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方浪漫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传播、生成与演进_邓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15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浪漫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传播、生成与演进_邓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浪漫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传播、生成与演进_邓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浪漫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传播、生成与演进_邓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言“主义”源于中国古典,后于日本作为后缀“-ism”的译词参与创制汉字新词。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大量“主义”新词创制并发展至今,其背后包含了中日两国词汇交流和近代新名词、新术语产生发展的历史。“浪漫主义”被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革命,开启了西方现代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大门。1这个源于西文romanticism的概念作为近代新词的代表,被中日两国多种词源类词典收录,并对其词源进行了考证。然而,日方注重概念如何被引入,溯源其首见书证,但并未涉及日语中对应术语的竞争和发展;中方注重书证索源,但并未关注中日词汇互动和汉语中对应术语的确立和演变。本文将“浪漫主义”一词放在中日两国词汇交流的视野

2、下,考察这一术语概念在两国生成并发展演进至今的历史过程。1词典中的记载1.1大型国语辞典Romanticism的相关译词,在 日本国语大辞典(2000-2002)中收录了 浪漫主義主義主義 5个词条。浪漫主義 中的 浪漫 读音标注的是 ,可以理解为将其音读的意译词;主義主義 属于半音译半意译词,主義 释义最为详细;(源自法语)属于外来词即音译词,首例书证时间最早,释义上除表文学艺术领域的概念意义之外,还有第二个义项,意为“崇尚梦想、空想,与现实不调和的一种伤感、忧愁的精神状态”。(笔者译)中方词典方面,汉语大词典(1986-1993)没有提及“浪漫主义”的首见书证。有两个义项:一是“文学艺术的

3、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主观向往的事物,表现西方浪漫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传播、生成与演进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邓牧摘要西方浪漫主义作为文艺领域的重要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和日本。本文通过对词典、语料库、数据库的调查溯源这一术语概念在两国传播、生成和演进的历程。明治末年,romanticism先以音译词的方式引入日本,随后出现 浪漫主義 和 主義。三类译词竞争消长,在日本汉字限制政策的背景下,浪漫主義 逐渐失去优势,主義 成为主要译词,使用稳定,现代日语中出现术语泛化现象。清末民初,“浪漫主义”入华,在与“罗曼主义”等多种译名的竞争中逐步确立。20世纪30年代,“革命浪漫主义”

4、等无产阶级文学新名词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浪漫主义”在非专业语境使用中衍生出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关键词Romanticism浪漫主义浪漫主義术语NIHONGO NO思 想 史 研 究GAKUSHU TO KENKYU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33DOI:10.13508/ki.jsr.2023.01.007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现实生活”,二是“犹浪漫”。1.2早期对译类词典为进一步考证romanticism译介到两国的大致时期,笔者分别收集了明治大正期的英和词典、新词词典和清末民初英华词典展开调查。由表1对比可知,日方词典在收录时间上早于中方词

5、典,1888年的英和词典已收录romanticism。释义上,1888年的词典未涉及文艺领域,1902年的英和词典出现表示文学思潮的概念,时至1913年的新词词典中romanticism和音译词 、意译词 浪漫主義 形成对应。中方词典方面,颜惠庆 英华大辞典(1908)的收录晚于日方词典约20年,释义上虽涉及文学思潮,但尚未有译词与之对应。据词源类词典记载,英汉双解韦氏大学字典(郭秉文、张世鎏,1923)有如下记载:“romanticism,小说之原则或特色之统称;浪漫主义。”2Romanticism和译词的对应也晚于日方。通过词典调查可初步判定,romanticism引入日本的时间早于中国,

6、译名“浪漫主义”也首先出现在日本。以下基于语料库和数据库对两国译词分别展开调查。2浪漫主义日语译词的演变过程在调查词典类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展开对语料库 国立国会図書館(以下略为NDL)、日本語歴史(以下略为CHJ)、現代日本語書言葉均衡(以下略为BCCWJ)的调查。由于 主義存在 主義,存在 等不同表记形式,本文分别统称为 主義系 和 系。以三类译词 浪漫主義主義系系 对NDL进行检索,并以10年为一个区间整理出数据如下页表2所示。由表2可大致得出romanticism在日本确立与发展的概观,以下按照译词的传播生成、竞争稳定和发展演变分为“译介期”“竞争期”和“稳定期”来进行具体分析。2.1译

7、介期(-1929)本文将1929年之前定义为译介期,实质上包含明治后期、大正期和昭和初期。因为CHJ与这一时期重合,下面将1929年以前的NDL和CHJ中三类译词使用情况进行整理。由下页表3可知 出现时间最早,在NDL中可以找到19世纪末的用例。浪漫主義 随后出现,其用例增多,居译介期整体首位。最晚出现的是半音译半意译词 主義,本次调查仅发现1例。下面按照出现时间顺序分别分析译介期三类译词的特征。三类译词中音译词 最早,表1早期对译类词典中的romanticism日本中国词典和訳字彙:氏新刊大辞書(1888)新訳英和辞典(1902)文学新語小辞典(1913)英华大辞典(1908)商务书馆英华新

8、字典(1913)词条及释义Romanticism.n.怪異事Romanticism.n.小説的性状怪誕、荒唐、富幻、架空奇状、異態小説十九世紀初起文学上一主義擬古主義形式的反対中世文学傳奇的尚浪漫主義。Roman-ticism,(英)1.Romanticness,小說之性質,妄誕,奇幻,野闊,狂妄,荒謬,怪異;a romantic notionor feeling,才子佳人之情,英雄兒女之情,癡思妄想,風流性,情癡,小說心2.A reactionary movement in literature against a cold,spiritless,prevailing formalismth

9、at originated in Germany about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十九世紀初葉所興之文學派(反對中世紀德國之古學派者)Romanticism(ro-man-te-sizm),n.奇異,異態,怪異.资料来源:作者依据上述词典制作。34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从 NDL 和 CHJ 中均能看到 20 世纪前后的早期用例:(1)勝利(依緑軒漫録 1893-9無腸道人)NDL中 的最早用例与 日本国語大辞典 以及词源类词典中的首例书证同为1893年。基本可以说明romanticism于明治后期,最初以音译词 的形式介绍到日

10、本,其使用逐年稳步递增。浪漫主義 的最早用例为1912年,比音译词 晚了10余年。使用呈增长趋势,在1920-1929区间超过了 。朴孝庚研究指出,浪漫 作为 假借字(当字)的最初用例出现在1907年夏目漱石在 杜鹃 杂志上发表的连载 野分 中。3这一时期的浪漫主義 是作为假借字,还是以汉字音读形式出现的意译词?CHJ的7例 浪漫主義 中,明确标注外来词读音的仅有2例,同时可见以下用例:(2)自然主義漸廃、新浪漫主義新浪漫主義()代起新浪漫主義新浪漫主義()何。一體此言葉一定内容有無、自然主義以後起新浪漫的()傾向大云言葉。(新浪漫主義講話新文学百科精講 前編 1914佐藤義亮)例(2)中首次

11、出现的 新浪漫主義 标注外来词读音,而后出现的 新浪漫主義 标注汉字音读,可理解为前者指外来新概念neo-romanticism,后者指引入日本后的本土化概念 新浪漫主義,从文中后半段的 浪漫的()也能看出将 浪漫 音读的汉语词用法。也就是说,这一时期 浪漫主義 假借字用法和意译词用法是同时存在的。三类译词中最晚出现的是脱离汉字词形 浪漫 的半音译半意译词 主義,本次调查中译介期的最早用例是以下例(3):(3)主義主義(思想史 1927等編)可以看到,19 世纪末 romanticism 以音译词 的方式引入日本;随后出现汉字词形 浪漫主義,这一时期 浪漫主義 作为假借字的用法和意译词的用法同

12、时存在;脱离汉字书写方式的半音译半意译词 主義 最晚出现。大正期是日语词汇史上外来词急速增多,新词创制由汉语词逐渐转向外来词的时期。4文艺概念romanticism先以外来词的方式引入,而后创制出汉字词形的意译词,最终出现脱离汉字词形的半音译半意译词,恰好是这一时期日语词汇巨变的缩影和体现。2.2竞争期(1930-1969)本文将1930-1969的四十年定义为romanticism三种译词的竞争期。这个时期属于昭和期,CHJ表2NDL中romanticism的译词浪漫主義主義系系-18890011900-190900121910-1919120151920-1929871591930-193

13、9364241021940-1949208561121950-19592421741281960-19691192111241970-19793890851980-19891985581990-199914132442000-20093015362010-241034合計11571029750资料来源:作者依据NDL检索结果制作。表3译介期romanticism的译词(NDL+CHJ)浪漫主義主義系系-18890+00+01+01900-19090+00+012+101910-191912+40+015+11920-192987+31+059+1合计106199资料来源:作者依据 NDL.CH

14、J 检索结果制作。表中的数字为NDL检索结果+CHJ检索结果。35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中没有相应使用例。根据表2将竞争期译词的使用情况总结如表4所示。表4竞争期romanticism的译词(NDL)浪漫主義主義系系1930-1939364241021940-1949208561121950-19592421741281960-1969119211124合計933465466资料来源:作者依据NDL检索结果制作。表4中,整个竞争期 浪漫主義 的用例最多,特别是在1930-1939的十年间达到顶峰;主義 的用例逐年递增,在1960-1969区间超过 浪漫主義,跃居第一;

15、音译词 基本保持稳定的使用。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三类译词呈现出使用活跃、竞争激烈、此消彼长的特点。译词间的消长有何历史背景?三类译词在使用上还呈现出了何种特征?可以说,三类译词的消长与日本实施的汉字政策存在关联。1923年,日本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机关制定的限制汉字使用的“常用汉字表”(1962字)出台,可以说是明治以来推行汉字限制政策的必然结果。昭和前期日本政府沿袭限制汉字使用政策,于 1931 年颁布了“常用汉字表(修正)”(1856 字)。二战期间 1942 年颁布了“标准汉字表”(2669字),其数量的激增反映了侵略战争时期汉字在军事、政治、文化上的需求;二战战败后,限制汉字使用的政策抬头,

16、1946年颁布的“当用汉字表”数量缩减为1850字。可以看到虽然迎合战争时期需求,汉字使用曾经一度被提倡,但总体而言受到限制。如表4所示,汉字词形 浪漫主義 的使用在194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相反脱离汉字词形的 主義 的使用逐年攀升,特别是在战后的 1950-1959 和 1960-1969 这两个区间升幅明显,最终超过了 浪漫主義。同时,这一时期主要译词尚未确定,一词多译,多种译词并行使用的现象并不少见。以“neo-romanticism(新浪漫主义)”为例,这一时期日语同时存在 新浪漫主義新主義新 等多种译词,新-两种词缀并行使用。另一方面,以下使用例也值得关注:(4)社會主義的革命的革命

17、的 就(日本文学 第2輯 1933山室静編)(5)批判的進歩的進歩的(主義芸術論入門 1951蔵原惟人等)(6)革命的革命的主義主義道(日本浪曼派群像 1967三枝康高)例(4)的 社會主義的革命的,例(5)的 批判的進歩的 分别对应汉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进步浪漫主义”,属于文艺领域术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分支。由于介绍到日本的时期较晚,基本在昭和期之后,日语中的译词一般采用音译词或是半音译半意译词(如例(6),汉字词形的意译词如 革命的浪漫主義進歩的浪漫主義未见用例。2.3稳定期(1970-)本文将1970至今这个区间定义为“稳定期”,这一时期三

18、类译词经历了上一个此消彼长的竞争期,逐渐趋于稳定。稳定期横跨昭和期、平成期至今,因为BCCWJ与这一时期重合,表5将这一时期NDL和BCCWJ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整合。表5稳定期romanticism的译词(NDL+BCCWJ)浪漫主義主義系系1970-197938+090+085+01980-198919+085+2158+111990-199914+2132+3544+212000-200930+5153+666+172010-24+0103+04+0合計132685246资料来源:作者依据NDL.BCCWJ检索结果制作。表中的数字为NDL检索结果+BCCWJ检索结果。从表5可知,现代日语中

19、主義 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无论在NDL还是BCCWJ中,其用例远超过了其他两类之和。主義 是36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否成为主要译词?三类译词在使用上分别有何特征?以下通过实例进行具体分析:(7)二結社創立、子規写実主義、鉄幹浪漫主義浪漫主義、近代短歌二大潮流基形成。(本窓 2001道浦母都子)(8)究極発展彼方自由王国描出、実、変形科学技術科学技術主義主義表明。(心再考 2003山之内靖)(9)経済記述、一方酪農業主義化主義化、世界有数一人額誇国事実認識、両極端(日本 2004著/鳥光美緒子訳)(10)少寂感、私、感。(Yahoo!2008)例(7)中 鉄幹浪漫主

20、義 与 明治浪漫主義大正浪漫主義 等用例一样,浪漫主義 作为文艺领域的概念,尤其特指某个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或是作家的创作手法,使用范围相较于译介期和竞争期变小。主義 在数量上较之其他两类译词已有明显优势,使用范围也更广。通过语料库调查可以得知,主義 的出典作品分类除文学、美术等文艺类别之外,涉及哲学、经济学、技术工学等其他领域,例(8)的领域分类就是哲学。另外,还可以看到如例(9)主義化 这样动词性派生词的用法。可以说,从数量、使用领域和构词来看,半音译半意译词 主義 已经成为romanticism的主要译词。音译词 除表示文艺领域的概念以外,还可以看到如例(10)的用法。与之类似的还有 匪賊

21、山岳少女 等,用来表示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梦”“空想”“浪漫”等倾向,这与1.1中提及的 日本国语大辞典 中 的第二个义项“崇尚梦想、空想,与现实不调和的一种伤感、忧愁的精神状态”是相通的。专业术语在非专业语境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并衍生出新的语义,本次调查仅观察到音译词 存在这种术语泛化现象。3浪漫主义汉语译词的演变过程如前所述,romanticism引入日本的时间早于中国,译名“浪漫主义”也首先出现在日本。“浪漫主义”是否源自日本?汉语中是否存在其他译词?本文展开对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以下略为BKSY)“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以下略为瀚堂)和“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

22、021)”(以下略为人民日报)的调查。发现除前人研究中提到的音译词“浪漫主义”“罗曼主义”,还有其同音异形词“浪曼主义”“罗漫主义”以及意译词“荒诞主义”“传奇主义”等译词曾经出现。以这6个译词为关键词对BKSY进行检索,并以10年为一个区间整理出数据如表6所示。整体上看BKSY中“浪漫主义”在数量上占据表6BKSY中romanticism的译词浪漫主义浪曼主义罗曼主义罗漫主义传奇主义荒诞主义1910-191911920-1929461111930-19396521940-19493521950-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3791990-1999344200

23、0-2009244032010-20193586118合计68961160111资料来源:作者依据BKSY检索结果制作。37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绝对优势。其中,1949年之前的用例较少,近代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浪漫主义”和“罗曼主义”,“罗漫主义”和意译词“传奇主义”“荒诞主义”在近代没有用例,“浪曼主义”也仅有1例。另外,21世纪后出现的“传奇主义”“荒诞主义”的用例需要甄别。“传奇主义”的1例出现在杨淑尧(2019)中,提及周作人曾将romanticism译作“传奇主义”,这一对译实际属于近代内容。“荒诞主义”的用法从语义上看是与absurdism对译的用法,实际

24、与romanticism无关。因此,BKSY中“传奇主义”“荒诞主义”的以上用例应不属于本文调查范围。以下按照译词的传播生成、竞争稳定和发展演变分为“借用创制期”“竞争变动期”“稳定深化期”来进行具体分析。3.1借用创制期(-1929)本文将1929年之前定义为借用创制期,包含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这一时期BKSY与瀚堂检索的数据合并整理为表7。表7借用创制期romanticism的译词(BKSY+瀚堂)浪漫主义浪曼主义罗曼主义罗漫主义传奇主义荒诞主义-19090+00+00+00+00+00+01910-19191+80+00+00+00+20+31920-192946+3911+311+48

25、40+20+150+1合计44644952174资料来源:作者依据BKSY.瀚堂检索结果制作。表中的数字为BKSY检索结果+瀚堂检索结果。可以看到,汉语中romanticism的译词均出现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后。“罗曼主义”虽然出现的较“浪漫主义”晚,但总量上超过了“浪漫主义”。同时,通过调查两国数据和语料库可知汉语的 6 个译词中 3 个译词日本也有并早于中方出现。表8是本次调查中两国译词最早用例的时间对比。从表8可知,两国都有的译词的早期用例均是日方早于中方。以下按照“日语有译词”和“日语无译词”的顺序分别展开讨论。3.1.1日语有译词日语有译词“浪漫主义”“浪曼主义”“传奇主义”在

26、瀚堂和BKSY中的早期用例如下:(11)浪漫主義浪漫主義。Romanticism當歐洲十八世紀末葉至十九世紀初年時。盛行於文藝上。邇來我國之文藝界。頗似趨此。惟歐洲浪漫主義之所由興。(浪漫主义东方杂志 1915-9雪村)(12)十八世紀的時代歐洲古典主義的作家歡喜用修飾語法以爲典雅;若把自然的情緒露骨的描寫出來必以爲下品及至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浪漫主義興於是反對形式主義把向來的一切因襲打破。(文艺的进化新青年 1919日本厨川白村撰/朱希祖译)(13)珊爾瑪 拉格萊夫(Solma Langelyt 1858-)是瑞典近世新浪曼主義新浪曼主義運動的指導者。主述的一開史脫 貝林的故事。是她的處女作。

27、(珈琲座 珊爾瑪拉格萊夫七十歲紀念申报 1928-11-30士骥)(14)即使勉強去學也仍是扛定老主意,以 中學爲體西學爲用 學了一點,便古今中外扯作一團,來作他傳奇主義傳奇主義的聊齋自然主義的子不語這是不肯模仿不會模仿的必然的結果了。(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新青年 1918-7周作人)瀚堂和 BKSY 中“浪漫主义”的最早用例相同,均为1915年雪村在 东方杂志 第12卷第9号表8日中译词早期用例时间对比浪漫主义浪曼主义罗曼主义罗漫主义传奇主义荒诞主义日方早期使用例近代文学十講1912-5厨川白村日本雑誌1(1)1911-9三島霜川文学概論1909島村滝太郎中方早期使用例浪漫主义东方杂志19

28、15-9雪村革新1923Hamilton,C.原著/李加雪译诗人与劳动问题少年中国1920-2田汉文学史方法少年中国1924-3巨斯大佛郎宋著/黄仲苏译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新青年1918-7周作人今日中国之小说界新潮1919-9志希资料来源:作者依据NDL.CHJ.BKSY.瀚堂的检索结果制作。38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中发表的题为 浪漫主义 的文章如图1所示。雪村原名章锡琛,曾任 东方杂志 编辑,妇女杂志 主编。这篇以“浪漫主义”为主题的文章发表在“谈屑”栏目中,全文约600字,介绍了浪漫主义兴起的背景和历史,结合“主情主义”分析了两者的利与弊,并分析了我国文学的

29、现状。王勇指出,雪村的 浪漫主义 是国内第一篇从思潮的角度介绍浪漫主义的文章,而且是第一个以“浪漫主义”来命名这一思潮的。5例(12)是对日本厨川白村编撰的文章的翻译介绍,例(14)是留日学者周作人所书的对日本近三十年小说的概况。可以说,从译词出现的时间先后和文章性质、文章作者可以佐证“浪漫主义”及其相关译词由日本到中国的传播过程。3.1.2日语无译词日语中没有的译词“罗曼主义”“罗漫主义”“荒诞主义”,以下是瀚堂中三个译词的使用例:(15)依上面這個表可以知道Romanticism是甚麼東西而且關於這例譯名日譯 浪漫主義 中國或譯作 傳奇主義 或譯作 荒誕主義 都不能代表Romanticis

30、m的內包。所以日本通用是的音譯,我主張 羅曼主義羅曼主義 的音譯。(诗人与劳动问题少年中国 1920-2田汉)(16)中國近來一斑文人所譯的都是HarrietBeecherStowe,Rider Haggard,Dumes,Hugo,Scott,(中略)諸人的小說多半是冒險的故事及荒誕主義荒誕主義。(今日中国之小说界新潮 1919-9志希)(17)我們考證羅漫主義羅漫主義之英國的或德國的來源,法國方面的傅述,便掩沒而不可得見。(文学史方法少年中国 1924-3巨斯大佛郎宋著/黄仲苏译)田汉于1920年先后在 少年中国 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罗曼主义”的论述:诗人与劳动问题(2月15日)、诗人与劳

31、动问题(续)(3月15日)、新罗曼主义及其他(6月15日)等。例(15)就是田汉关于romanticism中日译名的讨论,否定了日本译名 浪漫主義 和国内出现的“传奇主义”和“荒诞主义”,提出了译作“罗曼主义”的主张。由于田汉的使用和倡导,“罗曼主义”逐渐得到推广,李喆人、王光祈、艸肅等在文章中也多使用,“罗曼主义”在瀚堂1920-1929的十年间的使用急剧增多,和“浪漫主义”一并成为这一时期romanticism的主要译词。另一方面,早于“罗曼主义”出现过意译词“荒诞主义”,继“罗曼主义”之后出现了同音异形词“罗漫主义”,但两者的使用数量很少。图1雪村(1915)39思 想 史 研 究202

32、3年 第1期 总224号综上可知,“浪漫主义”一词传入中国的前20年虽然时间不长,但经历了借用日语译词“浪漫主义”“浪曼主义”“传奇主义”、自主意译“荒诞主义”、半音译半意译“罗曼主义”“罗漫主义”的过程。短短20年间不同类型译词的相继出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一方面面向海外积极吸收新词语新知识,一方面立足于本国语言自主创制新词语的卓绝努力,更是晚清民国社会激荡、大量新词语喷涌而出的时代大背景的具体体现。3.2竞争变动期(1930-1949)本文将1929-1949年的20年定义为竞争变动期,对应历史上国民政府时期的民国后期。这一时期BKSY与瀚堂检索的结果整合如表9所示。表9竞争变动期西方浪漫

33、主义的译词(BKSY+瀚堂)浪漫主义浪曼主义罗曼主义罗漫主义传奇主义荒诞主义借用创制期446449521741929-193965+4200+22+340+10+00+01939-194935+880+02+20+00+00+0合计608240100资料来源:作者依据BKSY.瀚堂检索结果制作。表中的数字为BKSY检索结果+瀚堂检索结果。这一时期,“浪漫主义”在数量上呈现绝对优势,曾经用例与“浪漫主义”相当的“罗曼主义”逐年减少,至1939-1949降至个位数。同音异形词“浪曼主义”“罗漫主义”在1929-1939可见零星使用,后十年消失为零;意译词“传奇主义”“荒诞主义”均不见用例。如2.2

34、中所述,日本在昭和期之后出现了 革命的進歩的等romanticism的分支概念。调查中方数据库可知,这一时期如“革命的浪漫主义”“进步的浪漫主义”“积极的浪漫主义”“消极的浪漫主义”等相关使用例约有51例。(18)革命爆發後的普羅列塔里亞的一般底雰圍氣,即激烈的革命底熱慕,革命底浪漫主義革命底浪漫主義乃至英雄主義的反映,從這一般普羅列塔里亞的新詩人的詩作,很明瞭地表現出來了。(革命十年间苏俄的诗的轮廓语丝 1930黑天辰男作/杨骚译)(19)進步的浪漫主義是不但和現實的進行並不矛盾,而且是具有充實現實,照耀現實的作用。(高尔基的浪漫主义語絲 1935周扬)(20)高爾基先生更有詳細的解說:在浪

35、漫主義裏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向是必須加以區分的:消極的浪漫主義是粉飾現實,使人與現實妥協,(中略)而積極的浪漫主義則力求堅強人底生的意志激勵人去反抗現實以及現實的一切壓迫(民族文艺与浪漫主义中国社会 1937少青)20世纪20年代,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无产阶级文学思潮勃然兴起并在诸多国家传播开来,日本反响尤为强烈。1922年7月日本共产党成立,伴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蓬勃发展。日本成为仅次于苏联的国际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滋生地和重要宣传阵地。6使用例中既有翻译介绍苏联普罗列塔里亚(“proletarier”)文学,即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文章;也有对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特别是无产

36、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论述的介绍。同时可以看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revolutionary romanticism”的译名随着时间推移,经历了“革命底浪漫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浪漫主义”的逐渐精确简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浪漫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了如下新用法:(21)無錫少婦沈朱氏年二十五歲。數月前由原籍來滬。寄寓九畝地大境路一八二號其嫂處。邇因與附近小姊妹時往游戲場游玩輒晝夜不返,度其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昨晚七時,被其嫂埋怨數聲,抑鬱於懷,乃背人潛服生烟圖盡。迨經其嫂察,覺遂車送仁濟醫院,求治罔效,延至即晚十時餘身死。後由該院通知屍親到來,將屍舁回收殮。(本埠新闻二 浪漫少妇自杀申报

37、 1931-8-23)40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22)她却迷失在那個五色繽紛瀰漫着Romantic的戀愛裏了,她終結做了 神聖愛情 的犧牲品,十年也不能自拔!進而就應該知道我們的主人公所處的時代,她完全是五四的浪漫主義浪漫主義這裏不止是指 文學 的意義而是指由思想到生活的一般來說的所胎生的人物,那時是唯美唯情的戀愛至上主義發狂一樣流行於新青年與新女性之間的時期,那時他們充滿着浪漫的幻想,而以戀愛爲人生的第一義。(白薇的 悲劇生涯 申报 1937-3-5楚阳)这里的“浪漫主义”的用法,如例(22)中所说“不止是指 文學 的意義而是指由思想到生活的一般來說的”,属于脱离

38、文学艺术领域的术语泛化,衍生出了表达“恋爱至上主义”的“新青年与新女性之间”的“恋爱”的新义。本次调查发现此类用法均出自 申报,如例(21)因为男女间艳史引发事件登上报纸,例(22)对民国女作家白薇的自传体小说的书评。多与“昼夜不返”“牺牲品”“不能自拔”等表达共同出现,批判性内容居多。3.3稳定深化期(1950至今)本文将 1950 年至今定义为“稳定深化期”。通过调查检索人民日报,发现“罗曼主义”等其他译词已经找不到实际用例。romanticism的汉语译词“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领域的术语已经完全固定下来。同时,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关键词“革命浪漫主义”。20世纪

39、30年代开始出现的“革命(的)浪漫主义”是人民日报中最多被使用的包含“浪漫主义”的复合词,以下是人民日报中的早期用例:(23)因为我们所要表现的喜儿是优秀的贫农女儿的典型,群众通过 白毛女 的传说,通过自己革命浪漫主义的想像,来表现自己勇敢斗争的性格。(评 白毛女 影片人民日报 1951-4-2周巍峙)(24)自从毛主席提出了我们的文学应该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几个月来全国各地报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讨论人民日报 1959-1-3伊)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的“革命浪漫主义”,其特点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崇

40、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1949年后,源自苏俄的革命文艺观念成为新中国的文艺方针。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两结合”成为文艺新口号,并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党与国家文艺政策的基本表述。(曾樊亭、张照生,2019:94-95)人民日报的调查结果恰好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这一段历史进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革命浪漫主义”的使用逐渐减少。其二,呈现多元化特点。“浪漫主义”除作为文学艺术领域的术语之外,在人民日报中可以看到其在非专业领域中的多元化使用。(25)这里人烟稀少,没有宾馆,没有公寓,他们在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一座修道院里租了几间房子住了下来,共同度过了

41、南国的一个冬季,给传记作家提供了一篇题为“马略卡岛之恋”的富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情调的故事。(马略卡岛之恋(域外散记)人民日报 2007-11-14崔奇)(26)如 大长今 的个人情感神话被 继承者们的历史情爱神话取代,巴黎的秘密 的浪漫故事被 主君的太阳 的恐怖言情取代,而各种“野蛮女友”对男人的蹂躏被 来自星星的你 专情而可以任意摆脱社会纠葛的“神力爱情”取代,虽然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依旧是“纯爱”,依旧是“超时空爱情的浪漫主义漫主义”,但是故事元素上却添加了“宫斗”“穿越”“魔幻”和“耽美”色彩。(韩剧的“浪漫学”人民日报 2014-4-11周志强、徐鹏飞)(27)“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将为

42、“人活百岁不稀奇”所代替,广大劳动人民的长寿愿望将普遍实现。这不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幻想,历史将证明这会是人间的现实。(论长寿人民日报 1958-12-27桂林栖)41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28)参加座谈的科学工作者指出,一项科学成果,必须经过由科学家组成的学术组织进行同行审议,提出意见,作出评价。对这个评价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或推翻,更来不得半点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坚持同行评议 维护科学的严肃性人民日报 1980-12-18)(29)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诸多事实表明,中国和非洲的合作不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中非合作不是浪漫主义,而

43、是现实主义人民日报 2013-4-20李琰)以上“浪漫主义”的使用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1)作修饰成分,意思同“浪漫”或作名词,指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浪漫”情感。如例(25)(26)中的“浪漫主义情调”“超时空爱情的浪漫主义”分别可替换为“浪漫情调”“超时空爱情的浪漫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表达男女间情感的“浪漫主义”和“竞争变动期”中的表达男女间艳史、情感纠葛的“浪漫主义”在感情色彩上有明显区别。2)作修饰成分,表示不切实际、不理性或作名词,等同于空想、梦想等。例(27)(28)(29)中的“浪漫主义的幻想”“更来不得半点浪漫主义”“不是浪漫主义”分别可解释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更来

44、不得半点不理性”“不是空想”。4结语本文分三个阶段分别溯源了romanticism 在中日两国生成、演进的历史过程。日语在术语概念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核心问题之一是音译词和意译词,乃至半音译半意译词的竞争与消长,其背后包含外来词和汉语词的势力变化及日本的汉字使用政策等问题。汉语中的术语生成经历了借用日语译词、自主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的过程,反映了世纪之交向海外积极吸收新词新知的同时立足本国自主创制新词的卓绝努力。同时,虽然语义上存在差异,两国都出现了术语在非专业领域的使用,产生了术语泛化现象。Romanticism这一术语概念在两国的传播和共享是近代众多术语概念生成与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两国词

45、汇交流的产物。本文所得结论对于以“-ism”为后缀的术语概念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同时,本次研究发现romanticism的成立过程与romance和romantic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另作讨论。本文为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日两国主义 的概念史研究”(项目编号:19YBA354)”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邓牧注 1 曾樊亭,张照生.“个人”与“革命”的变奏西方浪漫主义中国百年传播省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91.2 黄河清.近现代汉语辞源: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927.3 朴孝庚.近代語 浪漫 成立変遷

46、J.立教大学日本文学,2019(121):491.4 宮島達夫.現代語形成C/国立国語研究所.国立国語研究所論集:3 研究.東京:秀英出版,1967:11.5 王勇.东方杂志 与现代文学的发生D.天津:南开大学,2012:573.6 徐美燕.日本对中国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影响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43.参考文献卫三畏.英华韵府历阶M.澳门:香山书院,1844.马礼逊.华英字典第三卷M.澳门: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厂,1822.朱京伟.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轨迹:清末报纸中的日语借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刘正琰,高明凯,麦永乾,等.汉语外来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47、社,1984.麦都思.英华字典M.上海:The Mission Press,1847-1848.杨淑尧.由“Romanticism”一词的两种译法看周作人早期文学观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4).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受容与共享M.北京:中华书局,2010.宋子然,编.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陈力卫.“主义”概念在中国的流行及其泛化J.学术月刊,2019(9).42思 想 史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陈力卫.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词语概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罗存德.英华字典M.香港:The Da

48、ily Press Office,1866-1869.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3.黄河清.近现代辞源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商务书馆英华新字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3.颜惠庆.英华大辞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棚橋一郎,訳.和訳字彙:氏新刊大辞書M.東京:三省堂,1888.,編訳.改正増補和英英和語林集成M.東京:丸善商社書店,1886.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二版編集委員会.日本国語大辞典M.2版.東京:小学館,2000-2002.文化庁,編.国語施策百年史M.東京:,2006.生田弘治.文学新語小辞典M.東京:

49、新潮社,1913.荒川惣兵衛.角川外来語辞典M.東京:角川出版,1967.神田乃武,横井時敬,高楠順次郎,等編.新訳英和辞典M.東京:三省堂,1902.堀達之助.英和対訳袖珍辞書M.東京:洋書調所,1862.惣郷正明,飛田良文.明治辞典M.東京:東京堂出版,1986.作者简介:邓牧(1982)女汉族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联系方式:E-mail:to_The Communication,Creation and Revolution of Romanticism in China and JapanAbstract:Romanticism,as an important co

50、ncept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has deeply influenced China and Japan.Inthis paper,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dictionary materials and corpus and database materials,the process of creation anddevelopment of romanticism can be clearly surveyed in the two countries.According to this surve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