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本节知识点】
1、名词。
①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②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③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④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⑤焦距( 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表面越凸,f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凹透镜f越短,发散作用越强
2、凸透镜又名会聚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中间厚边缘薄)(非总聚于一点)
3、凹透镜又名发散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中间薄边缘厚)
【基础达标训练】
1、(2012江苏泰州)如图1-1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图1-1 图1-2
2、(2012四川广安)请完成如图1-2所示的光路图。
3、(2012福州)请在图1-3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图1-3 图1-4
4、(2012广西桂林)请在图1-4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能力提高训练】
5、(2010乌鲁木齐)如图1-5所示,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 )
图1-5
6、(2011吉林)图1-6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对光有 作用。
图1-6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训练:略
能力提高训练:5、A 6|、凸透镜、会聚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节知识点】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分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①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可看到与透镜等大的光斑,相当于焦点处的光源经透镜后变成平行光)
②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③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⑤成虚像时:
总之:无论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渐近焦点则像渐大。
【基础达标训练】
1、(2010山东潍坊)如图2-1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
图2-1
A.u<f B.f<v〈2f C.u>2f D.f<u<2f
2、(2010江苏扬州)把图2-2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 )
图2-2
3、(2012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2012济南)如图2-3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图2-3
A.实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5.(2011浙江杭州)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6、(2010南京)如图2-4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1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2)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图2-4
7、(2010福州)小泉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他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发现在光屏上出现如图2-5所示的现象,其原因是 ,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填“实”或“虚”)像。
图2-5
8、(2010长沙)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2-6所示,(1)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清晰的像。
图2-6
9、(20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2-7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2-7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图2-7
10、(2010武汉)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如图2-8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3)小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图2-8
【能力提高训练】
11、(2012山东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2-9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2.(2011成都)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2-10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10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
13.(2012山东滨州)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如图2-11所示.
图3-11
(1)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 缩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14.(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3-12。
图2-12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
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2-12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
15、(2011呼和浩特)某同学在“亚久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2-13所示。
图2-13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 ___cm;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 __;(选填“大”或“小”)
(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__ __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16、(2011沈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14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图2-14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 ___(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 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 __ (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训练:1、B、C 2、B、 3、B 4、D 5、C 6、①放大、投影仪②向上 7、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8、下、放大 9、正立、虚 10、①最小(最亮) ②画图略 ③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 ④上
能力提高训练:11、A 12、D 13、①缩小 ②完整的像 ③前面 14、①B ②大、减小、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不够全面落实,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够全面。 15、①10 ②大 ③不能 16、①左 ②缩小、大 ③左
第三节 透镜的应用
【本节知识点】
照相机:物离镜头越远,像越小,像与镜头越近,暗箱越短。
投影仪:a平面镜作用是改变光路b若屏幕上像要变大则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靠近胶片(向下移动)
放大镜:物距越小像越小。当物距大到一定程度(大于f)虚像消失
【基础达标训练】
1、(2011山东济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3-1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图3-1
A.幻灯机 B.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2、(2012广西桂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 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2所示的位置时,恰能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图3-2
A.照相机 B.平面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3、(2011山东荷泽)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 大于100 mm B. 等于50 mm
C. 小于50 mm D. 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
4、(2012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图3-3
A.投影仪 B.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显微镜
5、(2012河北)7.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6、(2012山东德州)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光学器件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符合成像规律的是( )
A.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7、(2009天津市)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使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距镜头的距离要____ 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镜头的二倍焦距;物体在底片上所成像的大小 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物体的大小。
8、(2012重庆)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图3-4
【能力提高训练】
9、(2011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3-5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5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10、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全身像,再用它给这个人照一张半身像,应该使( )
A、照机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 B、照机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
C、照机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 D、照机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
1111、(2011山东威海)图3-6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
图3-6
12、(2011湖北黄冈)如图3-7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
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 右(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 。
图3-7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训练:1、A 2、A 3、D 4、B 5、A 6、A 7、大于、小于 8、凸、实像
能力提高训练:9、C 10、D 11、照相机、小 12、焦点、右、倒立、取下套筒可作放大镜使用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本节知识点】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要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要戴凸透镜。
近视眼晶状体比远视眼的厚,折光比远视眼强,未矫正前像落在视网膜前。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图:
【基础达标训练】
1、(2010福建厦门)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
2、(2010广州)如图4-1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图4-1
3、(2012武汉)如图4-2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4、(2012陕西)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带对光线有 作用的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
【能力提高训练】
【能力提高训练】
5、(2012沈阳)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6、(2010山西)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 )
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7、(2012浙江绍兴)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训练:1、A 2、B 3、C 4、发散、前方、凹、缩小
能力提高训练:5、BC 6、A 7、D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节知识点】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落在目镜的一倍f内
目镜:相当于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口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原理相同.所以望远镜最后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基础达标训练】
1.(2010•营口)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的焦距很短
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3.使用显微镜时,( )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物镜成虚像,目镜成实像
C.没有光屏,都成虚像
D.成实像还是虚像,要根据物距确定
4.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叫做 ________,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的镜子叫做 。
5.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______镜。 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 、 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
、 像(填“放大”或“缩小”, 虚”),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能力提高训练】
6.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它的成像情况是( )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7.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凹面镜
C.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8.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9.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B.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C.远处的物体透过物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D.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物体视角变大
影视10.2009年5月14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宇航员实施太空行走,成功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新相机.“哈勃”是环绕地球运行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影像不受大气扰动,没有因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到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获取的信息是 影像(选填“声音”、“影像”或“光谱”),哈勃太空望远镜延伸了人类探索宇宙的 视觉(选填“听觉”、“视觉”或“触觉”)空间.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训练:1、C 2、A 3、A 4、目镜 物镜
5、 凸透 目 放大 实 放大 虚
能力提高训练:6、B 7、A 8、C 9、C 10、影像 视觉
综合与创新
1、(2010重庆)在如图5-1所示的光学仪器中,使用时主要利用反射成像的是( )
图5-1
2、(2010成都)如图5-2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2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3、(2010 哈尔滨)某同学漫步在湖边,看到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组成了景色优美的画面,用照相机将其拍下。如图5-3所示,对于桥在水中的倒影和它在底片上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3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缩小的实像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缩小的虚像
D.底片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实像
4、(2010湖北荆门)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5、(2011陕西)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
D. 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6、(2011山东威海)下列关于图5-4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图5-4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2012湖南株洲)下列光学食品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幻灯机
8、(2012四川眉山)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2012成都)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B、当你向竖起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10、(2012哈尔滨)如图5-5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它
们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图5-5
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昆虫观察箱——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11、(2012福州)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12、(2012四川绵阳)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着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内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关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3、(2009河北)如图5-6,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图5-6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4、(2009常德)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5、(2009江苏)如图5-7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图5-7
16、(2009湖南省长沙市)如图5-8,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图5-8
17、(2009浙江省衢州市)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5-9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5-9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18、(2009安徽省)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溯四百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伽利略望远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
19、(2010重庆)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如图5-10所示,每一个观察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速所吸引和震撼,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光沿 传播形成的。我们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能会聚光线。
图5-10
20、(2010山东聊城)公共汽车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监控器”.如图5-11所示是该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 像(填“实”或“虚”).汽车头灯的位置安装较低,当车灯发出的光照到路面上的障碍物时,因为光 ,障碍物形成的影子较长,司机容易发现.
图5-11
21、(2011江苏苏州)如图5-12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乙透镜(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 近(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图5-12
22、(2011广东)如图5-13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后(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①(选填序号)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投影仪 ④潜望镜
图5-13
23、(2012山东烟台)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5-14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图5-14
24、(2012江苏盐城)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 一个“水透镜”.
(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5-15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将这个“水透镜” 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 (变大/变小).
图5-15
(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 ------------------不变.
(3)小芳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永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
参考答案:1、B 2、C 3、B 4、A 5、A 6、C 7、A 8、C
9、A 10、A 11、C 12、C 13、C 14、B 15、A 16、D 17、A 18、B 19、直线 凸透 20、实 光沿直线传播
21、乙透镜 近视 22、后 变小 ① 23、远视眼 A 24、凸 变小 距离 水透镜成像性质与圆环内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