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信宜市第三中学 何萍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外朝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2)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突出特点,这些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中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结合当今社会,明白现今的一些政治制度是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摒弃和继承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二、学情分析(1) 学生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度下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和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
3、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教材重难点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选官制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 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解释,引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渐趋成熟的过程。点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主要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皇帝的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引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1
4、、阅读教材P11和P16页,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从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其变化的趋势,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朝代演变中央机构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两汉巩固中朝(汉武帝)尚书台(东汉)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北宋加强二府三司制元朝发展一省制明朝高峰废丞相,设内阁清朝顶峰设军机处1.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秦始皇建立了相对庞大的统一帝国,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他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在中央,他设置了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然后在三公之中,唯有宰相的权利更大,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为皇帝减轻了不少负担。2.西汉武帝时:建立中朝确立内外朝制度
5、:内朝又称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沦为执行机构。内朝牵制外朝示意图:汉武帝:皇帝相权一分为二外朝:执行机构内朝:决策机构侍中尚书令常侍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3.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隋唐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决策、审议、执行分解)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历史影响: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
6、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4)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历史重现假如你是三省六部的官员,现在文成公主要进藏,需要起草一份昭示天下的诏令,并须执行,应有哪些部门负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公主出嫁时的典礼有谁负责?尚书省礼部文成公主还带去了大量工匠和生产技术,征召工匠又有哪些部门负责?尚书省工部总结: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4、 宋代:相权再被分割皇权继续加强-二府三司制宋代:皇帝示意图:军事
7、行政 财政三司:三司使中书门下:宰相枢密院:枢密使参知政事:副宰相主要内容:初期: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割相权。 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影响: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5.元朝:一省制(1)中央:一省两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 中书省(行政):直辖地腹里和六部皇帝 枢密院(军事) 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管辖西藏) (2)特点;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中书省掌管六部和腹里,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筹码。(3)影响;相权反弹,不利于皇权加强。意义: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