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该病是遗传性疾病,在不同的类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多属X连锁隐性遗传,即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造成。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半合子),若此基因上有该病的隐性基因,则表现出疾病。故大多数患者为男性。女性因为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任何一条基因上有不带该病的显性基因,则不发病。故较少女性患病。因此,若父母双方均带有此隐性基因,且后代为男性,那么得该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但是遗传因素如何导致肌肉变性,则始终未明。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早期症状有哪些?1.好发年龄:DMD患者多于儿童期的男孩,一般在46岁时出现较典型的症状。BMD患者多在10岁之后发病。
2、2. 主要症状体征:肌肉发育异常和肌肉萎缩无力,主要选择性侵犯四肢近端肌、盆带肌、腰带肌等。(1)患者发病初时走路笨拙,容易摔倒,奔跑困难,之后逐渐出现走路和上楼困难,下蹲站起困难。(2)严重者出现典型的鸭步,站立时背部前凸,肚子向前挺,两脚向外撇开,走路缓慢摇摆,状如鸭子。躺着至起床站立非常困难,必须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扶着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即特征性的Gower征)。肩胛带肌受损则出现翼状肩胛 (如鸟翼 ) ,举手不过肩。(3)绝大多数患儿有小腿部(腓肠肌)假性肥大,少部分可见舌肌或肩部(三角肌)等假性肥大。此时多数患儿瘫痪在床。(4)继续发展可致腰椎骨密度下降,发生骨折后则不能再行走。
3、3.消化道 部分患儿可累及胃肠道平滑肌。若胃的纵行肌外层有退行性改变引发急性胃扩张,则可导致死亡。部分患儿可有严重便秘。4.心脏 大多数DMD患儿没有心血管症状,只有在疾病晚期和反复感染的情况下才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5.神经系统 (1)DMD和BMD患儿均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尤其智能发育迟缓,患儿平均智力在正常值的1个标准差以下。(2)有研究报道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癫痫的发病率增高,尤其是BMD型。DMD患者则易出现情感、行为问题,认知能力下降及学习困难。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西医治疗方法本病无特殊有效治疗药物,只能对症支持治疗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并不能根本治愈疾病。1.对症治
4、疗(1)常用的药物:维生素E、肌苷、三磷腺苷等。(2)降低血清酶水平:利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联苯双酯等。(3)增强患者的肌力:有人提出早期给予乳酸钠,以防止代谢性酸中毒。此外,用钙拮抗药维拉帕米治疗也有一定效果。2.支持治疗 为保持肌肉功能及预防挛缩,进行适度运动非常重要,不宜久卧床上。3.外科治疗 DMD患者常发展为进行性脊柱侧弯,常需行脊柱后融合术。4.基因治疗 一个是“转基因治疗”,目前尚不能应用于临床。另一项治疗方法即“肌母细胞移植手术”。具体方法是:提取健康的骨骼肌细胞进行人工体外培养,培养成肌母细胞,然后将细胞点状移植入患者的四肢及躯干骨骼肌内,让其成活后手术成功。药疗是根本,而食疗
5、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中医治疗方法1.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属中医痿症范畴,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肉和筋骨,则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则气血充足,四肢百骸得以充养;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肉无以充养则肌肉营养不良。治疗上以补益脾、肾为根本。此外,肝主筋,筋健则运动灵活,且肝肾为子母之脏,故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2.对肌肉、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按摩或针灸,注意并防止并发症。小
6、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治疗前的注意事项?本病以预防为主,应强调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本病在人群中的遗传负荷,减少本病的发生。1.检出携带者 检出携带者的方法有多种,如家系调查、血清酶活性测定、肌电图检查和肌活检等。其中以测定血清CPK及CPK-MB活性最为简便、实用。上述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则可提高检出携带者的阳性率。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应做好产前诊断。2.产前诊断 有性连锁隐性遗传史或携带者或已生一患儿的女性,在妊娠时,如为男婴,受累者约占半数,此时可抽取胎盘血清做CPK测定,如升高明显,或PCR检测病理基因阳性,应做人工流产。阴性或为女婴,则可让其出生。3.新生儿筛选 目的是尽早发现患儿及携带者。
7、以生后610周后测定CPK活性为首选。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应该做哪些检查?1.神经系统:四肢肌力低下,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2.实验室检查:(1)血清生化检查 肌酸磷酸激酶(CK)明显升高,达1.5万2万U/L,甚至更高。血清CK升高可出现于出生时,疾病后期略有降低。(2)肌肉活体组织检查 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有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坏死肌纤维。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肌内膜结缔组织增加以及肌纤维的丧失,脂肪组织的替代。(3)基因诊断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各大医院应用核素DNA印迹法杂交、缺失热点外显子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进行基因诊断,缺失检出率为56.7%63.0%,应用DMD基因缺失热点9对
8、引物PCR分析,缺失型大宗病例的检出率为47.5%49.6%。国内已应用定量PCR测定、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检出DMD基因携带者。基因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3.X线检查:腰椎骨密度降低,甚至有骨折线。4.肌电图:为肌源性改变,病变肌肉呈低电位,波形持续时间缩短,而多相波增高。5.脑电图:异常脑电波。还可出现异常心电图等。小儿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主要鉴别BMD和DMD两型。二者临床症状相似,主要不同点如下:1. 发病年龄:BMD发病年龄稍晚,多于10岁后起病,而DMD多于28岁发病。2. 发展速度:前者进展缓慢,后者发展较为迅速。3. 病情:前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存活时间
9、较长,出现临床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后者多于10岁后不能行走,瘫痪在床而于20岁前死亡。肌酸激酶增高的原因有:1.各种类型肌营养不良均可发生CPK活力升高,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酶的活力约可达正常的10-50倍. 2.肌肉创伤可使CPK活力升高. 3.剧烈运动,手术,肌肉注射也可引起此酶活性升高.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低下等也可使CPK活力升高. 5.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时CPK活性可达正常时的5倍. 6.急性心肌梗时,早期阳性检测率高,特异性强,酶活力上升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人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内含有肌酸激酶,
10、其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的肌纤维内 运动容易使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其原因是因为运动时缺氧,代谢产物堆积,供能相对不足等原因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或肌细胞膜受到损伤,促使酶从细胞内释放增加,酶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尤以肌肉牵拉的机械性损伤或产生血肿等原因较为重要.你年龄19岁 也没有什么症状,在体检前是否进行了运动,那样的话就有什么问题的.肌酸激酶偏高常见的有两种原因,就是肌肉受损或心肌病变,心肌病变有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增高可见于心肌损伤坏死,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门诊常用化验正常
11、值 收藏 2011-06-12 13:52标签:血化验 正常值 二氧化碳 碱性磷酸酶 免疫球蛋白 血清 健康 项 目 正常值 静脉血 ALT (谷丙转氨酶) 0一4O IU/LAST (谷草转氨酶) 0一45 IU/L TP (总蛋白) 60一80 g/L ALB (白蛋白) 35一55 g/ALP (碱性磷酸酶) 40一160 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 0一50 IU/L TBIL(总胆红素) 1.7一2.0 umol/L DBIt(直接胆红素) 0一6.0 umol/LCrea(肌酚 44一133 umol/LUa (尿酸) 90一360 umol/LUREA(尿素氮) 1.
12、8一7.1 mmol/L GLU (血糖) 3.61一6.11 mmol/LTG (甘油三脂 0.56一1.7 mmol/L GHO (胆固醇) 2.84一5.68 mmol/LMg (血清镁) 0.8一1.2 mmol/LK (血清钾) 3.5一5.3 mmol/LNa (血清钠) 136一145 mmol/L CL (血清氯) 96一108 mmol/L Ca (血清钙) 2.2一2.7 mmol/L P (血清磷) 2.2一2.7 mmol/L Fe (血清铁) 10.7一27 umol/LNH (血清氨) 0一58 umol/L CO2 (二氧化碳) 21一31 mmol/LCO2Cp
13、(二氧化碳结合力) 2O一30 mmol/LCO (一氧化碳定性) (一)HBDH (a羟丁酸脱氨酶 90一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 25一170 mmol/LLDW (乳酸脱氢酶) 40一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一16 A/G (血清白/球蛋白) 3.5一5.5/2-3g HDL (高密度脂蛋白 1.14一1.91 mmol/L VLDL(低密度低蛋白) 0.11一0.34 m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1一3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一)IgA (免疫球蛋白) 0.9一4.5 mg/mlIgG (免疫球蛋白)
14、 9一23 mg/ml IgM (免疫球蛋白) 0.8一2.2 mlSF (铁蛋白) 20一200 ng/ml (蛋白电脉) 3一4.9 (蛋白电脉) 3.1一9.6 (蛋白电脉) 6.6一13.7 (蛋白电脉) 9.5一20.3 Fdg (纤维蛋白原 2一4g/LS.C.R (血肌酐) 44一133 umol/LC.C.R (肌酐清除率 80一120 ml/分GLU (血糖) 3.9一6.1 mmol/LAMLY (血淀粉酶) 40一160 U C3 (补体) 0.65一1.5/L ASO (抗链O) 1:400以下 RF (类风湿因子)(一)WR (肥达氏反应)(一)WFR (外裴氏反应)
15、 (一)CEA (癌胚抗原)5mg “两对半意义参考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传染性 十 一 十 一 十 有(急慢性乙肝) 十 一 一 一 十 有(协带者) 十 一 一 一 一 有(协带者) 一 十 一 一 一 无(保护性抗体) 十 一 一 一 十 有(发作期) 一 一 一 十 十 无(恢复期) 一 十 一 十 一 无(恢复期 一 一 一 一 十 无 一 十 一 一 十 无(保护性抗体) 项 目正常值 未梢血 WBC 白细胞计数 (4一10)x10/L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20一40MID 中性细胞百分比 GRA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 RBC 红细胞
16、计数 男:(4.5一5.5)x10/L 女: (3.5一5.0)xl0/LHGB 血红蛋白 男: 120一160/L 女: 110一150/LHCT 红细胞压积 男:(042一0.49) 女:(037- 0.43)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一92FL MCH 平均细细Hb含量 27一31Pg MCHC 平均红细胞Bb浓度 320一360g/L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一14.8 PLT 血小板计数 100一300X10/LW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6.3一13.5FL PCT 血小板压积 男:0.108一0.272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女:0.114一0.282 项 目 正常值 尿液分析 SG 比重 1.010一1.025 PH 酸碱度 5一6 LEU 白细胞 neg NIT 亚硝酸盐 neg PRO 蛋白 neg GLU 尿糖 normolKET 酮体 neg UBG 尿胆元 normBIL 胆红质 neg ERY 红血球 neg 项 目 正常值 血沉 SR 血沉 男:0一15mm/h 女:0一20m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