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74234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中生物《4.3-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中生物《4.3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关系是 ( )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2.下面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一个水库中所有的草鱼 B.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C.蛇岛上大大小小的所有腹蛇 D.岛上生活的各种蛇、鸟和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 3.白蚁肠道内生活着鞭毛虫,帮助消化纤维素,如果杀死鞭毛虫,白蚁就会缺乏营养而死亡。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 ( ) A.共栖 B.互利共生 C.寄生 D.竞争 4.海洋中的植物与高山上的植物均有分层分布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 A.温度与光照 B.光照与温度 C.光照与湿度 D.温度与湿度 5.在一个种群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互助 B.竞争 C.变异 D.适应 6.“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 ) 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捕食 7.植物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8.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9.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 A.光照强度较弱 B.蒸腾作用低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10.青霉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青霉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 11.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例子是 ( ) A. 火山爆发后发生的演替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农田荒芜 D.围湖造田 12.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过程 ( ) A.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藓 C.地衣→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藓→地衣 13.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 示什么 ( )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A表示整个群落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14.下列关于生物演替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般情况下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B.人类活动只会改变生物演替的速度,不会改变生物演替的方向 C.开垦荒山和退耕还林是两个群落的逆转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说明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15.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草场和森林),有一过渡区,这一过渡区中的动物与邻近两个生态系统相比,其特点是 ( ) A.动物种类少 B.动物种类多 C.植食性动物多 D.肉食性动物多 16.(多选)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17.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 。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B B B C C B A B A C A A C ABD 17. (1)A、B、C 水 (2)①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 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