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匡中心小学“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书本第10页~第12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施教日期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四年级
共几课时
5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感受测量容量大小时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升”这个容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能用“升”这个单位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感受“升”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观察、比较、估计、猜测等能力,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容量的概念,比较准确地感受1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
教 学
资 源
由于容量单位“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学生已经比较多地接触过“升”,对“容量”也有所耳闻,所以学生具有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组茶杯或若干只,两只大小不等的冷水壶,收集大矿泉水桶、超市买的大装油桶等容器。
预 习
设 计
1.回家寻找一个容器的容量是1升的容器,并在里面装入水,试着再倒出来看看1升水大约有多少?(初步建立对1升大小的理解。)
2.另外再寻找2个不是1升的容器,如1.5升、3升、5升等,明天带来。
3.按照书本第12页的想想做做1、2,自己在家动手操作,感受“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3分钟)
1、观察茶杯的水的容积的多少。
分组讨论
汇报解决的办法。
小组内交流
2、明确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5分钟)
1.进一步探究容量的含义。
学习导学单:
(1)观察并猜测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
(2)小组交流思考方法。
2.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学习导学单:
(1)观察实现准备好的冷水壶,思考可以怎样说明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2)完成后说一说方法(体会计量容量的多少,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3.根据学习菜单,进行自主探究。完成后组内交流。
学习菜单:
(1)观察量杯,思考每一个刻度所表示的意义。
(2)在棱长10厘米的纸杯里盛满水,倒入量杯看一看,量杯上的刻度显示为多少?
(3)说说1升给你的感受。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预设12分钟)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自己想办法,然后看看书上是怎样比较的,照着做一做。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自己估计,然后全班交流。
[板块一]
1、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容量。
[板块二]
1、出示两只形状不同的冷水壶
提问:你知道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你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
2、出示装满水的一壶水
提问:你知道这壶水的容量是多少吗?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哪些单位来度量容器容量的大小呢?
3、探究感知“升”
出示矿泉水、食用油瓶等
让学生观察并说明这些容器里如果有相应物体的话,应该各有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板块三]
1、让学生先比较三只杯子容量的大小,再作出判断并要求学生说明思考的过程。
2、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3、提问:这一题还有没有必要像刚才一样比较大小?为什么?
4、先让学生自己估计,然后交流,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的理由。
作业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
必做题:学生完成《补充习题》第10页第1~3题
选做题:在下面的算式中,A、B、C各表示什么数字?4AB×B=1C79 A表示()B表示()C表示()。
2.家庭作业:
六匡中心小学“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13页~第14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施教日期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四年级
共几课时
5
第几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多种操作活动,感知“升”,以建立清晰的“升”的表象。
2.能用“升”的概念,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能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
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意识。
教 学
资 源
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容量单位有了初步的感受,学生也乐于做实验,这些为建立1升的清晰表象提供了有利的知识经验支撑。
教师和学生均准备几个容量为1升的容器,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如纸杯,碗。
预 习
设 计
1.在昨天预习作业的基础上,保留一个容量是1升的容器,然后另外找一个容器,导入其中,就制成了一个装有1升的容器。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能装入液体1升的容器。
3.注意制作的容器一定要是上下粗细均匀的,从而利用标签纸找出1/2 升、1/4升、3/4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12分钟)
1、明确学习内容。
2.认定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操作活动,感知“升”,以建立清晰的“升”的表象。
2.能用“升”的概念,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2分钟)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
学习菜单:
(1)根据制作要求及材料,讨论制作方法。
(2)小组内交流制作方法(分步骤说清楚)
(3)按要求小组合作
2.交流操作结果
3.根据实验结果估计并交流估计结果
4.比较1碗水与1升水。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预设12分钟)
1、“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讨论结果
操作验证
2、“想想做做”第2题
读书中的题目,交流各自的名称。
3、“想想做做”第3题
分组讨论称法并操作。
[板块一]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认识升。
2.出示学习目标。
[板块二]
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
2、出示制作要求。
指导选择可行的方案
加强巡视,个别指导
3、出示要求P13(1)
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你一天喝的水够1升吗?
4、出示要求P13(2)
大家估计的准不准呢?
[板块三]
1、教师提出要求
边巡视边指导观察方法(可参与某一组的讨论)
检查实验情况=
2、指名说答案,检查判断情况。
3、我们知道了1升水有多少,想知道1升水有多重吗?怎样称出1升水的重量呢?
[板块四]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后投影出示,引导评价交流。
2、展示题目,学生练习后,指明回答。
作业
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课堂练习:
必做题:
学生完成《补充习题》第11页第1~4题
选做题:
用0、1、2、3、4这五个数字组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组成的是哪两个数?
2.家庭作业:
六匡中心小学“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书P15~17例题 以及“想想做做”1~5
施教日期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四年级
共几课时
5
第几课时
3
教 学
目 标
1.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练习中,感受小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学会容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教 学
资 源
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等。
预 习
设 计
1.自己收集一些标有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知道毫升也是容量单位。
2.利用滴管和量筒盛出1毫升的水,观察1毫升水的多少。
3.把1升的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中,看看倒了几杯,初步感知1升和1毫升之间的关系。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
(预设5分钟)
1、明确学习内容。
2.认定学习目标。
3.根据导学单交流预习作业。
(1)拿出自己带来的不同容器,看看他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2)这些容器的容量与我们前面接触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预设17分钟)
学习单:
(1)分组实验。
(2)观察 交流对1毫升的认识。
(3)讨论 交流认识。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预设5 分钟)
1.猜测
交流猜测情况
2.用1升的自制量器分组实验
交流实验方法和结论
3.读题,交流每种饮料的容量
独立计算 交流结果。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5分钟)
想想做做”第1题
想想做做”第2题
想想做做”第4题
五、课堂检测,评价反思
(预设10分钟)
必做题:
《补充习题》P12 第1、2、4、5题
选做题:
把1升果汁倒入2个大杯和6个小杯,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你能算出1个大杯和1个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吗?
【板块一】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认识升。
2.出示学习目标。
3.交流预习作业,并且提出注意点。
【板块二】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出示25毫升的量筒。
滴管演示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板块三】
出示500毫升的量杯
指名根据要求指出刻度
那么1升水有多少毫升呢?
你们能不能自己动手找到答案
你们是怎样实验的?得到什么结论?
根据汇报,板书1升=1000毫升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板块四】
各组拿出碗、茶杯和小盆
分组实验 观察水面并交流
估计 交流猜测结果
独立完成
交流完成情况
检查订正
【板块五】
学生独立完成
互批,交流完成情况
检查订正。
作业
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 课堂作业:
必做题:《补充习题》P12 第1、2、3、4、5题
选做题:把1升果汁倒入2个大杯和6个小杯,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你能算出1个大杯和1个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吗?
2.家庭作业:
六匡中心小学“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练习二》书P18~19页中的1~7题
施教日期
课
型
练习
主备人
四年级
共几课时
5
第几课时
4
教 学
目 标
1、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对两者的实际大小有更为清晰的把握,能熟练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问题。
2、在“做一做”“量一量”的操作活动过程中,切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积累升和毫升的表象,加深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对学生估计容量策略的指导。
教 学
资 源
投影、挂图、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量杯等
预 习
设 计
1、做一个计量液体的器具。(贴上纸条,标出10~100毫升的刻度。)
2、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
(预设3分钟)
1、明确学习内容。
2.认定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对两者的实际大小有更为清晰的把握,能熟练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预设22分钟)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思考: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3.完成练习二第4题
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
4.、估计不同容器的容量,完成练习二第5题。
5.交流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什么收获。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5分钟)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交流估计结果与操作结果的差异
四、课堂检测,评价反思
(预设10分钟)
必做题:
《补充习题》P13 第2、3、4题
选做题:
到附近的商店进行调查,记录几种容量用毫升作单位的商品。
【板块一】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认识升。
2.出示学习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对两者的实际大小有更为清晰的把握,能熟练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块二】
1、指导完成练习二第1题
指名读题。
2、指导完成练习二第3题、第4题
巡视 适当提问
3、估计不同容器的容量
练习二第5题 指导看书中的容器
如果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指导运用排除法)
引导比较剩余两个容器的大小
4.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什么收获?
【板块三】
1.练习六第6题
(1)提出制作要求 巡视制作过程
(2)出示第2小题
指名估计
汇报估计情况
提出制作要求 巡视制作过程
全班交流收获与体会。
交流估计结果与操作结果的差异
【板块四】
猜测
交流猜测情况
填写估计结果
交流估计情况
作业
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
必做题:《补充习题》P114 第2、3、4题
选做题:到附近的商店进行调查,记录几种容量用毫升作单位的商品。
2.家庭作业:
六匡中心小学“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科书P18~19页中的1~7题。
施教日期
课
型
活动课
主备人
四年级
共几课时
5
第几课时
5
教 学
目 标
1.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
2.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活动中体验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制作“杯琴。
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 学
资 源
量杯、筷子、不同质料的杯子若干、相同的玻璃杯7个
预 习
设 计
预习书上第21页上的你知道吗?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
(预设3分钟)
1.明确学习内容。
2.认定学习目标:
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合作意识。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预设22分钟)
1.探索奥秘制作“杯琴”
导学单:
(1)讨论 交流(杯子一样吗?各要多少水才能发出这样的声音……)
(2)听了老师的弹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
2.分组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3.同样的杯子,不同量多的水,敲出的声音不相同,水越多,音越高)
根据“杯琴”的制作原理,完成“杯琴”的制作。
4.全班交流收获与体会。
集体交流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5分钟)
分组制作
评选优胜组 为优胜组祝贺
填写估计结果
交流估计情况
四、课堂检测,评价反思
(预设10分钟)
必做题:集体交流你知道吗?
选做题:
先称出1千克的水,再将水倒入一只空的塑料瓶中,并在1升、1/2升、1/4升、3/4升处标上记号。
【板块一】
1、揭示课题:今天进行数学活动。(出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
2.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合作意识。
【板块二】
探索奥秘制作“杯琴”
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
听了老师的弹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请每个组拿出几个不同材质的容器,量出同样多的水,边敲边听,声音一样吗?
请拿出同样的7个玻璃杯,倒入同样多的水,敲一敲有什么发现?
如果倒入不同量的水,声音还会相同吗?
巡视学生实验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集体交流
现在请大家根据“杯琴”的制作原理,完成“杯琴”的制作 巡视
组织全班交流收获与体会。
【板块三】
才艺比拼 规则:小组自编简单乐曲,哪个组节目受欢迎,哪个组胜
集体表演 评选
【板块四】
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集体校对,同桌互批。
错因分析。
点拨挑战题。
作业
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必做题:集体交流你知道吗?
选做题:先称出1千克的水,再将水倒入一只空的塑料瓶中,并在1升、1/2升、1/4升、3/4升处标上记号。
2.家庭作业:
六匡中心小学“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测评
施教日期
课
型
评价
主备人
四年级
共几课时
1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2.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课课练第8~9页单元练习。
预习设计
回顾与整理本单元内容。复看补充习题及课课练练习中的错题集,有疑问的部分打上符号明天课上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预设2分钟)
简单回顾与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二、自主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3分钟)
练习题见课课练第8~9页单元练习。(第四部分只做1、3、5题)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预设12分钟)
1.独立查看自己的练习卷,能独立订正的自己订正好,不能订正的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对有困难的题目进行争论
3.小组合议,达成共识。
4.集体交流,解答疑难
四、当堂练习,促进内化。
(预设3分钟)
1.独立订正错题。
2.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块一】
说说:在《升和毫升》这一单元里,你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小结。
今天来检验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出示课题及练习内容。
【板块二】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板块三】
1.让学生独立查看自己的练习题,能独立订正的自己订正好,不能订正的做上符号。
2.让学生到小组里去交流,对有困难的题目进行争论
3.小组合议,达成共识。
4.集体校对时选出错例,让其余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能改正。
【板块四】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第三、四环节中的题目。
家作:课课练第9页的第四部分的第2、4、6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