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志愿精神引领下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探究_黄婧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97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愿精神引领下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探究_黄婧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志愿精神引领下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探究_黄婧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志愿精神引领下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探究_黄婧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3黄婧怡志愿精神引领下的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探究在全面育人理念下,加强劳育、德育等“五育并举”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是一门重视劳育且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科目,育人作用非常突出,不仅可以助力学生“三观”的养成,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综合实践能力、劳动素质等全面发展。其中志愿精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想信念,会对学生的人生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强化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实践中的渗透研讨,对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一、志愿精神的含义志愿精神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其包含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四大内核,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要义,传承了中华文化

2、中厚德仁爱、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道德精髓。对小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即在参与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实践当中亲身经历与体验帮助别人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进行完善及提升,并且随着学生志愿服务经历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是贯彻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本身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实践活动设计来满足学生自我体验的需求,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本文立足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现状,从志愿精神培育视角出发,就如何有效设计及实施实践活动方案进行了重点讨论,旨在培养具有志愿精神的新时代少年。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课志愿精神教学策略的不断丰富,促使小学生

3、从最初只关注自身到逐渐关注其他人乃至社会需求等方向进行转变,志愿精神在他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最终让他们成长为具备志愿服务精神的高素质少年。二、志愿精神引领下综合实践课程实践的价值(一)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有效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酬劳的志愿行为,其本身根植于道德的沃土之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期间,可以获得助人为乐的美好体验,甚至可以实现其心中的一些心愿。因为志愿服务本身可以起到净化心灵,提升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同样可以使他们在体会真实生活的过程中对自我进行完善,尤其是可以对自身健全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设计基于志愿服务的综合实践活动期间,可以在实践活动内容上侧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

4、,利用自身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他人及看自己,体味志愿活动的意义,并且在这个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服务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所在,以及逐步明确自身的人生追求目标。(二)是深化立德树人的一个创新之举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以及“五育并举”理念为主的核心教学理念对德育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加快提升德育水平已经成为当下各门课程教学的根本要务之一,小学综合实践课也不例外。而在志愿精神引领下,可以结合综合实践课教学需求来灵活地设计一些志愿服务类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成长和进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本身可以充分融合意、情、知、行为为一体,学生在参

5、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可切实感受及体会到服务他人及社会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志愿服务技能。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新颖,不仅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可以借助志愿精神的内涵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及培养,可以极大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课 程学科育德2023.15.DOI:10.16704/ki.hxjs.2023.15.02944(三)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催化剂社会性发展是当下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其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同根同源,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与素养。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如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等良好

6、品质,这些也都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基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该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切实体会及感受,如和谐、友善等这些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之后更为感受真切。另一方面,在志愿服务综合实践活动支持下,可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丰富相关理论内容,为学生社会性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持续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三、志愿精神引领下综合实践课程实践的策略(一)架构志愿精神引领品格体系,夯实综合实践课程实践基础为了保证以志愿精神来引领整个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强化综合实践课程的育人功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首先要立足“育人”视角来对志愿精神引领品格体系进行科学架构

7、,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群体互助、关爱等热情,并且促使他们逐渐将这些优良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整个校园中营造一种互助互帮,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要立足于德育、劳育等“五育并举”教育视角来融合学校育人目标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学校志愿服务引领下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品格要素,确立清晰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勇敢地“走出自我”和“走向他人”,借助志愿服务活动促使他们形成一种共同成长的良好学习氛围。例如,在构建志愿精神引领品格体系实践中,可以结合“义美少年”的相关内涵及要求,从“三底”培养视角出发,强化底线、底色与底蕴的专项

8、培养,其中的底线是要求学生自身具备底线意识,平时在为人处世上要懂得讲规则;底色主要是培养学生温暖明亮、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生活态度;底蕴则是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助力他们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及发展。在这一志愿精神引领品格体系构建基础上,首先要指导小学生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借助义工活动开展使全体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社区乃至医疗机构等众多场所中去参加义工活动,让他们可以实地接受生活教育,懂得主动关注及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意识。其次,基于义工活动实施,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实践活动参与的机会,借助这种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促进自身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发展,尤其是在他们同其他小伙伴一

9、块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自身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最后,在义工活动实施期间,要保障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期间增强见识,促进他们意志力与素质的提升,最终助力他们自身价值与成长的顺利实现。(二)基于课程教学贯彻志愿精神,促进学生德育品质顺利养成作为综合实践课实践教学的基础,课程本身的内容是决定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同时也是育人资源开发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志愿精神引领德育在综合实践课实践活动中渗透的积极作用,必须牢牢地抓住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来对志愿精神的渗透,力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志愿精神品质的顺利养成,全面提升综合实践课的育人价值。例如,可以对综合实践课当中关于志愿精神方面的育

10、人内容进行有效挖掘及整合,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和道德教育,借助课堂学习来保障相关良好德育思想、内容等方面知识的吸收。但是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科知识及要求进行有效梳理的基础上,要对志愿精神的贯彻及实现目标进行分级确定,具体可以重点放在“热爱生活”“适应社会”“道德行为”与“法律意识”等这些核心素养方面,保证可以对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及提高,让他们可以在对互助、奉献等志愿精神内涵的感知及体会中形成深刻认知。通过参与综合实践课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的教育与管理,并形成明确的自身成长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具有争当优秀“义美少年”的自主学习意识。此外,可以借助一些专门性的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开发

11、并丰富学生自身的经历体验,如可以通过学校周边的单位、街道以及社区等进行合作,有机整合周边医院、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这些实践活动资源库,创新应用不同种类的教育资源,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志愿服务岗位,借助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设计及实施来丰富并提升学生的志愿服务情感体验。(三)丰富志愿精神引领的活动,强化良好德育品质的有效渗透综合实践课的一大突出特性就是其实践性,即要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来满足学生亲身体验的需求,并在课 程学科育德2023.15.45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德育的熏陶及培养。对小学生群体而言,活动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保障德育品质培养理念的顺利渗透,要结合“

12、寓教于乐”的理念,灵活设计一些多样化的、有利于德育品质渗透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自身良好德育品质的养成,让他们边玩边对其中涉及的志愿精神的内涵进行感悟及体会,从而真正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良好德育品质顺利养成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无论开展何种志愿实践活动,都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征及规律,尤其是要尽可能联系他们自身的兴趣及喜好,设计一些适宜并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合作学习的机会,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增强志愿精神引领方面的作用及效果。例如,学校可以设立以各个班级为单元的班级岗位,对岗位服务育人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增强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观念与意识,改善班级的整体

13、学习环境氛围,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帮助他们在参与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中逐步克服自身不良习惯。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丰富多样的班级志愿主题活动,如可以借助班队活动或者晨会课等来当成志愿活动开展的场地,充分结合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来设计学校主题节、成长系列活动等多样化的志愿主题活动,借此来帮助全体小学生主动树立服务他人和全社会的意识。比如,小学低学段学生可以开展“我的岗位我来做”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小学中学段可以开展“校园岗位由我做”活动,增强学生自身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小学高学段可以设计“社区志愿我能行”主题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参与多样化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一些参与社会生活的

14、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友爱、奉献、团结等志愿精神品质。此外,可以立足于学校视角来开展一些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如“小义工”校园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设立“小小志愿者主题节”“小小志愿者活动周”“小小志愿者服务日”等多样化志愿实践专题活动设计与开展来促进学生责任意识与志愿精神的培养。(四)加强志愿精神引领的评价,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效果为了保障志愿精神引领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效果,可以对所设计的志愿服务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进行评价,以此找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合理改进及完善,力求最大程度利用志愿精神引领来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的效果。无论采用何种评

15、价模式,都要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基础,同时还要保证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以及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有效性。例如,在开展评价活动中,要对学校办学性质与特质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特色的志愿精神引领育人体系,基于“乐奉献”“善思考”“会学习”与“爱生活”等多方面培养目标出发来促进学生自身品格的提升,力求在此基础上构建配套的评价机制及体系。比如,可以在综合评价活动中纳入志愿岗位实践活动,从服务班级、学校及社会等多视角出发来对多种志愿活动开展实效性进行评价,以此来逐步培养学生志愿精神,促使全体学生争做乐于奉献的小小志愿者。根据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可以针对学生开发适宜他们的成长手册,借助多元化评价机制,灵活

16、地运用志愿服务勋章或积分的积累来促使更多小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实践当中,最大程度提高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实效性。综上所述,志愿精神引领下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有效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创新之举,也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催化剂。在志愿精神引领下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活动开展中,可以从架构志愿精神引领品格体系出发,注重基于课程教学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促进学生德育品质提高。同时要及时开展志愿精神引领评价活动,保证最大程度增强志愿精神引领下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参考文献:1 杨莹.小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与课堂关系初探 J.新一代,2021,4

17、2(11):115-116.2 顾任飞.区域资源统整下的小学生志愿服务课程设计研究 J.辽宁教育,2022,16(8):81-82.3 金晓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及实现策略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3(8):115-117.4 张晓红,彭兴伟.我国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与治理 J.广东青年研究,2021,35(4):83-84.5 邬茜萍.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究J.求知导刊,2022,26(16):108-109.6 葛立凤,张政,张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21,16(18):4-5.(作者黄婧怡,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二级教师)课 程学科育德202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