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遗产价值保护视角下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研究_周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24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产价值保护视角下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研究_周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遗产价值保护视角下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研究_周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遗产价值保护视角下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研究_周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与传承146/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遗产价值保护视角下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研究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OF VILLAGE HERITAGE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ITAGE VALUE PROTECTION长春光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周慧坏。尤其传统村落的建筑大部分是砖、石材和黄泥等材料,由于年久失修,传统村落的建筑损坏比较严重。随着现在村民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一些村民向往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希望对村落整体进行改建,但是使用的材料及色彩

2、与传统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色彩相背离,导致现在新建或改建的建筑形式较为杂乱,使整体传统村落的风貌遭到人为的破坏,如图 1 所示。1.2传统村落空置化严重现在吉林省的传统村落与南方的传统村落相比较为贫穷和落后,一些传统村落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而且主要靠政府的扶持,目前传统村落的耕地面积开始缩减,传统农业生产的收入不能满足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开支。所以现在传统村落的年轻人会到外面打工,老人和儿童留守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房屋缺少修复、杂草丛生,倒塌和损坏比较严重,如图 2 所示。1.3传统文化流失严重近年来乡村旅游开始逐步有了热度,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也渗透到了乡村的生活中,有些

3、村民受到城市化生活的影响,不再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的村庄呈现出混乱的状态,一些被列入国家名单的“传统村庄”也陷入了窘境。我国对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保护与挖掘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截至 2016 年 12 月,吉林省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共有 9 个村落。大部分传统村落分布在长白山东部地区,吉林省对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和挖掘研究较少。文章按照“理论研究实地研究方法建设指导实践”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选择长白山的 6 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走访、文献调研。以期对吉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具有积极意义。1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现状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具有丰富传统资源的

4、村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应当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保护是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要的保护对象,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进行全面的说明。1.1村庄整体破损严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村庄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建筑翻新,使村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新建建筑降低了传统村落文化的聚集,缺乏系统的理论引导和保护开发管理,并对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挖掘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传统村落的原来风貌和秩序性遭到破摘要: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今,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现在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文章首先阐述了吉林省村落遗产保护与挖掘的现状,其

5、次阐述了吉林省村落遗产保护与挖掘的原则及路径。以期为村落遗产的保护体系提供一定借鉴,促进乡村振兴。关键词:遗产保护;村落遗产;保护;挖掘;路径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053(2023)01-0146-03Abstract:Since the propos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heritage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Now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

6、onal villages is facing a serious crisis.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in Jilin Province,and then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and paths of villag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in Jilin Province.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

7、he protection system of village heritage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Heritage Protection;Village Heritage;Protection;Excavation;Route作者简介周慧/1978 年生/女/吉林辉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吉林长春 130033)图 1村落建筑现状图 2空置化建筑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147注传统村落原本的生活面貌,一味追求城市化的生活环境,导致传统村落旅游、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流失。在保护的过程

8、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保护理论也从物质保护转向了人文社会的激活。由此可见,传统村落的建筑遗产不仅有许多惊人的艺术成就,记录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村落艺术,更承载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因此,对村落遗产的合理开发与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如图 3 所示。2遗产价值保护视角下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原则2.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主要来源于传统建筑、传统村落的街道风貌、自然景观、村民的生活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等多个方面。每个传统村落都有自身的传统文化、遗产种类和自然风貌,同时承载着传统村民的生

9、产生活方式。合理地调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传统村落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对传统村落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1。2.2可持续性原则传统村落需要传统文化的挖掘,在村落中建村史馆或者传统村落传统街道复原,活态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使传承得以延续,将保护看作一个静止的、物理的“存续”问题2。结合宣传、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被人们广泛认知,并且传统村落遗产也是每个村落不可多得的独特资源3,对遗产的可持续合理利用是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遗产作为一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发利用可以创造除了遗产本身保护价值之外更多的可利用价值。2.3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这个词来源于美国,是让村民参

10、与村落的保护和挖掘,先听取村民对生活生产的期望,然后在传统文化保护和挖掘中让村民意识到,只有靠本土的传统遗产延续才能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和经济收入。可以采纳村民意愿营造出更加理想的、符合村民需求的传统村落空间。公众参与的原则目的是使设计的目标更加明确和集中,让公众提出诉求,村民作为传统村落的主体,更是被保护的对象。3遗产价值保护视角下吉林省村落遗产的保护与挖掘路径3.1合理应用数字化采集技术3.1.1应用数字化采集技术量化和评定2017 年,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一项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传统村落进行数字化复原和保护的系统性工程4。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有很多景观和遗产都随着时

11、空的迁移而消失,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还有传统村落的影子,这些就需要数字化技术展现当时生活生产的风貌,让旅游者和村民都能了解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还有很多的故事发生,甚至村落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延展到今天的,这种数字化的展现弥补了不可再现的历史场景,对这村落遗产的挖掘也具有深刻意义。但是这种数字化的展现不单单是技术上的要求,还有当地的采集和历史记载的挖掘,同时在传统村落的聚落、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面尤为重要,怎样把三个主要方面相互结合就需要当地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政府和当地的村民不断交流,依托物质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进行不断地挖掘,通过三维数字化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5。3.1.2运用数字化技

12、术还原原真性和艺术性在实际的采集中一方面要进行历史的还原,同时也要进行艺术加工,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反复论证推敲,把一个村庄从时间、空间上延伸与加厚,让扁平的村子变得丰满立体,给村子做加法才能最大程度遵循本真6。即使准备工作充分,数字收集地点也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如村庄多、采集点分散、收藏困难、传统建筑破坏严重、新建较多,丧失原有外观、传统机能等。在解决方案方面,除了增加人力和收集多次,还可以尝试使用众筹和众包,如吸引大学教师和学生参观村里通过举办一个夏令营,并利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来添加数字化的传统村落。同时,增强传统村落保护的传播力度,目前在传统村落的文化交流上,处于点对点的个人传播上

13、,通过举办线下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短时间培训后上手采集,以聚沙成塔的方式进行采集,对村落形象传播具有重要意义7。3.2通过文献资料挖掘与采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挖掘需要进行实地调研,这种调研不单单是当地风貌的研究、村民生活生产的浓缩,还要针对当地的历史记载进行反复研究。从个体化的活态展现到整体村落风貌的展现,需要更多地数字化的采集和再现,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料能帮助采集者快速掌握采集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后期整理时对数据准确性地核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3.2.1参考“一村一案”首先要参考“一村一档”,吉林省的传统村落虽然聚集在长白山脚下,地理风貌相差不大,但是

14、每个传统村落都有各自的特征,民族文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所以在入选传统村落名录中挖掘建立的基本文献一般为传统村落登记表,从村落选址、自然环境、建筑特征、街巷布局、历史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作为主要的线索进行整理。3.2.2收集其他村落的相关文献收集其他村落的相关文献,丰富收集范围。例如,研究论文、作品、新闻报道、录像、分散的旅行笔记等都是很好的文献资料,例如,惠州市古代建筑走廊系列包含了惠州古建筑、惠州民俗、惠州商人、惠州艺术、惠州产品、惠州人物等。虽然没有引入单图 3文化流失后的村落文化与传承148/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一的村庄,但它是从整个惠州市的角度引入的

15、,它的内容丰富,需要进行合理的提取9。3.3提炼村落遗产特色资源在乡村振兴大的战略中,应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对吉林省传统村落遗产资源保护和挖掘,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结合吃、住、行、游、娱、购这六个要素,从体验感、氛围感等方面入手,进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拓宽村落遗产资源的旅游、文化、商务、娱乐等功能,进行跨领域、跨行业的横向化扩张10。传统村落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仅仅是第一步,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是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开辟传统村落的影视、展览等新方向,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乡村遗产资源的价值。3.4促进传统村落遗产价值延续与传承吉林省传统村落遗产资源亟需保护,但传统村

16、落的生活贫困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村民保留传统遗产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传统村落的文化挖掘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度挖掘,最终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慢慢消亡。从总体上看这些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情况较为滞后,未来发展模式同质化严重11。依靠自身条件进行遗产的开发利用吸引力有限,并且大多数村落并不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产业相似的传统村落对它有屏蔽效应,前期投入大,后期收益难以预测。3.4.1通过共生系统进行构建共生系统是指在现有的传统村落提升经济收入的任务是共同的目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统村落有着自身的历史价值,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风貌、还原历史人文景观,从单一的构建实现共生单位的高级关系。共生系统的构

17、建对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建筑环境保护的一个新视角。3.4.2遗产活化与文化再造吉林地区的村庄历史性遗迹丰富,但由于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佳,各类文化遗产的利用率较低,住宅空置率和历史建筑破旧率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遗产每天都在下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减缓文化下降的速度,这要求当地政府和村民协调遗产经济价值的发展,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村民应积极响应政府的规划工作,共同努力。在文化再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村内文化空间的深度挖掘,对村内不断衰落的文化空间进行功能植入和空间重建,以促进村内消费和商业形式的转变。对文化空间原轴线上的节点进行改造升级,通过轴线将

18、各种文化空间连接在一起,对现有衰落的传统建筑进行修复,重建高价值文化空间的载体建筑和结构,提升村庄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活力(如图 4、图 5)。4结语传统村落作为承续历史记忆、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想要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保护好传统村落的人文景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吉林传统村落人文景观的实践调查与村落特色文化的挖掘相结合,从自然景观、物质形态人文景观、非物质形态人文景观特征,注重传统村落遗产和村落旅游开发创造的经济价值,从附加的关注力、延续力、传承力三个主要方面归纳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价值。从吉林省传统村落遗产构成、实地调研和总结归纳,将挖掘利用和保护价值作为研究切入点

19、,最终达到传统村落遗产传承延续的目的。参考文献1 王云才,郭焕成,杨丽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为例 J地理科学,2006(06):735-7422 车震宇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 聂元龙山西民俗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1):74-804 陈宗蕾历史文化名村景观保护与更新技术路线研究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5 杨豪中,张鸽娟“改造式”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研究以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为例 J建筑学报,2011(04):31-346 陈勤建当代语境下庙会文化空间整

20、体保护及重构以上海龙华庙会及宁波梁祝庙会等为研究对象 J西北民族研究,2016(03):106-1137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8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9 韩成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理念与实践:基于宁波案例的讨论 J西北民族研究,2016(03):185-19210 杨豪中,张蔚萍,卢渊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陕西风翔泥塑及其建筑环境保护 J建筑与文化,2007(06):36-3811 杨豪中,卢渊米脂传统石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保护研究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06):866-870图 4吉林省图们市白龙村传统村落民宿建筑图 5吉林省图们市白龙村传统村落民宿庭院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