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河津市堡子沟小学课题名称草船借箭科 目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80分钟)学习者分析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紧扣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各自的特点。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和体会人物各自的特点;2.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 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原著的主要内容,小组讨论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和结果;3. 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和各自的特点;. 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会用“要是就”、“果然”、“神机妙算”各写一句话。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和结果;2.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和各自的特点;3.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后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更多的三国人物。教学资源(1)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 教师和学生自制的路线图;(3) 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草船借箭 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一)介绍名著,
3、了解大势播放幻灯片及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1).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概括;2).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教学活动2(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罗列一下问题,谁借箭?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的?借到了吗?教学活动3(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读课文,理清层次;3).给课文分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活动4(四)指导读课文第自然段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2).根据人
4、物对话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3).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教学活动(五)读第自然段,了解借箭的经过1).先说经过;展示自制路线图进行分析;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1)雾的作用,(2)船的作用,(3)曹操多疑之心,(4)士兵擂鼓呐喊,(5)水的作用,顺风顺水。教学活动(六)精度课文,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要求学生画出能表现诸葛亮“神”和“妙”的语句;2).讨论交流诸葛亮知天文懂地利;3).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1).展示诸葛亮借箭的路线,讨论说说理由;(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让船头朝西,再让船头朝东?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了借箭的位置以及他的巧
5、妙安排;识曹操,识鲁肃;4).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起讨论;草船接箭教学活动(七)总结全文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等的周瑜不得不叹息。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故事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干超群。教授本课时本人以新课改为指导,做到了以下几点:、教学中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首先让学生
6、掌握好生字词,然后再深入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做打桩机:在本课教学时,我重点选取了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展开教学,以点带面,进而加深了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时,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默读、分角色读、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读书不够。更多的时间是在回答问题,缺乏充分的感情朗读,以读悟情。、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且太少。新课改要求要以形式多样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过渡不够好,有时显得牵强、突然。今后要在每个教学细节上仔细推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