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昏 诗经 注释与毛传、郑笺对读琐记王辉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中有诗经竹简约1200支。朱凤瀚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竹简 诗 初探(1)一文已有初步介绍,海昏竹书 诗 初读(2)一文言之更详,并公布了不少竹简释文。简本诗经从内容看,除目录、正文外,还有随文注释。这种注重词语训诂的夹文注解,出土文献前所未见。以下拟就其中的字词训释部分与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进行对比,一方面比较异同,另一方面释读简本注释中的疑难字。一简本注释与毛传、郑笺的异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与传或笺训释基本相同。如:(1)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毛传:“悠,思也。”简本作“修哉修哉”,注:“忧思曰修。”按,尔雅释
2、诂下:“忧,思也。”“忧思”为近义连用。(2)小雅斯干“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毛传:“裼,褓也。”简本作“载衣之褅,载弄之瓦”,注:“褅,也。”按,说文 衣部:“,緥也。”引 诗“载衣之”。残字疑即“褓”或“緥”。(3)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毛传:“正,长也。冥,幼也。”郑笺:“正,昼也。”“冥,夜也。”简本作“款款其正,其瞑”,注:“正,长者也。”(4)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毛传:“黄牛黑唇曰犉。”简本作“谁谓而无牛,九十其”,注:“黄牛黑曰。”残去之字疑即“唇”。(5)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毛传:“羖,羊不童也。”简本作“由醉之言,箄出童羖”,注:“羖,
3、不童。”2.与传或笺训释相同或基本相同,但用字不同。如:(1)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毛传:“幩,饰也。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以为饰。”简本作“,朱襃襃”,注:“者,所以饬口。”(“口”是该简最后一字,下一简或有“也”字连读)按,“饬”读为“饰”,与毛传同。(2)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毛传:“苌楚,铫弋也。”简文作“槢有长楚,倚樆其”,注:“长楚,弋也。”“铫弋、弋”一词之异写。尔雅释草 作“铫芅”,说文艹部“苌”下作“跳弋”(小徐本作“铫弋”),韵会阳韵“苌”下引说文作“姚弋”。“铫472古文字研究芅、姚弋、跳弋”皆同。(3)小雅斯干“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郑笺训“弄”为
4、“玩”。简本作“载衣之尚,载弄之章”,注:“弄,抏也。”“抏”无弄玩之意,当读为“玩”,尔雅释言、说文廾部均言“弄,玩也”。3.与传或笺用词不同,但意思基本一致。如:(1)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又“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毛传:“复关,君子所近也。”郑笺谓“因复关以托号民”,孔疏又进一步解释说“因其近复关以托号此民,故下云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皆号此民为复关”,均以“复关”为地名代人名。简本作“以望萉菅”,注:“萉菅,其邑也。”亦以之为地名。(2)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毛传:“爽,差也。”简本作“女不霜,士腻其行”,注:“霜,腻也。”按,“霜”读为“爽”,指差
5、错,则“腻”之义亦当为差错,是“忒”之假借,与今本“差”义同。今本“士贰其行”之“贰”,古有读为“忒”义为“差”、读为“贰”义为“前后不一”两种解释(3),据简本正文用“腻”字与注释“腻”之义,则读“忒”之说似更可信。(3)小雅沔水“心之忧矣,不可弭忘”,毛传:“弭,止也。”郑笺:“我念之忧,不能忘也。”简本作“弥忘”,注:“弥犹忘也。”陈奂引 国语周语下“至于今未弭”贾逵注“弭,忘也”,谓“忘”亦“弭”也(4)。(4)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毛传:“厎,至也。”简本作“胡转予于,靡所底止”,注:“底犹止也。”尔雅释诂下:“底,止也。”“底”与“厎”、“至”与“止”皆是同义。(5)小
6、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毛传:“棘,棱廉也。”郑笺:“棘,戟也。如人挟弓矢戟其肘。”传、笺释义用语不同,然意思相当。孔疏曰:“言棱廉,则指矢镞之角为棘焉。古语谓棘为戟言 如人挟弓矢戟其肘 者,谓射者左手弣弓,而右手弯之,则 戟其肘 谓右手之肘,亦喻室之外廉隅也。”简本作“如斯翼,如矢斯勒,如鸟斯”,注:“勒,隅也。”陆德明释文谓 毛诗“棘”“韩诗 作朸。朸,隅也”。“隅”即廉隅,与传、笺相当。然“勒、朸”均无此义项,应当读为“棘”。(6)小雅瞻彼洛矣“韐有奭,以作六师”,毛传:“韐者,茅蒐染韦也。一入曰韎。韐,所以代韠也。”郑笺:“者,茅蒐染也韐,祭服之韠,合韦为之。”简本作“
7、有”,注:“,士服也。”(7)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毛传:“相,质也。”郑笺:“相,视也,犹观视也。”传、笺释义不同。简本作“谷其章,金玉其相”,注:“相,状也。”“状”与“质”义近,简本注与毛传相似。4.与传或笺用词不同,意思亦有所区别。如:小雅黄鸟“此邦之人,不可与明”,毛传:“不可与明夫妇之道。”郑笺:“明,当为盟。473海昏 诗经 注释与毛传、郑笺对读琐记盟,信也。”传、笺释义不同,孔疏曰:“以下云不可与处,言其夫不可共处也,此云不可与明,亦当云其夫不可与共盟也。若是明夫妇之道,其明与否夫独为之,非妇所当共,故知字误,当作 盟 也。”是赞同郑笺。简本作“此封之人,不可与明”,
8、注:“明,成也。”尔雅释诂下:“明,成也。”故训“明”亦多有为“成”者(5)。“不可与明”即不可与成,于义亦通畅。二简本诗经注释有些从表面不容易看出是否与传、笺存在对应关系,尚须对简文用字进行分析。(1)今本 卫风芄兰“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毛传:“容仪可观,佩玉遂遂然;垂其绅带,悸悸然有节度。”以“容”为仪容,“遂”为佩玉(尔雅释器“璲,瑞也”,即瑞玉)。郑笺:“容,容刀也。遂,瑞也。言惠公佩容刀与瑞及垂绅带三尺,则悸悸然行止有节度。”以“容”为容刀,即一种装饰性佩刀。可见两者解释有不同之处。简文诗句残去,仅有注释,作:“也,犹松也;遂,赤蠡也。”按,“遂,赤蠡也”当读为“檖,赤罗也”。“蠡
9、、罗”古音并来母歌部,音近可通。越王勾践时人“范蠡”,清华三良臣 简7、清华七越公简54、61均作“范罗”,是其确证。诗秦风黄鸟“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毛传:“檖,赤罗也。”赤罗又作“赤萝”,即山梨树。对应今本“容”的解释有残,然存“犹松也”,益可证明竹简本注释或是以树木“松、赤罗”来形容人的姿态,与传、笺均不相同。(2)简本 陈风防有鹊巢 残文“谁螐懿美,心焉刀刀”,注曰:“螐,追张也。”今本作:“谁侜予美,心焉忉忉。”尔雅释诂上:“懿,美也。”可见简本“懿美”是同义连用,与今本“予美”应各自为释无需求同。今本“侜”毛传释为“侜张,诳也”(与尔雅释训“侜张,诳也”同),郑笺解释“谁侜予美”为“
10、谁侜张诳欺我所美之人乎”,即“侜”为欺诳之义。按,“螐”字见于 玉篇 集韵 等字书,为虫名“螐蠋”,于此显然不合文意。“螐”当读为“阏”。“乌、於”一字之分化,感叹词“呜呼”在出土文献中多写作“於乎”,以二者为声之字相通并无问题。说文门部:“阏,遮也。”(小徐本“”作“壅”)有遮蔽、阻塞之义。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臣雍阏不得闻,谗言之徒蜂生。”说文人部:“侜,有廱蔽也。”(小徐本“廱”作“壅”)并引 诗“谁侜予美”。“有廱蔽”与“遮”意思相当。段玉裁注曰:“陈风防有鹊巢 曰 谁侜予美,尔雅 及传曰 侜张,诳也,诳 亦 壅蔽 之意耳。许不用毛传者,许以 侜张 乃 尚书 诪张 之假借字,非 侜
11、之本义,故易之。”(6)可见简文用“螐(阏)”与今本用“侜”实为同义词。简文“追张”与今本“侜张”则是一词异写。“追”(端-微)、“侜”(端-幽)有可通之证。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毛传:“追,彫也。金曰彫,玉曰琢。”说苑修文 荀子富国 引 诗 作“彫琢其章”。周礼天官冢宰“追师”,陆德明释文谓“追”“一曰雕”(7)。“彫、474古文字研究雕”同从“周”声,而“周、舟”古音同为章纽幽部,二者相通之例甚多,不赘举。就“侜”字而言,即有异文作“倜”,尔雅释训:“侜张,狂也。”陆德明释文:“侜,本或作倜。”(8)或认为释文“螐”或是“”之误字,“、侜”音近可通(9)。若果如此,则此处注释当作“螐(侜
12、),追(侜)张也”,“螐、追”均读为“侜”,不甚合理。将来竹简图版公布,即便果是“”字,也更可能是“螐”之误。(3)简本大雅绵“乃尉乃止,乃左乃右”,注:“尉,邑也。”今本作“乃慰乃止”,毛传:“慰,安。”郑笺:“民心定,乃安稳其居,乃左右而处之。”传、笺均以“慰”义为安,古注皆沿袭之(10),唯清人马瑞辰有所创新,曰:“慰亦止也。方言:慰,居也。江淮青徐之间曰慰。(11)广雅 亦曰:慰,居也。居即止也。吕氏春秋慎大篇 胼胝不居,高注:居,止也。安与居义本相成,尔雅:安,止也。乃慰乃止,犹言爰居爰处,皆复语耳。”(12)按,此说引 方言 以“慰”为居住义,正可与简文用“邑”相对应。“邑”本为名
13、词,指城邑,此处用为动词,意为建造城邑(居住),左传隐公十一年“吾先君新邑于此”、孟子梁惠王下“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均是此义。可见简文“尉”与今本“慰”为同一词。简文训“邑”,意思具体,又与古方言相合;毛传训“安”,可以理解为安定安置下来,亦能讲通文意。至若后世发挥为慰劳、安慰则去古训远矣。今人程俊英、蒋见元直言“慰”是居住之意(13),独采马瑞辰新说,正与竹简注释相近,可见卓识。(4)简本 大雅绵“捄之,渡之”,注:“捄,撌也。”今本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毛传:“捄,蔂也。陾陾,众也。度,居也。言百姓之劝勉也。”郑笺:“捄,捊也。度,犹投也。筑墙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蔂,而投诸版中。”据传、笺
14、,“蔂”当为盛土之器,集韵 戈韵即谓“蔂,盛土笼”;“捄”之义应为以盛土之器运土。说文 手部:“捄,盛土于梩中也。”引 诗“捄之陾陾”。木部以“梩”为“”之异体:“一曰徙土輂,齐人语也。”释义与传、笺同。按,“撌”字古籍用例罕见,淮南子要略“烧不暇撌,濡不给扢”,高诱注:“撌,排去也。”释义用于简文并不合适。此处“撌”当读为“功亏一篑”之“篑”,亦为盛土之器。玉篇竹部:“篑,土笼也。”“撌(篑)、蔂、梩”同义。有的异文分析起来尚有难度,不容易得到答案。大雅板“天之方懠,无为夸毗”,毛传:“懠,怒也。”简本作“天之方齐”,注:“齐,憀也。”“憀”常训为明了,在这个义项上与“憭”为异体字。若代入诗
15、句译为“上天将明了此事”,似亦能讲通。然“齐”与从“齐”之字似并无此义项。今文“懠,怒也”意思合适,而“憀”及从“翏”或可与“翏”相通诸字亦暂未觅得有怒义者。简本“齐,憀也”究竟如何解释,仍待研究。以上仅就已公布简文将诗经注与毛传、郑笺作了初步对比,就释义来说,仍以基本相475海昏 诗经 注释与毛传、郑笺对读琐记同为主。简本注释与毛传的著成年代孰先孰后,尚难以判断。与三家诗之间的关系,亦有待全部数据公布方可再作探讨。(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注:(1)载 文物 2020年第6期。(2)收入朱凤瀚主编 海昏侯简初论 第7911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3)参看鲁洪生主编 诗经集校集注集
16、评 第15411542页,中华书局、现代出版社2015年。(4)清 陈奂撰,王承略、陈锦春校点 诗毛氏传疏,儒藏(精华编三三)第56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参看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 故训汇纂 第1013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6)汉 许慎撰,清 段玉裁注,许惟贤整理 说文解字注 第663页,凤凰出版社2015年。(7)参看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 古字通假会典 第560页,齐鲁书社1989年。(8)参看黄焯 经典释文汇校 第863页,中华书局2006年。(9)参看抱小 海昏竹书 诗 校字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21年3月18日。(10)同注(3)第69967000页。(11)今存宋本 方言 三作:“慰、廛、度,凥也。江淮青徐之间曰慰,东齐海岱之间或曰度,或曰廛,或曰践。”(12)清 马瑞辰撰,陈金生点校 毛诗传笺通释 第818819页,中华书局1989年。(13)程俊英、蒋见元 诗经注析 第761页,中华书局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