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道是无“望”却有“望”
——《望天门山》赏析
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的“两山夹沧山,豁尔开天门”,宋代的王安石的“崔巍天门山,江水绕其下”,明代的胡松的“两山对出开天险,一水中分殷地雷。”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在诗人的想象中东西梁山原来是一座山,它不自量力想阻挡长江东去的汹涌气势,但长江仍凭它千钧之力撞开了东西梁山,呼啸而去。这是作者在舟上远远望见的景观,想象奇特、大胆。
刚刚抓住了瞬间感觉的李白乘坐的舟船已顺江而天门山了。站在船上的李白看到这样的情景:江水因受阴而咆哮,掀起巨浪直扑山岩巨石,山岩巨石也不示弱,将巨浪狠狠地摔回来,造成波涛回旋。惊心动魄的壮观。李白信口念出“碧水东流至此回”。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
怀着特强好奇心的李白,又随流而进两山夹峙中,李白仰首极望:山一改静立江边的姿态,或奔跑或一闪而失。李白不觉舟在行,而是山在跑。“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维妙维肖地把这望山的感觉和盘托出。
惊奇不已的李白还沉醉在“相对出”的梦幻中,“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到了宽阔的江面。一种舒缓、悠然的情绪抓住了李白,渐渐消退,极目远望,哦,水天交际处一轮红日将江水一片金色。李白不仅看到“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景,而且体味了“日边”的美好。
《望天门山》,一句一特写镜头,在镜头里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白描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主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你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人在舟中立,舟在江中行,所见都是动态的“望”。高超的手法使《望天门山》具备了“道是无‘望'却有‘望'”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