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校城互动导向下的高校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11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城互动导向下的高校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城互动导向下的高校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城互动导向下的高校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7233|2023|08建筑学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发紧密,高校博物馆作为展示校园文化、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在校城互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仍有一部分高校博物馆存在着使用率低、知名度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在设计和运营的过程中没能把握住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以校城互动作为出发点,探析高校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将有助于寻求适应当前现状的设计策略。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dea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is

2、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As an important window to display campus culture and 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university museu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ities.However,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some university museums with low utilization rate and weak po

3、pularity.The reason is that they have failed to grasp the current actual deman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operation.Therefore,tak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ity as a starting point,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university museums will be propitious to

4、seek design strategies that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关键词:高校博物馆;校城互动;复合化Keywords:university museum;school-city interaction;composite文郭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姚穰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子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DOI:10.19875/ki.jzywh.2023.08.006引言高校博物馆是一种依托于高校而建设的展览空间,具

5、有博物馆的“收藏、保护、展览、研究”等基本属性,也具有“教育”的特殊职能。尽管现在高校博物馆不属于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2018 版),但其地位正在日益上升。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累积已有约300余家,整体基数可观,且每年以10座的数量在增长1。如今,高校博物馆中已然不乏馆藏内容丰富、社会影响力广的佼佼者,但仍有一部分存在着设施陈旧、知名度低、使用率低、展陈内容固化等问题。而在新兴的校园规划及建设中,高校博物馆的设计仍缺乏足量的、体系化的参考样本。在校城互动的发展倾向下,高校博物馆如何在设计层面回应当前的实际需求,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隐藏在场所、空间、体验、功能等方面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6、。1校城互动与高校博物馆的关联分析1.1高校博物馆是高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文化、高校记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对社会展示和宣传高校科研成果、办学理念、教学目标的重要责任,也能够直观地对社会进行高校文化输出,进而影响人才发展和培养2。作为一个专门设立的展览场所,它相当于一个高校的名片,能够短时间且集中地让每一位来访者了解、感悟一所高校的文化内含和科研水平。1.2高校博物馆补充了全民教育的资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高校博物馆已经从仅供校内人员使用的局限模式,发展为向社会开放的状态。当前的高校博物馆正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博物馆一样肩负着保护全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记录科技发展里程

7、等一系列的使命。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开馆至今的三年里,已举办了“中国与世界”“汉唐奇迹”“魏风堂堂”“盛世修典”等11场高水平学术展览,同时举办学术讲座 59 场、开展教育活动 56 场、展厅实物教学28场3。1.3 校城互动有利于提升高校博物馆的运营情况由于高校博物馆是大学内设的二级机构,经费的来源单一,几乎完全依靠学校拨款,大多只能维持日常开支,很难进行业务拓展或服务升级4。高校博物馆如果能够把握“校城互动”带来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则能够有效地提升社会知名度、增强人群吸引力,从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方式,改善场馆服务设施,增加运营经费,形成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高校博物馆在建筑

8、设计层面也得以不断探索,设计策略能够不断发展。2高校博物馆在校城互动中遇到的主要挑战2.1场所局限高校博物馆的面积是否充裕,一方面受制于其面积的具体数值,另一方面则与馆藏数量相关。由于在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2018版)中,没有关于高校博物馆的硬性指标,因此,高校博物馆在建设时面积往往会受到校园建设规模总量的制约。另外,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博物馆来说,馆藏数量不断增加,设计伊始充足的面积则逐渐显得局促。山东大学药学院收藏的标本数量丰富,但其中多数都堆积在陈列架上,保存情况不容乐观5。2.2功能保守尽管高校博物馆具有公共博物馆“收藏、保护、展览、研究”的基本功能,也承担着高校学科教育的教

9、学职能,但目前多数高校博物馆的设计和运作仅仅止步于此。单一且保守的展览及教学功能无法满足人们追求特色化、多元化服务内容的愿望,其空间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始终不尽人意,不利于促进校城互动。2.3展览固化目前有相当一批的高校博物馆由于缺少专业人士的经营,因而呈现出展览更新迭代周期长、运营维护差的不良现象。展览内容经年不变,对观众的吸引力微弱,无人参观的现象又给高校博物馆以消极反馈,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过低的吸引力阻碍了高校博物馆在社会层面提升知名度的可能性。2.4体验匮乏“静态陈列”是目前高校博物馆内主流的展览方式,虽然局部区域设置有视频讲解或图文介绍,但观展方式的本质仍然是静态的“观看”,缺乏互动和

10、体验,也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6。在网络信息爆炸的当下,纪录片、短视频能给观众带来更精致的视听体验和更详细的知识信息,博物馆中传统单一的静态陈列方式渐显颓势。并且,由于高校博物馆在一定时间内承担着“教学”的职能,具有一定专业门槛,如果展览内容里缺乏面向普通大众的专Research on the Desig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Museum Oriented to School-city Interaction校城互动导向下的高校博物馆设计策略研究018到社会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中10。高校博物馆不断地社会化和开放化,逐渐同时服务于校内及校外人员,融

11、合多样的功能并设计相应的空间,朝着多职能文化综合体的方向发展。4.2.1结合全民教育,构建科普场所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主义教育基地,能够帮助高校博物馆在社会层面增加知名度,获得稳定的观众。高校博物馆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不但可以在展厅中预留一定的开放空间,以提供集中讲解时人群聚集的场所,也可以在设计层面加入报告厅或多功能室,以及教室、手工室等功能空间,为校内学术活动及校外全民教育提供专业的服务。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不但为学术研究提供场所,同时也注重公共与社区美术教育活动。其首层的报告厅可容纳380人,是央美举办学术研讨、专题讲座、新闻发布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11。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

12、馆中有报告厅及阅览室等功能,并且举办了诸多的学术讲座、教育活动、展厅实物教学3。4.2.2结合休闲经济,叠加商业功能随着休闲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商业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美国盖蒂艺术中心就是博物馆商业化的成功案例,不但有大量的陈列展览空间,也配置了餐饮、旅游的相关功能7。高校博物馆在校城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社会博物馆的发展道路,叠加商业功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首层公共服务区设置了咖啡厅、书店等功能空间,并设计了逐步下沉的至负一层的大台阶,将咖啡厅与下沉广场连接11。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的高校博物馆是该校园内学生活动中心的一部分,该活动中心是一处包括了展览、商业、双创、

13、观演等各类空间的“校园综合体”(图1)。特定的展厅之内,但为了促进校城互动、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展览空间可以不断地尝试突破建筑及展厅本身,并且增加的展示空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藏品长久储存而没有机会展出的问题。4.1.1建筑外部空间泛博物馆化在设计高校博物馆建筑时,可以采用架空、退让、下沉庭院等设计手段,打造与建筑紧密关联的特定室外空间,为室外展览及文化活动区域提供便捷的场所。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以“场地利用最大化”为原则,在场地西侧保留了较大面积的广场和坡地,并且建筑的悬挑造型为外部空间提供一定的遮蔽和限定条件。因此,室内的展览得以自然地延伸至室外,广场和坡地能构成一处非正式的博物馆空间,

14、成为富有趣味的文化活动场所8。对于已建成的高校博物馆,同样可以其所在位置作为依托,综合利用外部空间,以广场、道路、景观为背景,设置临时性的室外展区。4.1.2展览功能融入其他校园设施除了单独建设的高校博物馆建筑之外,也可以利用校内外原有的设施和场所,将展览功能与其他既有功能叠加融合,综合利用空间,扩大展陈规模。高校博物馆与图书馆、教学楼等建筑结合,既能满足展陈需求,又便于开展教学。这一做法对展览空间较为局促、展品耐候性较高的小型高校博物馆尤为适宜。辽宁大学图书馆中有两间300m2的阅览室,同时是辽大博物馆陈列室,分别有不同的主题,并且均可以在有教学及科研的时候单独开放9。虽然这种展览方式不如独

15、立的博物馆展示效果好,但在资源紧缺、条件受限的高校中依然可取。4.2馆内功能的复合叠加策略如今,许多高校都在试图从校园特色、学科特长、地理区位等方面出发,将博物馆的活动拓展业知识的普及,则更进一步割裂了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层面的关联。3基于校城互动的高校博物馆设计原则3.1边界的模糊性原则由于高校博物馆建筑的体量和面积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多数场馆不具有改建或扩建的条件,因此可在保护藏品的基础上,适当地弱化展览空间的边界限定,为高校博物馆争取更多的展示区域。灵活使用场馆内的门厅等公共区域,或合理利用建筑的外部空间,使展览的功能不只局限在封闭的展览厅内,而是更加贴近校内外的潜在观众。在突破最初的设定区域

16、之后,高校博物馆可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势,有利于在校城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观众。3.2功能的多样性原则高校博物馆有别于社会博物馆的优势是:具有行业内的前端知识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在校城互动中,高校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宝贵资源的价值,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服务,设立专题讲座、科普课程等多样化的活动,加强高校博物馆在社会层面的教育意义,扩大其影响范围7。此外,在体验式经济盛行的当下,高校博物馆可以从“展览、教育”等基础功能出发,增加多种更具有人文关怀和商业价值的服务,朝着文化综合体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校园内活力度高的空间节点。3.3空间的适应性原则高校博物馆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为馆内的各类功

17、能提供适当的场所及空间。由于藏品数量、展览主题、陈列手段等内容均在不断变化,高校博物馆中的各类功能空间,尤其是公共服务区及展示陈列区,应适当地保留一些弹性设计,以便于适配实际需求,并满足未来发展预期。参考目前既有的博物馆研究理论及设计手段,并结合高校博物馆的特殊需求,同时需要对未来发展进行有效的预判和测算,才能创造出适应当下,且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博物馆空间,为馆内各类服务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3.4展览的体验性原则在体验式经济盛行的当下,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不仅来源于展览的内容,也来源于参观过程中的直观体验与感受。展览空间的比例尺度、围合情况、色彩、陈设、组织关系等均会影响空间内的情感塑造。而互动

18、装置、特色活动则会大大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高校博物馆为了有效地吸引观众,可在设计层面就注重观展体验,结合各类新兴的展览手段、装置艺术,科学合理地组织参观流线和空间序列,通过空间设计策略和媒体技术手段丰富展览内容。4提升校城互动的高校博物馆设计策略4.1博物馆场所的拓展设计策略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内的各类展览都局限在图 1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图片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陶郅大师工作室方案文本)019233|2023|08建筑学参考文献:1袁志.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教学属性及其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2赵桂玲.中国高校博物馆之价值、困境与发展思路J.

19、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02):60-66.3朱于心,汤菡,饶阳,等.高校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与途径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2(09):127-129.4林毅红.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博物馆如何破茧重生J.中国博物馆,2012,(02):39-44.5高震.山东大学展示资源与博物馆陈列探索D.山东大学,2006.6李朦君,武文君.我国博物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和规划J.新经济,2022,(09):66-71.7罗玲.面向未来体验经济视角下高校博物馆商业化设计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57-58.8唐智弘,王亿桐.高校历史建筑风貌和

20、格局的“破”与“融”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6):212-213.9许笑笛,朱宇恒.中国高校博物馆建筑发展与设计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3,(06):55-56.10丁烨,马金波.上海高校博物馆现状分析与功能再定位J.上海艺术评论,2021,(05):90-92.11矶崎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J.城市环境设计,2009(12):22-25.12刘垚梦,肖非.马里奥博塔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J.建筑,2019,(10):40-41.13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等.钱学森图书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3(10):74-79.14汤莹莹.多重定位下高校博物馆的建筑形

21、态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5(06):451-457.15汤朝晖,杨晓川.李政道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上海,中国J.世界建筑,2018(05):60-61+116.4.3馆内空间的更新调整策略为了增强社会影响力,高校博物馆需要时常更新的主题展览,举办学术活动,则各类空间的具体需求会不断变化。以展览空间为首的各区域也应在空间形式和设计手段的层面保留一定弹性,在更新调整中为高校博物馆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4.3.1 调整各类展览空间比例据统计,我国的高校博物馆中约有 85%为中小型展览馆1,总建筑面积小于 10000m2。这类中小型高校博物馆的展陈空

22、间相对较少,因此想要长久地吸引观众,持续保持其在社会层面的曝光度,必然需要足量的展览内容。固定展厅的展品虽具有重要价值,但无法始终满足观众对新鲜感的追求。因而,临时展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不但需要不定期地更换展览主题,也需要保证足够的展陈面积。相比于社会博物馆展厅面积充足,临时展厅占总展厅面积的比例较少,这是常规展览空间分配模式,高校博物馆中临时展厅所占的面积比例多于固定展厅,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面积约为 9000m2,共计四层,一至三层均为临时展厅,能够承担各类不定期的临时展览,四层为常设展厅,主要展出馆藏精品1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至四层为展览空间,其中二层为固定陈列

23、展,三四层均为临时展厅,日常承担各类主题展览11。4.3.2 注重空间及功能的弹性在高校博物馆的设计之初,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实际使用的需求,保留一定的空间弹性及功能弹性。随着展览内容及形式的调整,以及服务内容的更新和增减,弹性设计能帮助高校博物馆尽可能地适配新的空间需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依据参观流线,将入口灰空间、门厅、过渡空间、展厅及休息系空间流畅地组合在一起,并且各个展厅内均为无柱空间(图2),展览的具体流线及空间尺寸可以根据各类展品的展出需要不断调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虽位于逸夫科技大楼的十至十三层,但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实际布展的要求,在部分区域进行通高设计,能够容纳大体量的

24、恐龙化石1。4.4展陈区域的情景感知策略在体验式经济盛行的当下,展览空间的设计可从空间序列、行动流线、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思考,从而提升展览区域的整体品质,放大展品的效果,让观众充分理解和体验展览内容,间接地增强高校博物馆的社会吸引力。4.4.1行为偏好指导展览流线传统展厅大多以静态陈列为主,流线为线型路径,尽管这类流线的组织方式能够清晰地展示以时间为顺序的主题,比如考古学展览或校史展,但在校城互动导向下,高校博物馆可将展览空间朝着体验式的方向改进,为观众保留更多的自主性,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偏好和兴趣倾向,自由进行参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每年6月都会定期举行毕业设计展,在布设展品时,依

25、据展厅内的空间形态,以学科专业划分大致的范围。但同一专业展区内不设立明确流线,每项毕业设计作品之间相互独立,参观者可以在该区域内进行自由参观。4.4.2展陈技术改变观展体验高校博物馆具有比社会博物馆更强的教学功能,若只是采取静态陈列的方式,讲解完全依赖专业课程老师和研究人员,则相当于给非专业的参观者设立了无形的观展门槛。观众基础知识不足,难以理解展览内容,从而觉得趣味寥寥。参考已经在社会博物馆中广泛运用的各类展陈手段,高校博物馆可以增加视频展览、互动装置等内容,扩充展厅内的信息总量,提升观展体验感和趣味性。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中庭向北的大台阶同时是参观线路和展示区域(图3),靠墙的扶手不仅是观众休息区,也暗藏着触控式互动装置,可以通过触摸感应,切换天桥大屏上的画面内容14。结语在高校博物馆不断社会化和开放化的发展进程中,以校城互动为导向,研究高校博物馆的设计策略,将其打造为紧跟时代发展、适应现实需求的新型展览及教育场所,将为高校博物馆事业的整体提升提供可靠的空间载体,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场所、功能、空间、流线中的哪一项内容,其设计策略及手法的本质都指向了更好地为参观者提供服务,为高校博物馆提升社会吸引力。图 2钱学森图书馆的剖面图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3)图 3李政道图书馆大台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