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郡 近几年来,宁都县以点 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突 秧瓶颈,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宁都县 机耕、机收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水平分别 达到 6 5、3 3 和 4 0;农机总动力达 到 4 2 8万千瓦,连续 5年递增 2 0 以 上:水稻插秧机推广数量连续 4年名列 赣州市第一,插秧机保有量占全市的一 半以上。一、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抓落实。水稻 育插秧机械化一直是我县推进水稻生产 全程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一个 关键的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 的发展。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 广步伐,宁都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成立 了水稻 机插秧
2、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 落实责任。2 0 0 9年,县委、县政府将水稻插 秧机推广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十件实事 之一,县农机局又将插秧机推广任务分解 落实到各个乡镇,列入年终考核目标。县农 机局每年选择春耕、“双抢”农忙季节,举办 水稻机插育秧培训班、插秧机操作技术培 训班,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每年召开 水稻育秧、机插秧现场会 6次以上。水稻机 插速度快、效率高、通风好、产量高的优点 已逐步被广大农机手所接受。2、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促推广。为了 解决群众购置机械资金 不足 的困难,我 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把水稻插秧 机械作为农机具补贴的重点。2 0 0 9年县 农机局在中央、省
3、补贴的基础上,自筹资 金 每台插秧机再补助和 奖励 1 0 0 0元,农机手购买、使用插秧机的信心和积极 性明显增强,为水稻机插技术的进一步 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0 0 9年我县推 广插秧机 5 1台,在赣州市名列第一。3、典型引路,三个突出显效果。宁都 县农机局在机插秧推广 工作中做到 了 点、线、面结合,突出了大户、服务合作组 织、示范4,t-个重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 带动效应。一是突出抓“点”,培植农机大 户。县农机局每年扶持农机大户 1 5户以 上,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局领导、股站负责人与农机大户实行对 口帮扶,要求每月至少下基层 2次以上,积极解决农机大户的困难。
4、二是突出抓“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目前 已 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7个。合作社对农 户实行选种、育秧、管理、插秧一条龙服 务模式。2 0 0 9年,梅江镇丰收农机专业 合作社采取“市场化运作,合 同化管理”方式,与周边村庄 2 0 0多户群众签订 了 机械插秧服务合同,完成机械插秧面积 1 1 0 0多亩。三是突出抓“面”,建立示范 村。县农机局 自 2 0 0 5年起抓了田头镇 渡头村、长胜镇青树村、固村镇下河村、对坊乡对坊村 4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 村建设。2 0 0 9年我县把梅江镇刘坑村作 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 达 1 0 0 0亩,具体 由梅江镇丰收农机专 业合作
5、社组织实施,县农机局安排人员 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关系。同时抓 了5个 水稻机插示范点,分别是梅江镇七里村、青塘镇河背村、东山坝镇城源村、洛口镇 麻田村、东韶乡琳池村。示范点机插面积 均在 3 0 0亩以上,其中洛口镇麻田村机 插面积达 8 5 0亩。4、服务到户,技术指导上水平。一是 成立机插技术推广小组。县农机局抽调 1 O名专业 技术人 员成立专 门技术指导 小组,深入 乡村农户,深入 田间地头,有 针对性地抓好软盘育秧、整地、机插等各 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机械插秧技术 推广工作圆满完成。二是抓好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业、农机部 门的优势,农业部 门负责育秧农艺指导,农机部门负责机 械插秧
6、技术培训。2 0 0 9年全县共举办拖 拉机、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培训班 2 9 期,培训各类农机手 3 6 0 0多人。三是强 化机插后技术指导。县农机局组织专业 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突 出薄水插秧、浅水活棵、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 术措施,做好机插水稻全生长期的技术 跟踪服务,努力实现高产稳产。四是落实 机插配套服务。在育插秧期间,县农机局 制定了配套服务实施方案,组织技术骨 干 2 6人成 立服务队,分片包机,指导安 装调试机械,对育秧及插秧机作业进行 跟踪指导服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对机插育秧技术顾虑多。随 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主要务农劳 力年龄偏大,且大都 以妇女
7、、老年人劳力 为主,他们受传统育秧的影响和机插技 术的复杂性影响,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 烦又难,还不如手工抛秧、直播简单,对 插秧机技术的接受有较多思想顾虑。部 分农户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的秧苗 要求进行育秧,影响了插秧效果,也造成 周边农民对机插技术产生怀疑。2、插秧机服务保障跟不上。由于插 秧机性能和技术要求较高,如操作不当 易出故障,影响机插质量,而修理技术力 量和零配件供应比较薄弱,难 以及时跟 失地农民利益导向机制初探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失地农民是继城镇企业下岗职工之 后出现的又一庞大的困难群体。他们失 去的不仅是土地,还有就业岗位、居住房 屋和生活保障,成 为“务农无地、上班无
8、岗、低保无份、安居无房”的“四无”人群。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工业 园规划区。造成 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是 政府 征 地 进 行城 区扩 建 和 工 业 开 发,其 他原因有民间自由转让、外出打工 自愿 放弃土地等。总体而言,失地农民的生存 和发展状况比较严峻,突出表现在 以下 刘锋 四个方面:1、思想观念落后。目前对被征地采 取的主要补偿方式是货币安置,由用地 单位一次性支付给被征地农民。有些农 民缺乏理性考虑和长期打算,在拿到征 地补偿费后,没有进行合理安排,投资于 生产性和保障性支出,而是大量用于修 建房屋、子女教育等生活性和消费性支 出上,容易坐吃山空,成 为影响社会稳定 的隐
9、患。2、就业形势严峻。失地农 民的 自身 文化和专业技能不高,就业观念狭隘,在 劳动力市场 日益激烈的竞 争环境下,靠 自身的能力和 条件重新就业十分困难。所从事的也 多是环卫、绿化、保安等低收 入工作。其 中年龄偏大和无一技之长的“纯农 民”就 业最 为 困难。3、长期保障缺失。土地是农民的安 身立命之本,承载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 能,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生活来 源,失去了长期的社会保障。现行的征地 安置办 法没有充分考虑 失地农 民的养 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广大失地农民 尚未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失地农民失地 返贫现象比较普遍。4、生活水平较低。征地补偿 的有限 上。如发生较大故障,只好
10、请厂方来人修 理,易误农 时。3、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功 能还不健 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依 托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辐射和带动。目 前,宁都县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发展较 快,但有能力提供全程作业服务的少,不 能满足农民多种服务需求。同时我县农 村土地经营规模 比较小,种 田大户不多,且土地流转速度不快,也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了机插秧 的发展。三、加快水稻插秧机推广的对策 1、加大机插秧技术宣传力度。一是 组织现场演示。有针对性召开水稻机械 插秧现场演示会,使广大农民在现场了 解插秧机可靠性、适用性。二是召开经验 交流会。充分发挥机插示范户的作用,请 机插示范户来讲机插育秧技术和机插省 本、增产
11、的好处及注意的问题,带动周围 农户使用插秧机。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专 业合作社,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向农村散 户推广“育、耕、插、割”一条龙服务模式。2、突破育秧技术难关。攻破 育秧难 关是推广机插技术的关键。农机、农艺部 门必须紧密配合,找;隹农机与农艺的结 合点,共同研讨解决机插技术难题。只有 探 索出一套适 合丘陵 山区特点 的低 成 本、简 易育秧方式和育秧生产流程,水稻 机插技术才能被广大农民接受。3、加强插秧技术培训。一要加强对 插秧机手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会操作、懂 技术、排一般故障。二要对农技人员和育 秧农户进 行插秧机 性能和育秧 技术培 训,使他们掌握育秧、机插等技术。三要 派技术人
12、员到厂 方学习修理技术,解决 修理技术力量不足 问题,为今后大面积 推广提供技术保障。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于插秧机 投入较 大,利 用率低,0 润 薄。政 府应 增 力 口 贴 比例,激 发 农 户 购 机 热 情。另 外,还 应把 与 机 插 配 套 的 工 程 纳 入 政 府补助 范 围,如育秧 盘、插 秧 机 技 术 培 训、工厂 化育 秧、专业服务实体等列入扶持范围,为加 快推广插秧机械提供政策保障。5、培养机插秧运营市场机制。在农 村,农 民是农机服务市场的主体,种植业 大户、农机大户在一定范围内是农民的 科学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只有给予他 们一定的政策优 惠,引导他们成立组织、协会,帮助他们形成推广和使用机械化 插秧技术的能力,并让他们赚到钱,通过 他们去推广和影响农民才会取得事半功 倍的效果,机械化插秧才能实现市场化,才 有旺盛 的 生命 力。(作者单位:宁都县农机局)业 塑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