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域下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测度及政策建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387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域下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测度及政策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域下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测度及政策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域下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测度及政策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要求,基于2 0 1 3 一2 0 2 0 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GM(1,1)预测模型及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协调态势及影响因素。从时序看,2 0 1 3 一2 0 2 0 年赣皖两省呈“倒V”波纹型增长趋势;豫鄂湘三省呈“M”型增长趋势;山西呈“N”型增长趋势;从空间看,2 0 1 6 年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状态由失调转向协调;2020年鄂赣皖3 省达初级协调、湘豫达中度协调、山西实现良好协调。预测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呈稳中向好态势,但省际间耦合协调速率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影响因素,城镇化水

2、平、政府财政能力对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高校人力资本产生负向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据上提出,强基固本,提升耦合水平;破除五唯,深化产教融合;破除壁垒,推动多链融通等政策建议,助力中部地区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关键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模型;GM(1,1)预测模型;Tobit回归模型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中部崛起”“中部高一、问题源起质量发展”等关涉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

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 ,创造性地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彰显了三者间的有机联系。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起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近十收稿日期2023-04-09作者简介郭舒雅,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与战略管理;何云峰(通讯作者),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与战略管理研究;许云芳,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基金项目2020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4、”(教科技厅函【2 0 2 0】3 9号)研究阶段性成果;2 0 2 2 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面向特优农业急需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多维融合”路径探索”(2 0 2 2 Y J J G 0 8 8);2 0 2 2 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指令课题: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三位一体、多维融合”特色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2 0 2 2 YJJG099)。3略政策部署,谋划了中部崛起战略蓝图、赋予了区域发展新动能,为破解“中部塌陷”2 1 危机带来新希望。中部地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其虽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经济增速居四大板块之首的亮眼成绩,成为支撑国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军突

5、起的新生力量,但其区域经济、高等教育等各系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经济与教育的优质耦合是中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引擎。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研究源远流长,学界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 3-9。随着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愈加重视,中部崛起和中部高质量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学界就此已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教育与经济关系研究上,李毅(2 0 1 7)等运用DEA模型测算出豫湘高等教育资源投人规模有效,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综合效率为无效1 0 1;吴新静(2 0 1 9)等以2 0 1 3 一2 0 1 7 年数据探究了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规律1 1。在

6、高等教育对经济贡献效率研究上,陈岩(2 0 0 8)应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分析发现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 2 ;潘文艳(2 0 1 2)等通过1 995 一2008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中部六省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较弱 1 3 ;贺银娟(2 0 2 2)选用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模型测算2 0 0 4 一2 0 1 9年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排名1 4 1。在以中部某单一省份为视角的研究上,张丰河(2 0 0 7)从中部六省高等教育规模与高等教育投入质量两方面分析河南与其他五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并提建议 1 5 ;

7、鲍善冰(2 0 0 8)通过对中部六省研究生教育相关指标比较发现,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困境并提出改进建议 1 6 张亚丽(2017)聚焦高等教育结构中层次结构问题,以河南省与其他五省横向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1 7 。相较而言,关于中部地区教育与经济关系研究,与已有全国或相关区域的研究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经验研究多,实证方法少且单一,新近研究成果不多,尤其鲜有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域下教育与经济耦合协调研究的新成果,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与落脚点。二、研究设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可将其视作一个结构多元、内容复杂且具有交互耦合特征的开放系统。着眼中部地区

8、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使命,按照党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总体部署要求,聚焦高等教育与4经济耦合关系(下文均简称为“双系统”),基于时空等多维进行实证测度,从双系统耦合的历史演替中把握耦合规律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分析,同时从微观宏观层面探究影响双系统耦合关系的因素。(一)指标体系构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 9.1 8-2 0 1,从教育规模、教育投人、教育产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6个维度构建中部地区双系统耦合关系测度的指标体系。其中,高等教育系统由3 个一级指标和1 0 个二级指标构成;经济系统由3 个一级指标和1 0 个二级指标构成。数据则源自2 0 1 3 一2 0 2

9、0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遵循数据获取完整性、公开性原则,已知可获得数据源截至2 0 2 0 年度,数据采集最后截止时间为2 0 2 3 年3 月2 5 日)。(二)研究方法选择1.炳值法(1)指标数据标准化所选各指标类型不同、量纲不同,需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体系中师生比(H3)为负向指标,其余为正向指标,因此对其数据标准化的处理方式为正向化处理与逆向化处理,目的是使数据集中至 0,1 区间,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公式如下:正向指标:Ymn=Xmn-min(X,)/max(X,)一min(X.)逆向指标:Ymm=max(X.)-Xmm/ma

10、x(X,)一min(X.)(1)y;指原始数据正逆向化处理之后数值,m=1,2,3m(年份数),n=1,2,3n(评价指标数)mn指第m年第n个指标值,Xmm为原始数据值,minXmn指m年中n指标值的最小值,maxXm指m年中n指标中的最大值。(2)权重确定根据标准化后的值对每类指标进行赋权,赋权结果数值越大,代表该指标重要程度越高。通过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值S,下的计算公式为:表1 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及权重分布系统一级指标教育规模教育投入高等教育教育产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E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E10GDP增长率(%)S,=-k2,T,l

11、n T,=2p,T,ln T,yi其中,T;表示指标j的权重,k表示1/lnj),i=1,2,3.n,j=1,2,.m2.耦合度模型借用物理学耦合系数模型分析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度,从而揭示两着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协调机制。耦合模型如下:U,XU2C=(U,+U,)”其中,C为耦合度,取值范围在0 一1 之间。越接近1 表示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越高,相关程度越高,相互作用越大,反之亦然。Ui和U2表示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3.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模型只可对高等教育和经济系统耦合状态进行评估,不能完全反映两个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发二级指标H1普通高校数(所)H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人H3

12、师生比(%)H4科技经费投人(千元)H5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元)H6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元)H7普通本专科毕(结)业人数(人)H8研究生毕(结)业人数H9发表学术论文数(篇)H10专利授权数(项)E1地方生产总值(亿元)E2地方财政收入(亿元)E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E4第一产业占GDP比重(%)E5第二产业占GDP比重(%)E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E7 人均 GDP(%)E8人均可支配收人(元)(2)(3)权重0.0620.0810.0550.1220.1220.1260.0820.1700.1070.0730.090.0900.1100.0550.0800.

13、2010.1320.0950.0830.066展水平,可能导致高等教育和经济水平较低时也可出现较好的耦合状态,对此,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并表达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其模型表达式为:D=VCXT,T=Ui+aU,(4)D为耦合协调度,T指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耦合协调度大小划分系统协调等级,如表2所示。4.GM(1,1)预测模型GM(1,1)预测模型(Grey Model)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本研究根据已有数列运用该方法对中部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趋势进行预测。首先定义X。X。(1),X。(2).X。(m)为原始序列,X,=X,

14、(1),X(2),X(m)为累加生成序列,T,=Ti(1),Ti(2).T(m)为均值序列,通过计算方程::些+ax,=,得 GM(1,1)模型:5类型正向正向负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序710432615855310812479三、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态势分析xXi(k+1)=X(1)-(片 Je(-ab)+(兰)(5)表2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耦合协调等级耦合协调度10.00.09201-0.1930.20.2940.30.3950.40.4960.50.5970.6-0.6980.70.7990.8-0.89100.9-1.00灰色作用量为,灰

15、色发展系数为a,若检验结果满足P0.70且C0.65,则认为预测结果合理、可靠。5.Tobit 回归模型Tobit回归模型适用于多种约束性条件。由于耦合协调度值是 0,1 之间的非负随机变量,适合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公式如下所示:Cit=o+oInhrit+Inulit+2 Iniait+:Infait+eit其中,yi代表2 0 1 3 一2 0 2 0 中部六省耦合协调度,hrit代表高校人力资本,ulit代表城镇化水平,iait代表科技创新能力,fait代表地区财政能力,o、o-3表随机干扰项。地区2013年山西0.236河南0.196湖北0.2

16、31湖南0.201江西0.224安徽0.175平均值0.211a表3 2 0 1 3-2 0 2 0 年中部省份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2014年2015年0.3260.3140.4090.4090.3460.5080.3750.3540.4140.4200.4230.5450.3820.425a耦合协调程度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6)2016年0.4530.5930.6870.6030.5800.6030.587(一)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时序发展分析通过模型(4),测算出2 0 1 3 一2 0 2 0 年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度

17、。如表3 所示,中部地区双系统耦合协调跨度处于0.1 7 5 一0.8 7 1 之间:表3 双系统耦合均值表明,2 0 1 3 一2 0 2 0 年中部六省耦合发展呈“倒V”型增长趋势,其中,2 0 1 3 一2019年呈上升发展,2 0 1 9一2 0 2 0 年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2 0 1 9年底国内开始爆发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教育、文化生活等社会领域造成巨大冲击,各地经济迎来“换挡减速”期,随着党和国家果断决策、科学处置疫情产生的深刻影响,预估未来一段时间双系统耦合态势有所改善。各省分开来看,2 0 1 3 一2020年间,六省各省双系统在不同年度均存在耦合值下降的情况。分别观照其发

18、展趋势,江西、安徽呈“倒V”波纹型增长趋势;河南、湖北、湖南呈“M型增长趋势;山西呈“N”型增长趋势。时序上看,2 0 1 3 一2 0 1 5 年六省双系统耦合状态主要以失调型为主,发展变化依次为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值年际增速较缓,可见该年段间中部地区经济以传统型增长模式为主,并且严重依赖于要素驱动与产业投资,未实现产业及经济转型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经济对教育依赖性弱,即高等教育产出效益较低,成果转换为现实经济效应差,未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驾重要马车,使得双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差,2 0 1 6 年后,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双系统耦合由失衡发展迈人

19、协调态势。2017年2018年0.6100.6430.5770.6780.6670.7430.6010.6870.6750.7410.6330.7230.6270.7032019年0.8260.7660.7860.7770.7580.7560.7782020年0.8710.7300.6380.7790.6600.6550.7226以上表明各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存在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同效应,但这种关联在不同年度受不同因素影响而致使其内在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因此要通过采取措施继续加强单位省内部以及周边省际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以提升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质量,各省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继续保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系统

20、之间发展势头,促进两者协调发展。(二)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位序跃迁分析为更直观分析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发展情况,归类划分了考察期内六省耦合协调度年际增长变化情况,见表4:中部地区双系统耦合发展基本趋势为:2 0 1 3 年各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度全部处于失调阶段,2 0 1 5 年湖北、安徽省开始迈入协调阶段,2 0 1 7 年后全部进人协调发展阶段,到2 0 2 0 年,山西省实现良好协调,湖南、河南省实现中级协调,其他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投资力度的逐步加强对中部教育与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部分省份增长势头较为强劲,部分发展较缓慢。以省为单位来看,安徽、湖南、河

21、南分别以0.2 7 4、0.255、0.2 5 3 年际双系统耦合增长率位列6 省前3位;以时间为单位来看,中部地区尤其湖北省遭受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而导致中部六省2 0 1 9一2 0 2 0 年双系统耦合协调度呈负增长态势;以各省耦合发展跨越等级数量来看,安徽、河南、山西共跨越7 个耦合协调等级,湖南、湖北、江西共跨越6 个耦合协调等级,说明中部六省中安徽、河南、山西等耦合基础较薄弱省份,在2 0 1 3 一2 0 2 0 年间取得较大进步,充分凸显出了后发省份跃迁空间大、进步潜力大、发展活力足。(三)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空间分析为更详细评价中部地区双系统耦合协调状态,根据表1 收集全国层

22、面相关指标数据并测算其耦合水平(表5),对中部六省自身以及其与全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对比分析:20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0地区20132 0 1 4 年2 0 1 4 2 0 1 5 年2 0 1 5 2 0 1 6 年2 0 1 6 2 0 1 7 年2 0 1 7 2 0 1 8 年2 0 1 8 2 0 1 9年2 0 1 92 0 2 0 年山西0.381河南1.087湖北0.498湖南0.866江西0.848安徽1.417均值0.8500.2平均值安徽江西百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横轴:耦合协调度纵轴:年份图1 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耦

23、合协调度表4 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年际增长情况-0.0370.4430.0000.4500.4680.352-0.0560.7030.0140.3810.2880.1060.1130.4060.40.347-0.027-0.029-0.0030.1640.0500.0840.60.0540.1750.1140.1430.0980.1420.1210.80.2850.1300.0580.1310.0230.0460.1121年际增长率跨越等级0.0550.218-0.0470.253-0.1880.1820.0030.255-0.1290.200-0.1340.274-0.0730.230

24、7766677表5 22013-2020全国与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全国水平年份耦合协调度20130.17620140.39320150.50920160.63820170.66620180.70820190.80820200.681中部六省耦合协调等级耦合协调度严重失调0.211轻度失调0.382勉强协调0.425初级协调0.587初级协调0.627中级协调0.703良好协调0.778初级协调0.722耦合协调等级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中级协调中级协调山西省2 0 1 3 一2 0 2 0 年双系统耦合协调从中度失调到良好协调共跨6 个等级:2 0 1 3 一2

25、 0 1 6 年间以耦合失调型为主,双系统协同发展效应差;2 0 1 6 一2020年进入耦合协调阶段,且上升趋势强劲、增速快、增幅大,年均增速达2 3.0 7%,耦合效应朝良好方向发展,可见2 0 1 6 一2 0 2 0 年间山西省相关教育部署及人才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且带动了经济增长;与全国耦合水平相比,2 0 1 3 年山西省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高于全国水平,2 0 1 4 年开始落后于全国水平,2015一2 0 1 6 年间耦合发展滞缓,表明山西省高等教1.210.80.60.40.20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全国图2 中部六省与全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8育发展相关部署落

26、实不到位且重视程度较低;2 0 1 7年开始逐步缩小与全国整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在2018一2 0 2 0 年全国耦合协调水平下滑的大背景下保持正向增长态势,较为领先实现双系统良好协调,原因可能是2 0 1 7 年山西为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而推出的“1 3 3 1 工程”见效显著,为其实现双系统耦合状态的良好转折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上山西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前期发展较弱,后期发展动能足的特点。R=0.761220132014201520162017横轴:年份纵轴:耦合协调度201820192020河南省2 0 1 3 一2 0 2 0 年双系统耦合发展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

27、段为2 0 1 3 一2 0 1 5 耦合失调期,2 0 1 3 年耦合协调度仅为0.1 96,处于极度失调阶段,说明河南省在此期间的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两个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第二阶段为2 0 1 6 一2 0 1 8 年双系统处于勉强到初级协调期,这一时期耦合水平得到发展,原因可能是2 0 1 6年河南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河南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使得双系统的相互协同作用有所提升。第三阶段为2 0 1 8 一2 0 2 0 年双系统处于耦合中级协调期,高等教育与经济都呈现

28、较好的发展态势,两个系统之间的内在协调作用开始明显。与全国水平相比,河南省2 0 1 3 年以及2 0 1 5一2 0 1 9年耦合协调度低于全国耦合水平。总体上,河南省双系统耦合水平发展具有前期动能较足,后期发展弱的特点。湖北省2 0 1 3 一2 0 2 0 年双系统耦合发展可以划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 0 1 3 一2 0 1 4 年失调期,该时期内湖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作用较差,即双系统相互促进作用微弱。第二阶段为2 0 1 5 一2017年双系统处于勉强到初级协调期,表明随着湖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稍微显露,第三阶段为2 0 1 8 一2 0 1 9年中

29、级协调阶段,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两者的内在协调机制开始朝着良好方向发展,总体来看,湖北省耦合度围绕全国耦合协调水平上下浮动,呈现波纹型发展特点。2 0 2 0 年,湖北耦合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可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首发地湖北武汉以及整个省份造成的社会冲击,例如停产停业停课对经济文化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使得湖北在2 0 2 0 年两大系统耦合度下滑较大,下跌达1 8.8 3%。将考察期内湖南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发展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 0 1 3 一2 0 1 5 年,双系统处于失调阶段,表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对独立,未实现有效耦合,第二阶段

30、2 0 1 6 一2 0 1 8 年处于勉强到初级协调,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协同作用增强,耦合效应开始显露,第三阶段2 0 1 9一2 0 2 0 年由初级实现中级协调,双系统开始朝着良好方向发展,湖南省相较于湖北、安徽两省,较迟一年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但该省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且势头较猛,其双系统耦合发展趋势在2 0 1 9一2 0 2 0 年与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省形成较大反差,与全国水平相比,其双系统耦合值在2014一2 0 1 9 年间均低于全国水平,总体上,湖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前期发展较弱,后期发展动能足的特点。江西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

31、 0 1 3 一2 0 1 5 年,双系统耦合状态失调,内部协同发展效应差,耦合水平待加强;第二阶段为2 0 1 6 一2 0 1 7 年,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得到初级发展,处于勉强到初步协调期,该阶段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影响有所加强,这一时期江西省开始着重加强特色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发展文件,但协同发展效应仍然较弱,第三阶段为2 0 1 8 一2 0 1 9年,处于中级协调期,这一阶段两大系统的协同效应明显上升。江西省耦合变动情况与全国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总体上,江西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较为平稳。安徽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为:第一阶段2013一2 0 1

32、 4,高等教育与经济双系统耦合失调;第二阶段2 0 1 5 一2 0 1 7 年,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至勉强与初级协调;第三阶段2 0 1 8 一2 0 1 9年,发展至中级协调,至此两大系统互相作用提升显著,安徽省在2 0 1 3 年虽然耦合协调度为中部六省最低,但在2013一2 0 1 6 年发展速度最快,到2 0 1 6 年成为耦合协调水平仅次于湖北省,位居六省第二,可见2 0 1 3年颁布的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见效显著,2 0 1 7 年安徽省在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实施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遂选建设成效显著的高校进行奖补,加大了高

33、等教育发展的投人与支持力度,因此在2 0 1 4 一2 0 1 8 年间,其耦合协调度持续高于全国水平,且于2 0 1 5 年率先进人协调阶段,2 0 1 8 年后,其发展速度开始放缓,逐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综上,安徽省双系统耦合发展存在前期发展动能足、后期发展较弱的特点。(四)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预测分析基于2 0 1 3 一2 0 2 0 年所得数据,运用GM(1,1)9模型测算未来五年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发展状态:表6 22021一2 0 2 5 年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预测地区2021山西1.000河南0.858湖北0.838湖南0.920江西0.837安徽0.798平均值0

34、.875基于预测结果总体看,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呈稳中向好趋势。其中,湖南、山西的耦合协调等级向好幅度较大,领先优势明显;预测安徽2 0 2 4 年达成优质协调态势,增速相对滞后;其他三省达成优质耦合协调态势位次居于湖南山西以及安徽省中间。基于耦合态势和预测分析结果看,2 0 1 3 一2 0 2 5年间,实现优质协调的理想状态,湖南、山西省历时9年,河南、江西省历时1 0 年,湖北历时1 1 年,安徽历时1 2 年;湖南作为中部耦合水平较高省份,究其原因而言,经济已迈人三万亿俱乐部,仅次于邻省湖北一千亿元,并以5 所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量居中部省份第二,呈现出教育与经济双线并

35、进、协同发展态势,成为中部六省中双系统融合最具活力的排头兵;传统意义上,山西以能源与重化工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发展活力不足,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于其他中部省份,但近年该省通过走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实施高等教育“1 3 3 1 工程”,使得山西双系统耦合协调处于快中向好态势;虽河南、湖北两省GDP总规模分别以4 0 1 3 4、3 2 1 6 4 亿元(2 0 2 0年)在中部六省中处于前两位,但两省双系统耦合水平较低,对于河南省来讲,相较于中部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而言,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高,更湟论高等教育对于经济的必要支撑;对于湖北而言,相较于中部教育重镇的地位,其以7 所国家一流学科建设

36、高校居中部省份首位,其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支撑潜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重要承接省份,也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省份,经济发展10潜力大,省会合肥的首位度提升较快,但其辐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虽有以世界知名的中国科大为龙头的高等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也202220231.0001.0000.9321.0000.8960.9571.0001.0000.9000.9660.8450.8930.9290.96920241.0001.0001.0001.0001.0000.9410.99020251.0001.0001.0001.0001.0000.9910.999未得到充分彰显

37、,耦合达优预测显示较为滞后;江西作为革命老区,虽经济总量居六省倒数第二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量居六省之末,但其双系统耦合状态稳中趋好。总体看,近十年来实施的聚焦中部崛起、中部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战略规划的引领带动效应逐步凸显,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从发展态势与预测来看,双系统耦合发展稳中向好、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部特色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四、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分析为达成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趋稳向好发展态势的预测结果,探明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本文从宏观与微观层面,选取可获得的相应指标。宏观层面,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尤其政府财政能力是制约高等教育与

38、经济耦合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城镇化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与经济融合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故选择地方财政收入(fa)和城镇化水平(ul)作为解释变量。微观层面,教育作为智力资本,高质量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帮助人们获得技能与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高校人力资本(hr)以及科创能力(ia)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必然会对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态势产生重要影响,故选择高校教师队伍规模和专利授权数作为解释变量,同时以耦合协调度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Tobit回归分析,见表7。表7 2 0 1 3 一2 0 2 0 年中部六省耦合协调度Tobit回归解释变量P值hr高校人力资本-0.000*ul城镇化水平0

39、.018*ia科技创新能力0.000fa地区财政能力0.000*因变量:耦合协调度注:*、*、*、*分别表示在1 0%、5%、回归系数2值-4.5044.9950.0236.2140.0000.0000.9810.0001%和0.1%水平上显著基于整体视角观察,政府财政能力、高校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对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差异较大。(一)正向影响因素分析城镇化水平、地方财政收入会对耦合协调度水平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中部六省双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回归系数较大,为0.0 1 8,说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0.1%,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便提升0.0 1

40、8%。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侧面反映经济水平的提升,其不仅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也为高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城镇化进程推动城市集群发展,使得教育资源与创新要素资源实现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转变为非线性的多向流动,使得经济区域极化转向均衡增长模式,从空间上实现城市间、省际间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可见,城镇化水平较低省份和城市可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发展、推动形成疏密有致、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实现教育与经济更高程度的融合发展;财政实力的增强本质上代表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政府财政能力提升为各省教育计划实施提供财政与项目资金,在“双一流高校与学科”建设背景下,通过加大教育财政投入,

41、扶持一批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重点学科建设等促进教育产出;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制定帮扶计划促进人才产出,致使双系统耦合程度有所提升。(二)负向影响因素分析高校人力资本会对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原因可能有二:首先,从高校办学实力看,根据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选结果,山西省拥有一流学科2 所;河南省拥有一流学科1 所、一流大学1 所;湖北省一流学科5 所、一流大学2 所;湖南拥有一流学科2 所、一流大学3 所;江西拥有一流学科1 所;安徽拥有一流学科2 所、一流大学1 所,总体上,中部地区教育实力偏低。其次,许久以来,“五唯”的不良倾向在高校各类评价中影响甚远,阻碍高校教师科研水平提升、

42、阻碍人力资本作用发挥。(三)其他影响因素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双系统耦合影响分析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可能是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在向社会提供优质高等教育和科研成果的同时,承担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高校将研发成果申请获取专利,通过专利转让、实施许可或合作方企业实施等方式向社会转化,从而将高校的研发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但高校专利转化制度本身存在着一定障碍,如高校专利实用性不强、维持年份偏短、转化率不高、转化价值实现不充分等 2 1 使得多数专利都没有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术,阻碍了应有作用的发挥,从而使得其对教育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不明显。五、结论与建议(一)主要结论基于

43、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发展视域下,采取最新可获取的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所得结论对早期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同类研究结论进行了迭代与更新,与同期采用丹尼森等模型测算中部高等教育对经济贡献率的相关研究结论相互印证 1 3,1 4 1.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态势分析指标影响力上,教育投入板块权重分布较高;时序上,2 0 1 3 一2 0 2 0 年江西、安徽呈现“倒V”波纹型增长趋势;河南、湖北、湖南呈“M型增长趋势;山西呈“N”型增长趋势;空间演变上,2 0 1 6 年中部高等教育与经济耦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即由2 0 1 3 年耦合失调阶段在

44、2 0 1 6 年迈入协调阶段,2 0 2 0 年山西实现耦合良好协调,湖南、河南实现中度协调,湖北、江西、安徽实现初级协调。双系统耦合效应提升过程中,中部六省所获得政策利好对于六省教育与经济的耦合发展起到了重要催化作用。2.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未来预测中部六省双系统之间实现更高层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五年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呈上升态势但不同省份发展速率差异性大,其中,湖南、山西省耦合水平趋好,自2021一2 0 2 5 稳中向好,逐步实现优质协调,其他四省在随后3 年逐步实现优质协调,相较而言,安徽省双系统耦合水平发展略微滞后达优质协调。113.中部六省双系统

45、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分析空间上中部各个省域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经济特征对双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亦有影响。总体看来,城镇化水平、地方财政收人会对中部六省双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高校人力资本产生负向影响关系,科技创新能力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需加强高校人力资本建设优化,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等教育的带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推动教育水平提升,推动高校人力资本作用由负向正转换。(二)政策建议根据中部地区双系统耦合协调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拟从以下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1.强基固本,提升耦合水平,逐步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良性氛围为实现预测中双系统耦合向好发展态势,不断达成“教育、科技

46、、人才”一体化对“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一方面,要强基固本,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避免教育投入过多而导致来之不易的财政资金资源的浪费,也要避免教育投入不足使其难以发挥对人才与科技的支撑作用,建议建立国家或区域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调发展大数据监测中心,及时发布动态监测数据、为中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另一方面,要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多维协同并进,对于湘鄂豫经济总量较高、耦合发展较慢的省份应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区域经济对教育的支持体系;对于晋赣皖经济发展相对较差、耦合水平相对持平的省份应在保持经济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基础上,推动经济增速要适度快于高等教育发展

47、,建议建立国家或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结构和资金资源的优配机制及激励机制,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地方财政对接教育资源的适配能力。2.破除五唯,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校对标产业创新服务的办学导向长期以来,高校形成的唯论文、唯帽子,重数量、轻质量的顽瘴瘤疾,与习总书记提出的高校发展要秉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2 2 的理念还很不相适应。对于中部区域而言,一方面,中部高校应大胆创新评12价机制,增加社会贡献度评价比重,高校建立学术成果质量评价机制,政府完善高等教育成效评估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破除师资结构“官僚”“五唯”不良风气,

48、主动融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促使其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优化调整培养目标,推动高校人力资本作用由负向正转化。另一方面,中部要适应产业加速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强化高校对标产业创新服务的需求导向,坚持分类指导,深化推进一批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或应用型院校布局建设,聚焦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推动产业研究院、产业学院等新兴办学载体建设,提升高校产业创新服务能力,成为服务国家和中部区域战略的“排头兵”。3.破除壁垒,推动多链融通,开创中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 2 3 ,其关键在于打破地方保护与

49、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促进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对于中部区域而言,一方面,积极融人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立足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产业创新溢出效应,积极观照国家西部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区域省际间、省域内的抱团协作发展,系统构建具有中部特色的板块间、要素间、省份间、部门间的融合互动、共享共建。另一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党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总要求,坚定中部高质量发展“一中心、四区”2 4 I的总体战略定位,深化推动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 2 5 等多链融通,建议通过高等教育联盟,打造高校集聚区的知识经济共享圈,形成中部省际间、中部与其他区域间互助共享的科技教育援助机制,构建“学术一技术一生产力”耦合创新之路,形成经济奠基、教育立局、科技助局、人才破局的中部发展新格局,为实现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支撑的乘数效应。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