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引出分水果
(1)同学们,都学过除法对不对?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会用除法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答,用除法解决分水果的问题,可以平均分水果)
看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今天同学们,都带了很多水果,那么这些水果,同学们想分给谁吃呢?(分给自己、妈妈、小组成员、老师吃)
(2)那么现在老师带来了6个水果,我想把它们分给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分呢?你会分吗?谁来说一说?(生:一个一个分,分三次,两个人的桃子就一样多了)
同学们,也是这样分的吗?这种方法你们来分分看。(小组动手操作分)
(3)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大家分的过程,那么老师分的,是不是和你想到一起去了?(课件演示桃子一个一个分开)
2.列算式
(1)是这样一个一个,平均分开的吗?那么这个分的过程,谁能用算式把它列出来?(生答完,教师板书)
这个算式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你会计算吗?在练习本上,用竖式来计算。(生用直尺板书竖式,教师关注书写)
(2)相信大家跟她一样,也摆出了正确的竖式。那么在这组6的下面,这个6代表什么?(6个水果)
那么下面这个0呢?(还剩几个水果,0代表不剩水果)
0就是一个也没剩下,所以我们刚刚分水果的过程,就是把6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一个都没有剩余。
二、 构建新知,揭示课题
1.继续分水果
(1)那么现在有7个水果,想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呢?请你们小组同学来分分看。(小组讨论如何分)
请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分一下,把你们小组的水果拿上来,给你的好朋友分一下吧。(女生演示分水果给两个同学)
大家快看,在分的时候发现什么了?(还剩下一个)
(2)老师和同学们一样,把7个水果分给两个同学时,发现了一个问题,还剩下了一个。那么这个过程,谁能用算式把它列出来?
(生答,教师板书,一边写,一边念)
那么这个过程,我们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呢?看来大家都会,谁愿意到前面来?(生用直尺列竖式)
(3)那么在这个竖式中,7代表什么?(被除数)
在我们分的水果当中,7代表我们分的所有水果。那2呢?
那么我们把7个水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3个,也就是商。还剩下了一个水果,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在这道除法算式中,它叫做余数。(生齐声说,教师板书余数)
2.比较两次分水果的情况
(1)那么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两个分水果的过程,你发现有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2)第二个算式有余数,第一个算式没余数。我们把像这样的算式,在平均分的时候没有分完,还有余数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教师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全班齐读)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摆小棒
(1)现在老师这儿,有三根小棒,我把它们摆成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九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三角形呢?(生动手操作)
(2)3个三角形。(课件演示)列示为。
如果老师给大家十根小棒,也摆三角形,可以摆成几个三角形呢?哦,同学们说可以摆3个,还会余一个,那么请你摆摆看。
这个过程怎么列式呢?(生答,教师板书)
(3) 那么现在想一想,如果再增加一根小棒,11根小棒,能摆出几个三角形?动手摆一摆,看一看。(生答,课件演示)
这个过程怎么列示呢?(生答,教师板书)
2.摆竖式,观察、比较除数与余数
(1)三式在摆三角形的过程,借助了三个恒等式,你能借助竖式来计算吗?(生上台演算)
(2)大家来观察这三个竖式,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除数和商都是一样的;一个竖式不带余数,这两个带有余数,是有余数的除法。
在每一道竖式中,观察它的除数和余数,你会发现什么?
(除数比余数大)
(3)在每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都比余数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我们摆三角形,还剩四根小棒,我们还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三个桃子,我们还能分给两个人。所以如果余数小的话,就不够再分了,它是剩下来的数。
3.有余数的除法怎么求商
(1)那么是不是在所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呢?(教师板书)
(2)商是7,余数是3,为什么要商7呢?(生答)
谁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而且要比被除数小,这样就确定了商。这道题我们确定了商是7,余数是3,是不是比除数小啊?一道题不足以能说明问题,谁还举出几个个有余数除法的例子。
(如,商不能为2,不然余数为4,就不是除数大于余数了)
四、 接受挑战题
用竖式计算下列题
等等题目
用手势表示,对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在分水果的过程中,接触了有余数的除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