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大城县大尚屯镇大阜村中心小学 郭稳安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8页。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明确0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并能准确描述相关0的运算。
3. 逐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思考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将相关知识点链接出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引导作用。
二、新知探究
1.出示P5页例题,提问:“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学生仔细思考,并小组讨论解答,说出自己的思路。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课件显示主要的分析思路,以及详细的解题过程。
提示:人教新改版后,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列为重点,请教师在讲解时参照课件里面的详细过程。
3.P5页两道例题及详细解答过程,重点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将除法中各部分名称着重强调,以及和乘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提示:在除法中,已知两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详见课件。
4.出示P6页情境图,让学生来说一说有关0的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关0的运算,并着重强调“0不能作为被除数”
5.P6“做一做”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批改。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
出示习题(如图)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熟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