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反思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怎样以最少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思维空间呢?我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精炼问题:( )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的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心里不是滋味?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它就如一枚卵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老师,当我读到罗斯福宣布有政府雇请猎人消灭狼时,心里特别的高兴。我向当时的鹿们肯定乐得心花怒放,拍手称赞罗斯福的英明。”“我读到鹿成了森林中的宠儿,在自由的王国中无忧无虑的生活时,我更加的为鹿群们高兴,它们不会为生存而担忧,再也不会有天敌来进犯,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听着孩子们天
2、真可爱的想法,看着孩子们兴奋莫名的笑脸,我的眼前仿佛就是一群活泼美丽的鹿。这时一个男孩沮丧地站起来:“老师。当我看到森林中绿色植被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我的心理非常难过。” “是啊。老师,你看你看那些可爱的鹿们病的,死的死,整个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真让人揪心。”另一个孩子说道。看着孩子们为鹿群的生存而担忧、焦急,这不是我所要达到的目的吗?俗话说:“治标要治本。”“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不失时机的问道。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失落的情绪一扫而光,教室里一下子热气沸腾。“老师,造成鹿死林会的罪魁祸首就是罗斯福,他不应该下令捕杀狼。?”“我们不能以人类自身
3、片面认识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尽管狼吃鹿,但它吃掉的多数是病鹿,这样狼既维护了鹿群的稳定又保护了森林。”“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更有智慧和能力就可以无视动物的生存权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自信的感召下,学生萌生了热切的探究欲望,学生们根据我给出的问题,已认识到: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在情智交融融中,强化了学生的认识,达成了目标。二、举一反三,感悟升华没有动力,思维就不能启动,就不会求知。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学懂课文,认识到鹿死林毁,是因为狼大量的被捕杀,人们没有遵守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课文的内容。我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例子
4、?”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这时我们的“问题专业户”贾文举例说:“夏天乘凉时我发现树上的毛毛虫突然多起来是什么原因?”问题一落地,教室的温度又升到了沸点,学生不由自主的马上展开了讨论,而且争论的特别激烈。“人们不注环保,废气排放不达标,麻雀都没立足之处“大量的捕杀麻雀”“过度的使用农药,导致麻雀在量的死亡”兴奋、自信跃然于学生的脸上,我于是趁热打铁“老师也给我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塞翁失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的体会。”孩子们把眼睛瞪得更圆,眼里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我的故事刚讲完,底下就小手如林。“老师从这个小故事中,我明白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是一件好事。”“我们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问题,要有一分为二的
5、观点”“老师,如果当时的罗斯福能一分为二的看待狼和鹿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了。” 学生此时以会运用学法迁移,举一反三,深刻认识一些“自然之道”,掌握事物联系的规律,也就是说,学生既能勤于思考、善意思考,又能从养成细心观察、分析事物,遇事不仅要“知其然”,还应该“知其所以然”。用理智驾驭的情感才不会庸俗,才是高尚的。从狼与鹿的故事中,学生以认识大自然的“智”,促进了热爱大自然的“情”,随之产生了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所以我又引以资料说:“同学们世界每年有1500种物种在来绝,破坏生态平衡的事还在屡屡发生,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
6、句警示人们的话”话一落,学生拿起笔,奋笔疾书、感悟升华“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学会了解动物、尊重生命”“生态保护不仅是世界的财富,更是个人的幸福”“生态保护人人搞,碧水蓝天生活好” 感悟: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了,那样问,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成功的教学往往是点“一叶”而能使学生“知秋”,能否科学的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同时,要考虑到课堂与课外是相联系的,但课堂的空间又是有限的,如何发挥有限的问题来连接无限的生活空间,这就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联想,促成科内外的联系。好的课堂不但应该体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且要使学会共同探究,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米力克木20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