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是指新时代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广西地区的革命实践为题材而创作的壮剧,是少数民族文化与红色革命基因深度融合的当代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以百色起义苍梧之约黄文秀等作品为代表。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深入挖掘本土革命历史题材,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但在剧本创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在艺术创新与非遗传承的平衡上存在不足,在传播发展上与新兴媒介结合不紧密。因此,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必须加强剧本创作,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传播发展的有效路径,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关键词: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非遗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J804
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49(2023)02-0078-05 广西壮剧是壮乡独有的艺术瑰宝,是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红色壮剧是传统壮剧在当代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实践结果,它是少数民族文化与红色革命基因深度融合的当代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革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广西地区活跃着的各剧种纷纷从本土红色文化出发,推出了一大批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广西地区的革命实践为题材而创作的戏剧作品,如桂剧破阵曲(2018)、燕歌行(2021),话剧 山那边(2019)、父亲的革命生涯(2019)、谭寿林(2021),音乐剧血色湘江(2020)、拔哥(2021
3、)等,其中广西壮剧在这一创作思潮的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红色题材作品,包括本文探讨的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百色起义、苍梧之约和黄文秀等。红色历史题材戏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深入人心,给社会带来正能量。”1“红色戏剧承担着构建新时代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重要责任。”2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红色戏剧创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创作水平。这是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课题。一、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内涵 壮剧,旧时被称为“土戏”,最早有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师公戏(壮师剧)之分。北路壮剧的诞生经过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地台戏、游院戏、搭台戏等孕育期,直到田林壮剧出现一定规模的班社组织(龙城班)并培
4、育出比较完整的剧目,标志着北路壮剧基本形成。南路壮剧与壮族先民的巫觋习俗有关,巫觋跳神时唱一种特殊的曲调,俗称“末伦”,这是壮族民间的一种说唱形式,意为叙述故事的巫调,后来发展成南路壮剧最早唱腔末论调。江西提线木偶传入广西后,结合壮族说唱末伦民间小调,逐步形成了独具壮族特色的靖西“呀嗨”木偶戏,这就为经典剧目双簧戏的诞生提供条件。师公戏则是在师公歌舞(跳神)基础上发展而成,中原祭祀性的傩舞传入百越地区,在驱鬼镇邪、超度亡灵的娱神活动中,不断吸收民间故事,在跳神中增加唱本,从木面师发展到“粉面师”过程中,娱人功能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壮族师公戏3。红色戏剧“在狭义上是指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
5、,红色苏维埃政权在江西瑞金建立之后,为巩固政权、宣传革命、发动民众、扩大红军队伍、开展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而演出的现代话剧。而广义上则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戏剧”4,题材内容不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间与单一的戏剧类型,具有较强的涵盖性与包容性。而“广西红色壮剧”则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西地区革命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壮剧。“新时代”的“广西红色壮剧”,是指党的十九大以后(党的十九大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创作、排演、改编、复排的广西红色壮剧,收稿日期:2023-01-03 基金项目:2022 年广西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广西红色题材壮剧的文化内涵与传播策略研究
6、”(YCSW2022233)作者简介:戈心悦(1998),女,四川攀枝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第 2 期 戈心悦: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艺术创新与发展策略研究 79 其题材内容不仅仅包括历史上的广西地区的红色革命,还应包括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理想所做的革命实践,特别是广西本土的革命实践。2018 年是广西红色戏剧在创作观念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发生较大转变的重要时间节点,这标志着新时代以来广西红色戏剧的创作发生了重要的转向。“2018 年以来,广西红色戏剧的创作转向了本土化、微观性的探索,也是从这时起原创成了其创作主流,并且内容、主题皆聚焦于本地的革命事件与革命文化。
7、”5这也是广西红色戏剧创作的分水岭,新时代以前广西红色戏剧的创作是无意识地以宏观视角再现经典作品,而新时代以来广西红色戏剧的创作则是有意识地以微观视角发掘本土文化,而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综上所述,“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在广西地区的革命实践为题材而创作的壮剧,代表作品有 百色起义(2018 年)、苍梧之约(2021 年)、黄文秀(2021 年)等。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是一种红色革命基因与少数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现代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族性,依托壮剧中特有唱腔曲牌、舞蹈动作、服饰纹样等,讲述广西八桂大地上真实
8、发生的革命历史与革命实践,传承了广西壮族的文化记忆与红色革命的红色基因。二、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一)转向开掘本土革命历史题材 新时代以来,广西红色壮剧的创作已经从翻演经典红色故事转向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发掘,改变了对本土的革命历史与革命文化不够重视的状况。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题材包含了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如百色起义、湘江战役等;重要的革命人物,如邓小平、李省群等;还有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涌现的当代优秀共产党人,如黄文秀等,展现了广西八桂大地的革命历史与英雄人物,具有鲜明的广西本土红色基因。其中,大型历史壮剧百色起义(2018)根据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人 1929 年冬天在
9、广西百色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的革命历史改编而成,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革命指战员形象和为革命献身的壮乡儿女形象,缅怀了英勇的革命先烈,弘扬了不朽的红色精神。大型历史壮剧苍梧之约(2021)根据周恩来同志在广西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的革命历史,以广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李省群为原型,塑造一批至死不渝坚守誓约的青年共产党人,颂扬了苍梧大地上永不飘散的“一诺千金”的民族古风。红色壮剧黄文秀(2021)则是以广西选调生、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真实扶贫事迹改编而成,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黄文秀既是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也当下广大有志青年与报国学子的代表。(二)传承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传承
10、发扬了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广泛地吸收了壮族特有的民歌民乐。广西少数民族自古擅长歌唱,在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平南乐中记载:“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郭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6广西地区“歌圩”习俗盛行,民歌发达,内容、曲调、歌体独特的壮族民歌为壮剧发展提供音乐基础,形成了壮剧独特的曲牌。北路壮剧的主要唱腔【正调】来源于【旧州山歌】,【嘿呀调】则来源于【那坡山歌】,南路壮剧也直接将壮族末论说唱应用在唱腔中,而师公戏由于其表演者本身大多是乡间农民,因此,其音乐则也更多吸收当地各种山歌民歌。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排演现代壮剧开始改革传统
11、唱腔,进行南北合流,壮剧音乐呈现出兼容并包的特点。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百色起义 苍梧之约 和 黄文秀 等的唱腔曲调不再细分到底是北路、南路还是师公,只选取合适情感表达与故事叙述的曲牌,进行唱词创作,壮剧曲牌具有鲜明民族色彩,保留了山歌的淳朴风味,灵活婉转,余韵悠长。其次,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广泛地吸收了壮民族特有的服饰图案。广西红色壮剧的舞台服饰多使用现代社会服装,但在必要情节中仍然采用民族服饰,在刻画乡间农人角色时也往往使用壮族传统服装,可以较好地展现壮族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活动。在黄文秀中,百坭村儿童打闹、百坭村妇同田疙瘩逗乐、石爷爷迁屋、韦主任辞官等发生在百坭村内的故事情节都采用了壮
12、族传统服饰,例如女性头戴裹成牛角形的头巾、短衣短裙、宽脚裤点缀刺绣等,服装的颜色对比强烈,配合了舞台表演。剧中黄文秀风雨中离开闺蜜聚会的一幕中,闺蜜的服饰在现代式样的基础上加入了由精美壮锦制成的壮族风布包,裤脚加入了刺绣元素。广西戏剧院和广西民族大学联合演出的黄文秀版本,在原版基础上加入了原生态歌队,其中女歌手服饰增加了精致的满襟围腰,具有壮乡风情。这样有意识地将壮族民间艺术加以运用,使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增添了壮乡情韵。此外,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展现了壮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稻作民族的壮族人民创造出以舂米为内容、以 萍乡学院学报 2023 年 80 敲击声伴舞的舂堂舞,由逢年过节唱春牛、打扁担、抛
13、绣球等习俗生发出的春牛舞、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等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的民间歌舞,为壮剧提供舞蹈基础。而壮族歌圩习俗也极大地推动了壮族民歌的发展,除了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的情歌,还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送歌等等,情感真挚,音色淳朴。除了定期举行的盛大歌圩,还有不定期的歌会活动,这些脍炙人口的民歌,后来成为壮剧曲调唱腔的基础。歌圩歌会中有趣的对唱形式,也运用在百色起义苍梧之约中,增加了戏剧的可观赏性,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抒发了思想感情。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一方面承载着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赋予了民族古老文化以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壮乡特有的民族文化也为壮
14、剧增添无尽的艺术魅力,使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剧也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三)增强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力 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文化传播力增强了。从传播主体看,壮剧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广西戏剧院壮剧团作为培育单位重点扶持,红色题材壮剧剧目受到各类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项目的重点扶持,壮剧演员、编剧、导演、舞美等艺术创作人员,纳入到国家事业单位。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规范化、专业的院团参与创作,广西壮剧得到了发展,红色题材成为壮剧的重要主题,打破了民族戏剧的小众传播圈,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等活动的重要内容,观众涵盖党政机关单位干部及工作人员、国
15、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区高校学子和一般市民等。通过有组织的观看,保证了观演上座率,有利于广西红色壮剧的传播发展。从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传播效果看,寓教于乐的戏剧形式和人民喜闻乐见的壮剧艺术形式,更容易使观众接受红色历史与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结合了现代舞台的表现手法,壮剧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不断提升。三、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创新发展的同时,在艺术创作实践与艺术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剧本创作题材不够深入、编剧技术有待提高 其一,剧本创作题材挖掘不足。广西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红色基因,但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对本地区的革命历史与革
16、命文化在题材开拓与主题的开掘方面尚嫌不足。有研究者指出,“革命历史题材的内涵与外延,是我们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红色戏剧经典的沃土,也是广西红色戏剧未来发展的方向。”4广西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题材有待开发,“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广西最早的宣传者、革命者,有贵港的谭寿林、东兰的韦拔群等有桂林的抗日文化运动,也有百色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宏伟篇章;有湘江战役也有昆仑关大捷”4题材创作不能只停留在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与人物,还应该更加深入挖掘缺乏外界关注的本土红色革命事迹,讲好本土故事。其二,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有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戏剧性不足,戏剧矛盾冲突设置不充分,冲突处理简单化,戏剧结构不完整,情节安排不合理,
17、人物塑造性格苍白,情感不丰富,堆砌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等问题。比如,红色壮剧黄文秀讲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人生选择同国家建设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故事,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使命、乐于奉献、敢于牺牲,让观众深受感动。但在黄文秀挽留辞官的韦主任一幕中,突兀地加入了一段入党誓词,使原本发生在百坭村中的乡土叙事突然被打破,影响了观众的情感体验。此外,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目前也出现了高层次戏剧创作人才断层的现象。刘佳云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生存状况时曾指出:“编剧、导演、作曲、配器、指挥、舞美等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是各剧团面临的共性问题。一旦排演大戏,高层次主创人员大都依靠外援。”7广
18、西红色壮剧也存在这个问题,“创作大型剧目时,大多依靠投入创作扶持经费来引进编、导、演等主创团队,在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力度上还极为薄弱,极大制约了文艺精品的创作。”8(二)在艺术创新与非遗传承之间存在矛盾 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作为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在艺术创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红色壮剧苍梧之约 不仅保留了壮剧传统的唱腔曲牌,也加入了爵士乐、咏叹调、粤剧选段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这一方面适应了观众对于多种音乐欣赏的需要,迎合了当下的审美趣味,适应受众审美变化,另一方面,这样的艺术创新是否已经成了一种本土化了的音乐剧,而弱化了壮剧艺术本身,非物质文
19、化遗产在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主体性如何维护,这个问题本质上也是现代戏剧排演形式与民间艺术原生态之间的矛盾。在壮剧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艺术实践中,其目的是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使传统艺术符合时代发第 2 期 戈心悦: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艺术创新与发展策略研究 81 展,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继承与发展、创新与借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三)新兴媒介冲击下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传播乏力 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受到新媒体时代娱乐形式的冲击,传播空间受到挤压。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顺应现代舞台剧场和观众需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相较于话剧、歌舞剧这些戏剧样式,仍然不容易
20、赢得年轻观众的喜爱。壮剧虽然受到老一辈观众的青睐,然而在历史发展中日渐式微而难以生存。虚拟现实、体感交互等全新的娱乐形式的出现,对壮剧的新作品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表演中加入的大量现代化元素,老一辈观众即使来到现代剧场观看壮剧演出,一时间也难以适应。这种新与旧的矛盾冲突的持续存在。此外,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大多数作品已经用西南官话(桂柳话)来代替传统的壮语,一定程度解决了语言的障碍,但是真正喜爱壮剧艺术的观众仍然十分小众。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自发走进剧场,欣赏壮剧,感受红色文化,这对于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来说,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在艺术实践过程
21、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试提出如下发展策略:(一)加强广西红色壮剧编剧人才培养 制约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剧本荒”,在少数民族戏剧作品的创作中具有民族性的作品越来越少,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少数民族戏剧人才的缺乏。“各地院团创作大戏时,往往希望聘请北京上海的著名编剧和导演,忽略了本地创作者;著名编剧导演带来的外包团队,进一步恶化了本地创作环境。”9编剧人才“除了有较好的文学、戏剧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之外,编剧还要较好地掌握戏剧艺术本体的各种特征,包括方言的声韵,戏剧音乐唱腔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规律。”10因此,相关部门可定期举办民族剧种编剧培训班,为基层培养大批专业的骨干人才。编剧在处
22、理红色题材时,应注意挖掘革命理想与奋进精神这一中国红色文化的宝贵财富,以表现红色革命、表达主旋律为主题思想。在剧本创作上,演绎革命故事,彰显时代精神,切不可堆砌政治话语,对观众进行说教,通过提升艺术水平来传达红色壮剧的思想内涵,在思想主题与艺术表达两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二)坚持“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民族戏剧传承发展 坚持“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换”的文化观念与艺术创作方法,对于少数民族戏剧自身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一方面不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必须保持民族传统与精神,反映民族艺术风格与特色;另一方面应具有现代意识,做到善于学习、勇于吸收。”1
23、1“在保持民族剧种基本特点的同时,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广泛吸收和融会其他剧种艺术表现的元素与方法,以丰富和增强自身剧种的表现力,有效地传承了民族文化。”12 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要不断完善戏曲音乐形式与戏剧舞台呈现的艺术审美性,对少数民族戏剧造成冲击的新兴媒体和新兴娱乐方式,要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坚守民族文化,找到自己的压舱石。“在壮剧的传承与保护中,地域性创作气质与民俗风情不能丢,它们为作品建构起一种特别的审美气象与寓意深长的诗性力量。”13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融合到每一部戏剧创作之中,深入发掘广西壮族的文化遗产、民族故事和民族文化,传播广西红色文化和少数民
24、族文化;应以其深厚独特的民族性向大众传递着壮乡风情,以红色基因助力新时代的建设,为我国民族戏剧新的创造谱写壮美篇章。(三)在接受美学视域下建立“新型观演关系”的有效传播路径 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的传播除了依托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路径外,更需要在新时代与后现代的语境中,从接受美学视域出发,结合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独特性,建立一种新型的“观众演员表演剧场”关系。观众参与观剧的艺术审美活动,是伊塞尔所提出的“两极”(作者文本读者实现)中作为审美的后者,是戏剧的第三度创造,也是构成戏剧三维空间的最后一步14,而这种观众的积极态度是使戏剧活动最终达到完成时态的基本条件。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不仅要吸引观
25、众,更要培养观众、发展观众,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传播,让壮剧艺术的受众也成为其艺术发展传播的重要一环。“力图在戏剧舞台艺术的多元沟通、交融、吸纳与互动中,既保持艺术样式的本色与传统,又力争在大众化与流行性上有所突破,极大地增强了对普通市民观众与现代青年观众的吸引力。”15引进新方法,采取新方式,不局限于程式与传统,真正将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弘扬与传播。例如,广西戏剧院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排演的大型壮剧黄文秀,采取了专业剧团与高校社团合作的形式,在剧团同高校学子联合演出中,高校学子直接亲身参与戏剧排演过程,沉浸式感受壮剧的戏曲魅力,萍乡学院学报 2023 年 82 有效地扩大了戏曲艺术在青年
26、人之间的影响力,长远来看对壮剧乃至其他戏曲艺术的传承普及都有重要意义。让戏曲戏剧走进学校,走进平常百姓,才是实现大众文艺的根本出路,也是戏曲戏剧传承的最好方式。总之,新时代广西红色壮剧在广西的当代戏剧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生动展示民族生活,有效传承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自信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注 释:龙城班班主杨六练(后尊为“台师”)根据民间传说改编排演农家宝铁(又名好宝铁),此戏生、旦、净、丑齐全,每个行当都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唱念均用北路壮语。参 考 文 献 1 李雪茹.红色历史题材的舞台创新J.戏剧文学,2019(8):2729.2 郝天石.从太
27、行娘亲也谈对红色戏剧发展的思考J.新世纪剧坛,2021(6):2732.3 韦苇,向凡.壮剧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4 宋宝珍.热血铸就经典:红色戏剧的回顾和思考J.中国文艺评论,2016(5):2332.5 胡媛.21 世纪以来广西红色戏剧创作实践与反思J.民族艺林,2022(1):5158.6 周去非著,屠友祥校.岭外代答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48.7 刘佳云.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1,34(5):118126.8 黎炼.广西戏剧发展现状及对策以第八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大赛决赛为例J.歌海,2022(6):6068
28、.9 刘茜.少数民族戏剧编剧人才培养亟须关注N.中国文化报.2015-04-14(3).10 潘邦榛.解决粤剧编剧问题的对策J.南国红豆,2005(2):2325.11 黄永林,高艳芳.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少数民族戏剧理论研究(19782000)J.民族文学研究,2022,40(1):516.12 王建平.论广西当代民族戏剧的地位与作用以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3):510.13 鹿义霞.传承保护与现代演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壮剧的“青春”之旅J.当代戏剧,2022(5):6467.14 张毅.接受美学与戏剧观众J.戏剧艺术,1986(2):8085
29、.15 黄斌.展现桂风壮韵新典范 涵育世情民心复归真广西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戏剧类剧目汇评J.歌海,2020(3):4042.责任编校:吴侃民 Study on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uangxi Red Zhuang Opera in the New Era GE Xin-yue (School of Media,Guangxi Minzu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0,China)Abstract:Guangxi Red Zhuang Opera in the ne
30、w era refers to the Zhuang Opera created on the theme of the revolutionary practice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 Guangxi since the new era,which is a contemporary minority theatrical ar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minority culture and red revolutionary genes,represented by works such as Baise Uprising,The
31、Promise of Cangwu and Huang Wenxiu.In the new era,Guangxi Red Zhuang Opera has deeply explored the local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themes,inherite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enhanced the minority culture dissemination,and made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sc
32、ript creation,deficiencies in the balance between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inheriting of intangible culture,and shortage in combination with new media.Therefore,in the new era,Guangxi Red Zhuang Opera must strengthen script creation,inheri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ell and find effective paths for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tter innovate and develop.Key words:the new era;Guangxi Red Zhuang Opera;inheri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ethnic minoritie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