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话与细读:《老王》教学的两种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0934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话与细读:《老王》教学的两种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话与细读:《老王》教学的两种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 本 解 读下 792 0 2 4年 1月杨绛的散文老王讲述了杨绛一家人与车夫老王相处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王的深切怀念及自我的反思。老王教学可抓住两条路径,一条是传统的细读课文,可发现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主题意蕴的奥妙,让学生做批注,细读线索、重点段落及结尾,从而发掘文章的诸多精彩;另一条是创新的人物对话,先用杨绛口吻说一说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再以老王的视角谈一谈与杨绛一家人相处的场景,探求双方对彼此的情感态度。一、细读课文,分析人物主题教学老王,按传统的教学路径应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在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关于课文的线索、重点段落及结尾,尤其值得细读和批注。细读课文的

2、线索。有学生通过细读,认为课文的线索是“老王”,因为标题是“老王”,同时根据时间顺序写了老王的生活经历,体现了老王的品质。有学生认为课文的线索应是“我”,因为“我”是陈述者,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老王的基本情况、生活处境和精神品质。有学生认为课文的线索应是“我”和老王之间的情感,因为文章主要写了“我”和老王相处过程中发生的几件事,贯穿这几件事始终的正是“我”与老王之间的平等而友好的情感。通过细读,学生对课文的线索认识更全面,也更深刻了。细读重点段落。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细读,不仅能对人物形象有更为全面的理解,还能借此探究课文的主题。文中写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段落无疑是重点段落,作者反复描写老王的肖像

3、和神态。内容几乎相同,其中的作用需要通过细读进行理解。细读课文发现,课文第 8 段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也不那么直僵僵的”,第16 段里写“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三处都用了“直僵僵”一词,但作用却各不相同。其中第 8 段两次写到“直僵僵”,是为了突出老王病得很严重,“我”面对老王很惊讶。第 16 段中“直僵僵”是为了突出老王善举不被理解的落寞,可以看出“我”当时看到老王这一状态的害怕,以及对老王送鸡蛋、香油这一行为的不理解。总的来说,第 8 段“直僵僵”与第 16 段“直僵僵”前后呼应,完整地展现出老王病重之时前来送鸡蛋、香油的真情,为文末作者愧疚之

4、情的抒发作铺垫。细读文中结尾。文章结尾句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事实上,初稿写的是“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把“多吃多占”改为“幸运”呢?“多吃多占”更多指的是物质层面的占有,带有贬义,而“幸运”则更多侧重于精神层面的优势。进一步想,如果老王是“不幸者”,那么作者一家人就真的是“幸运者”吗?从课文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作者当时的境况也不尽人意,如默存的一条腿被弄得走不了路,如“我们在干校”“我自己不对话与细读:老王教学的两种路径 潘 漪摘 要老王教学可采取两种路径,一种是传统途径,细读课文,细致批注,对课文的线索、重点段落和结尾再三品味,感受人物形象

5、,体悟课文主题;一种是创新路径,先用杨绛的口吻说说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再以老王的视角表达与杨绛一家相处的场景,形成“对话”。关键词老王 教学路径传统细读创新对话文 本 解 读下802 0 2 4年 1月敢乘三轮”等。事实上,从这里的改动中可以看出,杨绛骨子里对老王并不是平等看待,而是带有一种优越感的,或者更通俗地说,不管怎样,她始终对老王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这才是作者在老王死后多年愧怍的原因。二、人物对话,还原相处细节老王主要写了两个对象、四个人物的故事,其中一方是老王,他单身、社会地位地下,几乎是做着最苦、最累的活(蹬三轮),是社会的边缘人物。另一方是杨绛一家三口,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家

6、境优渥,却平易近人,因坐三轮与老王结识,并相处得很好。为了还原老王与杨绛一家人的相处细节,可以从两个视角出发,让他们双方“对话”。首先用杨绛的口吻,说说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展现他们一家人与老王相处的大致情况,也顺便展现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给“我”的印象是既可怜又善良,他是单干户,基本上没什么亲人。老王生活贫困,一只眼是瞎的,住在一个破落的大院子里。这是老王物质方面的情况。在精神层面,“我”发现老王是一个善良且老实的人,如何体现呢?首先他愿意给“我”家方便且车费减半,可以看出老王从来就没想过我们好欺负。老王还做过很多很感人的事,比如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老王愿意送默存去医院而且不愿收钱,在自己病

7、入膏盲时还来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从杨绛的视角可以看到,老王是一个生活物质方面较为匮乏,但精神方面十分富足的人。他自己的处境并不好,却给杨绛一家人带来不少帮助和感动。物质与精神的比较之下,更显老王品质的可贵。还可以从老王的视角进行观察,回顾他和杨绛一家人相处的场景:场景一:杨绛是一个没有架子,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杨绛在坐我三轮时,总愿意和我说话,我们聊得很愉快。在我搭载过的人中,能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场景二:除了杨绛人很好之外,我觉得他们一家人都挺好,知道我晚上眼睛看不见,她的女儿特意送给我鱼肝油,我想肯定是平时无意间知道了这件事,并且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从这件事中我感觉到他们

8、一家人十分善良。场景三:我愿意给杨绛家里送冰,而且自愿车费减半,因为他们都十分善良,为他们服务我感到很愉快。这个想法当然遭到了杨绛的拒绝。后来我想通了,她之所以不接受,可能是认为我本身就挺困难,对我产生了同情之心。场景四:在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特意把我家里最好的东西家里母鸡生的蛋以及香喷喷的香油送给杨绛家,因为他们一家人对我帮助最多,最值得我牵挂。当杨绛收到鸡蛋和香油时,她想拿一些钱给我,我坚决不要,因为我送的是情谊,不是为了这点钱。但她可能不理解我的做法和我的想法,还是拿了一些钱给我,我感到些许遗憾。通过老王的“自述”可以看到,在老王眼里,杨绛一家人都对他很好,不计较他的身份地位,愿意

9、和他平等相处,也不会听信外面的流言蜚语,愿意一如既往地帮助他。对杨绛一家人,老王心怀感激,所以在临死之际,最牵挂的人就是他们一家人。可是从杨绛的反应来看,她好像并不完全理解老王的一片苦心,没有明白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真正意思。通过两个视角的比较,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老王和杨绛一家人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一个特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能够建立起来,是作为知识分子家庭,杨绛一家人脑子里存在“尊重他们”“平等和谐”的观念,但他们二者彼此之间真的能够做到“心心相印”吗?恐怕还不能,从杨绛在老王临死前的举动看,她还是理解不了老王的一片苦心,这种“平等”恐怕也因为这份不理解而要打一个折扣,但总的来说,这份超越阶层的情感还是难能可贵的。让杨绛与老王对话,还原他们之间的生活交往与情感交流;细读课文线索、重要段落和结尾,能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明白作者“愧怍”的真正原因。这两种教学路径都值得尝试。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