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_吴尚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33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_吴尚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_吴尚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_吴尚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4卷 第2期 城 市 学 刊 Vol.44 No.2 2023年3月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Mar.2023 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 环境发展评价 吴尚光a,b,钟业喜a,王文慧a,b(江西师范大学 a.地理与环境学院,b.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22)摘 要:为积极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发展,立足于协同性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 2011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新型城镇化系统与养老产业环境系统的协同发展进行测度,评价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的特征关系,定量分析

2、影响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11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特征,出现以沪、杭、宁、肥等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极化现象。研究区域内两系统的耦合特征关系时空分异明显,研究期内不同城市两系统的协同发展差距逐渐增大。人口因素是影响两系统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素,基础设施与财政政策的完善为推进两系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动力,养老市场因素对两系统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持续提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养老产业环境;协同性视角;长三角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 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6-059X.

3、2023.02.002 文章编号:2096-059X(2023)020009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化城乡倒置等结构性问题不断涌现。1我国养老产业存在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要加速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营造适宜养老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2在此背景下,我国急需转变发展方式,合理应对人口问题,而尚处于发展初期、生长环境较脆弱的养老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3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是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统筹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

4、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人口结构相关问题正引发学界对新型城镇化与养老问题的广泛讨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本,要求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的互动有机统一,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间的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范围内的整体协同。4-7新型城镇化进程扩大了人口流动规模,对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医疗卫生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8因此,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尤为重要。9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10-11关于养老产业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国外关于养

5、老产业的讨论主要从投入产出的经济学视角展开,较多关注养老模式、养老补助与相关政策对养老产业的影响。12-14国内学者参考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对如何优化养老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要贴合社会需求,强化相关政策支撑,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15-17有学者指出,养老服务的供给应以人口分布为导向,服务于人口密集地区的老龄化问题,但由于区域间社会经济状况的异质性,养老产业优化路径的选择仍需要因地制宜。18-19还有学者基于养老产业的内涵定义,对其发展环境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20-21收稿日期:2022-07-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1043)作者简介:

6、吴尚光(1999),男,江西临川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钟业喜(1973),男,江西南康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王文慧(1999),女,江西鄱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城 市 学 刊 2023年第2期 10 从已有研究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众多讨论均强调人本导向,具有目标的统一性和相关性。但目前从实证角度将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进行结合的研究较少,关于两者间的协同发展以及影响要素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化。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也是我国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截至 2020 年底,长三角城市群

7、常住人口超 2.35亿,老龄化率为 20.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6个百分点,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该区域内有养老机构总数 7 927 家,养老床位 172.18 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10 万余个,虽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压力较大,但养老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二者协同的现实基础。基于此,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作为 研究区域,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观察 2011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二者的协同水平,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借此为该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一、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机理 协同性理论

8、探讨系统与外界从多方位角度进行资源与要素的匹配交换,通过相互制约或促进作用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平衡状态。22本文将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视为两个动态系统,二者的协同是两系统之间表征出的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以人本思维缓和人口矛盾,是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得以协同的现实前提和利益驱动力,如图 1 所示。图 1 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过程 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资金、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养老产业环境的发展起了支撑作用。人口城镇化扩大了老龄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规模,提供了养老消费市场,促进养老产业的升级优化。同时,良好的政策供给和资金支持完善了养老产业环境的发展条件,减少了由

9、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和产业自身的脆弱性带来的潜在风险。在倡导建设宜居适老型城市的背景下,生态自然的保护和环境设施的优化,也为养老产业环境的发展提供着自然支撑。另一方面,养老产业决定着城市应对老年人口的承载能力上限,养老产业环境的不断完善,对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与推动作用,为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社会支持。养老产业环境的优化亦可带动旁侧关联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城镇化水平。产业环境的优化过程要求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对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完备的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较高,从现实需求角度促进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见图 2),各项指标数据主

10、要来源于 20112019 年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等,部分数据通过爬取相关网络数据库获得。为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对少数的缺失数据采用相近年份进行替代。各地市行政区划数据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图片,底图无修改。第44卷 第2期 城 市 学 刊 Vol.44 No.2 2023年3月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Mar.2023 图 2 长三角城市群概况 (二)研究方法 1.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的各要素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综合反映研究区域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化状况,本文遵循科

11、学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参考相关学者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四个准则层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人口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四个准则层维度,构建养老产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8,21选取 26 项能够分别反映各准则层状况的评价指标,客观反映研究区域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如表 1 所示。同时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确定相关检索词,从天眼查数据库获得 B21、B22等指标的相关数据。本研究选取评价指标均为正向。2.耦合协调度模型 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研究区域内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间协同发展状况

12、。23结合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机理及时空演化特征,对两系统协同关系进行定量评价,过程如下:首先,通过 TOPSIS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综合指数。对正向平移后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并进行对数化处理,随后通过熵权 TOPSIS 法得到各城市不同年份的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综合指数,具体公式如下:f(x)=wjXi,j,g(x)=wjXi,j。式中,wj为两系统中第 j 项指标的权重;Xij为两系统中第 i 年的第 j 项指标的标准化值;f(x)与 g(x)分别表示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指数与养老产业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其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

13、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使用综合指数 f(x)与 g(x)来计算新型城镇化系统与养老产业环境系统间的耦合度,具体公式如下:()()()()1/kkfx g xCfxg xk|=+|。(3)其中,C 为两系统间耦合度,k 为待测定系数。本文采用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k 取 2,随后进行耦合协调水平综合指数 M 的计算,具体如下:T=f(x)+g(x),(4)MCT=。(5)其中,与 为待定权重系数,T 为两系统协调指数。本文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同等重要,故 城 市 学 刊 2023年第2期 12 此处 与 值均为 0.5,最终计算的

14、 M 值即为两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综合指数。表 1 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权重 单位量纲 A 新 型 城 镇 化 A1人口 城镇化(0.137)A11市区人口占比 0.107%A12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 0.003%A13人口密度 0.027 人/km2 A2经济 城镇化(0.322)A21人均 GDP 0.021 元 A22利用外资金额 0.073 万美元 A2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0.083 万元 A24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 0.145 万元 A3社会 城镇化(0.227)A31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 0.083 辆 A32公用设施

15、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0.075 万元 A33科教支出 0.069 万元 A4土地 城镇化(0.314)A41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0.085 km2 A42建成区面积 0.064 km2 A43安装路灯道路长度 0.165 km B 养 老 产 业 发 展 环 境 B1人口 环境(0.298)B11人口自然增长率 0.018%B1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员数 0.082 万人 B1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从业人员数 0.198 万人 B2经济 环境(0.259)B21提供养老服务企业数 0.099 家 B22提供家政服务企业数 0.084 家 B23居民储蓄年末余额 0.076 万元

16、 B3社会 环境(0.320)B3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0.079 人 B3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0.087 张 B33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0.056 人 B34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 0.098 万元 B4自然 环境(0.123)B41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0.091 km2 B42建成区绿化率 0.014%B43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等级天数 0.018 天 为清晰观测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间的协同特征,探讨两系统间是相互制约还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做法,24-25将两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综合指数M分为6个等级:0.00.2(失调,型);0.20.3(勉强协调,型);0.30

17、.5(初级协调,型);0.50.7(中度协调,型);0.70.8(良好协调,型);0.81.0(优质协调,型)。进一步界定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特征关系:其中,f(x)g(x)时为养老产业环境滞后型,记为 c。为方便表示,将耦合协调特征类型记为F,若某城市两系统发展属于初级协调且养老产业环境发展滞后,则该城市 F:-c。3.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是由王劲峰等开发用于探究空间分异性的分析工具,26该方法受到前提制约条件较少且免疫多数据变量间共线性,可用于研究与解释地理事物形成机理。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受诸多因素驱动影响,地理探测器法能较好检验出各影响因子对

18、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作用力强弱,构建模型如下:2,2111NDD iD iiPnn=-。(6)其中,PD为探测因子 D 的探测力值,取值范围0,1,PD值越大,说明因子 D 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服务能力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能力越强;n 为长三角城市群样本数;N 为城市个数;nD,i为各城市所含样本数;2为长三角城市群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方差;2,D i为各城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方差。三、发展情况分析(一)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时空分异 以 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新型城镇化 吴尚光,等: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 第 44 卷 13 系统综合指数与养老

19、产业环境系统综合指数为基期,对各年份的两系统综合指数采用自然断裂法进行划分,并利用 ArcGIS 10.2 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观察两系统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本文选 取了 2011 与 2019 两年截面数据如图 3 所示。2011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的发展水平在高值区显现类似的空间分异。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在各城市的发展较不均匀,东西部的发展 水平差异较大,但部分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水平有上升趋势,东部部分城市该趋势尤为明显。两系统的发展出现了以沪、杭、宁、肥等部分城市为增长极的多中心空间分布特征。上海市两系统发展水平保持相对领先,相较于研究区域内

20、的浙江与江苏两省,安徽省范围内的两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且研究期内无明显提升。在长三角城市群两系统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养老产业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可凭借自身的高报酬优势,持续吸引社会经济资源流入,发挥极化与支配效应,使自身水平保持相对领先;欠发达地区则在发达地区的溢出与涓滴作用下,相对缓慢地推进着两系统的发展。图 3 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 (二)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等级与特征关系 基于两时间截面的各城市耦合协调综合指数及等级类型划分,判断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并使用 ArcGIS 10.2进行可视化表达,如图 4

21、所示。总体来看,2011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数值整体较低,相对高值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研究初期,初级协调及以上的等级水平在空间上出现较少。随着时间的推进,大部分城市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均有提升。研究期内 65.4%的城市耦合协调至少上升一个水平等级,34.6%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等级无变化,并且无变化的城市主要处于勉强协调与初级协调水平。沪、杭、宁、肥等核心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在研究区内相对较高。长三角城市群内两系统的协同发展,同两系统各自的发展状况有类似的空间特征分异,即沿海地区和核心城市较为发达,内陆地区发展较为薄弱。可以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内两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同水平,

22、均受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且一定程度上与距该区域核心城市的远近相关。城 市 学 刊 2023年第2期 14 图 4 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等级 (三)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协同特征 为更加清晰观察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特征关系,基于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对 26 个城市进行进一步分类。在此选择 2011、2015、2019 三个年份数据如表 2 所示,其中 M 为两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综合指数,F 为各城市各年份耦合协调特征类型。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除水平等级普遍上升之外,还表现出协同特征类型的差异。研

23、究初期,养老产业环境滞后型城市数量占区域总数的 57.7%,2019 年该比例下降至 15.4%,长三角城市群的养老产业环境得到了相对改善。研究期内,约半数城市 表 2 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特征类型 省市 2011 2015 2019 f(x)g(x)M F f(x)g(x)M F f(x)g(x)M F 上海 上海 0.496 5 0.422 2 0.676 7-c 0.555 5 0.676 4 0.782 9-a 0.622 2 0.885 7 0.861 6-a 江 苏 省 南京 0.201 0 0.157 5 0.421 9-c 0.253 6 0.233 0 0

24、.493 0-c 0.316 5 0.381 9 0.589 6-a 无锡 0.112 1 0.086 2 0.313 5-c 0.108 0 0.137 3 0.349 0-a 0.136 6 0.185 6 0.399 0-a 常州 0.085 9 0.062 4 0.270 6-c 0.092 4 0.084 7 0.297 4-c 0.113 4 0.114 8 0.337 8-a 苏州 0.152 2 0.141 0 0.382 7-c 0.180 7 0.197 9 0.434 9-a 0.226 1 0.322 7 0.519 7-a 南通 0.086 9 0.068 9 0.2

25、78 2-c 0.109 5 0.134 4 0.348 3-a 0.110 9 0.202 3 0.387 1-a 盐城 0.041 5 0.059 6 0.223 0-a 0.056 1 0.146 1 0.300 9-a 0.072 8 0.186 9 0.341 5-a 扬州 0.056 3 0.041 7 0.220 2-c 0.064 2 0.067 7 0.256 8-a 0.083 4 0.125 6 0.319 9-a 镇江 0.047 9 0.037 4 0.205 7-c 0.069 2 0.055 8 0.249 3-c 0.059 6 0.081 4 0.263 9-

26、a 泰州 0.032 6 0.040 7 0.190 9-a 0.049 2 0.080 6 0.251 0-a 0.062 3 0.145 3 0.308 5-a 浙 江 省 杭州 0.179 5 0.162 3 0.413 2-c 0.232 9 0.226 1 0.479 1-c 0.340 1 0.355 3 0.589 6-a 宁波 0.090 6 0.093 4 0.303 3-a 0.103 2 0.113 3 0.328 8-a 0.137 0 0.191 2 0.402 3-a 嘉兴 0.050 6 0.038 2 0.209 7-c 0.061 1 0.047 4 0.23

27、1 9-c 0.067 5 0.088 6 0.278 1-a 湖州 0.032 9 0.028 3 0.174 7-c 0.035 2 0.067 2 0.220 5-a 0.047 0 0.064 9 0.235 1-a 绍兴 0.048 3 0.042 0 0.212 2-c 0.068 7 0.078 9 0.271 3-a 0.082 7 0.104 9 0.305 2-a 金华 0.034 4 0.043 4 0.196 5-a 0.051 3 0.071 0 0.245 7-a 0.068 8 0.103 6 0.290 6-a 舟山 0.021 6 0.052 6 0.183

28、6-a 0.032 6 0.062 8 0.212 7-a 0.050 9 0.077 1 0.250 3-a 台州 0.085 9 0.083 0 0.290 6-c 0.118 3 0.111 4 0.338 8-c 0.163 7 0.137 2 0.387 1-c 安 徽 省 合肥 0.091 6 0.139 3 0.336 1-a 0.111 2 0.131 9 0.348 0-a 0.127 3 0.230 9 0.414 0-a 芜湖 0.039 1 0.077 9 0.235 0-a 0.040 8 0.073 1 0.233 6-a 0.054 5 0.084 2 0.260

29、 3-a 马鞍山 0.052 5 0.038 5 0.212 1-c 0.060 6 0.041 6 0.224 1-c 0.065 1 0.045 9 0.233 7-c 铜陵 0.063 9 0.058 1 0.246 8-c 0.089 0 0.073 6 0.284 5-c 0.123 5 0.096 7 0.330 6-c 安庆 0.032 2 0.058 5 0.208 2-a 0.032 1 0.053 4 0.203 5-a 0.035 4 0.073 9 0.226 2-a 滁州 0.027 0 0.059 3 0.199 9-a 0.034 7 0.048 6 0.202

30、7-a 0.053 4 0.059 5 0.237 4-a 池州 0.025 5 0.060 6 0.198 3-a 0.040 5 0.061 1 0.223 0-a 0.052 7 0.052 0 0.228 9-c 宣城 0.030 0 0.058 7 0.204 9-a 0.037 1 0.047 7 0.205 1-a 0.040 8 0.065 0 0.227 0-a 均值 0.085 3 0.085 1 0.269 5 0.103 4 0.120 1 0.308 3 0.127 5 0.171 7 0.354 8 标准差 0.094 5 0.077 0 0.106 8 0.107

31、 0 0.123 2 0.124 3 0.125 4 0.169 2 0.144 2 吴尚光,等: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 第 44 卷 15 在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滞后类型方面无变化,38.5%的城市长期处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11.5%的城市长期处于养老产业环境滞后型,46.2%的城市由养老产业环境滞后型转变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在相同省域范围内,城市的两系统滞后类型具有相似性。例如研究初期江苏省内城市以养老产业环境滞后为主,后期则以新型城镇化滞后为主。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两系统协同水平均值上升,标准差值增大,说明研究区域在两系统协同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的极

32、化作用大于扩散作用,城市间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四)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系统与养老产业环境系统的协同受社会经济、政策、人口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保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准确客观,参考现有文献做法,对众多指标进行有针对地筛选。27首先使用 Stata 16 对标准化、对数化后的面板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基于指标权重大小筛选出代表性与显著性较强的指标,随后进行地理探测器分析,观察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协同的影响因素。选取 A11、A24、A32、B13、B21、B34等 6 项指标作为探测因子,如表 3所示。表 3 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发

33、展影响因子 指标 探测因子 指标含义 指标 类型 A11 市区人口占比/%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 人口因素 A24 批发零售贸易业 商品销售总额/万元 居民消费能力 市场因素 A32 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额/万元 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 财政因素 B1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从业人员数/万人 相关人力资源支撑力 人口因素 B21 提供养老服务 企业数/家 市场服务供给水平 市场因素 B34 财政一般预算 内支出/万元 政府财政支持 财政因素 以耦合协调水平综合指数 M 作为因变量,视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对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间的耦合协调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将各探测因子相关数据进行自

34、然断裂点分类处理后,使用地理探测器,分别计算各年各因子对长三角城市群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综合指数探测力 PD值。结果如表 4、图 5所示。表 4 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影响因素测度 年份 A11 A24 A32 B13 B21 B34 2011 0.852 7*0.685 2*0.789 3*0.796 1*0.623 7*0.751 3*2012 0.853 6*0.691 1*0.776 5*0.812 8*0.654 3 0.720 9*2013 0.841 3*0.683 6*0.781 1*0.803 4*0.695 2*0.762 7*2014 0.84

35、6 8*0.740 0*0.773 0*0.789 6*0.687 6*0.802 3*2015 0.851 7*0.725 1*0.812 4*0.831 7*0.665 8*0.792 1*2016 0.849 3*0.746 1*0.762 4*0.806 4*0.700 4*0.787 3*2017 0.859 6*0.694 1 0.793 7*0.789 4*0.741 2*0.751 0*2018 0.868 0*0.726 3*0.768 5*0.823 6*0.725 3*0.736 6*2019 0.862 7*0.728 8*0.796 2*0.805 5*0.742 7

36、*0.771 9*注:*、*、*分别代表 10%、5%、1%的显著性水平。由图 5 可知,20112019 年,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对协同发展的 PD值持续保持在 0.8 以上,远大于其他因素 PD值。相关人力资源支撑力对协同发展的 PD值稳定在 0.8 左右。基础设施供给、政府财政支持两因子对协同发展的 PD值均维持在 0.7 至 0.8 左右。居民消费能力对协同发展的PD值由 0.685 2 上升至 0.728 8。市场服务供给水平对协同发展的 PD值由 0.623 7 上升至 0.742 7,在众多探测因子中增幅最大。不同影响因素对两系统协同程度的具体驱动机制如下:第一,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

37、、相关人力资源支撑力等是长期影响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两系统的协同发展以人口因素为根本支撑。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是两系统得以协同发展的出发点。随着长三角城市群部分地区户口迁移政策的全面放开,劳动力资源积极向发达地区涌入,逐年增加的市区人口扩大了城市群养老产业的潜在消费市场,同时 城 市 学 刊 2023年第2期 16 图 5 2011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养老产业对高质量的劳动力需求也不断增长。为应对区域人口结构化问题,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相关部门近年来持续培育专业服务人才队伍,积极优化养老产业,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养老

38、产业环境协同发展。第二,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政府财政支持等因素持续稳定地推动两系统的协同发展。财政因素对两系统的协同发展的敏感性较为持续。由于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小,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成为影响城市宜居适老的主要因素。作为养老产业的主要服务群体,老年人更加注重精神情感与文体活动来满足自身对幸福晚年生活的需要,养老基础设施的完善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口结构化变动使得居民对宜居的城市环境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财政支持则为实现上述要求提供了物质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加强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支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对两系统的

39、协同发展具有长期的积极意义。第三,居民消费能力、市场服务供给水平等对两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居民的总体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养老产业发展的上限。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满足老年群体对幸福晚年生活的需要,老人与其子女有相对较高的养老服务产品消费意愿,消费者对养老服务购买力的增长对两系统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稳步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涵盖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市场主体等多个层面,随着长三角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普及、面向居民的养老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养老从业主体数量的增加,市场因素对实现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四、结论与讨论

40、(一)研究结论 选用长三角城市群 26 座城市 20112019 年相关数据,基于研究区域内老龄化趋势下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从二者的特征属性出发,立足于协同性理论视角探讨了两系统间各要素的互动作用关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两系统的协同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两系统在不同时空下的耦合协调水平、特征差异、影响因素等,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两系统协同程度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存在以沪、杭、宁、肥等核心城市为高值区域的空间极化现象。第二,长三角城市

41、群内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耦合特征时空分异明显。研究期内养老产业环境整体得以改善,但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系统和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发展水平差距扩大。第三,人口城镇化、人力资源支撑均对两系统耦合协调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政府财政支持为两系统实现协同发展提供了稳定持续的推动力。随着老龄化趋势下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各类市场因素对实现两系统协同发展的贡献作用也不断增强。(二)讨论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在该范围内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二者间的协同 吴尚光,等:协同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发展评价 第 44 卷 17 发展

42、问题,对缓和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发展具有典型意义。人口、财政与市场等各方面因素以不同作用机制对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地区两系统协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城市群一直以其相对较高的劳动报酬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流入。一方面为养老产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从业人员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对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人口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税制下的行政壁垒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各级政府决策时仍多从地方视角出发,缺乏高效公平的合作沟通机制,使得欠发达地区养老产业市场的发展受制于相对薄弱的社会经济定位。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发达城市的涓滴作用无法完全到达欠发达城市,较低的劳动报酬对养老事业从业

43、者的吸引力亦不足,致使养老基础设施与养老服务产品不能得到完全有效的供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本文认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两系统的协同发展,仍应将视角聚焦于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应积极建立健全区域长效整体合作协调机制,以沟通共治方式推进一体化养老工作体系,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应逐步缓和户籍准入限制,提升地区人口承载能力,扩张养老产业市场需求;应继续深化养老人才队伍培育,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应加大对

44、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实现社会医疗保险、养老救助补贴等方面的政策配合,减轻老年群体社会赡养与就医用药负担。由于我国各地区人口增长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协同发展的研究虽具有一定典型性,但尚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其他区域两系统的协同发展状况。因此,以后将对我国人口密集的华北、长江中游地区以及养老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西北、西南地区展开多角度的定量探测,以期能为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环境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参考文献:1 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

45、-36.2 佚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12):43.3 徐选国,杨君.人本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质、特征及其可能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15-20.4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5 张荣天,焦华富.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1):59-66.6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34(6):64

46、1-647.7 方创琳.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与重点方向J.地理研究,2019,38(1):13-22.8 杨卫红,石雪梅,高鹏,等.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态势与优化策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5):69-77.9 毛蒋兴,王辛宇,郑雄彬,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的城乡规划转型应对J.规划师,2014,30(8):104-108.10 尹鹏,李诚固,陈才,等.新型城镇化情境下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关系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1):61-67.11 陈艳玫,刘子锋,李贤德,等.20152050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老年人口预测J.中国社会医学

47、杂志,2018,35(5):480-483.12 LI L,YU L.The influence of pension mode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older adultsevidence from older adult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1):119-134.13 SIMES C,OLIVEIRA L,BRAVO J M.Immunization strategies for funding multiple

48、inflation-linked retirement income benefitsJ.Risks.2021,9(4):60-88.14 KABAINSKAS A,UTIEN K,KOPA M,et al.Dominance-based decision rules for pension fund selection under different distributional assumptionsJ.Mathematics.2020,8(5):719-735.15 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3,35(2):49-59.16 辜胜阻,

49、吴华君,曹冬梅.构建科学合理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与建议J.人口研究,2017,41(1):3-14.17 王岱,刘旭,蔺雪芹.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1):138-147+31.18 王海均.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19 汪晓春,熊峰,王振伟,等.基于 POI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养老设施规划布局以武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21,41(06):49-56.20 王维,马静,李宏扬.我国养老产业区域发展环境分析与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185-189.21 唐健雄,龙樊榕.长株潭城市群养老产业

50、发展环境评价研究J.城市学刊,2021,42(5):56-63.22 刘伟忠.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J.城市问题,2012(5):81-85.23 王毅,丁正山,余茂军,等.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 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地理研 城 市 学 刊 2023年第2期 18 究,2015,34(1):97-108.24 陈仅,荀守奎,兰国辉.安徽省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发展研究J.城市学刊,2019,40(1):94-100.25 尹向来,黄彩虹.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关系演变 基于 285 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