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知识集锦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知识集锦 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 CY 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也存在 D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 答案:A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
2、排列。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A 错误;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的基因,如纯合子 AA,B 正确;C.Y 染色体上有能与 X 染色体配对的同源区段,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部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也存在,C 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DNA 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线性分子,故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D 正确。故选 A。2、某 DNA 部分片段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 A为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 RNA 聚合酶催化 B代表氢键,的形成与断裂需要 ATP 提供能量
3、C片段中碱基与五碳糖构成的脱氧核苷与 ATP 中的腺苷相同 D若该 DNA 一条链中碱基 A 与 T 之和占 48%,则整个 DNA 中碱基 C 占 26%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真核生物 DNA 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氢键,为碱基 A,为磷酸二酯键。A、为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 DNA 聚合酶催化,A 错误;B、代表氢键,氢键的形成不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C、构成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构成腺苷的五碳糖是核糖,C 错误;D、由于 DNA 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A=T,G=C,所以若该 DNA 一条链中碱基 A 与 T 之和占 48%,则整个 DNA分子中则碱基 A 与 T
4、之和占 48%,G 和 C 之和占 1-48%=52%,所以 DNA 中碱基 C 占 26%,D 正确。故选 D。小提示: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B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答案:B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5、列。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A 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
6、程中,B 错误;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C 正确;D、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D 正确。故选 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4、金矿杆菌发现于一座金矿地下 28km 充满水的裂沟中,裂沟处没有光线和氧气,水温高达 60。这种细菌能够从放射性铀中获取能量,其体内的碳元素来自于可溶解性二氧化碳,氮元素来自于周围的岩石物质。下列关于金矿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4 A没有细胞壁,对环境中的
7、渗透压敏感 B核糖体是金矿杆菌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 C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均由无氧呼吸提供 D与冰箱中细菌相比,其 DNA 中腺嘌呤比例高 答案:B 解析: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其中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多具有细胞壁结构,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结构,细胞内均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金矿杆菌是细菌,有细胞壁,A 错误;B、金矿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B 正确;C、金矿杆菌生活环境无氧,应进行无氧呼吸,但由题干这种细菌能够从放射性铀中获取能量,故金矿杆菌所需要能量由无氧呼吸和铀提供,C 错误;D、金矿杆菌生活在水温高
8、达 60的环境,与冰箱中细菌相比,其 DNA 中 G、C 的比例高,D 错误。故选 B。小提示:掌握原核生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中,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下图,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 5 B细胞外的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C上清液中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左右,原因是大约 20%T2噬菌体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 D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优点之一是个体很小,结构简单,都可在培养基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答案:
9、D 解析:分析曲线图:细菌的感染率为 100%;上清液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说明有 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 先增大后保持在 30%左右,说明有 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100%,即本组数据作为对照组,说明细菌没有裂解,A 正确;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很重要,如果时间过短,部分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如果时间过长,32P 标记的噬菌体进入细菌后,细菌裂解释放出含32P 噬菌体。由题分析可知,细菌并未裂解,因此
10、细胞外的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B 正确;C、上清液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说明有 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C 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生存和繁殖,其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中繁殖,D 错误。故选 D。6、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全部转化为 S 型 B沃森、克里克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噬菌体和细菌的有氧
11、呼吸提供更多的氧气 6 答案:C 解析: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活 R 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患败血症而亡,证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沃森、克里克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人用同位素标记法(14N、15N)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最终证明了 DNA 的半保留复制。3)、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将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
12、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有部分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A 错误;B、沃森、克里克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 错误;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C 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相互分开,D 错误。故选 C。7、基因作为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可能在复制等时期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从而改变遗传信息。某 DNA
13、在第一次复制过程中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若再复制两代(该过程不再发生突变),则突变 DNA 占()7 A1/2B1/4C1/8D1/16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该 DNA 在第一次复制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条链上 G 变成烯醇式异构体,与 T 配对,随后在配对时就会有 G-C 变成 T-A。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方式复制,复制过程一条链上 G 变成烯醇式异构体,复制后就变成 G-T 碱基对,该异常 DNA 再复制两次,就会形成 4 个 DNA 分子,其中有 T 的那条链继续复制就会形成 A-T 碱基对,有 G 那条链形成正常得到 G-C 碱基对,所以 4 个 DNA 中有一个异常 D
14、NA 的,突变的 DNA 占 1/4,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8、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可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 B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D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中出现放射性是 DNA 复制的结果 答案:C 解析:8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A、噬菌体专一性侵染大肠杆菌,若本实验用乳酸菌替代大肠杆菌,则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A 错误;B、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时间过长,有部分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的核酸不能完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偏大,B 错误;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C 正确;D、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沉淀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导致噬菌体还吸附在细菌表面造成的,D 错误。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