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意义与构建策略研究_吴慧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66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意义与构建策略研究_吴慧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意义与构建策略研究_吴慧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意义与构建策略研究_吴慧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前中国已经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在政治、经济各个层面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在文化层面也已经从“文化从属”发展成为“文化立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立国”策略里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帮助加速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在文化价值上提升国家实力,从而实现“文化强国”1。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事实上,公共文化体系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在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此前的基础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身上带有更加强烈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更加开放,富有创新精神。公共服务具有多层面的内容,包括卫生、教育等,同时还要为公共提供相应的保障性,其总体而言就是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和

2、方法提高民众的公共意识,并且为了满足其各类需要进行各种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归根到底就是运用各种方式让民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2。在这个体系当中,民众参与文化活动是其基本的权利,是在法律层面必须要给予保护和支持的,民众不但可以参与活动,还能自我进行文化创作和开展文化活动,社会文化活动的各类文化效益,民众都是受益者和享用者。当前社会,物质层面越来越丰富,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更多的文化活动需要开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让民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政府会建设各种文化类的场馆,如博物馆、图书馆、陈列馆、纪念馆等,让民众有获得文化知识的平台。各级广播电视部门、报刊社

3、、出版社等通过产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让民众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共文化体系要发挥更多的作用,为民众的文化生活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3。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1.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其所提供的服务是让整个民众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权利,从总体上提升民众的素养,同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是让民众普遍参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4。它不但可以让民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也能促使国家文化事业的

4、进步,让我国的文化价值获得更大的提升。当前,民众对于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提供的文化内容已经难以让民众在现有的层面获得提升,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肩负着文化事业多样化的重任,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促使社会安定团结,全面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5。2.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国家的强大与否,除了在政治、经济上拥有强大的硬实力之外,文化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国际环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意义与构建策略研究吴慧敏(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它的主

5、导者是政府,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力量的共同支持。它的最终目标是了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文化产品,并为之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民幸福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服务部门应该积极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更为完善、更为系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为精准、更为精彩的文化服务。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供给;载体;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13-0007-03DOI:10.20112/ki.ISSN1007-5828.2023.13.003群文论坛

6、8大众文艺风云变幻之际,文化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当前国家要提升综合国力,必须要在文化上加大投入力度。现代公共文化体系能从整体上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从而创造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价值,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保障6。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1.在文化设施上加大供给力度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在文化设施的投入上加大力度,为民众建设更多的高质量的硬件7。首先,要做到文化硬件设施全覆盖,要考虑到民众对于文化设施的各项需求,如在社区中建设文化广场,让本地民众有共同的从事文化活动的场所,要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建设相应的微型图书馆、书屋等,保证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覆盖面。其次,在进行相关设施建设

7、的时候,要注重质量,保证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科学合理,让民众在使用时能做到得心应手。再者,除了在硬件上要加大力度投入之外,还要关注软件的供应,要让民众对于公共文化设施做到心中有数,因此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强化民众对于公共文化的认知,并且能熟练地掌握相关设施的应用,同时,也要培养自我的服务队伍,做好对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此外,在进行投入时,要多关注那些偏远的地区以及对文化产品有着特殊需求的民众,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多向他们倾斜。2.拓展思路,强化内容的生产与供给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注重创新,不但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行创新,在其管理、规划等各个层面也要拓展思路,学会借助时代优

8、势。公共文化服务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维持其配送服务的软件系统。当前,网络已经在我国极为普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已经建立起了极为发达的网络系统,要多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以及新的科技带来的技术性优势,让网络更好为公共文化系统服务。文化内容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只有生产数量庞大、质量过硬,博得广大民众喜爱的文化内容,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当前,这些文化内容的生产者主要是公共文化组织部门,但这种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民众的文化需求,应当多开发更新颖的生产体系,多和社会其他组织合作,如公益组织、商业组织、大中小企业等,形成文化内容生产的全民化。在进行内容供给时,要

9、注意严格把控文化内容的质量和安全,要保证这些内容必须是正向的,能切实的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一旦发现其导向有所偏颇,则必须要责令其退出。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实行文化内容的购买制,从而实现文化和商业的有机结合8。3.利用大数据征集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建议,提供精准化服务大数据也在社会生活当中发挥重大作用,这些新兴载体可以让公共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要强化新的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各级文化部门可以首先利用好门户网站这一平台,通过网络调研,向广大民众征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建议,并且借助大数据,解析民众在文化方面的喜好,并根据这些搜集来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文化服务的设置,以更精

10、准的去满足民众需求。对于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要尽快跟上数字化的步伐,通过新的科学和技术将这些公共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再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民众能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增加更多给民众带来乐趣体验的服务项目。同时,利用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积极推送更多的文化内容,让民众能随时随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价值和效益9。4.提升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素质人才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因此,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设,想方设法为扩大人才队伍。首先,为人才的发展营造氛围。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我们需要为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优秀人

11、才进行政策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比如提供住房优惠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人才的评估机制,为人才营造良好的晋升渠道,使人才能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通过各种方式引入人才。当前的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当中,人才是极其匮乏的,各级部门要把人才引入系统化。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标准,并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出最适合的人才。人才的特长要与岗位契合,同时,也要做好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对之进行科学系统化的培训,使之能够完成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再者,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选择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通常都是极其富有奉献精神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各级文化部门要注重扩大志愿者的队伍规模,通过各种方式在社会

12、上招募志愿者,并且为其提供各种鼓励性的福利,如优先让其享用公共文化资源,并且通过培训的方式一方面强化队伍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提升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质。优质的人才队伍离不开培训,文化部门要对自己的人才队伍进行有力度的培训,可以定期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员、管理人才对自我人才队伍进行集中培训,强化其服务意识。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0。5.加大文化精品的投入,提高竞争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从各种层面提高文化竞争群文论坛9大众文艺力,就必须要产出更多的文化精品,为民众提供科学合理又优秀的文化服务。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多的是向文化贫瘠地区倾斜

13、,带有的更多的扶贫性质。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要在文化精品的构建上加大投入。从世界范围而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文化体系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都属于文化精品,诸如国家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世界性文化艺术展览等等。因此,建设更多的文化精品也是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普及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升文化服务品牌的竞争力,从高质量、高效率上入手,把更富有匠心、精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内容呈现给大众。6.完善公众需求表达和参与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对象就是广大民众,民众对于服务是否满意,是否有更多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是否需要改善,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就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对

14、接系统,要让民众能及时、有效地对服务情况进行反馈。如果不实行对接,不知道民众的真实需求和反应,那么再精品的文化服务也是盲目的。所以,相关的文化部门要改善传统思路,树立起“点单化”的服务意识,要让民众能够随时“点单”,说出自己的文化服务诉求,相关部门再根据这些诉求为民众提供适当的服务,满足其需求。在具体的运作中,有关部门要做到及时,例如针对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像图书馆、博物馆等,在最初进行建设的时候,就要多吸取民众的建议和意见,多参考民众的实际需求,保证民众的实际利益,也便于在公共文化场所建成之后的管理。同时,政府要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反馈机制,要让民众能够迅速地表达意愿、做出反馈。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

15、网、客户端、手机等,在其上建立起电子平台,民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填写相关的意见。面对这些建议和反馈,系统要做到时时跟进,给予合理的应对和采纳,在处理完毕问题之后,也要及时与民众沟通,让民众与服务体系之间真正做到无障碍。7.积极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能够让文化服务在技术层面获得突破,并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网络,有效地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播。那么,具体如何建设呢?首先,要加大力度进行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当前文化共享的主流,城市、农村当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定数量的图书馆、图书室,将这些资源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传播,会使得原有的文化资源获得几何倍数的增长,并且能让民众足不出

16、户就可以无限的增加阅读量。其次,拓展各类镜像点。镜像点能有效地帮助各地区之间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还能帮助远程教育的实施,同时也是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所以,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各类镜像点的建设,加快文化资源共享的速度。再者,建设虚拟专网。虚拟化的专网可以实现跨区式的资料使用,让各个地区不同的资源在互联网中真正实现共享,从而建立起国家级的超级资源库,让更多人都能从中获取海量文化资源。最后,要强化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网络文化建设是实现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通过各类网络文化产品的构建,可以使得民众对于文化信息共享更加信任,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便利。建设网络化的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

17、,或开发和文化相关的网络游戏,这些网络文化产品能更好地吸引民众的注意力,促成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结语本文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展开了探讨,并从七个层面探讨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1王学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建设分析J.文化产业,2022(36):147-149.2徐培进.文化需求视角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究J.国际公关,2022(24):52-54.3张益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思考J.艺术家,2022(11):125-127.4周洋.健全现

18、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让人民精神生活更丰富J.文化月刊,2022(11):14.5杨媛.探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的重要作用J.参花(上),2022(09):134-136.6崔哲.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N.中国旅游报,2021-06-24(001).7陈庚,邱润森.新时代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J.江汉论坛,2020(07):137-144.8司文涛,牛家儒.新时代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9(07):1-6.9郑洋.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思考J.参花(下),2019(02):156-157.10杜行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濮阳市华龙区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为例J.参花(上),2023(02):128-130.作者简介:吴慧敏(1981.05-),女,汉族,河北高邑县,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群文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