文明重现领先世界、造福人类的光辉盛景。这是“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这一命题在逻辑上的最终生成。(一)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学习研读王阳明的书籍和思想,不是为了发思古幽情,也不是为了玄谈心性,根本上还是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首先是像王阳明一样“立大志、明大德”。王阳文化纵横39三江论坛2023.06明少年时代就认为,“读书做圣贤,方为人生第一等事”。后来悟道讲学则把“明人伦”“成圣贤”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并把“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作为明德成圣的规范路径,尤强调“立志”为先,“志

17、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启示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是有深厚文化基础和实践依据的。青年一代也要把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和高尚道德品质的时代新人,作为人生志向。当然今天的大德已不是封建时代的忠孝节义,而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信仰。其次是像王阳明一样“成大才、担大任”。王阳明确立了明德成圣的人生志向,但没有把自己变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纸上圣贤,而是勤学苦练、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经历“无溺三变”,不仅精骑射、擅词章、通道佛,而且融通经史、社政、兵法、教育等,成为能够上马打仗、下马安民、定国安邦、著书讲学、文传后世的三不朽人物,像习

18、近平总书记所评价的“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时代新人既要“立大志、明大德”,有高尚的品德人格,又要像王阳明一样不惧千辛万苦、勇踏千山万水,有勇气、有能力、有毅力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与王阳明“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的思想,血脉相承,很好地佐证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论断,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

19、主义现代化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以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不仅在于造就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建设者,而且能够帮助我们从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伟大民族传统中获得解决时代难题、擘画未来蓝图的智慧。这不仅仅表现在话语风格和情感支持方面,也包括了理念思路和价值观。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绵延不绝,就是因为在其精神内核里始终升腾活跃着人类文明赖以延续光大的基因密码,它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是天下一家、和而不同、民胞物与。就像西方近代工商文明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复兴,并始终能从古希腊罗马先贤和基督教先知那里汲取思想智慧和精神动力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人类文明形

20、态,也离不开对以阳明心学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我们坚信,能够让中华民族从衰落和屈辱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也一定能给世界带去祥和与繁荣!参考文献1郭沫若.沫若文集(第十卷)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9.2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全集(简体版)M.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04.3王阳明.大学问.王阳明全集(简体版)M.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798注: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17YJA710028)的阶段性成果。文化纵横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