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373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学 生心理教育2023.18.华邢宇探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在性格上常表现为内向孤僻、自我否定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社交恐惧主要表现在不举手、不抬头、不互动等方面,即学生努力弱化自身存在感。一、课堂中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一)不举手回答教师问题在课堂上举手问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常见的课堂行为,也是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状态的重要依据。当前部分具有社交恐惧心理的学生,因害怕举手回答时出现错误而引发其他学生嘲笑、教师批评等现象,便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不主动举手回答教师问题等现象,也无法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状态。(二)不抬头

2、与教师目光交流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是最直接的互动方式,而部分学生因存在社交恐惧心理,害怕与教师目光交汇,渴望自身边缘化,便会在课堂中表现出不抬头与教师进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强调学生良好道德修养与政治素养的形成,对纠正学生社交恐惧心理具有一定积极效用。本文通过分析课堂中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针对学生社交恐惧的原因,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策略,以立足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势,纠正学生存在的社交恐惧心理,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品格。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社交恐惧心理纠正策略行目光交流等现象,希望通过低头看书的动作而转移教师视线,规避教师提问。

3、(三)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较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教师要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这使教师更加重视趣味化、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设计,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空间,以调动学生交流能动性,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当前部分存在社交恐惧心理的学生,因惧怕出错、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和态度,常存在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不良现象,既会在轮到自己发言时不出声,又会不自觉地排斥各种互动环节。二、学生存在社交恐惧的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发展因素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且存在依

4、靠教师评价来评估自己的现象。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尚有待提高,既会因过于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忽视自己的优势,导致学生因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而出现不与人交往的恐惧心理;又会因部分学生的中枢神经较为敏感,想象力丰富,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警觉而出现害怕心理,如观察到其他学生被教师体罚或责骂等。(二)教师或家长要求过高在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学校虽然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但部分教师或家长的观念尚未转变,依旧采用传统教育观念要求学生,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便会过分严厉地要求学生,如必须做到课堂表现积极、作业正答率满分等,而小学阶段学生难以保持长时间注意力,且会因理解或专注度不足而导致作业出错,这

5、就使学生常常承受着来自教师或家长的批评与责骂,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氛围中,易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进而产生恐惧情绪。(三)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完善,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巩固课27学 生心理教育2023.18.堂知识,为后期教学奠定基础,但同时课堂评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心理与情绪。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学生已有获得尊重的需求,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课堂行为或作业完成情况时,采用的评价措辞较为严厉或者评价行为不当,外加其他学生的嘲笑行为,都会影响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获取,使学生情绪低落,并逐渐表现出“封闭自我,远离社交”的离群行为,以减少自身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三、小学道

6、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策略(一)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教师立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行为表现与兴趣爱好特点,强调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以消除学生对课堂或教师的恐惧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步纠正学生的社交恐惧心理。以人教统编版我们好好玩为例,教师立足小学阶段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收集整理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的游戏类型,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一起玩游戏的视频,以通过选择契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与抵触心理,也可以先请表达欲、分享欲强的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之后通过教师语言鼓励、全班学生鼓掌等方式,鼓励、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

7、进行游戏分享,以减轻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时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强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二)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弱化学生抵触情绪教师在正确认识小学阶段学生社交恐惧心理外在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效能,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常见的元素,弱化学生对课堂陌生元素的抵触情绪,逐步纠正学生社交恐惧心理。以我们生活的地方为例,教师在讲解本单元教学内容时,可以提前收集当地的自然景观、风俗民情等教学素材,以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而调动学生课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品尝过的美食、观光过的景点、欣赏过的景色进行介绍,既能利

8、用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过的事物而降低学生的表达障碍,又能让学生在介绍时克服心理恐惧,帮助学生辩证认识课堂发言行为,转变学生的刻板印象。(三)构建趣味化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社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存在社交恐惧心理的学生,明确造成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通过构建趣味化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交流互动,逐步增强学生交流能力,克服社交恐惧心理。以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为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并转变学生社交恐惧心理,教师可选用学生日常熟悉的塑料制品完成导学,可以通过播放海洋动物因被塑料制品扼住咽喉而死亡的视频,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

9、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如何变废为宝”等启发式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抬头与教师进行目光交流,跟随教师思路完成思考,最后构建“我是环保小能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畅谈自身对变废为宝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四)注重开展家校合作,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通常情况下,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家庭环境的构建以及家长的行为表现都会影响学生心理。因此,在“三全育人”背景下,为纠正学生存在的社交恐惧心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注重开展家校合作,在亲子游戏中转变家长滞后理念,帮助家长明确学生闪光点。这既能加深学生对父母爱的感触,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弱

10、化社交恐惧心理,又能让父母感受到学生对自己最真挚的爱,促使家长思考自身教育模式,并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四、结语素质教育理念下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教师要立足具有社交恐惧心理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害怕交流等发展现象,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选择相对轻松的话题,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弱化学生抵触情绪,鼓励学生社交。另一方面,教师要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明确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重要影响,并注重开展家校合作,帮助家长转变功利性思想,引导家长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给予学生充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共同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参考文献:1 陈沁羽.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社交恐惧”表现及对策分析 J.智力,2020(4):41-42.2 蒋海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 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0):88.3 谭红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社交恐惧心理的纠正 J.教书育人,2019(26):74.(作者华邢宇,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校副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