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研究_刘玉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611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研究_刘玉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研究_刘玉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研究_刘玉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时有抬头,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以为天下计的宽广胸怀和为世界谋的战略眼光,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展示丝路精神的悠远传承、世界联动发展的共同梦想,以及“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大同理念,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为民族交往和世界发展指明了前行的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产物,丝路精神是凝聚各方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系统阐述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对于凝聚文化共识、

2、扩大世界交往,高扬互利共赢之帆、把稳团结合作之舵,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发展进步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精神”一词。此后,多次在国际会议中重申“丝路精神”,进一步凝练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科学内涵,以及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引,弘扬丝路精神是世界交往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发展的

3、逻辑必然,是中华文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基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研究刘玉洁,许士密(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276800)摘要:丝绸之路孕育的丝路精神是世界交往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是中华民族与丝路沿线各族人民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成果。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蕴涵共谋发展、互商互谅的经济诉求,和平共处、互尊互信的政治主张,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理念和“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博弈、共享而非独霸、共赢而非零和”的中国智慧。丝路精神对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

4、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丝路精神;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812;D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544(2023)02-0030-09收稿日期:2023-02-16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视域下弘扬丝路精神研究”(19BKS12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玉洁(1999),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许士密(1969),山东滕州人,博士,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5、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成果。(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丝路精神生成的理论基础作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世界交往是个人、民族、国家等主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普遍交往,最终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一种交往形式。“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们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以来,人类历史也就成了一部世界交往的历史。”1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丝路精神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因此可以说,丝路精神是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真谛的继承与创新。首先,世界交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

6、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2 147一方面,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交往的产生、发展,并规定着交往形式、范围。尤其是大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世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国家内部交往逐渐发展为世界交往。另一方面,生产以交往为前提,交往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交往范围扩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当某一国家的生产力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将会在世界交往过程中被其他国家接受和吸收从而继续发展。因此,世界交往的形成与丝路精神的提出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国际合作不断加深。但是,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丝路精神继承、创新了马克思世界

7、交往理论的精髓,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桥梁,通过聚焦国家间互联互通,不断加深国际合作,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其次,世界交往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世界交往的扩大,“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 404世界交往的过程也是各国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世界文化的过程。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以融合或冲突的形式相互碰撞,形成新的文化现象。同时,各民族文化只有在世界交往中才能发展壮大,而不至于使自身在流传或战争中消亡。“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8、2 187-188如果某种文化固步自封,则会落后于世界,甚至造成被动挨打、逐渐消亡的局面。因此,各民族文化不能脱离世界文化孤立发展。这一发展过程与丝路精神的价值理念具有共通性。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3 76“一带一路”倡议以文化融合作为情感契合点,始终坚持文化先行,推动沿线国家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为各国文化交流融合提供国际平台。最后,世界交往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社会分工和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历史向世界

9、历史转变提供了技术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 404各民族、国家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交往发展到此种程度时,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必然趋势与丝路精神的价值功能具有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4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提出贯通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大洋洲的“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丝路精神”,以各国共同利益为切入点、以平等对话为前提开展友好合作,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合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丝路精神是中华

10、民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的精神宝藏。在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中,世界交往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一种交往形式,同时也对世界交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及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是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和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之一,丝路精神的理论根基也正源于此。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与丝路精神在价值理念、实践趋向等方面具有共通性。弘扬丝路精神是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继承与发展的逻辑必然。(二)世界交往新时代:丝路精神生成的现实逻辑世界交往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一体化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当今世界,黑天鹅 乱飞,灰犀牛 频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产业链刘玉洁,许士密

11、: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第2期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成果。(一)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丝路精神生成的理论基础作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世界交往是个人、民族、国家等主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普遍交往,最终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一种交往形式。“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们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以来,人类历史也就成了一部世界交往的历史。”1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丝路精神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因此可以说,丝路精神是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真谛的继承与创新。首先,世界交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

12、产决定的。”2 147一方面,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交往的产生、发展,并规定着交往形式、范围。尤其是大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世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国家内部交往逐渐发展为世界交往。另一方面,生产以交往为前提,交往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交往范围扩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当某一国家的生产力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将会在世界交往过程中被其他国家接受和吸收从而继续发展。因此,世界交往的形成与丝路精神的提出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国际合作不断加深。但是,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丝路精神继承、创新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精

13、髓,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桥梁,通过聚焦国家间互联互通,不断加深国际合作,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其次,世界交往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世界交往的扩大,“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 404世界交往的过程也是各国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世界文化的过程。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以融合或冲突的形式相互碰撞,形成新的文化现象。同时,各民族文化只有在世界交往中才能发展壮大,而不至于使自身在流传或战争中消亡。“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2 187-

14、188如果某种文化固步自封,则会落后于世界,甚至造成被动挨打、逐渐消亡的局面。因此,各民族文化不能脱离世界文化孤立发展。这一发展过程与丝路精神的价值理念具有共通性。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3 76“一带一路”倡议以文化融合作为情感契合点,始终坚持文化先行,推动沿线国家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为各国文化交流融合提供国际平台。最后,世界交往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社会分工和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提供

15、了技术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 404各民族、国家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交往发展到此种程度时,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必然趋势与丝路精神的价值功能具有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4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提出贯通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大洋洲的“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丝路精神”,以各国共同利益为切入点、以平等对话为前提开展友好合作,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合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丝路精神是中华民族与“一带

16、一路”沿线国家共有的精神宝藏。在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中,世界交往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一种交往形式,同时也对世界交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及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是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和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之一,丝路精神的理论根基也正源于此。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与丝路精神在价值理念、实践趋向等方面具有共通性。弘扬丝路精神是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继承与发展的逻辑必然。(二)世界交往新时代:丝路精神生成的现实逻辑世界交往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一体化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当今世界,黑天鹅 乱飞,灰犀牛 频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产业链31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

17、3年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传统国际循环弱化。相比以前,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5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当前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丝路精神,为全球发展指明方向。首先,世界一体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世界历史,“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2 194,原本相互独立的民族、国家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世界独自发展。近些年来,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在经济发展方面,各国经济相依相持,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

18、济发展格局,掀起了一股“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巨浪。在此背景下,各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广泛开展多边合作,同样也伴随着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同的文化通过吸收、借鉴彼此精华,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新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一带一路”倡议恰恰为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全方位、现代化平台,在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他国共同进步。其次,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为世界交往带来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持续紧张,全球性经济危机频发,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难民危机严重,地缘冲突不断。面对一系列非传统国际危机,西方国家不仅无法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理方案,甚至逆历史潮流而为,将问题归结于全球化,掀起“逆全

19、球化”的思潮,“西方中心主义全球治理体系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呈现出日渐式微或失灵的趋势”6。特别是美国政府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否认全球化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并接连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实质是强调美国利益至上,是一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与全球化背道而驰。此外,英国脱欧、限制移民等一系列事件不断释放出“逆全球化”信号,英美等发达国家由全球化的推动者变为“逆全球化”的鼓吹者,增加了国际社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弘扬丝路精神是基于综合国力的中国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应该同舟共济。”7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奉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战略,

20、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这离不开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运用。一方面,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物质基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推动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完成了首个以中国标准建设的水电站,为巴基斯坦能源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中国对外投资将继续扩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另一方面,丝路精神之所以能够引发沿线国家情感共鸣,源于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中华文化流传千年,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使我们与任何国家交往都能找到情感相通之处,为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合作奠定情感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

21、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人以胸怀天下谋大同的国际视野提出丝路精神,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强烈愿望,有助于呼吁各国人民紧密团结、携手合作。作为丝路精神的发源地,中国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展示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三)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丝路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8 190新时代,我们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共商“一带一路”建设,传承弘扬

22、丝路精神,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碰撞,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进步的理性呼唤。首先,古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历史起点。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方人文社会交流的大动脉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8 177古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开放之路。在中国古代统治者支持下,古丝绸之路欣欣向荣,既亲历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华,也见证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况。通过古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传入西方,葡萄、胡瓜、石榴等流入中国,同时,佛教、伊斯兰教逐渐传入内地

23、,创造了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盛况。虽然世事变迁,古丝绸之路曾一度衰落,但其承载的丝32刘玉洁,许士密: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第2期路精神历经风霜却从未改变。其次,“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文化价值的实践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 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9一方面,集中体现丝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大同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中蕴含着传统文化因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出入为友,守望相助”,这一理念已经渗透到丝路

24、精神之中,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中华文化中平等友爱、协和万邦的文化理念。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中国本着互惠互利、开放包容的态度与沿线国家建立友好伙伴关系,真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使我们与沿线国家的关系更亲近。最后,推动构建文化共同体是丝路精神的价值愿景。“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外溢,也是支撑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观念所系、底蕴所在、价值所向,是全球化的精神内核。”10文化是各国、各民族内心情感的黏合剂。“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文化交融实现各国人民情感交流与民心相通,蕴含其中的丝路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这不仅是一种文化

25、交流机制,更是一种文化交往策略,为文化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精神资源。通过共商“一带一路”建设、传承弘扬丝路精神,中国将文化思想、语言文字等传播至国际社会,同样也将周边国家的音乐舞蹈、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在吸收借鉴中产生文化共振,促进文化共同体的实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丝路精神既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人文交往的辉煌,也引领着新时代浪潮中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构建文化包容的共同体提供精神力量。丝路精神既根植于历史,又面向未来,它着眼于各国人民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从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角度思索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向世界贡献了一份富有特色的中国智慧。二、丝路精神

26、的科学内涵世界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交往形态为标准,可以分为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从经济交往来看,生产力不断发展打破了狭小的地域界限,将世界各国纳入普遍的经济联系之中,并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进一步深化世界交往的深度与广度;从政治交往来看,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一种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决定了世界历史暂时的资本主义性质,无产阶级解放和共产主义最终会在世界普遍交往中实现;从文化交往来看,世界交往的扩大促进文化交融,催生了文化全球化,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作为世界交往过程中的逻辑必然,丝路精神蕴涵兼济天下、合作共赢的世界理念,展现了世界交往在经济互惠、政治互信、文化互鉴方面的应然态势,在

27、世界交往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共谋发展、互商互谅的经济诉求世界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世界市场中,“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2 404基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尤其是随着新兴经济体出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中国顺历史潮流而为,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其他国家实现经济转型。一是以共谋发展为宗旨。无论实力大小,无论何种制度、模式,各个国家都应在平等合作中互惠互利,朝着共同繁荣的目标前进。一直以来

28、,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与各国共担风险、共享成果。“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 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11因此,中国要实现的“赢”并非单赢,而是多赢、共赢。“一带一路”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也迎合了世界各国的利益,大到民族、国家,小到企业、个人均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经济成果是中国与世界共发展、同进步的有力证明。二是以互商互谅为桥梁。“经济活动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9、12,在这种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利益关系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交往合作的纽带。与西方国家所秉持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思想不同,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互商互谅的伙33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伴关系。“共商”即与沿线国家一同商议合作策略与解决方案,在友好商谈中达成合作意向;“共建”即建立合理的分工体系,整合各国优势形成合力;“共享”即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各个国家,带动沿线国家共同繁荣。这足以证明,“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8 68,“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抗性发展,而是正和博弈的协同发展是各国共同寻求的自由、开放、多元的合作构想”13,它传递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成果,更是

30、中国与各国携手共建高质量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决心。(二)和平共处、互尊互信的政治主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民族、国家之间自给自足的状态被相互依存所代替,世界进入普遍交往的新阶段。但是交往过程中,各个民族、国家由于利益争夺不断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420世纪后,帝国主义国家划分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掀起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文明遭受摧残。中国历来爱好和平,讲求“天下一家”“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历史无数次证明:和平稳定是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一是

31、以和平共处为核心。古丝绸之路打开了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通道,“一带一路”倡议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民族交往范围和领域,向更多国家传达和平、善意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共处的道路。它“承载着我们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将成为拉近国家间关系的纽带,让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各国互尊互信,共同打造和谐家园,建设和平世界。”8 190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对话来化解利益冲突,为世界发展提供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传承弘扬丝路精神,架起了东西方和平交往的桥梁。可以说,和平不仅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丝路精神的直接体现。二是以互尊互信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

32、要“坚持政治互信。秉持成员国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理念,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各方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振兴”15。互尊互信是实现“一带一路”政治目标的必要前提。一方面,许多沿线国家同中国一样经历侵略之苦,深知国家主权不可撼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制度、道路的选择,尊重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是各国和平合作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任何国家都不能独立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与沿线国家利用国际会议等形式加强政府间交流,以有效的政策沟通、机制对接实现政治互信的目标。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非谋求自身政治利益,而是以平等互信为基础,构建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格局。(三)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

33、化理念随着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加强,精神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公共财富。各民族文化在融合中摆脱自身狭隘性与片面性不断发展进步,转变成世界性文化。中国继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核,向国际发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文化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促进了人类文化多元性发展。这既迎合了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趋势,也体现了丝路精神的文化内涵。一是以开放包容为原则。开放是不限国别的全方位的开放,是一种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博大的文化气度。包容是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有容乃大的胸怀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近代的中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以致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文明的强势

34、进攻不得不妥协,开启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历史以血的教训一次次证明:闭关自守只能带来愚昧落后,唯有开放包容才能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 是开放包容的,我们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8 75可以说,开放包容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和实践原则。二是以互学互鉴为手段。丝绸之路是一条汇聚多种文明的开放之路,古有中国的“唐三彩”、四大发明等通过古丝绸之路传至波斯、罗马等地,印度佛教文化传至中国内地。今有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并在上百个国家创办500余所孔子学院,与沿线国家一同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旅游年等活动,不仅为各国人民创造了更多的文化交流

35、平台,也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认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使世界各地形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多元文化,它们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三、丝路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 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8 190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丝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国际交往范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丝路精神价值的深刻剖析不仅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助力,也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一)丝路精神为建设

36、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精神动力丝路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一带一路”倡议虽源于中国,但其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增进互信,巩固友好,深化合作,加大相互支持,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携手构建务实进取、包容互鉴、开放创新、共谋发展的 一带一路 互利合作网络,共同致力于重振全球经济。”8 111这一演讲不仅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一起重振全球经济的决心,也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道路。首先,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利用丝路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37、由长期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驱动、质量提升型转变。“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借助丝绸之路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使西部地区由政策的“追随者”转变为“谋划者”。西部地区凭借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优势,自主制定发展政策,充分挖掘自身在人文、自然方面的潜力,制定特色旅游路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我国与周边地区的运输成本,增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促进沿线地区贸易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弘扬丝路精神有助

38、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地理、运输等资源的优势,促进我国西部乃至沿线地区实现“质”与“量”的双重发展,对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其次,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凝聚共识,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加强世界各国平等协商提供平台。“开放包容、追求共赢的理念,使得共建 一带一路 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深受众多国家欢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吸引力。”16中国充分尊重各国道路选择和国家主权,与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特别是为沿线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构建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一同

39、商议合作策略与问题解决方案,在友好商谈中达成合作意向,整合各国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攻击,中国以实际行动进行了有力的反驳,打消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发展的顾虑,带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最后,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共建“一带一路”成绩斐然,为全球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2年2月6日,中国已经同148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据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40、1410.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7.7%(折合209.7亿美元,增长3.3%),占同期总额的17.9%。”17“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谋划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宏伟蓝图,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难得机遇。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的实践平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发展之路。(二)丝路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胸怀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41、”18这个过程需要几代人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而“丝路精神”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风向标、航行灯的重要作用,为国际合作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34刘玉洁,许士密: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第2期三、丝路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 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8 190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丝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国际交往范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丝路精神价值的深刻剖析不仅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助力,也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一)丝路精神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

42、济提供精神动力丝路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一带一路”倡议虽源于中国,但其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增进互信,巩固友好,深化合作,加大相互支持,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携手构建务实进取、包容互鉴、开放创新、共谋发展的 一带一路 互利合作网络,共同致力于重振全球经济。”8 111这一演讲不仅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一起重振全球经济的决心,也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道路。首先,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利用丝路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长期的高速

43、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驱动、质量提升型转变。“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借助丝绸之路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使西部地区由政策的“追随者”转变为“谋划者”。西部地区凭借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优势,自主制定发展政策,充分挖掘自身在人文、自然方面的潜力,制定特色旅游路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我国与周边地区的运输成本,增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促进沿线地区贸易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充分发挥“

44、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地理、运输等资源的优势,促进我国西部乃至沿线地区实现“质”与“量”的双重发展,对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其次,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凝聚共识,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加强世界各国平等协商提供平台。“开放包容、追求共赢的理念,使得共建 一带一路 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深受众多国家欢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吸引力。”16中国充分尊重各国道路选择和国家主权,与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特别是为沿线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构建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一同商议合作策略

45、与问题解决方案,在友好商谈中达成合作意向,整合各国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攻击,中国以实际行动进行了有力的反驳,打消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发展的顾虑,带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最后,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共建“一带一路”成绩斐然,为全球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2年2月6日,中国已经同148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据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0.5

4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7.7%(折合209.7亿美元,增长3.3%),占同期总额的17.9%。”17“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谋划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宏伟蓝图,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难得机遇。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的实践平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发展之路。(二)丝路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坚持胸怀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18这个过

47、程需要几代人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而“丝路精神”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风向标、航行灯的重要作用,为国际合作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35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首先,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区别于西方“零和博弈”的交往法则,丝路精神是国际秩序新旧转换时期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新理念。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面对恐怖主义、资源缺乏等全球治理难题束手无策。面对同样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向国际社会阐释我们关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理念,坚持要合作而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8 140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一道,沿着古丝绸之

48、路的痕迹践行丝路精神,不断探索解决全球困境的具体方案,不断推进各国实现各个领域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为国际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更为应对治理困境提供新思路。其次,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贯穿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主线,它超越种族、国家、文化的界限,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理念。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立于国际社会之外,要想发展就必须树立共同体意识,与其他国家一道分享机遇、迎接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

49、作,在合作中共赢。”3 38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以实际行动凝聚世界人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后,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真实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会获得自己的自由。”19丝路精神在价值理念上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学说,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旨归,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味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人与人的维度来看,丝路精神主张下的交往并非仅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人们自由、多元地进行物质、精神交往,从而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从人与社会的维度来看,丝路精神倡导从人类关怀的全球视野出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从而达到和谐交往的状态,促进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人与自然的维度看,丝路精神倡导的发展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世界向清洁美丽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丝路精神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维度阐释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积极贯彻人的解放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