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风诊疗规范.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880614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诊疗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风诊疗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恢复期)诊疗规范 一、概述 中风: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扑,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西医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相似。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局限性脑梗死、 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可参照辨证论治。 中风恢复期:一般是指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清,生命体征平稳,但仍遗有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患肢强痉而屈伸不利,语言不清,口舌不正等,渐进入中风恢复期,一般在脑血管病发病两周至6个月。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为本科重点收治疾病,提倡早期康复和积极康复治疗。 二、诊断标准 1.病史:脑血管急性发病病史2周后,或中风后遗症期。 2.临床主证: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言语不利,偏身感觉异常 3. 兼次症:肢体麻木,饮水发呛,共济失调,眩晕或头痛 4.CT或MRI检查,可发现梗塞病灶或出血病灶以明确诊断。 三、分型诊治 1、风痰瘀阻证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喎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病机: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方药:解语丹加减。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息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息风潜阳;烟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病机: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蹇涩之证。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3、肝肾亏虚证 主症: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 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病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左归丸功专滋补肝肾真阴,用于精血不足,不能荣养筋脉,腰膝酸软,肢体不用等症;地黄饮子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用于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犯所致之舌强不语,足废不用等症。 干地黄 首乌 狗脊 山萸肉 补肾益精,麦冬 石斛 养阴生津, 当归 鸡血藤 养血和络,。 加减 若腰酸腿软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肾壮腰;肾阳虚,加巴戟天,苁蓉补肾益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夹有痰浊,加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 四、中医特色康复 1、推拿 一般在中风后两星期开始,适宜用推拿治疗。治则为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1)背及下肢部作 A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再在 脊柱俩、两侧用滚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时配合后伸和患侧的被动活动。时间约5分钟。 B 患者取健侧卧法。(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滚法治疗,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时间约3分钟。 C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侧面,用滚法在患侧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法施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按、揉风市、膝眼、阳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时间约3分钟。 (2)上肢部操作 1、取穴: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 2、手法: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搓法、摇法。 A 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自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治疗部位。在进行手法的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滚法治疗,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时间约5分钟。 B 患者取坐位。用滚法施于患侧肩胛周围及颈项两侧,在进行手法时,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活动。然后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动肩、肘、腕关节。再作肩、肘、腕部摇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时间约3分钟。 (3)头部颈项操作 1、取穴:印堂、睛明、太阳、角孙、风池、风府、肩井 2、手法:按法、摸法、扫散法、拿法 A 患者坐位。患者站于患者面前,用 抹法自 印堂至太阳往返4-5次,同时配合按、揉睛明、太阳。再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每侧20-30次,配合按、揉角孙。时间约2分钟。 B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侧面按、揉颈项两侧,再按风府,拿风池、肩井。 2、针灸 (1)半身不遂: 治法: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 处方: 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阴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仓。 随证加减:肩髎、阳池、后溪等;风市、阴市、悬钟等;八邪、八风等;廉泉、通里等。 (2)口眼歪斜: 治法:取手足阳明太阳经穴。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四白、攒竹、昆仑轮、养老、下关。 随证加减:迎香、颧廖、童子廖、太冲、承浆等。 3、中药熏蒸与药浴: 基于辨证施治的原则,按三个分型,我们研制出中风康复治疗熏蒸方1—3号方。 一号方:白术 胆南星 僵蚕 桃仁 红花 透骨草 天麻等 二号方:黄芪 地龙 川芎 当归 红花 透骨草等 三号方: 生地 当归 鸡血藤 山萸肉 附子 透骨草等 五、运动疗法(PT) 六、作业疗法(OT) 七、言语康复(ST) 八、肩手综合症治疗 辨证推拿 自制中药膏(科内协定处方)配合TDP导入 作业疗法 九、文体综合 乒乓球 篮球 50米轮椅赛跑 棋类 生日祝福 智力竞赛等 疗效评价与优化 2008年度我们依据诊疗规范,对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病人康复治疗中发现,中风后两周既开始应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等治疗疗程1—3个月后,患者肌力提高,肌张力降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患者的肩手综合症的治疗疗效不太明显,分析其原因:康复项目选择较少,特别是针刺治疗选择的穴位不尽完善与充实,经科内讨论对下一季度的康复治疗病人的治疗中,是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增加适宜的治疗项目,如我们针对肩手综合症在针灸中,增加了头针和体针,推拿疗法也适当增加了治疗部位与疗法,采用滚、按、推、揉法反复进行循经治疗,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腕、肘、肩关节被动活动及手指理法和捻法,在点按缺盆、肩井、尺泽、后溪、手三里、合谷等穴,然后再用拿、搓、抖动法结束治疗。同时对患者增加中药熏浴疗法,同时护理中强化良姿位摆放,尽量抬高患肢等。 2009年度中风病的原有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我们体会到,病后的患侧肢体痉挛恢复的更慢,成为了中风病恢复期治疗的难点,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中医或者是西医,对痉挛治疗还没有公认的效果,确定的治疗方法。 为解决医疗难题,我们依据中风为肝病,又“肝主筋”之说。 痉挛在中医是肝、肾阴亏引发的,肝肾阴亏,阳元风动,肝伤则筋脉拘挛,肾伤则精髓不足,筋出润养,出现痉挛。我们利用中药从补益肝,肾方面加以调整,并采取一下措施: 1、 在地黄饮子方中加大熄肝风,伸筋脉等药物,如川乌,草乌,马钱子、木瓜,伸筋草,透骨草等药。 2、 华佗夹脊穴位直接刺激神经根部位的周围组织 3、 增加受推拿部位,调整推拿手法。 4、 物理疗法:抗痉挛治疗仪。 2010年度我专科重点收治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病人康复治疗已进行了三年,在不断完善优化各种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我们又总结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出现的患肢疼痛,麻木,肿胀,睡眠障碍,尿便障碍,精神障碍,植物神经障碍等丘脑综合征表现,根据中医学理论,给予中药疏肝解郁,养心宁神,益气补肾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