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大全笔记通用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考点大全笔记 单选题 1、在含有 BrdU 的培养液中进行 DNA 复制时,BrdU 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 BrdU 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 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 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2n=10)置于含 BrdU 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后期进行染色并观察。则可观察到每个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以及发出明亮荧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A10,
2、10B20,10C20,20D20,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每分裂一次,需要进行一次 DNA 复制,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 20 条。根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原理,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后,中期两条染色单体在化学组成上有了差别,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 DNA 链均为新合成,因此 T 位全被 Brdu 代替,无明亮荧光;另一条染色单体的一条 DNA 链是新合成的,所有只有一条链 DNA 中含有 Brdu,发出明亮荧光。半标记 DNA全标记 DNA=11。后期时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发出明亮荧光的
3、染色体数目为 10 条。B 正确。故选 B。小提示:2、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2 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B解旋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C子链与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D复制过程中只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 答案:A 解析:DNA 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能量(ATP 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 DNA 复制出两条 DNA;特点:半保留复制。A、DNA 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A 正确;B、DNA 聚合酶将
4、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解旋酶将 DNA 双链解开,B 错误;C、子链与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互补,C 错误;D、DNA 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复制的模板,D 错误。故选 A。小提示:3、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基因存在于拟核、核糖体等结构中 DNA 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 ABCD 答案:A 解析:3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2)、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细胞核
5、,其遗传物质 DNA 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对原核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正确;对原核生物来说,其遗传物质是 DNA,故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错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故其基因存在于拟核等结构中,核糖体中没有基因,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故 DNA 分子中并不是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错误;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正确;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错误。所以正确的有,A 正确。故选 A。小提示:4、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 DNA 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
6、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 DNA 分子是双链 DDNA 的一条链中,后一比值可能大于 1 答案:D 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则 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4 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 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 1。
7、A、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的碱基两两相等,即 A=T,C=G,则 A+C=G+T,即 A+C 与 G+T 的比值为 1,因此,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相同,A 错误;B、DNA 分子中,C 与 G 之间有 3 个氢键,A 与 T 之间有 2 个氢键,则 C 与 G 的含量越高,DNA 稳定性越强,因此,(A+T)/(G+C)的值越大,C 与 G 的含量越低,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低,B 错误;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这个 DNA 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 错误;D、DNA 的一条链中,A 不一定等于 T,G 不一定等于 C,故(A+C)/(G+T)的比值可能
8、大于 1,D 正确。故选 D。5、在现有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有 80 个、圆形代表磷酸基团有 90 个、长方形代表碱基,其中 A 有 10 个,C 有20 个,G 有 30 个,T 有 40 个,短棒代表化学键,搭成的 DNA 模型最多使用的磷酸基团数为()A80 个 B60 个 C40 个 D30 个 答案:B 解析:1)、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为:(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碱基排列在内侧,按照碱
9、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A-T;C-G)。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在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磷酸:碱基=1:1:1。已知脱氧核糖有 80 个、磷酸基团有 90 个,A 有10 个,C 有 20 个,G 有 30 个,T 有 40 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 A=T,G=C,该 DNA 分子中 A 与 T 碱基对为 10 个,G 与 C 碱基对为 20 个,共 30 个碱基对,这样还需要脱氧核糖 60 个,磷酸基团 60 个,B 正确。5 故选 B。6、下列生理过程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A
10、水绵细胞内 CO2的固定 B人体细胞内 DNA 分子的复制 C酵母细胞内H与 O2的结合 D人体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答案:C 解析:1)、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场所:线粒体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场所:线粒体内膜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或 C6H12O6 2C2H5OH(乙醇)
11、+2CO2+少量能量 3)、光合作用过程:6 光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 反应式:H2OH+O2和 ADP+PiATP 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 反应式:CO2+C52C3和 2C3(CH2O)+C5 A、水绵细胞内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在生物膜上,A 错误;B、人体细胞内 DNA 分子的复制主要是在细胞核内,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错误;C、酵母菌细胞内H与 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 正确;D、人体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在生物膜上,D 错误。故选 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细胞内的生化反应,熟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分阶段的物质变化
12、过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7、在现有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有 80 个、圆形代表磷酸基团有 90 个、长方形代表碱基,其中 A 有 10 个,C 有20 个,G 有 30 个,T 有 40 个,短棒代表化学键,搭成的 DNA 模型最多使用的磷酸基团数为()A80 个 B60 个 C40 个 D30 个 答案:B 解析:1)、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为:(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碱基排列在内侧,按照碱基互
13、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7 形成碱基对(A-T;C-G)。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在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磷酸:碱基=1:1:1。已知脱氧核糖有 80 个、磷酸基团有 90 个,A 有10 个,C 有 20 个,G 有 30 个,T 有 40 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 A=T,G=C,该 DNA 分子中 A 与 T 碱基对为 10 个,G 与 C 碱基对为 20 个,共 30 个碱基对,这样还需要脱氧核糖 60 个,磷酸基团 60 个,B 正确。故选 B。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中,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
14、实验数据如下图,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 B细胞外的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C上清液中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左右,原因是大约 20%T2噬菌体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 D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优点之一是个体很小,结构简单,都可在培养基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图:细菌的感染率为 100%;上清液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说明有 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 先增大后保持在
15、 30%左右,说明有 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100%,即本组数据作为对照组,说明细菌没有裂解,A 正确;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很重要,如果时间过短,部分被32P 标记的噬菌8 体还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如果时间过长,32P 标记的噬菌体进入细菌后,细菌裂解释放出含32P 噬菌体。由题分析可知,细菌并未裂解,因此细胞外的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B 正确;C、上清液35S 先增大后保持在 80%,说明有 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C 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生存和繁殖,其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中繁殖,D 错误。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