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易错题集锦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易错题集锦 单选题 1、如图是某一 DNA 片段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片段含 4 种核糖核苷酸 BDNA 分子中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CDNA 复制时解旋酶可催化断裂 DDNA 分子特异性体现在 A 与 T 的比例上 答案:B 解析: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
2、 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 题图分析,图中是某一段 DNA 片段,其中为氢键,为磷酸二酯键。A、该片段有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 错误;B、该片段中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B 正确;C、DNA 复制时解旋酶可催化处氢键断裂,C 错误;D、DNA 分子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D 错误。故选 B。小提示:2、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 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菌没有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3、C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D该细菌的生命活动主要由其 DNA 分子执行 答案:C 解析: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比较如下: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 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
4、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3 异来源 体变异 生物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动物、植物和真菌等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等 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该菌为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但能形成细胞壁,A 错误;B、有丝分裂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而该细菌为原核生物,可以进行二分裂,B 错误;C、该细菌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其中 DNA 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但 RNA 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
5、相等,因此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C 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D 错误。故选 C。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链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自身携带的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催化 DNA 的复制 C利用 DNA 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 DNA 具有特异性 DDNA 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3)两条单链间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碱基对的
6、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A 正确;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 DNA 复制所需要的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由宿主细胞提供,B 错误;4 C、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利用 DNA 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 DNA 具有特异性,C 正确;D、DNA 的多样性体现在碱基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D 正确。故选 B。小提示: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中,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下图,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
7、菌未裂解 B细胞外的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C上清液中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左右,原因是大约 20%T2噬菌体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 D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优点之一是个体很小,结构简单,都可在培养基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图:细菌的感染率为 100%;上清液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说明有 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 先增大后保持在 30%左右,说明有 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100%,即
8、本组数据作为对照组,说明细菌没有裂解,A 正确;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很重要,如果时间过短,部分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如果时间过长,32P 标记的噬菌体进入细菌后,细菌裂解释放出含32P 噬菌体。由题分析可知,细菌并未裂解,因此细胞外的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B 正确;5 C、上清液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说明有 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C 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生存和繁殖,其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中繁殖,D 错误。故选 D。5、
9、基因作为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可能在复制等时期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从而改变遗传信息。某 DNA在第一次复制过程中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若再复制两代(该过程不再发生突变),则突变 DNA 占()A1/2B1/4C1/8D1/16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该 DNA 在第一次复制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条链上 G 变成烯醇式异构体,与 T 配对,随后在配对时就会有 G-C 变成 T-A。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方式复制,复制过程一条链上 G 变成烯醇式异构体,复制后就变成 G-T 碱基对,该异常 DNA 再复制两次,就会形成 4 个 DNA 分子,其中有 T 的那条链继续复制就会形成
10、A-T 碱基对,有 G 那条链形成正常得到 G-C 碱基对,所以 4 个 DNA 中有一个异常 DNA 的,突变的 DNA 占 1/4,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6、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A糖类 B蛋白质 CRNADDNA 6 答案:D 解析:艾弗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研究者:1944 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2)实验材料:S 型和 R 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3)实验设计思路:把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4)实验分析:只有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11、DNA 被水解后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5)实验结论:S 型细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即 DNA 是遗传物质。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通过把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故选 D。小提示:本题考查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对噬菌体(见下图)的不同结构用相应的同位素进行标记,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18OB14CC32PD35S 答案:C 解析:7 S 是蛋白质
12、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 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A、是蛋白质外壳,特征元素是 S,而 O 元素在蛋白质和 DNA 中都含有,A 错误;B、是蛋白质外壳,特征元素是 S,而 C 元素在蛋白质和 DNA 中都含有,B 错误;C、是 DNA,特征元素是 P,故可用32P 进行标记,C 正确;D、是 DNA,特征元素是 P 而不是 S,D 错误。故选 C。8、下列关于人类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 CY 染色体上的部
13、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也存在 D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 答案:A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A 错误;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的基因,如纯合子 AA,B 正确;C.Y 染色体上有能与 X 染色体配对的同源区段,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部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也存在,C 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DNA 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线性分子,故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D 正确。故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