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遥中学17—18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十月考试题(卷)
物 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图1-3是物理上的一些插图,对插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1-3
A、(a)图所示装置是演示液体的扩散的 B、(b)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固体的扩散的
C、(c) 图所示装置是演示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
D、(d)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内能转化机械能的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没有内能 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3、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
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 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
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
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图1-4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5、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剩下一半的酒精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的情况是( )
A、质量、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C、 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好比热容不变
D、 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6、以下四幅图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过山车向下运动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图乙所示,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丙所示,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图丁所示,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将内能转化为动能
7、关于电路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使两灯同时亮、同时灭,两灯必须串联
B.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C.在电路中,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D.一般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
8、如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发现甲金属箔张角变小,乙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同种电荷
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乙流向甲
C、正电荷从甲移到乙,所以两个验电器都带正电荷
D、电子从乙移到甲,所以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9、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某班同学对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绿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观察,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控制人行红、绿灯的电路图,你认为可行的是( )
10、下面各组材料,均为导体的是( )
A塑料和铁 B铝和煤 C 盐水和铜 D空气和石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变红,此现象说明
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
后,即使在铅块下面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说明分
子间存在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2、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冬天烤火取暖是通过 __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
13、有A、B、C三个泡沫塑料带电小球,分别用丝线悬挂起来,已知A带正电,当A、B靠近时互相吸引,B、C靠近时互相排斥,则B带___________电,C带__________电。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如图是______冲程,
在此冲程中__ 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15、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会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
与空气摩擦带上了 ,能够 。
16、如图所示,小明从滑梯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这过程中,小明感觉到臀部发热,这说明通过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7、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源源不断地向我市输送清洁能源——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可以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107J/m3,则每输送100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后就相当于向我市输送了_____________J的能量。
三、作图与简答题(18小题2分,19小题4分,共6分)
1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学科王
L1
L2
S1
S2
19、为什么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大?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0、如图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 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观察到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说明了 。
21、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____ 相同。(填“体积”、“质量”)。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 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较水和的吸色拉油的吸热能力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
200
20
6
45
色拉油
200
20
6
75
(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 J。
(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J/(kg·℃)。(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22、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min记录杯中水的温度(见表中)。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甲杯水温/℃
25
27
29
32
34
36
38
乙杯水温/℃
25
26
27
28
29
30
31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_____,再调整固定__________的位置。(“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质量和___________。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这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_____。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为什么?
五、计算题6分。(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3、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8 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
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4 min内完全燃烧了1.4 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 J/kg,求:
(1)经过4 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 4min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是多少?
第 6 页 共 6 页(九年级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