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治理选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049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治理选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治理选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治理选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治理选择刘迪翔(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第 44 卷第 4 期2 0 2 3 年 8 月No.4Vol.44A u g.2 0 2 3摘要:面对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时代引领社会思潮工作必须突破传统“引领”范式的束缚,形成“善治”的基本格局。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生成所表现出的周期性、规律性,为相应的治理实践提供了一定思路:要分环节、有步骤地建立健全迅捷的反应机制,加强监测处置,尽量将各种

2、错误社会思潮控制在酝酿阶段;注重疏导安抚,重点防范于社会思潮的萌芽阶段;做好理论辨析,缩短社会思潮在塑形阶段的发展;凝聚社会共识,防止社会思潮在成型阶段反弹或进一步升级。关键词:互联网;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23)04-0039-05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社会思潮,不仅强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还指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1。社会思潮往往在社会意识的结构层

3、次中处于非主流地位,它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尤其是社会变革剧烈、社会变迁频繁过程中,由一定思想价值观念指导和一定思潮人物集聚推动,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心理和一定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潮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思潮不断谋求在网络空间上的出场和传播,也存在网络空间中的多元意见表达、特殊社会心理及价值观念嬗变形成新型的社会思潮”226,影响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本文立足社会思潮在酝酿、萌芽、塑形、成型等阶段的突出表现310-16,试图明确社会思潮治理的环节和重点,找到一个快速反应、高效解决问题的治理链条。一、社会思潮在酝酿阶段的治理重点:防范多元意见表达的持续嬗变在互联网时代,社

4、会思潮在酝酿阶段集中表现为“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出网络多元意见表达”479。这一阶段,多元意见表达只是在一些论坛、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上零星、孤立地出现,具有零散性和无序性等特点,传播力、影响力相对薄弱,如果应对得当,就可以有效控制多元意见表达的互动聚合,牢牢掌握社会思潮治理的主动权。(一)提升信息搜集能力,科学研判与社会思潮相关的意见看法社会思潮的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离不开相关信息的有效搜集与处置。要充分认识并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表现特点及其运行机制,明确社会思潮的主体人群及其思想主张,科学分析社会思潮事件或案例、社会思潮的传播平台,就需要对相关的意见、观点进行日常性和持续

5、性的分析研判。为此,可以建立海量、精确的语料库或信息库,发现、分析、研判、处置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比如,人民论坛杂收稿日期:2023-05-2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提升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研究”(21BKS024)、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研究分会一般课题“疫情背景下意识形态论争对高校影响及其应对”、北京科技大学党建研究会 2023年度党建研究支持课题“新时代党建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023DJYJ030)。作者简介:刘迪翔(1992),男,湖北荆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39志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打造出“重大社会思潮研判”这一品牌,设定了相应

6、的年度课题任务,建立了覆盖近 200 所高校研究机构、500 个政论调研基地以及包括 3000 余位专家学者在内的中国思想家指数的数据资料库512-15。(二)开展综合分析研判,有效把握多元意见表达背后的实质问题在整理、储存、筛选各式各样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分析表层信息背后的实质问题。围绕这一要求,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网络信息流通制度。这既要明确信息流通的必要性,还要科学管控社会思潮的信息传播源,特别是要干预不实、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针对已经形成的社会议题、热搜榜单,必须进行全过程、全环节的管理,降低网络信息被不良组织、势力裹挟利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思潮的动态信息数据,搭建有效的“

7、时间序列模型”,制作出显示社会思潮变化趋势和发展周期的图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包括违法违规行为,就要及时删除、整改不当或不实信息,甚至暂停或直接勒令关闭相关账号。(三)依法依规处置信息,避免不当意见表达聚合升级加强和改进社会思潮的治理,需要健全和完善有关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将社会思潮生成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思想运动纳入到依法治理的范畴。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性。法治社会是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共中央印发的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面对一些负面或非法的舆情信息,我们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对

8、其进行监督与管理。其次,在内容上要丰富和完善专门化的法律法规。针对“低层级的规章或者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构成,高位阶的立法非常少一些立法制定的时间较久一些立法质量不高网络空间不正当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少数网民守法意识不强,网络社会秩序亟待规范”6等情况,需要健全涉及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或相关制度条例,形成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治体系。再次,在实践上要践行法治理念。网络没有边界,但网络行为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针对涉及到的社会思潮相关议题,必须严守法律底线,筑牢纪律红线。二、社会思潮在萌芽阶段的治理重点:避免社会心态严重失衡在社会思潮的萌芽阶段,即“一

9、定群体心理和社会情绪的积聚融合”482阶段,相关机构和部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对社会思潮的内容及其传播方式认识不够,就容易激起社会大众的不满、愤怒等心理情绪,产生群体极化现象。面对这些情况,需要避免社会心态严重失衡。(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相统一民生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社会心态则是物质民生、精神民生和生态民生等方面的具体体现731。就社会思潮治理而言,需要明确所处社会的利益格局,处理好各层次、各类型的利益关系,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追求。同时,还要在实践层面上做好基础民生的保障工作。社会民生既涉及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也与民

10、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社会福利有关。在“十四五”规划与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既要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又要敢于面对并及时处理当前具体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在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同时又容易激起社会心理波动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二)建立网络舆论处置机制与提升网络媒介素养相统一社会心态波动越是起伏,越容易形成网络舆情。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提升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媒介素养。面对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事件,政府门户网站既要审慎对待模糊不清的内容,及时澄清事实,又要以新闻发布会或其他形式,对事态的进展予以说明,还要通

11、过建立相关制度和部门积极作为等方式有效提升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媒介素养。二是要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相较传统媒体时代,网络社会媒体“把关人”虽然在人数扩大了规模,但媒介权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40力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弱化。对此,主流的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网络论坛、网络社区应积极发挥网络议题设置的功能,同时提升这些媒体从业人员媒介素养,提高他们信息数据收集、分析、运用能力。三是要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网络空间中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一些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以及意见态度的表达者、接收者。面对碎片化、多样化的信息和一些极端情绪、不良心理状况,网络用户要及时

12、进行自我调适,注意核实网络信息,提升理性思考能力。(三)注重人文关怀与注重社会心理疏导相统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格外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825。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紧张、焦虑、困惑、不满、不安等社会情绪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必须充分重视民众的社会心理状况,既不能简单地将一些社会心理状况归为舆论的非理性表现,也不能仅仅因某一社会热点事件而出现偏激言论就否定一切。另一方面,对待容易被社会思潮所裹挟的主体人群,要分清网络意见领域的人员构成和组织关系,避免群体纷争甚至群体对立。同时,还要发挥代

13、表正能量、主旋律的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让他们既能够充当评论员,又能够扮演转达者角色,最终成为网络信息的“安全阀”“过滤网”。三、社会思潮在塑形阶段的治理重点:做好思想理论的辨析工作社会思潮的塑形阶段,即“相应思想观点与理论学说的提炼升华”486阶段,既反映出网络意见表达、群体心理和社会情绪的不断发酵升级,也折射出人们对前两个阶段的应对乏力。只有批判、揭露社会思潮的理论实质和实际危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才能在多方主体之间达成共识,形成正确认知。(一)聚焦容易诱发出社会思潮的思想理论议题,提高理论工作的针对性在我国思想理论领域,关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仍存在价值分歧和思想争鸣,由此

14、极易让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兴起和蔓延。面对这些情况,一方面,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批判和阐释功能,同时还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转换工作,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942。对待学术问题,既要明确学术批评中的诽谤、扣帽子与尖锐的学术评议之间的界限,也要明晰因为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材料、认识层次上的差异而出现的一些研究失误或不同见解,强调研究者的学术自律。对待政治问题

15、,必须增强政治敏感度与鉴别力,防止一些反映国内外政治博弈、制度竞争、利益交锋的内容朝着偏执极端方向发展。(二)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阐明理论是非,形成科学理论的基础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是不同阶级立场、利益诉求的鲜明体现。比如,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是通过“篡改马克思主义”“歪曲马克思主义”“肢解马克思主义”“裁剪马克思主义”“伪造马克思主义”等手法来实现,“只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才能充分地认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并彻底地战胜它”10201。因此,一方面,要分清大是大非,善于利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和传播手段,削弱和消除一些错误思潮生成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另一方面,针对多样化社会

16、思潮的发生发展,要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既要从源头上辨明性质,又要从发展脉络上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动态追踪。针对常见的“非意识形态化”“淡化意识形态”以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宿命论”“马克思主义乌托邦论”,党和国家要提高网络舆论管控能力和议题设置能力,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管理权。(三)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党的理论工作者队伍,增强理论的自觉性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因此,要做好社会思潮治理工作必须在理论工作队伍的培养上下功夫。一是建设好网络管理员队伍。“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刘迪翔: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治理选择41重点要解决好谁来

17、管、怎么管的问题。”11129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统筹谋划,加强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的培养和训练,把握舆论宣传导向,善于分析批判错误思想的理论观点或价值倾向。二是要建设好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不仅要积极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还要主动参与评论、做好评论,善于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引领。三是要建设好宣传思想工作者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2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下,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及时回应网民热切关注的社会议题,做好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正面宣传工作

18、。四、社会思潮在成型阶段的治理重点: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针对社会思潮在成型阶段表现出的“相对独立又系统的社会意识现象形成”488特点,需要立足实际情况,分清社会思潮的主流与非主流、正确与错误,实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一)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势位”优势,主动批判错误思潮只有“破”得彻底,才能“立”得牢固,但“破”并不是归宿,最终落脚点是“立”。批判错误思潮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是同步进行的。无论批判得有多彻底,都不能将批判直接等同于毁灭,无视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性,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统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诚如邓小平所言:“属于文化

19、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1343-44此外,不能机械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势位”优势时常被遮蔽,进而导致“主流”与“主导”的异位。针对这些情况,要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势位”优势,既要以开放的姿态自省,实现思想理论的调整和超越,又要契合社会发展要求,通过利益分配、价值观引领、程序规约等方式让民众认可与支持主流意识形态。(二)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在新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

20、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14173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往往滥用技术优势,在网络空间事务的处置上以大压小、恃强凌弱,不仅人为干预或排斥其他国家平等参与,使国际上既存在“一国互联网体系被国际互联网社会抹掉的风险”,也存在“无法接入国际互联网的风险”15,影响一些弱势国家的内政外交。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主动适应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不断提升制度性话语权,积极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三)在凝聚共识中辨识、匡正错误思潮,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当前,思潮类网站可能成为诱发社会运动的阵地,出现攻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极端思潮1666-69。鉴于此,需要做到:一是“

21、破”与“立”相结合。对于那些积极、进步的社会思潮要持续加以引领,使之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对于那些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思潮,必须深刻揭露其性质和危害,压缩甚至消除其生存和成长的空间。二是“疏”与“堵”相结合。批判错误思潮必须在思想领域、人的精神世界中进行。对错误思潮起着支撑作用的思想理论家、知识分子等主体人群,既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又要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胸怀,善于开展团结、教育和引导工作。三是“表”与“里”相结合。对一些社会思潮冠以错误思潮的称谓,并不是贴标签、喊口号,其本质在于这些社会思潮不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切实维

22、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揭露它们反动、落后、消极、极端等一面,对它们进行长期、系统、全面的批判。总之,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导致社会思潮以新的形式呈现,也会带来全新类型的社会思潮。结合我国社会现实状况,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42建设,要用更好的理论和现实策略,将互联网这个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转变为最大增量。面对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不断生成,需要建立健全迅捷的反应机制,将社会思潮控制在酝酿阶段,防范于萌芽阶段,缩短社会思潮在塑形阶段的发展,防止社会思潮在成型阶段反弹或进一步升级。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

23、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2刘迪翔,彭庆红.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生成及其治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7).3彭庆红,刘迪翔.社会思潮生成论析J.思想战线,2022(2).4刘迪翔.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生成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22.5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当前国内社会思潮趋势走向J.人民论坛,2018(6).6加快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建设EB/OL.(2015-06-04)2023-06-07.http:/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习近平.论党

24、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5方滨兴.从“国家网络主权”谈基于国家联盟的自治根域名解析体系EB/OL.(2014-11-27)2023-06-07.http:/ 舒易红)An Exploration of the Evolution Logic of Social Trends in InternetEra and Its Governance ChoiceLiu Dixiang(School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Fac

25、ing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diversified social thoughts,this requires that the work of leading social thoughtin the new era must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leading paradigm and form the basic pattern of good governance.In the Internet era,itis essential to reinforce and improve the

26、governance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We can enhance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in an attempt to control certain social trends at the gestation stage,underline persuasion and pacification,and focus on prevention at the germination stage.And we should make effectiv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shorten its shaping stage and build social consensus to prevent itfrom rebounding or escalating at the formation stage.Key words:Internet;social trends;ideology;social governance刘迪翔: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治理选择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