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基于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的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80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基于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的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基于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的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基于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的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3 期总第15 9 期福建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OFTHEOPENUNIVERSITYOFFUJIANNo.3,2023General,No.159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基于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的视角李小兰1王王振飞1邢建华1张平军2(1.福建理工大学,福建福州,3 5 0 118;2.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福建福州,3 5 0 0 0 9)摘要:非技术能力具有与技术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为解决其培养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嵌套式双三模型为框架,构建以“应用型高校一工程相关企业一地方政府”为外三螺旋、“工科学生

2、一专业教师一行业导师”为内三螺旋的螺旋结构,并在合理构建利益平衡机制、长效动力机制、互通联动机制等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协同培养的实施路径,以切实推进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关键词:应用型;工科;非技术能力;协同中图分类号:G642.0一、引言在2 0 2 2 年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上,教育部强调要加快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变革,强化育人能力建设,注重科学基础、工程能力、系统思维和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面对技术理性至上、复杂工程问题等的现实挑战,如何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在扎实培养工科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强化非技术能力培养,以全面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才支撑作用,

3、便成为应用型高校必须细致研究和解决的重要时代课题。以双层多主体协同共进为典型特征的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肇始于双三螺旋理论,对应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7-0 4 12(2 0 2 3)0 3-0 0 3 5-0 6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具有较强的适切性。研究拟在构建以“应用型高校一工程相关企业一地方政府”为外三螺旋、“工科学生一专业教师一行业导师”为内三螺旋的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探寻促进内外螺旋稳定协同进化的关键机制,并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对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提出路径建议。二、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内涵与问题(一)工科学生非技术能

4、力的内涵我国于2 0 16 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该协议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收稿日期:2 0 2 3-0 3-10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理工大学2 0 2 0 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OBE理念的理工类本科生职业软能力培养研究”(项目号:GJ-ZD-20-0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小兰,女,福建厦门人,福建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王振飞,男,山东济南人,福建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邢建华,女,内蒙古通辽人,福建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平军,男,福建泉州人,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执行总经理,高级工程师。35福建开放大学学报(总第15 9 期)

5、认协议之一。协议中明确列出12 项毕业要求作为支撑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通用标准。其中,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现代工具应用等4 项为技术能力;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沟通、终身学习等4 项为非技术能力;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等4 项为技术与非技术能力的融合。上述共有8 项毕业要求涉及非技术能力,主要关注工科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沟通与合作能力、持续学习与行动能力等的培养。总的来说,非技术能力是一种职业软能力,关涉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是卓越工程师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二)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存

6、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相较于管、文、法等科类专业,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但是由于长期对非技术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多,使得其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和技能相对单一,系统性、创新性思维欠佳,协作沟通与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等不足。第一,工科专业特征不彰。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主要依托开设公共基础必修课、选修课等通识性课程,或推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等,来培养学生的思政与人文素养。但是,这些通识性课程或实践活动涉及领域宽广、普适性强,与工科专业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彰显专业特点与行业特征,无法紧扣工科专业的目标定位来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第二,对接行业不够紧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

7、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大多数工科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专业既定标准和规范所涉工程问题的处理技能,相对缺乏创新力和创造力。这使得他们如果身处真实工程场景、处理复杂工程问题时,会难以综合考量技术、价值、利益等因素做出合理判断或选择。第三,能力评价标准失效。工科专业课程多为技术类课程,疏于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一般采用“一考定所有”的总结性评价方式。这既忽略了非技术能力表征的特殊性,也忽视了对学习的过程性考核,从而使得评价结果相362023年6 月2 5 日对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第一,技术理性至上的主导

8、理念。技术理性是技术与人类理性结合的产物。如今社会上频现的一些技术安全危机、工程风险问题等,大多是技术理性超出阈值而无法被驾驭的后果。技术理性至上现象已不可避免地渗入高等工科教育领域,并在教师们的传道授业中,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强化。技术理性已然是工科教育的主导价值理念。在其深刻的影响下,工科专业普遍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性知识与能力,长期忽视甚至抑制了非技术能力的培养。第二,非技术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工科专业一般都制有一套系统且持续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安排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这些课程多为技术性、操作类课程,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此外,虽然近年来工科专业越来

9、越意识到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也尝试通过开设一定课程、开展一些活动等方式强化非技术能力培养,但总的来说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培养效果不够理想。第三,专业师生主动重视不够。非技术能力培养效果一般很难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加上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不少教师既没有真正认识到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不会主动开展相应的培养改革实践。此外,工科专业必修课程数量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学生需投入较多的修读时间和精力。他们一般不会主动重视非技术能力培养,甚至会降低在通识课程或活动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三、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之嵌套式双三螺旋:源起与结构鉴于三螺旋理论具有多元主体协同共进的特点,

10、研究拟在借鉴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适切性结构调适,尝试构建一个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以指导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一)双三螺旋理论及其必要性调适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肇始于双三螺旋理论。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亨利埃茨科威兹等人提出的三螺旋理论(TripleHelixModel),主要论述大学、产业和政府三方主体相互协调与渗2023年第3 期透,共同致力于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及升级。该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演化理论”,2 核心价值在于以某个共同目标将三个不同价值空间统一起来。2 0 0 6 年,亨利埃茨科威兹等人撰文建议在保持“大学一产业一政府”创新螺旋动

11、力的同时,将公众纳入社会创新系统,构建“大学一公众一政府”可持续发展三螺旋作为补充(如图1),进而形成双三螺旋。3 大学大学产业政府图1双三螺旋结构在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情境中运用该理论,还需根据参与主体及其相关关系等进行必要的结构调适。2 0 17 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强调“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大学生实习实训制度”等。因此,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是一个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

12、同参与的事业,需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及企业的行业导师等共同努力。教师、学生和行业导师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或执行者,他们分别来自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必然是嵌套于“应用型高校一工程相关企业一地方政府”的框架中。因此,在借鉴双应用型高校专输市场信息,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专业教师行业导师程技术人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传输市场信息、执行政策要求图2 非技术能力培养之嵌套式双三螺旋李小兰王振飞邢建华张平军: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虑及人才培养主体的多元性、多层次等特点,可以尝试构建以“应用型高校一工程相关企业一地方政府”为外三螺旋、“工科学生一专业教师一

13、行业导师”为内三螺旋的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如图2),作为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指导理论。(二)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的适切性及结构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所具备的聚合和统一多种不同价值空间、观照多层次参与主体价值诉求等特点,对需要多层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并协同共进的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指导意义。公众政府知识循环,输送工工程技术人培养工程相关企业在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中,外三螺旋由“应用型高校一工程相关企业一地方政府”构成,是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宏观设计圈层。其中,应用型高校扮演着教育研究和合格人才提供者的角色,4 主要职能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14、工程相关企业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方,及时跟进国家或地方的产业发展战略,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感知比较敏锐,可通过人员互派、资金项目支持、信息资源共享等方式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政府要超越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局限性,从全局利益视角进行统筹协调,并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等,引导螺旋结构发展,为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内三螺旋嵌套于外三螺旋之中,是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圈层,负责落实外三螺旋的行动部署。它由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主体构成,即高校教师、行业导师以及工科学生等。高校教师是最重要的培养实施主体,包括了工科专业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管理工

15、作者等。此外,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行业导师应当作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行业导师一般由工程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突出业绩的人担任,他们拥有高校教师不可比拟的工程实践资源与经验优势,通过参与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行动等深度参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使得非技术能力的培养更具专业性、更贴近行业需求。同时,“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5 工科学生理应是非技术能力培养的自在本体,其自我培养主动性及37福建开放大学学报(总第15 9 期)对外在培养理念或资源等的态度,将直接决定非技术能力培养的结果。总的来说,外三螺旋负责设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的行动战略,为内三螺旋营造有利的环境,并施

16、以必要的政策指引与资源支持;内三螺旋是外三螺旋行动战略的延伸与具化,通过制定详细培养计划、实施具体培养行动等,致力于实施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行动。内外三螺旋结构之间通过持续的行为互动与信息共享,并根据实际进行必要适切的理念和行动调适,从而实现持续协同进化的态势,不断提升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协同培养水平。四、螺旋结构下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机制在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实践中运用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还需重视构建以下三个关键机制。(一)外三螺旋利益平衡机制外三螺旋固然可克服因政府或企业参与不足所带来的缺陷,但是,也会出现多元主体之间的观念差异或利益冲突,继而影响彼此的信任与

17、合作,最终导致螺旋失衡或失效。因此,要注重构建利益平衡机制,促其保持利益平衡,使三股螺旋稳步协同进化。首先,合理确定三方合作目标,以牵引三方的思想与行动。校企政三方合作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具体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素质与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其次,明确合作领域并划清必要界限,在增进三方协同的同时保持各自独立性。每股螺旋都有保持相对独立的“内核区”,以及与其他机构充分作用的“外场域。6因此,校企政要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积极形成良性互动,以有效驱动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培养。最后,适度引入制衡力量,防止私利过度扩张。由于“大学的独立性和公共利益时常会受到私人利益或者利益相关群体的

18、威胁”,7 故建议成立专门组织或委托其他机构,负责召集三方商定合作方式、行动战略,以此施以必要制衡、公正处理合作关系。(二)内三螺旋长效动力机制当前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培养实施者思想重视不够、行动力不足等。因此,要构建内三螺旋长效动力机制。长效动力机制旨在解决“相382023年6 月2 5 日关主体是否愿意主动付出和愿意付出多大努力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包括需要驱动和条件支持。8 需要驱动包括理想需要驱动和现实需要驱动。对于高校教师和行业导师来说,要驱动他们高度认同非技术能力培养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大事,并主动将非技术

19、能力纳入具体培养实践中。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既要驱动他们认识到非技术能力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力,对自身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要在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强化教育教学环节中的非技术能力评价及其结果运用,驱动其彰显主体性和创造性,自觉培养非技术能力。在需要驱动的基础上,还应提供包括搭设培养平台、挖掘整合有效资源、赋予每个主体自由发挥的空间等在内的必要条件支持,以推动师生共同致力于非技术能力培养。(三)双三螺旋互通联动机制如果圈层内部或圈层之间存在理念目标差异、信息沟通不畅、联动不够紧密等问题,都可能松散双三螺旋的关系,或导致结构崩解。因此,必须建立起双三螺旋的互通联动机制,促成整体紧密联结、同步进化。双三螺旋

20、的有效互通联动主要通过人员、信息和输出三个层面的循环来实现。人员循环是指人员流动,比如高校教师到企业或政府部门挂职,企业管理者到高校担任行业导师或兼职教师,政府人员到高校或企业调研交流等。它能够“使思想从一个螺旋进入另一个螺旋,促成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和跨机构的理解”。信息循环广泛存在于圈层内部以及圈层之间,在信息技术时代主要通过各种层次的互联网络实现。信息循环不仅要保证传输及时,而且要确保信息真实,如企业真实反馈市场对人才需求,任课教师向学生真实反映非技术能力评价等。输出循环主要是指各主体输出的产品、服务或结果,能够实现互需、互惠或互促。比如,学校培养的工科学生符合产业需要,工程相关企业生产的

21、产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的法规政策能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高校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能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行业导师切实能向学生传授复杂工程问题的处理经验,工科学生在非技术能力培养上的高度自觉性能够与师者形成良性互动等。总之,只有两个圈2023年第3 期层内部以及彼此之间都能够实现持续有效的互通联动,嵌套式双三螺旋才能稳定发展并不断进化。五、螺旋结构下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路径(一)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深化政产学协同育人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组织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多元办学主体共同参与的组织创新系统”,9 现代产业学院

22、如何组建、体制机制如何构建等顶层设计问题,是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直接决定整体发展的方向。应用型高校、工程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诸如“1(校)+1(企)“1(校)+N(企)”“1(政)+1(校)+1(企)或“1(政)+1(校)+N(企)”等模式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产业学院都应以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入整合合作资源及要素,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制定与实施中的主体性作用,以及行业专家在思想政治引领、专业学习指导、生涯规划引导、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全面培养工科学生的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内容类型主要评价主体主要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分课

23、堂考勤、课堂提问、课堂测验、专业教师理论课程工科学生专业教师实验课程工科学生专业教师课程设计工科学生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行业导师实践工科学生实专业教师生产行业导师课实习工科学生程专业教师毕业行业导师实习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专业教师(论文)工科学生李小兰王振飞邢建华张平军: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研究(二)以立德树人为旨向,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10 是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

24、点方法为指导,强化课程所涉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其次,基于课程应用场域,将教学内容外延拓展至行业或专业领域内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及教育意义的事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国情怀教育;同时,将教学内容内涵延伸到更深层次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内涵,强化科学思维能力训练。最后,引导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关注社会、爱护环境,主动融入能够体现家国情怀或正能量的行业事件或专业事物,努力产出积极向上的实践方案或成果。此外,在共建产业学院或其他产学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工程相关企业要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比如提供参观学习、实习锻炼等的机会或平台,合作开发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等,协同推进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增加课程思政的广度、深度和

25、温度。(三)以OBE理念为指导,协同践行形成表1工科专业各类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建议主要评价方式组作业、个人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团队作业、自学等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组建实验小组课堂考勤、实验考核等组建课程设计课堂考勤、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小组教师评定等组建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指导教师评价等团队学生自评、校内导师评价、行分散业导师评价等学生自评、校内导师评价、行分散业导师评价等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价、答分散辩教师评价非技术能力培养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团队沟通与合作等团队沟通与合作、项目管理能力等团队沟通与合作、学习与实践能力等团队沟通与合作、学习与实践能力等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学习与实践能力等工程

26、综合实践能力专业综合素养39福建开放大学学报(总第15 9 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之OBE(O u t c o m e s-b a s e dEducation)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评价方式。它不同于“一考定所有”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而是针对不同类型课程采用适宜的过程性评价手段,持续跟进学生学习过程并实时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实现教与学的持续改进。工科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类,实施场域并不局限于课堂或校内,或延伸至校外广阔空间,其评价主体自然不只包括专业教师,也包括了行业导师、工科学生等。此外,在实施

27、形成性评价方式之前,工科专业课程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既要明确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也要融入非技术能力培养要求。每一类课程由于主要评价主体、组织形式等各有不同,因此需要结合课程特点、要求和目标等选择适宜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实现非技术能力培养目标(见表1)。(四)以生命自觉为高度,协同激励学生自觉培养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命自觉”的个体,使其能够独立理性地参考文献:1刘贵文,何继善,向鹏成,毛超.创新土建类本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 N.中国教育报,2 0 2 0-0 4-12(10).2於建明,成卓韦.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地方高校创新实践双育人体系构建: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8、(社会科学版),2 0 2 2,(3):3 2 7-3 3 2。3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6,(3):170-174.4许长青.三螺旋模型的政策运用、理论反思与结构调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9,(1):12 1-12 8.5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M.上海:文汇出版社,2 0 12:5 4.6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探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8,(4):300-304.7黄瑶,王铭.“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教育发展研究,2 0 18,(1):6 9-7 5

29、.8瀚玉翠.需要驱动与条件支持:落实立德树人的动力机制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 0 2 0,(10):5 9-6 3.9周继良,吴肖.现代产业学院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基于产业学院组织属性与特征的考察.内蒙古社会科学,2 0 2 2,(4):18 5-19 2.10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N.人民日报,2 0 2 1-09-29(1).11周敏“生命自觉”的教育学意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 17,(9):12-1512】曹峰,曹群.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进路.思想教育研究,2 0 2 0,(2)

30、:13 4-13 7.【责任编辑:姚青群402023年6 月2 5 日对生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我追求,“追寻自身之外更加宽广的意义世界”。12 高校教师、行业导师等主体以及学校、企业和政府所营造的成长环境、提供的发展资源等,都将影响工科学生“生命自觉”的养成。因此,各方主体应注重从环境营造、理想教育、生活引导、方法指导等方面,采取诸如实施松弛有度的管理制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文体活动、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等措施,协同激励工科学生自觉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沟通与合作能力、持续学习与行动能力等非技术能力。六、结论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应用型高校要加快推进工科教育改革与创新,努力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非技术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嵌套式双三螺旋模型对促进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协同培养具有良好的适切性。当务之急,要因校、因企、因地制宜,探寻适宜的政产学合作模式,健全政产学协同培养机制,完善师生互动共进平台,协同实施有效培养举措,以有力推进工科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