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解决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电动汽车充电桩面临的检测维护、通信、数据安全等问题,文中以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桩技术为基础,将RFID无线通信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数据安全与管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共享检测的技术方案。方案实现了充电桩检测技术中射频通信机制与数据共享区的互斥管理,且保证了无源状态下的数据存储与通信安全。所提方案对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桩共享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安全性、降低成本和功耗等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电动汽车;新能源;RFID;电能表;区块链;充电桩D0I:10.19753/j.issn1001-1390.2023.07.004中图分类号:TM910.6E
2、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ile sharing detection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1.Marketing Service Center,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Ltd.,Hefei 230601,China.2.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Hefei 230601,China.3.Harb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Instruments Co.,Ltd.
3、,Harbin 150028,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tection,maintenance,communication and data security of electric vehiclecharging pi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based on the AC/DC charging piles technology of elec-tric vehicles,this paper applies RFID wirel
4、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to data security andmanagement,and proposes a solution of sharing detec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ile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Finally,the solution realizes the mutual exclusion management of the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m
5、echanism andthe data sharing area in the charging pile detection technology,and ensures the data storage and communication safety inthe passive state.This program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feasibility,safety,reduction of cost and powerconsump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il
6、e sharing and detec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Keywords:electric vehicle,new energy,RFID,electricity meter,blockchain,charging pile0引言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型环境友好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12 。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基础设施是组成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3。根据公安部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 0 2 0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 5%,其中纯电动车保有量40 0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7、8 1.32%。对应的,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 0 2 0 年底,中国充电桩总保有量为16 8.1万台,同比增加基金项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550 0-2 0 195517 0 A-0-0-00);许继集团科技储备项目(52 92 2 92 0 0 0 0 2)一2 6 一文献标识码:ADing Jianshun,Ren Min,Ma Yabin,Wang Kai,Zhang Chuang,Yin Cong重要45此外,随着新型充电桩充电以及管理技术的兴起,传统的电能表作为充电桩的核心模块之一,已不能满足充电桩共享检测网络对电量数据管理和传输的要求。因此,对具有高可
8、靠性和无线传输特性的新型智文章编号:10 0 1-1390(2 0 2 3)0 7-0 0 2 6-0 737.9%。公共类充电桩8 0.7 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49.8万台,直流充电桩30.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随着充电桩的逐步推广,相应的问题也接而至。例如,由于充电桩之间存在运营商的差异,充电桩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容易出现车桩协议不兼容、无法充电、充电桩与车辆不匹配或电路设计问题导致损坏车辆等问题,还存在充电安全以及相关数据共享与安全的问题,因此针对充电桩的管控、运维及检测十分第6 0 卷第7 期2023年7 月15日能电能表和新型电能表网络的需求应运而生6-7 。针对传统电能表
9、在数据管理和数据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一方面电能表数据传输中存在如下问题,信息加密手段已经相对成熟,但是,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设备对智能化电能表中的数据进行截获以后,并不会对截获的信息进行直接破译,他们会将截获的数据进行记录与修改,然后将这些修改后的数据发送给电能表,进而实现对电能表数据的修改,从而获取不法利益8 ;另一方面传统电能表采用载波通信方式,有线的通信方式存在局限性9-10 。文章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电能表数据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数据安全性,并采用RFID(R a d 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电能表数据的无线传输从而提高通信效率。这套方案解决了传统电能表
10、的数据管理和通信问题,提高了电能表的工作效率。这种新型电能表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能表模块,能为电动汽车共享检测网络提供可靠高效的计量和传输节点。该方案构建了面向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一体化共享检测平台,有利于建设国网-电力物联网SG-eloT(e le c tr ic I 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规划。1设计方案1.1电动汽车充电桩共享网络及技术应用简介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充电桩这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些充电桩将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工作的设备,而是作为一个个检测节点,分布于城市各地,为不同的车辆提供服务
11、,同时相互连接,传输共享数据,共同构成一个基于充电桩节点的电动汽车充电共享检测网络,如图1所示。充电充电#充电充电棚7共享网络中数据安全受到挑战共享网络中数据传输效率需要调高图1由由充电桩节点组成的电动汽车充电共享检测网络Fig.1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haring detection networkcomposed of charging pile nodes因此,未来的充电桩共享网络中将存在大量的存储着电能数据的数据节点。如何保证这些节点的数据电测与仪 表El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安全,提高电能数据
12、的可靠性,同时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以保证共享网络的工作效率,是未来建设充电桩共享网络所面临的问题。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库技术,突出的优势就是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充电桩的电能表模块,可以有效提高电能表数据的可靠性。RFID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低功耗、高效率的无线数据传输。将它应用于电能表模块,可提高电能表数据传输速度,提升抄表效率,有助于充电桩节点的数据共享传输。两种技术在充电桩节点中应用的示意图如
13、图2所示。充电桩节点检测核心模块图2 RFID和区块链技术在充电桩共享网络节点中的应用Fig.2Application of RFID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in the shared network node of charging pile1.2RFID技术简介及在电能表中的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可以做到非接触式识别1115。它借由解码射频信号来获取数字信息,从而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典型的RFID系充电#统一般包括RF标签、读写控制器、外围软硬件等部分构成。其中,射频标签是存有其电子身份信息的唯一充电标识,它由存储芯片和射频天线两部分组
14、成。RFID根共享检测网络据信号收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标签主动向读写器发射信号,被称为主动式标签;另一种是标签在收到特定信号后,借由外部信号提供的能量做出充电梯响应,被称作被动式标签。而读写器是一种与标签分离的控制模块,它不仅能向标签发送读取信号,也能接受标签的射频信号并对其进行解码,还可以将解码得到的相关信息传输出去以作他用。当前采用的RFID标签通常都是被动式表壳的粘贴方式,这种标签成本低,使用便捷。这也是当前RFID标签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大多用在一次性使用或一次性写入、多次读取使用的场合。这种粘贴的射频标签仅仅利用到了RFID的标识作用,却白白浪费了其射频通信的功
15、能。传统的电能表难以达到一2 7 一Vol.60 No.7Jul.15,2023数据共享传输解决方案RFID电能表技术数据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第6 0 卷第7 期2023年7 月15日数字化、自动化管理的功能,特别是在电能出现故障时,有可能抄读不到电能数据,而采用返厂技术处理获取数据的时候,往往又使电力用户感觉数据可信性不高。目前,在许多地方已经采用了现代物联网的管理技术后,电能表的数字化管理依旧依赖大型笨重的射频门设备进行读取和管理,这样在资产管理总部和仓储集中地优势十分明显,但在使用地点,特别是电能表这类使用极其分散的仪表的使用场景中,管理和使用十分不便,因此,基于RFID识别技术和
16、通信技术的便携设备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采用内嵌式自标识射频标签的电能表,其RFID标签工作在半有源状态下,即在电能表正常和供电正常时,RFID标签工作在有源状态,可以提供一个射频通信信道;而在电能表异常,不能正常供电时,则工作在无源状态下,通过射频信号取电,实现表内少量关键数据的读取。这显然能够解决电能表全寿命过程中的管理需求,简化工作任务,提供关键电量数据的穴余存储,扩展射频通信的功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1.3区块链技术简介及在RFID技术中的应用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加密的数字信息,它通常形式是一串链式的字符记录16 2 0 。这种链式记录可以被分为一个个区块,每个区块都包
17、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加密哈希值(CryptographicHash)、当前的时间戳以及新写入的记录,将这样的数据结构应用于分布式网络的各个数据节点中,每个节点都保留了整条区块链的所有信息,这就使得区块链的记录内容很难被伪造或篡改,可以长期甚至永久地保存并且可供查验。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是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Bitcoin)。但其实区块链技术在诸多领域都有应用前景和优势。由于其采用的独特的数据结构,以及现代密码学中非常重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想对区块链中的历史记录进行修改,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因此,从数据安全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记录永远保存且极难伪造和篡改的数据库。区块链的本质
18、正好符合文章提出的方案对充电桩中RFID的数据安全的要求。因此,通过灵活应用区块链的技术原理,针对RFID智能电能表的特殊要求,选取用电计量的关键数据,增加定时数据存储功能,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将关键的组合有功总电量,组合有功尖电量,组合有功峰电量,组合有功平电量,组合有功谷电量等数据保存在RFID芯片中。最重要的数据存储区位于模块中的RFID芯片中,如图3所示,它由EPC区、保留区、TID区三个特殊区,以及USER(用户)区这个标准区构成。USER区用来存储产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相关数据的数据区和保留项。密钥代码一2 8 一电测与仪表Electrical Measurement&
19、Instrumentation由16 个字节组成,存储在安全区,鉴别每个标签都要靠这个标签独有且唯一的鉴别密钥,由TID通过根密钥经散列生成,用于标签的对称密码算法使用。RFID芯片协议标准支持ISO180006C和EPCClass1Gen2,数据采用压缩BCD码存储和管理。电能表以法制计量为标准来计量存储的数据,且不应出现人为更改,因此在交换信息时,可靠的电能表应当保证其拥有的功能、存储的数据等特性都不会受到影响。电能表存储的所有信息,在除合法情况外,都不应当因受到任何非法操作的干扰而发生改变,所以电能表应具备软硬密码开关。而针对重点保护的数据,更是应当只有在通过严格的安全认证之后才能被操作
20、。这些与电能表的通信和数据安全相关的问题,可以由电能表的数据安全策略保证。EPC区保留区已有区块人本阶段的电能相关数据TID区保留项根密码下一本阶段的电+区块能相关数据Hash散列最新唯一蜜本阶段的电销代码区块能相关数据图3区块链在RFID数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Fig.3Specific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RFID data management1.4 方案总结为了实现电能表数据的无线传输和安全管理,从而为电动汽车充电桩共享检测网络提供可靠且高效的电量计量和数据传输节点。文章以内置有源射频标签的形式,通过射频通信技术,实现了特定目标的识别以及相关数据的读写。
21、由于RFID芯片的工作频段位于超高频,因此避免了标签和识别系统之间的直接接触。此外,它还具有射频读写和数据存储的功能,可以余存储电能表关键电量数据。数据实行分块管理,安全防护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口令保护、锁定等,读取控制模块也要受到密钥保护。这样,结合RFID天然的低功率读写和稳定性的优势,数据存储年限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年,因此数据存储的可靠性极高。硬件方面,自标识射频通信智能电能表方案通过利用RFID模块的优势,在智能电能表的基础上,在一个系统里实现了射频通信、数字标识、数据余安全存储等诸多功能。而在软件方面,采用了三层架构,并且统一了模块间数据Vol.60 No.7Jul.15,2023US
22、ER区(主要数据存储区)保留项保留项通过定加密规则第6 0 卷第7 期2023年7 月15日出入的接口,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便于实现各种功能模块的增删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功能的扩展性。所述方案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射频通信机制与数据共享区的互斥管理。RFID自身就具备射频通信接口,通过射频接口读写存储区,能够进行射频数据传输和通信。文章借助这一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共享存储区数据交换的形式来实现射频标签芯片通信,管理数据共享存储区,解决IIC信道和射频信道的读写竞争的问题,同时也能保证射频标签芯片的读写等操作不会影响到智能电能表正常的计量、通信等功能;其次是内嵌式RFID电子标签设计与布局
23、。RFID可以依靠收集电磁波的能量实现读写和通信。因而电磁波能量较低,在传输过程中易受障碍影响。内嵌RFID模块需要安装在电能表壳体内部,电能表内部空间狭小,射频通信依靠射频天线发射和接收,根据射频载波的频率特性,需要特定尺寸和规格的天线来增强发射频和接收效果。同时在无源状态下,RFID模块还要依靠射频天线来捕获电磁能量供自己工作。图4为RFID系统的无源状态下的通信示意图,一般由读写器、发射天线、标签天线、标签芯片等部分组成,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通常为8 6 0MHz96 0 M H z 之间)的射频信号,在有效读写距离内的标签天线通过电磁耦合接收到读写命令并传给标签芯片,标签芯
24、片运用接收到的能量读取相关数据,并通过天线逆向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再根据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并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RFID电子标签射频RFID线RFID耦谷RFID标签标茶芯片关线图4RFID通信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RFID communication module2实验结果与分析2.1基于RFID的射频通信设计文章验证思路采用的RFID通信模块由电源模块、核心控制器模块、高频收发模块、PCB天线、低频激活模块和12 5kHz感应线圈组成,总体架构如图5所示。从而先后实现接收激活信号,激活标签,发送承载着电子标签内存储数据的射频信号一系列
25、的功能,RFID通信模块想要实现的射频通信工作流程如图6 所示。读写设备发出读写指令,RFID的射频天线接收到该指令并做出是否进行回应的判断,如果回应,RFID则根据指令的内容找到并发送对应的信息。如果信息存在于RFID的存储器中,则直接把信息通过天线回传给读写器;如果需要的是实时信息,则通过电能电测与仪表El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表的IIC接口把信息发送给RFID,然后再由RFID把信息调制成射频信号的形式并传回读写器。3.3V纽扣电池并联谐振电路AS3933芯片WAKE图5RFID通信模块的硬件总体架构Fig.5 The overa
26、ll hardware architecture of RFIDcommunication module开始系统初始化N是否接收到读写指令?YN指令是否与本台电能表相关?Y按指令查询相应信息RFID存储信息吗?YN通过IIC写入相应信息通过RFID天线发送信息电磁射频得线RFID读写器天线Vol.60 No.7Jul.15,2023ANT1羽频外围电路PCB天线nRF24LE1芯片的最小系统GPioANT2结束读写器图6RFID通信模块的射频通信工作流程Fig.6RFID communication workflow of RFIDcommunication module验证软件将基于现有的智
27、能电能表嵌入软件进行设计。整体拟采用易于扩展维护的模块化设计以及面向用户的三层架构设计,模块和架构都可分为业务、平台和驱动三个部分。软件数据将依照DLT698.45协议进行注册和管理。数据将根据重要程度进行不同的管理。外部E2作为数据存储模块,重点数据(如电量类数据)应当留存三份甚至更多,而大量非重点数据(如记录类数据)记录一份即可,且可以定期删除。此外,对于重要数据,存储能够自行校验也很重要。这样的分层次管理有利于平衡数据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软件架构上将各层抽象刻意独立分割开来,并且使用单进程机制处理和传递消息,这样不仅使得软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而且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后期一2 9 一
28、第6 0 卷第7 期2023年7 月15日的维护和扩展成本也大大降低。软件的架构如图7 所示,各种功能被解耦为许多单一模块。这样设计有利于团队的协同开发,便于增减功能。不同的模块采用相似的代码结构,这样方便代码测试、调整以及复用。为了减少耦合度,采用中间文件封装函数方法,形成标准的函数接口,并且引人消息机制,以此来解决各个模块调用函数方法造成的耦合度过高的问题。这些设计使得系统在保证灵活度的同时提高了稳定性。为了保证数据安全,业务模块存储的原始数据被设计成仅内部可见,数据的读写操作在外面看来都是黑盒,模块以外只能利用封装好的接口访问数据。除此之外,软件的可移植性也通过驱动层的分离得到了提高。显
29、示模块通信模块平台模块业务调度数据管理消息芬发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图7 软件架构Fig.7Software architecture主控处理器MCU与RFID芯片硬件接口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SPI总线,IC总线,UART等等。由于IC总线连接所需线更少,功能更为强大,并且由于使用上拉电阻,在短距离芯片之间的数据高速通信上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拟采用IC总线将主控处理器MCU与RFID芯片相连,其接口连接示意图见图8。LOOPRFLPRFLNVMONZADCICNDSCLSDA图8数据处理单元与RFID芯片接口连接示意图Fig.8Schematic diagram of data processing
30、unit andRFID chip interface connection2.2 RFID性能测试实验数据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射频电磁场频率一30 一电测与仪表El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从8 0 MHz变化至2 0 0 0 MHz,RFID性能测试结果的实际相对误差都极小,这符合对RFID的抗干扰能力的设计要求。表1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Tab.11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immunity test试验条件频率/MHz允许误差改变/%实际相对误差改变/%801001202003
31、00400500校准模块电量模块数据校准模块电量模块DI-POLE12CBUSRF2.PRF2.NVol.60 No.7Jul.15,20230.00.10.20.30.20.30.16000.27000.08000.19000.110V/m3.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从表2 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RFID通信距离的变小,通信对电能表工作的影响并无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了所设计RFID模块的通信功能并不影响电能表的正常工作,两者可以协同运行,稳定性较好。采用RFID技术的智能电能表可以克服普通电子式电能表存在的诸多缺陷,如功能单一、防
32、窃电效果差、抄表方式落后、IC卡易损坏污染等,为了适应电能表智能化趋势,将MicroprocessorRFID技术应用到电量信息的传输,更好地体现了RFID免接触、无源、信息安全等优势。同时,RFID方式在通信速率上能够保证数据传输需求。2.3校表软件及手持机软件为了满足实际使用中的校准以及抄表需求,文章设计了校表软件和手持抄表设备。上位机的校表软件通过串口服务器与电能表进行通信,服务器性能保证其可与48 只表同时通信,使调0.00.10.10.00.10.20.00.10.10.00.0量计量和数据传输节点。通过所述方案,文章初步实第6 0 卷第7 期2023年7 月15日试效率显著提高。针
33、对主副回路的显示和交流偏移,以及主回路的1.0 I,0.05Ib、0.5LI,和1.0 I,等调试点,电能表都进行了工序修正。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准则,不针对副回路的其他部分进行计量。表2 RFID通信对电能表工作的影响试验Tab.2Influence test of RFID communication on thework of electricity meter距离/m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0.10.0680.50.0711.00.0722.00.0693.00.0734.00.06880.071抄表手持设备参照手机设计,包括4G通信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RFID模块、电
34、源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等。抄表客户端采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和编译环境,制作出了可交互的图形界面。利用客户端,可以实现从RFID采集电能表信息并将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方式上传至云端的功能。2.4RFID电能表功能验证对照最初的产品设计需求,检验了电能表的安全、设置选项、通信、计量以及信息抄读等各项功能。图9为功能测试软件界面。国网新标准一本调控智能装测试软件厂厂内运程允许P分有效000000厂电装东结产管理广生户日期201F-03信急文件C7号加量广内根式学电表洁零广州校时图9功能测试软件Fig.9Functional test software在前述RFID抗干扰测试以及协同工作测试的结
35、果都满足设计需要的情况下,这样一套拥有图形界面的测试软件可以用来进行系统级的功能检验。也可以利用这个测试软件编写自动化的系统功能测试方案,用来测试系统长期使用的可靠性。除此以外,测试软件的实现也为将来该方案产品化时为用户编写交互界面积累了经验,降低了非研究人员的使用难度。电测与仪 表El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3丝结束语充电桩的核心模块之一是电能表。传统电能表存在数据传输步骤繁琐低效、数据管理单一以及数据可靠性不足等缺点,无法满足电动汽车产业对充电桩电能表在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电能表方案,方案采用区块
36、链技术来管理大量数据,从而保证数据安全,并通过RFID技术来提高数据无线传输的效率。这种新型电能表能第四组/%笑第五组/%0.0710.0700.0730.0740.0670.0710.0620.0720.0690.0730.0700.0720.0720.074日00:00加盟广内楼事件清零Vol.60 No.7Jul.15,2023为电动汽车充电桩共享检测网络提供可靠且高效的电0.0710.0720.0730.0740.0720.0720.0700.0710.0690.0710.0710.0690.0710.070区口装地址提作现了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共享检测的新型智能电能表管理系统。文中将R
37、FID技术应用到电量信息的传输,优化了内嵌式RFID电子标签设计与布局,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射频通信机制与数据共享区的互斥管理。从而达成智能电能表的资产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数据抄收、运行状态监测等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够解决电能表全寿命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需求,简化工作任务,为电动汽车充电桩共享检测系统对新型电能表的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有利于建设国网-电力物联网(SG-eloT)的技术规划,推动了能源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参考文献1马建,刘晓东,陈轶嵩,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路学报,2 0 18,31(8):1-19.Ma Jian,Liu Xiaodong,Chen Y
38、isong,et al.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s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developmentJ.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018,31(8):1-19.2蔡黎,葛棚丹,代妮娜,等电动汽车入网负荷预测及其与电网互动研究进展综述J智慧电力,2 0 2 2,50(7):96-10 3.Cai Li,Ge Pengdanm,Dai Nina,et al.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39、Load Prediction and Grid Intera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J.SmartPower,2022,50(7):96-103.3张晶,产业链视角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 0 19.Zhang Jing.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business model of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in the view of industry chain D.Bej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
40、y,2019.4于东民,杨超,蒋林洳,等电动汽车充电安全防护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0 2 2,42(6):19.Yu Dongmin,Yang Chao,Jiang Linru,et al.Review on safety prote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22,42(6):19.【5】王伟贤,朱洁,田贺平,等电动汽车充电桩-后台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安全防护方案设计与实现J.电力建设,2 0 19,40(5):55-6 2.Wang Weixian,Zhu Jie,Tian Hepi
41、ng,et al.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scheme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pile-background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19,40(5):55-62.【6 朱彬,侯兴哲,孙洪亮,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自动检测平台设计J.电测与仪表,2 0 17,54(2 3):7 5-8 0.一31一第6 0 卷第7 期2023年7 月15日Zhu Bin,Hou Xingz
42、e,Sun Hongliang,et al.Design of automatic tes-ting platform o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equipment J.Electrical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2017,54(23):75-80.7】陈隆道,陈云,祁才君电能质量的监测与分析系统J电测与仪表,2 0 0 3,40(11):5-7.Chen longdao,Chen Yun,Qi Caijun.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systemof power quality J.Electri
43、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2003,40(11):5-7,8张明远,徐人恒,张秋月,等智能电能表数据通讯安全性分析J电测与仪表,2 0 14,51(2 3):2 4-2 7,34.Zhang Mingyuan,Xu Renheng,Zhang Qiuyue,et al.Data communica-tion security analysis of the smart electric energy meterJ.Electrical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2014,51(23):24-27,34.9刘建戈电
44、能表RS485多系统通信方式分析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2 0 0 9,46(S2):99-101.Liu Jiange.Analysis of multi-master communication of RS485 aboutwatt-hour meter J.El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2009,46(S2):99-101.10郭昊坤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发展现状综述与展望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 0 17,1(6):1-6.Guo Haokun.Review andprosp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45、system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J.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InformationTechnology,2017,1(6):1-6.11李迪星,杜博,般聪,等.基于RFID的电能表监造关键技术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 0 2 1,40(6):46-49.Li Dixing,Du Bo,Yin Cong,et al.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E-lectric Energy Meters Supervision Based on RFIDJ.Techniques ofAutomation and Ap
46、plications,2021,40(6):46-49.12曹宝夷,许亮,刘海龙,等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施工人员定位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 0 2 1,40(6):50-54.Cao Baoyi,Xu Liang,Liu Hailong,et al.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ersonnel Positioning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J.Techniques of Automationand
47、 Applications,2021,40(6):50-54.13张崇琪,陈强,孙海静,等.基于9形微带谐振器的无芯片RFID标签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 0 2 1,40(5):7 1-7 4.Zhang Chongqi,Chen Qiang,Sun Haijing,et al.Design of chiplessRFID tag based on 9-shaped microstrip resonator J.Transducer and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21,40(5):71-74.14毛颉,李明兰,罗云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RFID的室内定位导航
48、系统J.传感器与微系统,2 0 2 1,40(10):98-10 1,10 5.Mao Jie,Li Minglan,Luo Yunfei.Indoor localization and navigationsystem based on ANN and smart RFIDJ.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Technologies,2021,40(10):98-101,105.电测与仪表El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15文豪,李强,赵亮,等面向金属裂纹深度检测的无源RFID标签天线传感器J.传感器与微系统,2 0 2
49、 2,41(9):8 1-8 3,91.Wen Hao,Li Qiang,Zhao Liang,et al.Passive RFID tag antenna sen-sor for metal crack depth detection J.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Technologies,2022,41(9):81-83,91.16梁菲菲,宋振继,梁腾飞基于区块链的嵌人式数据抗攻击采集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 0 2 2,41(10):8 9-92,10 0.Liang Feifei,Song Zhenji,Liang Tengfei.Embedded Data Anti-attack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J.Techniques of Automationand Applications,2022,41(10):89-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