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的整除(复习)”的案例韩少华在培训农村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我执教了六年级“数的整除综合复习”一课,在培养学生学会整理知识、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整理两个片段供大家探讨。片段一:用数与概念造句,再现知识师:看到这些数,回忆数整除的有关概念,你能选一个数并用一个概念说一句话吗?这时举手的人寥寥无几,看来学生对五年级学习的数的整除知识有些遗忘。于是,我让学生先打开数学课本阅读“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然后再用数与概念造句。这时学生思维活跃了,举手发言的人很多。生:6是一个偶数。生:6是2和3的倍数。2和3是6的因数。生:6既是合数又是偶数,6能被2和3整除。我把学生说到的概念写在黑板上
2、,适时让学生回忆这些概念,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以及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等。学生陆续用数与概念造句。生:12和5互质,12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60。我出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后,并随意说两三个数让全班学生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随着学生的发言,数的整除的各个概念都展示到黑板上了,每一个知识点都及时得到了训练。反思:由于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有些遗忘。我让学生先浏览一下这些概念,然后把数的整除和概念联系起来造句,学生有效地把知识进行了一一再现。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辨析,同时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了回
3、忆和巩固。片段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师:今天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和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老师很高兴,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老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与我联系,好吗?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字从左到右依次是: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 )2:最小的奇数与最小的质数的和。 ( )3:最小的自然数。 ( )4: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 ( )5: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 ( )6:不能做除数的自然数。 ()7: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8:2和3的最小公倍数。 ()9:比最大的一位数少9的数。 ()10:12和15的最大公因数。()11: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6的数。()反思:学生对老师的电话号码有一种好奇,好奇心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破译出的电话号码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学生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复习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整理知识的能力时,整理知识可以放在课前进行,课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错题,课中相互交流错题及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课前编题,课中与同等水平的学生交换题目,进行相互批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