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日专家点评1、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空间,激发兴趣。课始,老师就向学生们介绍了四个季节的划分。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让学生的内在知识产生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2、精心设计活动,为数学知识寻找在生活中的原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出了划正字法,排队法,并根据想到的这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先在各自的小组中去尝试,先在组内完成调查。随后,老师再介绍贴卡片的方法,再由小组长上黑板分类贴出代表各组员生日的卡片的收集数据活动。摆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对黑板上摆
2、放不规范的正方形卡片进行了整理。经过整理,黑板上呈现出了直观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原型,师生一起根据这直观的纵向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验证数据。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明白完成统计活动需要任务的驱动,为解决问题去统计的。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首先是讨论交流了收集数据的方法,在随后的贴卡片的活动中,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亲身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他们认真思考,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互相讨论、交流,互相提问、解答,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4、思考与建议:教材为什么将此部分内容从原来的二年级移到了四下来进行教学?显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大了,二年级学生还欠缺数据的调查和整理的能力,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而四下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再放手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